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管轶学术成果

管轶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2021-05-06 02:26:27

⑴ 钟南山多年来一直默默努力,他究竟取得了多少医学成果

每周四下午是钟南山的例行问诊时间,如无特殊情况,他会两点半准时出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三楼1号诊室,问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他们通过专家热线预约,提交病例后由钟南山的助手们筛选,紧急的病症有可能优先安排。每周只有十几人能坐在钟南山面前,获得和钟南山一对一的至少半小时。现在病人平均要等三到六个月。名声最盛时,约他看病的人甚至排到两年后。

⑵ 江西医学院的办学成果

1984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医学院的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省属高校重点专业。1989年3月,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学院有5项教学成果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蒋琳的“《基础化学》的教学及其教研室建设”,程本芳、迮明廉、余启胜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多科系同异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和调控”,邹志森的“培养实习医师的有效措施——‘四项任务’和‘七项制度’”获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0年,学院有3项教学成果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法和教材的改革”获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3年,学校有2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
1998年,徐斯凡主持的“功能实验教学改革及微机化”项目获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卢忠萍等的“‘五段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戴闽等的“外科学总论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刘志刚等的“地方医学院校研究室建设与探索”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另外学院还获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03年,周宪民等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电子教材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段菊如主持的“《断层解剖学》课程建设探索”和欧阳群玲等的“医学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肖新兰等的“CT、MRI多媒体教学软件”、苏海等的“‘实践培能’心电图教学新模式”、龚洪翰等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孔江联等的“构建江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新模式”获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欧阳群玲等的“医学网络教学研究与应用”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江西医学院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恢复本科办学之初,学校仅设医学专业。为改变医学本科教育专业单一的状况,在恢复本科办学的同时,学院便开始着手进行专业调整工作。针对江西省口腔医学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学院加快了口腔医学系的筹建步伐。1979年9月,学院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1997年10月18日,学院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11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江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江西医学院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
丁健: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组长 。(2014年)
赵白鸽:曾任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兼任国务院妇儿工委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外交学会常务理事 。(2014年)
管轶: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是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国际权威之一 。(2010年)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 1952年学校改院后,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地方病、流行病、工矿卫生和中医中药科学研究工作展开,特别是把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血吸虫病作为科研的重点。1954年,经卫生部批准的“钉螺杀灭法的实验”和“血吸虫病治疗之改进”等11个研究课题都与流行病有关,1956年,114位教师提出了大小90个研究题目,副教授以上的教学人员有81%参加了研究工作,同时在学生中成立了20个科研小组,在教研组领导下进行科研工作。2篇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及其外文版。1957年,各教研组提出了当年科研课题86个,其中与血吸虫病的防治有关者13个,与“除四害”有关者(蚊子方面)2个,与中医中药有关者28个,86个题目中经中央卫生部批准列入国家计划的有7个。1958年,列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医药组编制的科研计划研究题共15个,列入“血研”计划的15个,列入江西省计划的有24个,其余为院题(包括各教学医院)85个,共计139个 。
合并前的1958年初制订的全院科研计划中,国家题有15题(国家题全省共18个),经江西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审定的15题,经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批准列入江西省计划的有24题,其余一般题(院题)87个,总计141个。1958年全院共完成了学术论文142篇,其中公开发表了50篇,完成了各类技术革新19500余项。同年,二附院张以延与龚胜连合作研制的“心房颤动除颤器”获卫生部金质奖,开创了本院教师获部级科技奖的先河。1959年,成立科学研究委员会,科研经费27080元。全年共完成学术论文477篇,举行学术活动360次。1960年,蔡锡麟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62年12月,学院党委根据教育部《关于为老教师配备科学助手的意见》精神,决定为二级教授孟宪荩(外科)、程崇圮(内科)、孙明(妇产科),三级教授刘懋淳(皮肤科)配备科学助手。
1964年,科研计划共列题98个,其中国家题13项(计30题),省题35个,院题33个,绝大多数国家题都得到落实。全年共完成论文和小结共343篇。当年,江西省湖口县突发“湖口病”,全年发病1026例,病死94例;1965年又发生96例,复发165例,病死4例。在省卫生厅领导下,学院派出十余位老师参加了防治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并获卫生部嘉奖。
1965年,列科研题61项,其中国家题24项,省题22项,院题15项。由于政治运动的频繁进行,不少课题没有完成。完成的课题中有水平较高的项目,如生化教研组彭伟堂“关于鸟氨酸氨基移换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是当时国际上的一种最快速的简便方法,易于推广和下农村。二附院张以延研制的“心室纤维性颤动消除器”,对于拯救手术中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病人免于死亡具有重要价值,该产品荣获首届全国无线电工程制作二等奖。学院生物化学专业作为全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始招生,导师为赵天睿。1966年,科研计划共列题13项,其中国家题1项,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题1项,省卫生厅题5项,院题6项,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多数科研项目被迫中止 。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全省科学大会相继召开,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完成的“争光霉素”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科学技术奖,江西医学院符式珪等人专著《女性尿瘘的手术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另外,江西医学院还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学技术奖2项,全省科学大会科学技术奖13项 。
20世纪80年代中,学院获得一大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曹勇等的“高频喷射呼吸机”于1984年获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985年又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这是学院历史上首次获得的国家三等奖。王尚福等的“微晶陶瓷人工关节生物材料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于1987年同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戴育成等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细胞集落的形成”于1985年获得了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988年,又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司鲁等的“国人脑血管的系列研究”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戴育成等的“人类B淋巴祖细胞(BL—CFG)体外无血清半固体培养的研究”于1990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俞俊甫等的“恒压式导纳图仪研制及其应用”于1984年获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
1993年到1997年,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32项,总经费640.59万元,其中国家基金课题28项。秦达意的“油膜隔离法化学箝技术与分子依从性离子性通道的研究”于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填补了江西省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方面的空白。1995年,黄绍烈等的“运用中医中指中节同身寸确定食道心房调搏导管深度的最佳位置”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李国辉等的“辐照氟银猪皮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获得了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陈蔷娟等的“新型可转动义眼座连体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刘志刚等人的“蝉抗原诱导的宿主—寄生虫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兰绪达等的“人工晶体状眼内植入的临床研究”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郭光华等的“高频喷射通气和机理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郭光华等人的“高频喷射通气过程形成涡流与CO2排除的关系”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98至2005年,学院共获准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341项,科研经费总计256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3项,“863”合作项目2项,“973”合作项目2项。
1998年,丁文龙主持的“异种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和彭轼平等的“丝虫性乳糜尿临床及发病机理研究”均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吴开云等的“下丘脑弓状核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刘志刚主持的“中华硬蜱抗原诱导宿主抗蜱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国辉主持的“吸入性损伤的研究”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关晏星主持的“泌乳素受体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王崇文主持的“清热消炎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彭卫东主持的“中国大陆蛔虫同域种群分子遗传学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高国兰主持的“闭孔动脉跨区供血的长型股薄肌肌皮瓣在切除外阴、阴道癌组织缺损后一期重建”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二附院的留美学者洪葵发现世界首例引起心脏猝死新基因。2005年,洪涛主持的“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痉挛的机理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程晓曙主持的“一个细胞因子诱导的心功能不全新模型及其机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程晓曙主持的“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龚洪翰主持的“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病变的应用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⑶ 宁都籍名人

文化名人儒学盛,人才出。自宋至清,全县科考中榜进士125人,举人413人,贡生、秀才干余人,其人数之众居赣南之首。进士当中,状元及第者2人,探花1人(即宋皇祐五年状元郑獬、景定三年特科状元谢元龙、明成化五年探花董越)。自唐至清,进入仕途官达四至一品的高级职官67人,成为朝廷文臣武将者有:南唐礼部尚书衷愉,南宋理宗帝所拜右丞相崔与之,宋代太常寺卿黎尧、尚书仆射刘越驭、胡承憨,明代弘治工部尚书董越等文臣;南宋抗元英雄陈继周、尹玉;明代卫国将军卢述、抗倭英雄陈勉;清代军功显赫的大将军叶信等武将。见诸史册记载的文化名流有:五代十国时期的“廖氏文学集团” (廖匡图、廖正图、廖邈、廖融、廖凝),北宋的“孙氏五贤”(孙长孺、孙立节、孙勰、孙虑、孙登科),南宋的“曾氏祖孙”(曾兴宗、曾原一)和“宁都三肖”(肖立等、肖士赞、肖土资);明末清初的“宁都三魏”(魏禧、魏祥、魏礼)和“易堂九子”(“三魏”和李腾蛟、邱维屏、曾灿、彭任、彭士望、林时益);清末的“宁都三邱”(邱璧、邱和鸣、邱珍)以及民初“宁都教育精英”(邱灏、邱椿、邱燕、邱敬慎、蔡爱仁、温晋城等)。此外,尚有文学家杨益、董越、董天锡,翻译家孙伯颜,江南山水画宗师罗牧,蚕桑博士李安等。历代文化名流学者留下传世诗文、论著1200多部(卷),蜚声海内,影响数百年,故有“文乡诗国”之誉。

宁都名人:管轶,江西宁都人,现为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是当今禽流感病毒国际权威之一。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之一,曾获《时代周刊》选为18位救人英雄之一。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4-25 14:43 宁都名人(成功人士)
邱 本
邱本,男,1966年出生,江西宁都人。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2004年2月在瑞士联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89年至1997年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温 锐
男,1953年9月生,江西宁都县人,现任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省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理事。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3项、省社科规划课题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社会经济史,重点做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民问题研究;有《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研究》(中英文版)、《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变革研究》、《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百年巨变与振兴之梦:20世纪江西经济发展研究》等多部专著,先后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文史哲》、《近代史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成果获得《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校社科文摘》《中国现代史》和《经济史》等刊物摘编转载。
杨延晋,江西宁都人,中国电影导演。

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73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改学导演。
1978年,他和邓逸民合作拍摄了《苦恼人的笑》,该片荒诞,具有讽刺意味,揭示了当时的某些社会问题,虽然这部影片是杨延晋的早期作品,但已显露出他的才华。
1981年,杨延晋以影片《小街》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导演功力。影片拍得象散文诗一样美,表现了特殊年代中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以及他们催人泪下的遭遇。《小街》公演后引起很大反响。
1986年,执导了《T省的84、85年》,影片通过一起经济案件的审理,揭露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在导演处理上,逻辑性强,突出了时代特点,思想深刻,令人长久回味。
1987年,导演了轻喜剧《女市长的私人生活》,该片的风格与前几部影片不同,多了几份幽默,少了一些严肃,影片轻松活泼,令人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期间,他的作品还有《两个少女》、《少女与小偷》、《夜半歌声》。
1990年他导演的《地狱·天堂》问世,接着又投拍了电视剧《几度夕阳红》。
从杨延晋选拍的题材来看,他偏爱政治片,这说明他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近几年,他在事业上仍不邂追求,并与台湾著名女作家玄小佛结为伉俪,真可谓春风得意。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苦恼人的笑》(1979) 《小街》 (1981)
《两个少女》(1984) 《夜半歌声》(1985)
《T省的84、85年》(1986)《女市长的私人生活》(1987)
《地狱天堂》(1989) 《千里寻梦》(1991)
《苦恼人的笑》: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T省的84、85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
郭冬发,
男,江西宁都人。 1965年1月18日生,
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华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1989年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兼任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
现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任期至2004年年底。

阅读全文

与管轶学术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