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1、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但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基本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7.76亿人,比1978年增加3.75亿人。城镇新增就业自2003年建立统计制度以来,年均达到1178万人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再上新台阶,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累计帮扶8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110万去产能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突破750万,年底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8年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3%,6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8%,均处于近年来的低位水平。
2、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0.95亿人增至2017年的4.25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3.7%上升至54.7%;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7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7亿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2014年城镇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乡村。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0.49亿人增至2017年的3.49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2.2%上升至44.9%,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倒金字塔形”就业结构进一步形成。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随着私营和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7年末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达3.41亿人,占到城乡就业人员的近半数。
3、就业制度实现根本性变革。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实现根本转变。一方面,我国就业方针不断与时俱进。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到上世纪90年代“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代就业方针,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劳动就业法治化建设稳步推进。从1983年开始劳动合同制试点到1986年实行劳动制度四项改革,从1995年劳动法出台到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促进就业和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4、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发展。
从2002年开始确立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05年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延续扩展,再到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演进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突出创业和就业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新空间,积极就业政策迭代升级。从早期开办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到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确立了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服务等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发展,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目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办理劳动者求职登记5000多万人次,提供职业指导2000多万人次,享受政府补贴性培训的劳动者达1750万人次。
(1)改革成果列举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想方设法先后解决了回城知青失业问题、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确保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顺利推进。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就业是民生之本、制定积极就业政策,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几千万农民工和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从全局高度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使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变,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推进就业工作。
2. 你能列举出几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取得的重大成就吗
1.国际地位持续不断
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止2008年1月1日,世界上196个国家中,共有17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2.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3.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4.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5.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2)改革成果列举扩展阅读:
现阶段改革需改进之处:
1、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当中出现了企业大量破产和管理人员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部分国有企业被管理者收购,从而导致大量工人下岗。
2、教育改革
1998年大学扩招后,因为中国处于第二产业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市场需求大量工人,而不是大学生、技工,从而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失业。另外改革开放后,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弱,导致优秀师资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3、住房改革
90年代中期福利分房的取消,中国商品房市场开始高速发展。伴随1993年税制改革,中央将地方70%的税收收取,但义务教育、基建、医疗的支出还在地方,地方只能靠大量拍卖土地填补财政不足。在土地财政、银行资金大举涌入等因素下,房价暴涨。
4、贫富差距
根据英国路透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基尼系数2012年已达到0.474,而2008年是0.49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工资占GDP比重不停下降,从1985年56.18%降到2007年43.12%,连续22年下跌 。
因为贫富差距导致众多群体性事件,例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州织里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3. 列举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
2.沿海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先富起来。
3.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平稳过渡。
4.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6.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使人们有了学习、工作、交流的新舞台。
7.西部大开发──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
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4. 改革开放的成就有哪些
1、建成了“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的开内放格局
2、建成了一大批达到容或超过世界水平的工程:如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宝钢、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
3、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4、科教文事业蓬勃发展。
5. 列举3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25年来的成就
25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25年前,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1473亿美元,去年已达到14000多亿美元。25年前,中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去年已达到8512亿美元。25年前,中国外汇储备为 1.67亿美元,去年已达到4033亿美元。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
我们已经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 列举一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列举一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2002年)。
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
2、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
3、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全方位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1979年初蛇口工业区设立,到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4、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
5、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请列举出两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富起来;国有企业改革,让工人富起来。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让国家富起来。
8. 列举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成果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内制,实行农容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成果: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5.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那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列举两例)
这题放在10年前或许比较少,但是今天太多了比如科技军事北斗、天宫、航母、J20等,医学青蒿素、高铁、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等。
10.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从经济、科技、文化各举一例)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