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道教25号签文是什么意思
每个宫观的签都不一样。所以,没有统一的“25号”签文。
❷ 合同上说做到25号 那25号还要做吗
法律规定自到期日次日生效执行。所以25日本日还需要履行合同。
❸ 张诗亚的成果
近几年主要成果简介: 1.《震荡与变革──二十世纪的教育技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国教育战略重点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西南研究书系》,(主编)共两批,21本,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1997年版。
4.《中国教育问题研究丛书》,(主编)共6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儿童哲学丛书》,(编译)共13本,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小生灵系列丛书》,(主编)21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强化民族认同:数码时代的文化选择》(专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群体探究中儿童自主性负责之研究》,田家炳教育研讨会,南京1998年8月30日, 第一作者。
9.《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儿童哲学国际专家研讨会会议的报告》,提交中国教科文委秘书处教育处,1998年5月28日, 报告执笔人。
10.《“儿童哲学”──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一块他山之石》,载《国际学术动态》,1998年第4期。
11.《On the view of ec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二届亚洲比较教育年会大会报告,北京,1998年9月7日。
12.《Beyond the Plural and the Unification: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Ecational Noumenon》, CUHK Ecation Journal 1997. Vol.25, NO. Two; (《多元与一统的超越:民族认同与教育本体》),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报》1997.Vol.25 NO.2.
13.《论“科”“教”关系认识中的几个误区》,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5期。
14.《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6期。
15.《华夏民族认同中的教育问题研究》,华人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收入论文集,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7年10月,中国南京。
16.《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inking and Reform of Ecational System in China 》, 《Analytic Teaching》, Volume11 NO.1.( 1998 ) Department of Pyschology, Viterbo College, WI 54601, U.S.A.
17.《论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观》,载《教育科学》,1997年第6期。
18.《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折-----凉山州普格县农技校的启示》,社会与少数民族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乌鲁木齐,收入大会论文集,1996年8月15日;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第一作者。
19.《“儿童哲学”──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一块他山之石》,载《中国教育报》,1997年11月28日。
20.《走出李约瑟似的大山》,载《读书》,1998年第7期。
21.《关于克里克及意识研究》,载《读书》1998年第5期。
22.《多元文化互动中的西南民族教育》,中美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昆明1997年7月26日。
23.《构建“更新工程”脱西部教育之贫》,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
24.《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载《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
25.《分析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误区》,载《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2期。
26.《高考:热点背后的意义》,载《重庆晚报》,2001年9月2日第8版。
27.《华人民族认同的教育问题研究》,载《中国研究学刊》(美国),2001年第2期。
28.《不读历史的人,必定重犯历史错误——忆先师骥雄先生与<外国教育史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4期
29.《从“儿童哲学”到“小生灵”》,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17日第3版
30.《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教育师资》,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
31.《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
32.《教育学的突围》,载《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
33.《公民教育之道》,载香港教育系列五《青少年成长价值教育》,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版。
34.《孩子为何成了杀手——张诗亚教授谈现行教育制度对人文精神的扼杀》,载《时代信报》,2004年12月2日。
35.《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
36.《顶岗实习:农村教育的日志》,载《中国教育评论》,2005年第8期,第一作者。(以书代刊)
37.《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教育师资》,载《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38.《“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6期。
39.《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 1. 在中国西南契合人文社会情境全面推进绿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会, 6万 ,2000年7月
2. 儿童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课题 ,2.2 万,2000年12月
3. 面向21世纪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究,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 万 ,2000年12月
4.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类型与对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规划重大项目,20万,2001-2005年12月
5.西部开发与教育.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3万,2001年-2003年12月
6.在中国西南契合人文社会情景全面推进绿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项目,6万,2001年-2004年7月
7.小松树计划,香港儿童救助基金会横向项目,10万,2001年-2001年12月
8.发展特色教育构建西南自然/人文生态良性互动系统,全国教科教育部重点课题,3.2万,2003-2005年
9.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20万,2003-2007年
10.西南地区民族教育良性自然文化生态发展战略研究,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4万元,2005-2007年
11.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类型与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10万,2001-2005年
12.民族特色教育学科建设,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00万,2005-2006年 1.重庆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1996年12月,第一作者。重庆,《中国教育战略重点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获奖人。
2.《教育科学学初探——教育科学的反思》,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8月。
3.推进儿童哲学中国化改进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9月。
4.2006年12月张诗亚《关于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教育中推进“更新工程”的建议》(研究咨询报告,教育部采纳2003年10月)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证书编号为:教社科证字(2006)第120号。该建议于2003年被《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要报》刊载,并被教育部办公厅报送国家科教小组、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研究室等决策部门。根据该建议和教育部的采纳意见实施的“顶岗实习”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Sohu网等媒体均对此事作了专题报道。该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西部教育的发展,丰富了教育基本理论。
❹ 截止到25号包括25号吗
截止日期8月25号是指到25号夜里24点(23:59.99999999 约等于24点),24点整时已经是26号了
不过如果解释权在商家,那算我白说
❺ 25号是啥意思……
是DOTA上的痛苦女王吧!呵呵,游戏上的简称,记得是痛苦女王!
❻ 郗志群的主要成果
《北京史百年论著资料索引》,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历史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北京历史文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北京西城文化史》(著者之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
《南锣鼓巷史话》(主编),北京出版社2010年版。
《北京西城历史文化概要》(著者之一),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 1.《李自成故乡考察记》(第二作者),《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2. 《关于<水经注疏>始撰起因及时间的探讨》,《文献》1995年第3期。
3. 《最近十年水经注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5期。
4. 《<汉书食货志上>补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6期。
5. 《八十年来(1915—1995)杨守敬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2期。
6. 《杨守敬学术浅识》,《光明日报·史学版》1997年8月14日。
7. 《论杨守敬版本目录学的成就与地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6期。
8. 《杨守敬致罗振玉一封信考释》,《文献》1998年第4期。
9. 《杨守敬版本目录学著述考略》,《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一辑,1999年。
10. 《杨守敬传略》(上、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5期。
11. 《建国50年来北京书店业的发展与回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5期。
12. 《大古城遗址的现状及历史考察》(第二作者),《北京档案史料》2000年第2期。
13. 《北京史教学体系的优化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教研究》2001年第3、4合刊。
14. 《河北大古城遗址1999年考察报告》(第二作者),《考古》2001年第11期。
15.《<水经注疏>版本考》,《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6. 《杨守敬藏书中的和刻本及其价值》,《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17. 《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从杨守敬的举人朱卷谈起》,《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18. 《1915-1916年京兆地方自治述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003年12月。
19. 《“人文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普及状况调查》,《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20. 《京师八旗都统衙门の设置及び现状调查》,(日)满族史研究第2期,2003年5月。
21. 《2002年度妙峰山春香庙会调查报告》,《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
22. 《八旗都统衙门建置沿革考》,《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二辑,2004年9月。
23.《试论五代前期幽州的军事与战争》,《北京文博》2006年第1期。
24. 《“东富西贵”并不专指东城西城》,《北京青年报·原声讲堂》2006年12月15日。
25. 《“东富西贵”探微——兼论“东富”与漕运的关系》,《漕运文化研究》,学苑出版社,2007年。
26. 《“东富西贵”的由来与异说》,《北京日报》第19版《理论周刊·文史》2007年5月4日。
27. 《(康熙)宛平县志版本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28. 《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战争频发的原因及特点》,《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29. 《建设“北京史”精品课程的过程与体会》,《走向教育创新之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0. 《崇南商贾文化初探》,《前线》2008年第11期。
31. 《八旗值月旗、值年旗の设立とその机能》,(日)《满族史研究》第7号,2009年1月。
32. 《解读:不一样的南锣鼓巷》,《前线》2009年第2期。
33. 《平津战役中的平郊战场述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4. 《北平和平解放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北京党史》2009年第2期。
35. 《北京古代的著名战争》,《北京历史文化漫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
36. 《读<(康熙)顺天府志>校注本》,《书品》2010年第一辑。
37. 《简论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建设和社会变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第2期。
38. 《行礼、联谊与庆贺:团拜礼俗初探》,《历史教学》2010年第2期。
39. 《建国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0日第7版。
40. 《元至民国时期什刹海地区的文人活动研究》,《北京的文化名片——什刹海》,中华书局,2010年。
41. 《南锣鼓巷的历史沿革及地理特色》,《北京社会科学普及讲座集萃》,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
42. 《北京坛庙建筑与文化价值》,《前线》2011年第4期。
43. 《金代“细军”探微》,(日)《中国史学》第二十一卷,2011年10月。
44. 《<(康熙)宛平县志>价值初探》,《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2期。
45. 《“西涯”再考》,《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
46. 《前门:百肆天街之变迁》,《前线》2012年第5期。
47. 《民国北京灾荒灾赈及其启示》,《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5期。
48. 《构建什刹海地区开放式博物馆的调查及设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
教学科研立项
1. “20世纪北京图书市场的发展与研究”(主持人),北京市教委项目(1999—2001)。
2. “北京战争史研究”(主持人01BJBLS017),北京“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1—2005)。
3. “中华大典·经济典”(参加),“十一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2006-2009)。
4. “观海堂书目整理与研究”(主持人07BZS00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2009)。
5. “北京军事地理研究”(主持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07年)。
6. “北京乡土历史的教育与传播”(主持人),北京市教委项目(2008—2009)
7. “《北京史教程》”(主持人),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重点项目(2009年)。
8. “海淀历史文化研究”(主持人),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2011年)。
9. “关于构建什刹海大博物馆的思考”(主持人),北京市社科联项目(2012年)。
10.“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设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2年),任子课题“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国际比较”主持人。
11. “明清皇家坛庙文献整理和研究”(主持人13LSA002),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13年)。
❼ 杨晓宏的主要成果
1.杨晓宏 .建立全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环境需考虑的若干技术问题.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2.杨晓宏,梁丽.摄像机与接收机的白平衡调整.电视技术,1998年第9期.
3.杨晓宏,梁丽.磁带编辑系统中的遥控接口与视音频接口.电视技术,1998年第11期.
4.杨晓宏.模拟复合录像机的现状与未来.中国有线电视,1998年第9期.
5.杨晓宏,梁丽.PAL制VHS格式录像机中移相法的色络相位失真及其消除方法.录像机维修,1998年第1期.
6.杨晓宏,梁丽.VHS录像机对未实现同步合相邻迹色度串信的消除过程分析.录像机维修,1998年第7期.
7.杨晓宏,梁丽.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变革与发展.影视技术,1998年第12期.
8.杨晓宏,梁丽.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思路.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9.杨晓宏.高师矩阵结构课程体系的构建.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5期.
10.杨晓宏.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如何向数字分量过渡.电视技术,1999年第9期.
11.杨晓宏,刘忠.磁带录像机记录格式与技术性能的变革与发展.西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2期.
12.杨晓宏.摄像与显像特性失配时的彩色重现误差及校色矩阵.西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3.杨晓宏.“教育电视系统”教材改革研究.西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4期.
14.杨晓宏.高校有线电视台节目制作设备的更新.中外电器,1999年第1期.
15.杨晓宏,梁丽.磁带编辑的生命力.中外电器,1999年第3期.
16.杨晓宏.教育技术学专业矩阵结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17.杨晓宏,梁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矩阵结构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
18.杨晓宏.面向21世纪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面临的挑战.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
19.杨晓宏.关于全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优化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20.杨晓宏.PAL制VHS录像机色度通道中4.43MHZ晶振的锁相问题.电视技术,2001年第11期.
21.杨晓宏.Y、R-Y、B-Y与Y、R-G、B-G信号传送差异性的比较研究.电视技术,2001年第9期.
22.杨晓宏.MPEG-2格式下的帧精度编辑.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23.杨晓宏.磁带编辑中的编辑误差.电视技术,2002年第4期.
24.杨晓宏.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有线电视,2002年第14期.
25.杨晓宏.我国高师现行课程体系的缺陷.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6.杨晓宏.编辑录像机的特点与要求.电视技术,2003年第3期.
27.杨晓宏.简单实用——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DIY.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9期.
28.杨晓宏.单机与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影视技术,2003年第10期.
29.杨晓宏,梁丽.近10年我国教育电视研究论文作者机构及地域统计分析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30.杨晓宏,梁丽.CCD摄像机中的新技术与新功能.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1.杨晓宏,梁丽.简论电视编辑.摄影与摄像,2004年第5期.
32.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33.杨晓宏,梁丽.数字电视简介.摄影与摄像,2005年第4期.
34.杨晓宏,祁志敏.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现状分析.有线电视技术,2005年第15期.
35.杨晓宏,梁丽.解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36.杨晓宏.弗雷奇的易读性和人情味公式与网络新闻制作.新闻界,2006年第4期.
37.杨晓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中成本效益问问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年第6期.
38.杨晓宏,贾春燕.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11期.
39.杨晓宏.重视农村远程教育成本效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
40.杨晓宏.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要素及意义.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第4期.
41.杨晓宏.用数码相机采集课件素材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中小学电教,2006年第8期.
42.杨晓宏.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现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第6期.
43.杨晓宏.提高“三种模式”应用效益.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14日第4版.
44.杨晓宏,韩伟颖.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效益与评价体系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45.杨晓宏,郭治虎.西部“农远工程”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46.杨晓宏,贾巍.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2期.
47.杨晓宏,孙新领,黄兰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管理初探-----对成本管理提升应用效益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7期.
48.杨晓宏,贾巍.以县为主的“农远教”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8期.
49.杨晓宏,贾春燕.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调查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1期.
50.杨晓宏,贾巍,孙新领,赵向阳.专业发展,如何搭好培训的快车?-----甘肃省榆中县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实证研究.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3日第9版.
51.杨晓宏,孙新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模式初探.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4期.
52.杨晓宏,韩伟颖.西部地区“农远工程”应用效益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第1期.
53.杨晓宏,李斌娃.略论电视教材类型及传播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第3期.
54.杨晓宏,马若明,顾春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报道之设备篇-----宁可用坏,也别放坏.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日第7版.
55.杨晓宏,马若明,张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报道之经费篇-----向管理要效益.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4日第7版.
56.杨晓宏,赵向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经济学问题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11期.
57.杨晓宏,莫佰琳,李明.“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第12期.
58.杨晓宏,孙新领.教师继续教育类函授专升本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人教育,2007年第4期.
59.杨晓宏,贾巍,李艳.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成人教育,2007年第5期.
60.杨晓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效益问题研究现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年第1期.
61.杨晓宏.简析电视制作设备中的DV家族.声屏世界,2007年第4期.
62.杨晓宏,孙新领,丁成.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63.杨晓宏,韩伟颖.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教育传播与技术,2007年第2期.
64.杨晓宏,贾巍,李艳.教师继续教育类函授专升本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模式改革研究.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
65.杨晓宏,吴长城,贾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析.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66.杨晓宏,黄兰芳,孙新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1期.
67.杨晓宏,贾巍.西部地区农远教可持续发展中的成本效益问题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3期.
68.杨晓宏,黄兰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效益及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8期.
69.杨晓宏,马若明,顾春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报道之思考-----效益的关键是应用,应用的关键是“人”.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8日第7版.
70.杨晓宏,孙新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模式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第1期.
71.杨晓宏,王慧, 刘自昌,张燕,马若明,杨彦昀,宋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报道之感悟-----调研路上,有多少故事让我们感动.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11日第7版.
72.杨晓宏,黄兰芳.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初探.教育传播与技术,2008年第2期.
73.杨晓宏,莫佰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成本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第9期.
74.杨晓宏,王永军.西部农村小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现状与思考.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第3期.
75.杨晓宏,王永军.论教育技术界创办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5期.
76.杨晓宏,化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77.杨晓宏,王永军,吴长城.农村教育信息化之探索-----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的调研报告.中国教育报,2009年1月23日第7版.
78.杨晓宏,黄兰芳,郝建华,杨平.资源有效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词.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23日第3版.
79.杨晓宏,李鸿科. 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思考——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10期.
80.杨晓宏,郝建华,杨平.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调查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81.杨晓宏,杨平,郝建华,康超.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及应用调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2期.
82.杨晓宏,郝建华,杨平.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策略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第1期.
83.杨晓宏,张倩,李鸿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研究——以河南省电信模式为例.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10期.
84.杨晓宏,杨平,郝建华.西部农村中小学校本研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第1期.
85.杨晓宏,王永军,张敬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86.杨晓宏,王永军,张玲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87.杨晓宏,李鸿科.“娱教”视角内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探究------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第5期.
88.杨晓宏,李鸿科,梁丽.“娱教”思维下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年第5期.
89.杨晓宏,李鸿科,梁丽.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网络偷菜游戏的“娱教”成分对信息化教学的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7期.
90.杨晓宏,林芳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第1期.
91.杨晓宏,康超,林芳宇,梁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模式探析.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年第1期.
92.杨晓宏,李鸿科,梁丽.信息时代的教育资源“超市”探究——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第1期.
93.杨晓宏,王永军,化方,李鸿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整合要素与整合模式分析.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第2期.
94.杨晓宏,张红卓,杨婧.基于ADDIE的教师培训流程模型构建.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第3期.
95.杨晓宏,张红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1.1998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教育部“高师教学改革计划”立项项目“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矩阵结构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课题编号:JS103B)。
2.2006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国家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成本效益问题研究”课题(课题编号:ACA050002)。
3.2008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课题(项目编号:08JA880053)。
4.2004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及共享问题研究”课题。
5.1999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全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优化设计”研究课题(课题编号:99gjsd-12)。
6.2005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效益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课题编号:0501-31)。
7.2005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教师继续教育类函授专升本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模块建设研究”课题。
8.2007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西北师范大学三期“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骨干培育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经济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Nwnu-KJCXGC-03-38)课题。
9.2004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教育部“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课题中“西部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ET4331-04)。
10.2004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统编教材(主编)编写项目。
11.2003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西北师范大学立项项目“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及产业化问题研究”课题(项目编号:W2002015)。
12.1998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西北师范大学科研前期资助项目“我国模拟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全数字化过渡方案研究”课题。
13.2003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2003050B)。
14.2007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甘肃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委托编写全省远程教育培训教材项目。
15.2008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苏州市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西部三省“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委托调研项目。
16.2002年9月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西北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DMB010805)之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研究。
17.2004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兰州金穗广告公司“广告策划”横向课题。
18.2005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兰州金穗广告公司“广告设计”横向课题。
❽ 许年行的研究成果
论文
(1) Xu,N.H.,Chan,K.C.,andChang,C.H.,2014,“Aquality-”,,forthcoming.
(2) Xu, N.H., and Yuan, Q.B., Jiang, X.Y., and Chan, K.C., 2014, “Founder’s political connections, second generation involvement, and family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forthcoming.
(3) Xu, N.H., Poon, W., and Chan, K.C., 2014 “The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and author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A Quality-based Assessmen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thcoming.
(4) Xu, N.H., Li, X.R., Yuan, Q.B., and Chan, K.C., 2014, “Excess Perks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5, 419-434.
(5)Xu, N.H., Jiang, X.Y., Chan, K.C., and Yi, Z.H., 2013, “Analyst coverage, optimism,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Evidence from China”,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forthcoming.
(6)Xu, N.H., Chan, K.C., Jiang, X.Y., and Yi, Z.H., 2013, “Do Star Analysts Know More Firm-Specific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37, 89-102.
(7)Xu, N. H., Xu, X.Z., and Yuan, Q. B., 2013, “Political Connection, Financing Friction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amily Firms”,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19(4), 675-702.
(8)Wu, S.N., Xu, N.H., and Yuan, Q.B., 2009, “State Control, Legal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7(2), 172-196. (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9)许年行、于上尧、伊志宏,2013,“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管理世界》,第7期,31-43。
(10)张瑞君、李小荣、许年行,“货币薪酬能激励高管承担风险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8期。
(11)许年行、江轩宇、伊志宏、袁清波,2013,“政治关联影响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执法效率吗?”,《经济学》(季刊), 12(2), 373-406。
(12)许年行、江轩宇、伊志宏、徐信忠,“分析师利益冲突、乐观偏差与股价崩盘风险”,《经济研究》,2012年第7期,127-140.
(13)杨靖、许年行、王琨,“定向增发中的控股股东决策动机及特征解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48-55.
(14)许年行、洪涛、吴世农、徐信忠,2011,“信息传递模式、投资者心理偏差与股价‘同涨同跌’现象”,《经济研究》,2011年4月,135-146.
(15)石晓乐、许年行:“公司财务与政治关联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104-109。
(16)屈文洲、许年行、关家雄、吴世农:“市场化、政府干预与股票流动性溢价的分配”,《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132-146。
(17)许年行、张华、吴世农:“附加承诺具有信号传递效应吗?”,《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第142-151页。
(18)许年行、赖建清、吴世农:“公司财务与投资者法律保护研究述评”,《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01-109页。
(19)许年行、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第114-125页。
(20)许年行、吴世农:“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影响股权集中度的变化吗?”,《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3期,第893-922页。
(21) 沈艺峰、许年行、杨熠:“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历史实践的实证检验”《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第90-100页。
(22)吴世农、许年行:“资产的理性定价模型与非理性定价模型的比较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第105-116页.
著作
许年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2)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项目(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项目(4)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
❾ 中国的一带一路从提出到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这是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
中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资至少350亿美元,为建造发电厂提供融资。通用电气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订单金额已升至超过10亿美元,而五年前还不足1亿美元。
2,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
2016年2月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了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的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将在42个月后竣工,随后还有5年的维护期。该项目将由伊朗基础设施工程集团MAPNA和中国中机公司及苏电集团承建。
3,老挝铁路
2016年12月25日,老挝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筑路队伍整装待发。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标志着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根据规划,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全线贯通,届时从中国边境到万象只需4个小时,多山缺路的老挝将实现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
4,卫星通信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
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
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