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

发布时间:2021-05-08 05:39:23

❶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如何推进

据报道,日前中国领导人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融入和服务,以产业和项目为支撑,才能真正受益。

目前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初步明确“2+4+46”个平台,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错位承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希望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❷ 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有何亮点

北京7月30日,《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公布,将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出台。

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该负责人指出,通州区总体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即将出台。行政办公区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谈到今年下半年工作,这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将联合河北省研究制定“交钥匙”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加快推进“交钥匙”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具备开工条件;将启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支持雄安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适时签署,加快启动4所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将推动京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

❸ 新版总规是如何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据报道,9月29日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新版总规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包括生态保护、区域交通建设和科技创新角度,总归都分门别类给予了安排和考虑。

总规在京津冀全域的范围里面,在生态、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上,也是采取了一个全面协调的体系,在这次规划里“一核双城、比翼双飞”的空间结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新体现,北京总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个必然。

希望新规的出台可以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❹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据报道,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京津冀蓝皮书》发布,噶发布会上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目前数据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多方面进展显著。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推进,北京以中关村园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园区在天津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天津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❺ 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如何了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在协同发展、功能定位、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由于人口、环境、城市规模等压力,北京开始从多功能首都城市向单功能首都城市转变,这一转变使京津冀城市群由城市个体、无序发展向城市组团、协调发展过渡。

尽管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并正在快步推进。但由于京津冀区域发展涉及城市定位、产业分工、区域协同、利益协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仍任重而道远,需要中央、京津冀三地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

希望越来越好

❻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什么经济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意义在于: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有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3.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上述作用的发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①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要求;执政党要坚持科学执政,就要不断完善执政方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责任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政府要有效履行职能,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❼ 京津冀一体化取得了哪些成效,对此怎么看

京津冀区域长期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市场自发合作的模式又难以壮大,是制约区域“协同”的关键因素。所幸的是,在当前一些现实问题的倒逼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获得了多方高度共识,又得到了中央层面的强力推进,有可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❽ 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1、联合为先,统一思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各方的联合行动,惟有联合,才能互利;惟有联合,才能共赢;惟有联合,才能发展。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阻隔,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产业的分割,打破市场的封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区域”的整体观念,联合起来,协调行动。

2、融合为本,促进发展: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只有区域的融合才能推进区域的发展。为此,既要推动空间的融合,又要实现产业的融合;既要推动城市的融合,又要实现农村的融合;既要推动生产方式的融合,又要实现生活方式的融合;既要推动体制机制的融合,又要实现资源环境和要素的融合。

3、协同为基,积极互动: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涉及到“三地四方”的行政主体,同时还有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因此,要充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首先建立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各方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其次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各方都能享受合作带来的成果;还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方进行补偿。在互信、互惠、互利、互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汇聚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

4、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雏形,已建成津保、津秦等为横向,京沪、京津等为纵向的“十字形”客运通道,京滨、京唐城际加快建设,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络线项目加速推进。天津港与曹妃甸港开通首条环渤海内支线,天津机场至北京、唐山、廊坊客运班线相继开通。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落实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引滦水质有效改善。以国家级标准对大黄堡、北大港、七里海、团泊等875平方公里湿地进行保护修复,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5、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房价持续高涨,社会管理难度大,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❾ 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显现吗

作为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果正在显现。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4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近十分之一。

此外,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也趋于高端。比如,上半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4707.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河北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5.1%,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2%,提高8.4个百分点。

阅读全文

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