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段宝岩2015成果

段宝岩2015成果

发布时间:2021-05-06 01:08:39

❶ 2015年两院新增院士名单出炉 看看哪些来自高校

2015年中国工程院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华中科技大学有7位学者入围,中科院暂时还不清楚 有: 李德群 69岁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与自动化 院士提名(报名渠道,下同) 冯丹(女) 45岁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协(报名渠道,下同) 熊惟皓 63岁 粉末

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比较好的导师有哪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里面比较好的导师有很多,但是由于导师信息会随时变化,所以建议您前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找相关的信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址为:网页链接

目前我为您在官网中查到了的这句话:

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多项第一,先后承担了“973”、“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目前,学校有院士4人,双聘院士1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21人。

可以告诉您担任这些重大项目,重要科研,还有这些具体的院士和入选者以及教授,都属于质量非常优秀的导师。由于每个专业都有非常好的导师,所以需要您明确您想要找的专业,然后根据专业,找以上的导师,那就是最后最优秀的导师了。

❸ 段宝岩的介绍

段宝岩,1955年3月出生,河北冀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机械工程专家,分别于1981年、1984年、1990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受国家教委公派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校工作。2002年至2012年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常委,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机械工程分会主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卫星有效载荷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先进制造技术专家组成员。1被聘为陕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省长直接联系专家。 致力于交叉学科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主持了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总体设计。

❹ 段宝岩的简介

分别于1981年、1984年、1990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1年受国家教委公派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4年回校工作。致力于交叉学科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
2002年至2012年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段宝岩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卫星有效载荷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先进制造技术专家组成员。国际计算力学学会(ISCM)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及电子机械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电子机械工程》杂志主编。

❺ 段宝岩的荣誉成就

段宝岩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机械、机电控制与自动化、工程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天线、雷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尤其是在天线结构的机电综合优化、面向反射面保型设计的系统优化以及精密控制等三方面,为雷达、通信、射电天文以及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参与的大射电望远镜国际合作项目中提出了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光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方案,使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美国Arecibo望远镜的重量由1000吨降至20-30吨,造价降低1-2个量级。段宝岩教授先后4次应邀在法国、英国、美国及澳大利亚召开的相应国际会议上报告。
在天线结构的机电综合优化设计方面,段宝岩教授提出新的电磁场与结构位移的场耦合数学关系式,弥补了著名的Ruze公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天线结构机电综合优化设计的三种典型的数学模式,为将机电综合优化设计应用于工程实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段宝岩教授系统地进行了面向反射面保型设计的系统优化,研究了集尺寸、形状、拓扑与类型变量于一体的系统优化设计问题,并研制了天线结构优化设计软件。他的理论、方法和软件成果被应用于多家研究所的陆、海、天基的多个天线、雷达型号和预研项目中,不仅使结构变轻、刚度增强,而且使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具备乐天派态度、踏实严谨治学作风的段宝岩教授曾入选陕西省“三五跨世纪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与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全国劳模”称号。
段宝岩教授曾被授予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
200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被授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曾入选年度科技中国人。

❻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设计方案

1995年10月,在贵州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段宝岩院士提出一种全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设计方案,即用六根大跨度柔索,牵引馈源舱做高精度三维扫描运动,与美国305m口径的天线相比,重量由1000吨降至20吨。这个设计新方案被国际同行们激动地称为“变革式的创新设计”。
因为这还只是方案与理论设计,实际工程中究竟行不行,其实他也没把握。后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重点项目、北京天文台、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下,段宝岩带领的团队,先是建了大射电望远镜的5米模型,接着在沙井村建造50米试验天线。后来,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建造了可实现更多功能的50米试验天线。
如今,500米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得到了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的支持,正式在贵州启动。在馈源支撑方面,段宝岩及其团队的前期研究工作,为这一工程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重点解决了舱索柔性结构的精确力学建模和仿真,舱索柔性结构的控制,以及粗精两级调整系统的动力学耦合与复合运动控制等问题,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为这个口径500米,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做的前期工作,只是我们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研究的一个具体事例。我们的团队,很早就有重视硬件、重视项目和工程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段宝岩说,“后来,我们又和南京14所搞雷达天线系统的CAD软件平台研发,以及和西安39所开展大型天线合作,直至最近应用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的40米口径天线,还有将用于4亿公里之外火星探测的位于佳木斯的65米口径天线,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工程,都必须出东西、见实物。” 在谈到做大工程、大项目的成功体会时,段宝岩说:“我们在科研上始终坚持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没有需求、不结合应用,科研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二是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博士生,都必须确立出了校门就是国门的观念。学者的研究成果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是要到国际学术界立足的。”

阅读全文

与段宝岩2015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