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何为成果奖

何为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1-05-03 05:25:18

A. 新华联科技奖

2014年,评选出13位第三届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获得者,其中杨经绥、赵一鸣、杨振宇、董树文4人获得杰出成就奖,奖金每人10万元;王登红、姚建新、张勤、张兆吉、章程、肖克炎、张永双、杨永亮、郝梓国9人获得突出贡献奖,每人奖金5万元。

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新华联集团和院领导为第三届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获奖者颁奖

1.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

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和造山带的岩石学和大地构造学研究。在青藏高原的地体边界、蛇绿岩、活动陆缘板块体制、地幔岩、周缘造山带隆升和建立青藏高原地体构造格架以及中国超高压变质带等方面取得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并有诸多重要发现:建立和厘定中国西部柴北缘和东秦岭两条超高压变质带,提出沿中央造山带存在巨型超高压变质带和两期超高压变质事件的重要认识;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中新发现二叠纪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带,改变了青藏高原地体格架认识,提出古特提斯洋盆深俯冲的新认识;在西藏、俄罗斯乌拉尔和缅甸等地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金刚石产出类型,将其命名为蛇绿岩型金刚石。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于2011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杨经绥在俄罗斯极地乌拉尔蛇绿岩和铬铁矿区开展野外调查

赵一鸣: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是我国铁矿床和矽卡岩矿床学科带头人。通过对十余个典型铁矿床解剖研究,并和程裕淇先生等多次合作对中国铁矿床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研究,把我国铁矿研究提高到国际水平。对我国数十个矽卡岩矿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在湖北大冶铁矿内接触带发现广泛的钠交代现象,提出钠交代现象是矽卡岩铁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发现了岩浆期镁矽卡岩;首创锰质矽卡岩和碱质矽卡岩两类新的交代建造;在我国首次发现了铝透辉石、含水枪晶石、镁铁矿、锰热臭石等十余种罕见的交代矿物。主编出版Fe、Cu、Pb-Zn等单矿种资源图八幅。近年来,在内蒙古正蓝旗主持发现、勘查和研究了一个新类型大型锐钛矿矿床。有关成果获5项地矿部科技成果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优秀图书奖。曾获“全国地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赵一鸣(右)在内蒙古正蓝旗磨石山锐钛矿矿床勘探现场

杨振宇在俄罗斯Norilsk考察西伯利亚二叠纪大火成岩省

杨振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大地构造与古地磁学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973预)科研项目等。对亚洲东部和东南亚三大地块(中国华北、华南地块、印度支那地块)的构造迁移、碰撞和拼合过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挤压过程中印支地块早第三纪向东南方向滑移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从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及部分奥陶纪磁性地层学研究,对华北和华南地块的起源及与冈瓦纳大陆的关系进行研究;从下侏罗统磁性地层研究,分析古地磁场倒转频率的周期性变化和地核/下地幔的耦合作用等,获得大量科研成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国外核心期刊论文68篇。曾获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

董树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德国艾尔福特科学院院士,美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士。时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博导,院科技委副主任、学术委副主任;兼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委、执行局司库;国际IGCP科学执行局委员、中国IGCP全委会秘书长、《地球学报》主编等。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控矿规律,指导了深部找矿并取得重大突破;系统提出晚侏罗纪板块汇聚观点,重新诠释“燕山运动”概念;将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密切结合,探测造山带深部结构,揭示深部过程;发起并主持深部探测计划,开启我国入地计划;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荣誉和地位。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1篇,出版专著4部。先后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安徽省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等。

董树文在祁连山野外

2.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批人选。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工作。较为系统地厘定了中国的矿床成矿系列,与课题组同志一起在国内率先系统研究并建立了“中国成矿体系”。出版《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等专著10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等。

王登红在云南会泽铅锌矿考察

姚建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研究,在牙形石生物相及地层对比、青藏与华南高精度定量地层对比、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质事件与生物大规模更替关系、二叠纪—三叠纪不同相区地层对比、三叠纪地层建阶以及造山带地层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曾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姚建新在西昆仑考察

张勤研发新型全自动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

张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分析仪器研发、标准物质研制、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研制了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76种元素的配套分析方案及分析质量监控系统,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等大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成果被全国多家地质实验室推广采用。发表论文90余篇,参加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张兆吉: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形成和演化、土地与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演化、地下水污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均取得了新进展,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被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同,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河北省科技技术二等奖各1项。

张兆吉在雅安震区现场勘查

章程: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岩溶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岩溶地球化学和岩溶作用对比研究等,提出岩溶作用是一种参与短时间尺度碳循环的特殊地质作用;论证了植被恢复(石漠化治理)可显著改善表层岩溶动力系统条件,为可干预岩溶碳汇潜力估算奠定科学基础;证实岩溶区地表河流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是岩溶碳汇的重要组成。获多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

章程考察西班牙南部岩溶

肖克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研究。发展了成矿系列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体系,有效指导西藏甲玛、东天山彩霞山找矿突破;研制了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指南和技术要求,指导完成了全国25种矿产潜力预测评价;开发了国内领先矿产预测评价系统,成为矿产预测科技人员和学生标准软件工具。获多项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及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等奖项和荣誉。

肖克炎考察新疆库姆塔格钼矿

张永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结合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重大工程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区域构造尺度的地壳稳定性与工程尺度的工程地质稳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提出的工程判别指标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探索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灾机理,对高烈度山区防灾减灾理论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曾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并荣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张永双在龙门山地区野外考察

杨永亮: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海洋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在国内开展中国近海海洋环境中二A英类、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萘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及东亚季风区宇宙射线成因核素7Be和10Be地球化学示踪方法研究,提出末次冰期时黑潮仍流经冲绳海槽的10Be同位素证据以及东亚季风区近地表大气气溶胶中7Be浓度年平均值的纬度分布呈现正态分布模式,且在我国中纬度地区达到极大值的观点。

杨永亮在四川巴郎山高海拔地区采集水样品

郝梓国: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管理工作,所办刊物《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先后荣获国家期刊奖、建国60年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等荣誉称号20余项;开创性地建成了《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站》,带动了我国一批单学科网站的建设,为推动我国地学科技期刊国际化、精品化、网络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闻出版总署第五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建国60年有影响的期刊人和新闻出版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郝梓国在阿斯哈图石林考察

B. 奖励类别是指什么

奖励类别是指省部级奖励中的分类,具体分为:

1、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技进步奖于1985年设立,分为三等,除发给证书和奖章外,还分别发给奖金。对有特别贡献的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授予特等奖。科技进步奖按水平分为国家级和省(部、委)两个级别,只有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的项目才能申报国家级奖励。另外,申报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不得同时申报其它科技奖励。

2、发明

国家发明奖主要用于奖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前所未有的、先进的、经过实践证明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科技新成就的科技人员。国家发明奖设一、二、三、四共四等奖(并另设特等奖),授予发明证书,奖章和奖金。评奖活动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每年评选一次。

3、自然科学奖

1956年评选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时,设一、二、三等奖,本已决定以后每隔二年评选一次,但1957年反右之后,科学奖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做法遭到批判,从此二十多年就未再评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恢复举办,增设四等奖。2000年始国家自然科学奖只设一、二等奖,2003年增设特等奖。

(2)何为成果奖扩展阅读:

省部级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人民政府直接授予的奖励,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国家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授予的奖励。

此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由社会力量设立,面向全国评选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冶金科学技术奖等)在统计时常被归入省部级奖励范畴。

C. 为什么要奖励成果、目标,而不是一味苦干

“你如果不能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做完你的工作,那么,不是你被分配的工作太多,就是你的能力不够。”这是美国一家工厂主管杰夫的工作哲学。他每天下班之后5分钟,绕着工厂走,将任何还在工作的人撵回家。然而,在他担任主管的三年内,工厂以最快的速度运转,产量很高,工作纪律也相当好。

他的继任者朱利克斯对工作的看法正相反:假如你真想把工作做好,8小时的工作时间确实不够。另外,任何下班时间一到就走的人也不可能有奉献精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员工们早来晚走,但上班先喝一杯咖啡,再聊天,中午半小时的午餐变成了一个半小时的马拉松式午餐,离下班半小时大家就无心工作了。结果,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产量开始下降。

实践证明:杰夫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他迫使员工有成果、目标导向。人人都知道必须在8小时内把事情办好,因此,员工都修成了高效率的工作习惯,但朱利克斯却把成果、目标导向变成了时间导向。一旦奖励给了工作时间长、看起来忙忙碌碌的人,员工们就会浪费时间,以填满冗长的工作时间。我国的企业也有这种状况。由于长期的舆论导向、传统的观念,已使不少领导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只要上班早来晚走、上班忙忙碌碌的员工就是个好员工,却很少有人关注他的工作成果是否突出。令人忧虑的是,目前有因为他们忙碌而不是因为他的工作成果而给他们奖励的倾向。因为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忙碌、加班加点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在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中,那种情况是不正常的、不可思议的。这实际上是以什么为奖励依据的问题,是成果?还是忙碌的表现?答案是清楚的,必须以成果作为奖励的标准、依据,而不是奖励他们忙碌、表现出奉献、工作过量的样子。奖励成果,你才能得到成果。

下边是几个改变忙碌现象、追求成果的小策略:

(1)将员工安排在合适的岗位。

根据员工的特点、素质进行科学的安排,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对能力、训练欠缺的人,如果想要他们做根本做不来的工作,将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2)界定每份工作的范围和量化的指标。

每位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范围了解的很清楚,否则他们可能重复劳动、白费力气。同时科学地核定工作量,既不可太多,也不能太少。

(3)让每个人了解他的工作对整体工作有何贡献。

这有两点理由:一是员工明白了工作意义的重要性,会提高士气。二是了解自己工作有贡献的员工,一般不会浪费时间。

(4)对事倍功半的员工。

要给予关注。他们可能养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惯,可以用关怀的方式告诉他,你希望看到他们以最少的时间和努力,做出最好的工作。你所奖励的是成果,而不是汗水、冗长的时间。

(5)每天保持一段宁静的时刻来筹划。

要求每位员工每天抽出半小时,用来独自思考、反省和计划。要求他们利用这宁静的时刻思量工作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式、手段。每天周详地考虑,可以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忙碌。

(6)不做唯程序主义者。

有些事情需要灵活掌握,不必刻板,步步按程序办,这是官僚主义的通病。

(7)假如员工做完工作,就让他们回家。

假如工作性质允许的话,员工完成了工作,为什么还要绑住他们呢?留下,他们只会学到如何浪费时间、为别人制造问题。做完工就走,这也是一种奖励有效率员工的好方式。出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果。

D. 钟南山再获大奖,该奖项有何奖励

据中国政府网11月3日信息,当日,何梁何利股票基金今年度颁奖典礼交流会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副总理加交流会并发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各地市委副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现任主席万钢参加交流会。

今年度何梁何利股票基金科学与技术荣誉奖的两位得奖者中,钟南山是共和国勋章获奖者,长期性着眼于重特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症的科学研究、防止与医治,是在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喜获我国科技进步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各地先进个人,改革先锋等头衔。

E. 什么叫教学成果奖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每4年评审一次,获奖项目需在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已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含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奖励等级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授予相应的证书和奖金。

(5)何为成果奖扩展阅读:

相关事件

1993年国家教委第二次奖励了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在高等学校中,形成了由国家法规所确定的,与科技“三项奖”所并行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1987年开始,国家教委每四年进行一次高等学校国家级教材奖励。原定于1996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级教材奖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轨”。1997年国家教委成果奖中有438项教材参加了评审,117项教材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13项教材获得了一等奖。

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奖励额度,对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学校在国家奖励的基础上将给予一定程度的配套奖励。

F. 省级教学成果奖项有何用途

一封我的老母亲的来信,
译者:陈黎张芬龄
苦闷,苦闷是我的遗产,
这里连钟乳的分秒也停止了滴落。
以及他们分量极微的不相似。
透是别离;哈哈

G.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的奖项属于什么级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的奖项属于省部级别。

一、省部级奖励:

省部级奖励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人民政府直接授予的奖励和国家各部委授予的奖励。

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社会力量设立、面向全国评选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冶金科学技术奖等)在统计时一般被归入省部级奖励范畴。

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1999年4月28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国家自然科学奖;

3、国家技术发明奖;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科技工作者。国家技术发明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每年评审一次,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数额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

H. “获奖名称”和“荣获奖项”有什么区别

1、代表的意思不同。

获奖名称:获得的奖励的名字。比如什么什么比赛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或者人民奖学金三等,宝钢奖学金。

荣获奖项:获奖的项目,某一种奖划分的不同类别,也指某一项奖。主要针对在某个领域中有特殊表现的人或事进行表彰而设立的项目。。比如:XX学校辩论赛XX奖项、全国十佳歌手奖项。

2、涵盖范围不同。

荣获奖项:包括获奖名称是一个大类。

获奖名称:属于荣获奖项的分支。奖项下会划分出多个奖,每个奖的名称各不相同,但是这些都是奖的名称都是属于该奖项下的一部分。

3、强调不同。

获奖名称:强调的是获得的奖励的名字,比如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台湾电视金钟奖、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等。

荣获奖项:强调的是某一种奖划分的不同类别,也特指某一项奖。主要针对在某个领域中有特殊表现的人或事进行表彰而设立的项目。如文学奖项、科技奖项、电视奖项、体育奖项等。

I. 请问有关于杨振宁的学历、研究成就,何年获何项诺贝尔奖

姓名:杨振宁来
性别:男
出生年源月:1922年10月1日
籍贯:安徽合肥
学历:博士后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

J. 梁树发的代表成果

1.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与赵家祥合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西方马克思主义辞典(主编之一)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3.马克思主义史 第3卷(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执行主编之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6.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光明日报 1999年2月26日
7.谈谈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年第6期
8.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
9.卢卡奇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评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10.柯尔施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启示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年第4期
11.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体系——一种关于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新的观察视角 浙江学刊 2004年第6期
12.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1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的几点思考 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
14.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
15.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 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8期
16.世界历史、全球化的社会形态意义——兼论世界社会形态概念的合理性哲学研究 2005年第12期
17.科学发展观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8.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及建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年第3期
19.西方马克思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1期
20.马克思逝世周年纪念性话语及其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8期
21.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路径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2期
22. 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从划清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多元论”界限谈起 解放军理论学习 2009年第2期
23.“以人为本”何以是一个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尔滨) 2009年第2期
2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谈起(第一作者,合作者黄刚) 学术研究 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
25.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认识谈起 (第一作者,合作者李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年第4期
26. 理论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形式与可能 理论视野 2009年第12期
27. 学科化——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的互动 党政干部学刊 2010年第2期
28. 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研究方法辨析(第一作者,合作者李慧) 江西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
29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的科学基础(第一作者,合作者黄刚)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第3期
30.梁树发,于乐军. 关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J]. 理论视野,2010,(8).
31.梁树发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潮研究三题[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02(004).
32.梁树发,彭冰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认识发展[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
33.梁树发.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路径问题[J]. 理论视野,2011,(2).
34.梁树发. 共产党人要做马克思主义者——写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5.梁树发. 科学“马克思学”的意义[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36.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理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
37.梁树发. 具体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 理论视野,2012,(9).
38.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2).
39.梁树发. 中国经验、中国式表达中的哲学解读与哲学发现[J]. 理论视野,2013,(10).
40.梁树发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推进三个结合,拓展两个视野[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28(B02).
41.梁树发. 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系统[J]. 教学与研究,2014,(1).
42.梁树发.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书写中的三个关系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
43.梁树发.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河北学刊,2007,(4).《新华文摘》2007年第27期。
获奖成果:
1.《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1991年获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二等奖;
2.《马克思主义史》1997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3.《新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评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几种形式》、《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分别获中国人民大学论文一等奖。
4.《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的几点思考》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5.《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 原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6期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09年9月4日
6.《马克思逝世周年纪念性话语及其启示》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0.

阅读全文

与何为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