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精度

成果精度

发布时间:2021-04-28 23:40:13

1.  影响载荷试验成果精度的主要因素

载荷测试方法比较简单,成果也比较可靠,但费时、费力。应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消除不利影响,使测试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影响载荷测试成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承压板尺寸

不同的承压板尺寸对试验土层的沉降量和极限压力值均有一定影响。原苏联、美国和我国均曾先后用不同尺寸的承压板做载荷测试研究。结果均表明,在不超过直线变形阶段的荷载作用下,当承压板边长或直径(B)小于某值时,S(沉降量)与B成反比;当B大于某值时,S与B成正比。崔托维奇认为,此值代表承压板直径时,为30—35cm;代表方形边长时,为45cm。我国冶金部勘察系统在太原所做的不同面积承压板的对比试验表明,对圆形承压板,此值(直径)为30cm;对方形承压板,此值(边长)为50cm(见表4—4)。

表4—4方形承压板(基础)边长与沉降量数据的关系

②F为承压板面积。

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当B在20—30cm时,所确定的极限压力最低;若大于该值时,极限压力随B的增加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其他一些单位也有类似经验。

由于载荷测试是模拟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试验方法,基础宽度一般均超过30cm,因而承压板不宜过小。但是,如承压板面积过大,势必所加总荷载也随之增大,这又增加了测试的困难。因此,国内、外规定,将1000cm2作为承压板面积的下限是合理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用面积为1000—5000cm2的承压板进行试验,所获得的成果是可靠的。

2.沉降稳定标准

每级压力下的沉降稳定标准不同,则所观测的沉降量及所得出的P-S曲线和变形模量等也不相同。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就要统一稳定标准。在载荷试验中,广泛应用的是相对稳定法,即每施加一级荷载,待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有的规程在规定相对稳定标准的同时,还提出了在不同土层中观测时间的附加规定。如每级荷载下的观测时间,对软粘性土,应不少于24h;对一般粘性土,不少于8h;对碎石土、砂土、老粘性土,不少于4h。这是基于土的力学强度越低,在某级荷载(压力)下沉降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所致。如果按上述标准做一个载荷试验,所需时间,少则2d,多则10d以上。试验周期长是载荷试验的主要缺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对可塑至坚硬状态的粘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可采用快速法,即自每级加荷操作历时(按经验估算)的一半开始,每隔15min观测一次,每级荷载保持2h。按10级荷载计算,做一个载荷试验只需20h,不足一天。经过一些单位的实践和研究表明,按快速法经外推计算的成果,可用于评价地基的容许承载力。现将快速试验外推计算方法介绍于后。

快速法外推计算的目的是求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的沉降值Sn。其基本原理是假定沉降与时间为一对数关系,即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为了求得相对稳定标准的沉降值Sn,就需要知道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所需的时间tn

一般取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见4.2.2节第5条)的时间增量tw=1h,沉降增量Sw=0.1mm,则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亦即

由(4—8)式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4—10)和(4—11)中:

tn——第n级荷载下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所需的时间(min);当tn值不足为30的倍数时,可增大为30的倍数;

Sn——第n级荷载下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的沉降量(cm);

tw——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的时间增量(tw=60min);

Sw——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的沉降增量(Sw=0.01cm);

αn——第n级荷载下,S-lnt曲线的截距(cm);

βn——第n级荷载下,S-lnt曲线的斜率。

由(4—10)和(4—11)式中可看出,只要求出αn和βn两个未知数,就可求出tn和Sn。求出Sn后,就可画出P-S曲线。αn和βn分别用(4—12)和(4—13)式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为了使快速法的成果与相对稳定法一致,必须从施加第二级荷载开始,从沉降观测值中扣除其以前各级沉降未稳定而产生的剩余沉降量。其值按(4—14)式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

——第n级荷载下第i次观测值中应扣除的剩余沉降量(cm);

k——第n级前的荷载级数(k=1,2,……,n-1);

△t——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min);

N——每级荷载下沉降观测的次数;

n——荷载级数。

为了说明快速法外推计算的整个过程,举例如下。

表4—5快速法试验成果

注:沉降观测值应为本级荷载下的实际沉降量(即沉降增量)。

快速法外推计算

第一级荷载。因无其他级荷载,不需要计算应扣除的剩余沉降量。

①计算α1、β1,α1=0.052,β1=0.014。

②计算沉降达相对稳定标准时所需时间t1及沉降量S1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将117min增大为30的整倍数,即t1=120min则: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表4—6计算α、β值用表

第二级荷载是在第一级荷载已达相对稳定标准后(即120min)施加的,因而没有剩余沉降产生,其推算方法与第一级一样。计算结果为:α2=0.108,β2=0.024,t2=180min,S2=0.232cm。

第三级荷载。由于第二级t2=180min,即尚有60min按S-lnt线性关系的沉降量影响到第三级荷载的1—4次观测值,应予扣除。

③计算各次观测值中应扣除的剩余沉降量: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在计算α3、β3时,应将第三级荷载下的第1—4次的沉降观测值减去

,才能作为计算依据。经计算得α3=0.003,β3=0.067;并依次计算出t3、S3,以及αn、βn和tn、Sn。其结果列于表4—7。

表4—7计算结果表

注:表中tn值,分子为实际计算值,分母为30的整倍数值。

整个外推计算,除了用手算以外,还可以编制程序,用计算机计算。

3.承压板埋深

承压板埋深应与基础埋深一致,这样求出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等才比较符合实际。相同面积的承压板,埋深不同,所求出的P-S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也不一样。根据土力学基础埋深原理,一般来讲,埋深越浅,P-S曲线的比例界限值越小。埋深如过大,会增加试验的困难。

随着高层建筑与深基础工程的日益增多,浅层平板静力载荷测试逐渐显得“无能为力”,而改用钻孔平板载荷测试或螺旋板载荷测试。螺旋板载荷测试(screw plate test)是由N.Janbu(1973)研制的。它可以在地基不同深度上进行试验,最大试验深度已达30m。目前,瑞典、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均已将它用于实际工程中,但仍待不断完善(螺旋板载荷测试详见本章第六节)。

4.地基土的均匀性

载荷测试的影响深度一般为1.5—2倍承压板宽度(或直径)。在这个影响深度内,土层的时代、成因、类型及含水量一般应是相同的。只有这样,载荷测试成果才能反映同一土层的真实指标(土的工程性质),达到载荷测试的目的。如果建筑场地土层较多,又都是重要建筑物的持力层,则要分层做载荷测试。如果土层较薄,达不到2倍承压板宽度(直径)的厚度,所求出的载荷测试成果就很难应用,满足不了基础设计的需要。这时,就要考虑采用符合要求的小承压板或做其他类型的试验,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做载荷测试前,应掌握较详细的钻探资料,对测试场地土层有较详细的了解。

2. (中误差, 极限误差,真误差,相对误差)(四选一个)是评定成果精度的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

3. 你都知道哪些人类史上叹为观止的精度制造成果

不是测试空间在引力下弯曲的陀螺仪吗??

4. 论文中如何写化验成果精度控制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  影响旁压测试成果精度的主要因素

1.成孔质量

由于预钻式旁压测试要预先钻孔,然后在钻孔中做测试,所以成孔质量对保证测试的精度及成果的获取甚为重要,是旁压测试成败的关键。除了要求钻孔垂直,横截面呈完整的圆形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①钻孔大小必须与旁压器直径相匹配;②钻孔孔壁土体要尽可能少受扰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试成果可靠;否则,将使测试成果——旁压曲线无法应用,如图5—25所示。图中只有一条旁压曲线是正常的,其它曲线,由于成孔质量不合格而反常。缩孔曲线反映钻孔太小或有缩孔现象,旁压器被强行压入钻孔中。因测试前孔壁已受到挤压,同时孔壁挤压旁压器,只有施加一定压力后,旁压器三腔体积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所以旁压曲线前段消失,只有压力增加而无体积增量,求不出P0值和Vm值(从而求不出Em)。相反,孔径过大,则测管中的水量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填补旁压器与孔壁之间的孔隙,造成测管中的水量不足,使试验达不到极限压力值。同时,为了避免弹性膜因膨胀过度而破裂,进入旁压器弹性膜中的水量必须有所限制,测管水量又不能太小。因此,一个匹配得当、符合规格的钻孔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内、外工程部门对旁压孔的直径都有规定,一般要求孔径比旁压器直径大2—8mm,以4mm为宜。另外,如在成孔过程中孔壁土体被严重扰动,加压后,扰动土层因被压缩而占据较多的体变量,结果也会达不到要求,被迫停止测试,也得不到正确的测试成果。

图5—25成孔质量对旁压曲线的影响

在实际测试中,还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异常曲线,大部分都是因成孔不符合要求或孔壁土层扰动过大及土层不规则所致。在应用曲线时,要分析原因,决定取舍。在测试现场,应绘出旁压曲线草图,当场判断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可报废原孔,另钻新孔重测。

国内、外都推荐,在可能的条件下以人工钻孔最好,这是最易获得标准旁压孔的方法。在人工成孔中测试,一般都能得到标准的P-V(或S)曲线。人工成孔的方法是用勺形钻头钻进,用提土钻头清孔(图5—12)。

当土质较硬(如硬粘土、中密以上的砂、风化或半风化岩石及某些砂砾石混合土)或钻孔深度较大(如>15m)时,使用人力手钻有困难,可以采用机械钻进。钻进分干法和湿法两种。用干法钻进,要钻进一个回次提一次土,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土层;对稳定性差的土层须用湿法钻进,用泥浆护孔。

2.加压方式

可从加压等级与加压速率两方面来考虑。加压等级的选择和设计是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加压等级选择不当,如过密,则会延长试验时间;过稀,则不易在旁压曲线上准确获得P0及Pf值。加压等级要根据土质情况而定。土的力学强度越低,加压等级越小;反之,则越大。一般按预估土的临塑压力或极限压力而定。有关旁压试验试行规程规定,一般按预估极限压力的1/8—1/12的等级加压。同时,还应考虑旁压曲线首段变化较大的特点。为准确确定P0值,应在首段加密观测点,即压力增量适当减小。

加压速率或相对稳定标准是旁压试验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加压速率反映了不同的试验条件,如排水和不排水等。国内、外常用的加压速率有1、2、3、5、10min五种标准,人们将1、2、3min的加压速率称为快法,将5、10min的加压速率称为慢法。经过多方面对比研究,不同加压速率对旁压曲线上的临塑压力Pf值影响很小;但对极限压力值影响较大,随观察时间的增大而降低。

湖北综合勘察院在Q4软粘土及Q2、Q3超固结粘土中做了九组快法、慢法的对比试验,平均比值为:Pf快/Pf慢=0.95,Em快/Em慢=1.11。

除作为特殊目的的试验研究外,一般采用快法测试是比较适宜的。

3.旁压仪构造和规格

所用旁压仪不同,对测试成果也有一定影响。1981年,在第一次“全国土工原位测试技术交流会”上曾进行了现场比较试验。在同一土质的地层中,用国产PY3-2型、PY-2A型和进口GA型三种类型旁压仪进行试验,结果其临塑压力值和极限压力值,三者相差不大,平均相差约15%左右。一般认为,旁压器的有效长(l)、径(d)比是旁压仪设计的关键参数。经验表明,当l/d=4—10时,土体的变形近似为圆柱形。国外一些人曾用不同直径的单腔和三腔式旁压器在不同土层中以相同条件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旁压器所取得的测试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也说明,单腔式旁压器在有效长径比为10时,与具有保护腔的三腔旁压器等效。日本《土质调查法》中指出,在同一地基上,单腔和三腔旁压试验所得的变形模量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但单腔的临塑压力和极限压力则偏小。

常用的旁压器规格见表5—2。

表5—2旁压器规格

4.旁压测试临界深度影响

在均质土层中进行旁压测试,Pf或P1自地表随埋深加大而明显增加;但到某一深度之后随埋深加大基本上保持不变,或增加趋势明显减缓,这一深度称为旁压测试的临界深度。在砂土中表现明显,临界深度随砂土密实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临界深度为1-3m。在粘性土中还未发现,应继续研究。其产生临界深度的原因是旁压时有垂向变形,在临界深度以内垂向变形明显。在临界深度以下,因上覆压力加大限制了旁压的垂向变形,基本上只有径向变形。

6. 什么是评定成果精度的相对标准

评定精度的标准
为了对测量成果的精确程度作出评定,有必要建立一种评定精度的标准,通常用中误差,相对误差和容许误差来表示。

7. 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水准测量的误差很多,以下只列出其中一部分:1、水准尺不竖直造成的误差;2、水准尺弯曲造成的误差;3、一对水准尺零点不等、基辅分划读数误差;4、水准仪i角造成的误差;5、大气折光误差;6、震动造成的误差;7、读数误差;8、水准尺、仪器的沉浮误差等等。为了消除或削弱以上误差,需采取一下措施:1、检查、校正水准尺的水准器,确保气泡居中时水准尺是竖直的。另外在水准测量中,应使水准尺竖直。2、检校水准尺的弯曲度,使其在限定的范围内。平常注意不要用力压水准尺。3、一个测段之间的站数要为偶数,这样可以消除两水准尺的零点误差。4、检校水准仪I角,使其数值在规定的范围内。5、避免在气温变化大的时间段观测。6、避免在震动的时候读数。7、前后尺视距差、累计差不能太大,要符合规范的要求,这一点比较重要,它可以有效削弱I角误差、大气折光误差。8、水准尺垫、仪器脚架一定要踩实,防止沉浮,观测时应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前后尺的读数。

8. 成果质量检验

农用地分等工作必须对所取得的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实地校验,即按照农用地分等方法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各等别初步成果后,对由各县(市、区)的分等指数划分出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

为了检验成果与实际的符合情况,项目课题组把农用地分等各等别图以及农用地分等所采用的相关自然、经济因素数据发放给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再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农业、土壤、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根据各县(市、区)的分等图件和有关系数表,对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实地验证,然后提供书面意见并加盖公章,及时反馈到课题组。课题组收到各县(市、区)的反馈意见后,对分等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资料和数据源头、计算方法、参数选取、结果表达方式等方面逐一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技术方案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有针对性地进行农用地等别调整。

(一)校验的内容和方法

1.农用地分等校验的内容

(1)划分的分等单元及其边界的合理性,即划分的分等单元及其边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分等因素及其权重选取的准确性。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合理性。

(4)检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5)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6)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校验。

(7)农用地各等别的校验(计算得到的各等别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8)农用地各等别统计面积的校验。

在以上的调整内容中,第1项以及第5~8项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校验并提供反馈意见;第2~4项由项目课题组进行实地校验。

2.农用地分等校验的方法

以县(市、区)为单位,从各县(市、区)所有分等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将实测结果与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小于5%,则认为初步分等成果总体上合格,对于发现的不合格的初步分等结果应进行调整;如果大于5%,则应对初步分等成果进行全面调整。

1)分等单元的校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划分方法采用“叠置法”。因农用地的分布错综复杂,地块间的边界参差不齐,地形特征相同、土壤类型和性质相同、耕地类型相同的地块有时存在多个,在划分单元时,也可能存在误划现象。应随机抽取5%的单元进行野外观测,主要是观测同一个单元在地形特征、土壤类型和性质、耕地类型等方面是否相同,边界是否合理。如果相同、符合实际、边界合理,说明单元划分正确。

2)分等因素及其权重选取的准确性的校验

各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和分等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性对整个区域农用地分等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分等因素指标体系)选取的准确性必须验证其合理性。验证方法采用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三者相结合。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工作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检验县(市、区),抽取不超过其单元总数的5%作为分等因素选取和其权重准确性的检验对象,将抽查对象与现有资料的具体数据进行对照。如果在这个指标区中,选取的因素对这个区域农用地的质量差异有明显影响,则认为选取的因素合理;如果选定的分等因素对这个指标区农用地的质量差异的影响小或不明显,则认为选取的因素不合理,必须重新进行调整。

在各指标区中,随机抽取不超过其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根据经验统计进行分析,互为印证分析结果,判断这套分等指标体系(权重)是否切合当地的实际,如果与实际相符,则认为这套分等指标体系(权重)合理;否则,必须进行全面调整。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校验

在农用地分等过程中选取的分等因素对于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其最佳值是不同的,它们各自都有对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发育最佳值进行影响的最大值。因此,对于“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检验主要采取“实地验证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各指标区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评价单元,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分析抽取的这些分等评价单元的土壤特性对其作物影响程度的大小,若最终评价符合实际,表示评分合理;否则,表示这些因素因子的指标不能正常地表现其作用,必须进行修正。

4)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校验

主要采取试评法、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校验。

(1)试评法:主要在分等工作的初期,为校验单元划分及赋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采取试评法确定分等方法的可行性。首先,选择1~2个典型县(市、区)进行单元划分和赋分试点,然后对试点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土壤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吻合程度及修正,各相关图件行政界线与分等基准年行政区划的吻合程度及修正,乡、村一级划分单元的数量及调整,赋分结果与农用地实际质量状况的吻合程度及修正等。通过对试点县(市、区)的试评,将一些具规律性、整体性的不当结果进行修正,为全自治区开展单元划分和赋分工作提供基础。

(2)经验法:通过试评法确定单元划分和赋分方法后,影响赋分准确性和合理性的关键是各指标区的选定因素和各因素指标的资料来源。鉴于各种资料的专业要求不同及形成资料时期的技术水平限制,在按资料赋分后,要对一些与农用地质量评价不符的分值根据专家经验进行校正。

(3)互为印证法:将以现有资料为主划分单元和赋分获得的结果与标准样地实地调查获得的结果进行互相比较、校验,对易于产生误差的因素,例如岩石露头度、灌溉条件、排水状况等,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后,请专家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作为对整个项目修正的依据。

(4)统计分析法:在划分的全部单元和赋分结果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校验县(市、区),对校验县(市、区)随机抽取不超过单元总数的5%作为检查单元划分和各因素赋分准确性的检验对象,将抽查对象与现有资料的具体数据进行对照,如结果差异小于5%,则认为初步赋分结果合格,对发现有差异的部分进行调整即可;如果结果差异大于5%,则认为初步赋分的结果不合格,应对成果进行全面调整。通过统计分析法,项目课题组先后对赋分结果进行过2次以上的全面调整或重新赋分。

5)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校验

由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方法可知,水田的质量比旱地的质量好,相同地类(水田或旱地)的等别受自然质量分的影响最大,不同的单元,自然质量分不同,自然质量等别就有差异。根据以上原理,随机抽取该县(市、区)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包括自然质量等指数最高的单元、最低的单元和中等的单元。召集土壤、农业、水利、土地等方面的专家会议,论证自然质量等指数是否真实反映农用地的自然质量,再到实地观测抽取的单元,检验自然质量等指数最高的单元是否是最好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最低的单元是否是最差的耕地。如果是,说明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结果计算正确;如果不是,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正。

6)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校验

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校验,是以县(市、区)为单位,随机抽取各县(市、区)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查看各随机抽取样点的作物单产和物化成本数据是否合乎实际情况,如果不符合,应进行全面调整。通常作物单产较高的乡(镇)农用地等别也较高;物化成本较低,农用地等别也较高。

7)农用地各等别的校验

由分等指数的计算方法可知,相同地类(水田或旱地)的等别受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的影响最大,即受产量和成本的影响最大,且同一乡(镇)相同地类的等别接近(相同或相差1~2个等别)。在各县(市、区)农用地各等别图上,比较农用地各等别的分布是否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该县(市、区)范围内,农用地各等别较高的乡(镇),是否是耕地自然质量和产出水平较高的乡(镇);反之,农用地各等别较低的乡(镇),是否是耕地自然质量和产出水平较低的乡(镇)。需召集土壤、农业、水利、土地等方面的专家,论证各等别的划分结果是否真实反映农用地的质量;再以各县(市、区)为单位抽取该县(市、区)5%的单元,到实地进行观测,论证各等别最高的单元是否是自然质量好、产量高、投入低的耕地,各等别最低的单元是否是自然质量差、产量低的耕地,如果是,说明分等结果正确;如果不是,找出原因。

8)农用地各等别统计面积的校验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技术简报》的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总面积的统计数据以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为准。校验以各县(市、区)2000年的土地现状变更数据为准,检验分等成果中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是否准确,精度至少要达到乡(镇)一级。

(二)校验的结果

经过认真、细致的校验,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校验结果如下:

(1)各县(市、区)一致认为本县(市、区)农用地同一分等单元在地形特征、土壤类型和性质、耕地类型等方面基本相同,边界基本合理,分等单元的划分基本正确。

(2)经过实地抽样调查,采用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校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各分等指标区选取的分等因素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对农用地的质量差异有明显的影响;各分等因素的权重能正确地反映各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因此,各分等指标区选取的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经过实地抽样调查检验,“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评分绝大部分合理,能充分反映分等因素对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发育最佳值的最大影响。较少部分(未超过单元总数的5%)的分值显得过高,需进一步调整。

(4)经过实地抽样调查、检验,采取试评法、经验法、互为印证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进行校验,绝大部分合理,较少部分(未超过单元总数的5%)的分值显得过高,需进一步调整。

(5)从各县(市、区)的反馈意见和上报的资料来看,提交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基本上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的等别分布规律。个别县(市、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与实际稍有出入,但这些单元数均未超过本县(市、区)单元总数的5%,只需局部调整。

(6)针对第(5)点出现的问题,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需进行局部调整。

(7)少数几个县(市、区)分等成果中部分农用地的等别与实际稍有出入(未超过单元总数的5%),需按照计算程序重新进行调整。

(8)极个别县(市、区)在校验时发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按2000年10月31日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进行校正平差。

(三)农用地各等别的调整

实地验证后,项目课题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资料和数据源头以及计算方法、参数选取、结果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在技术方案里提出改进方法和调整措施。

1.等别划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校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认真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查明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对需要修正、修改的因素、参数、分值、系数、面积数等进行修正、修改。

在修改完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6个方面:

(1)“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赋分的合理性。

(2)部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3)个别县(市、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4)个别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需进行局部调整。

(5)少数几个县(市、区)分等成果中部分农用地的等别与实际稍有出入。

(6)部分面积需更正。

农用地的经济等别是由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决定的,而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又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赋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以及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决定;另外,农用地自然质量分是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的赋分决定的,面积更正只需按反馈资料来修改。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赋分的合理性;二是个别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调整。

2.等别调整的技术手段

课题组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对这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经过实地调研、校验,科学分析、积极探讨、多方面论证,决定采取以下方案:

(1)调整“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个别分级分值。

①对“表层土壤质地”因素赋分结果的校正。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关于质地的资料主要是反映室内化验结果,与外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属洪积母质发育的水田单元(土壤为A4、B4等),室内分析土壤细粒部分质地多为壤土或粘壤土,其赋分结果为100分,但实际上这类土壤含砾石较多,需要校正为60分;同理,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硅质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单元(土壤为A9、A10、B9、B10等),适耕性较差,需要校正为60~80分;属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垦种的耕地单元(土壤多为红壤性土或赤红壤性土等),土壤含砾石较多,需要校正为60分。

②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因素赋分结果的校正。实践经验证明,并不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耕地质量越好,耕地质量与土壤有机质的活性也有关。由泥炭土、沼泽性土和冷浸田等发育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较高(≥4.0%),但其有机质活性较低,因此,不能完全按有机质含量结果给予赋分,一般需校正为50分。

③对“灌溉保证率”因素赋分结果的校正。因项目涉及的农用地面积比较广,难以全面收集到农田灌溉保证率方面的资料,所以该因素赋分时按现有资料或区位状况或农用地类型,最后结果也需进行校正。例如,淹育性水稻土(A型)的赋分,习惯按“一般满足”赋分,校正时则要考虑到,处于低平地带的新开田多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属“基本满足”;台地、低丘梯田属“一般满足”;高丘梯田和岩溶峰丛地带的梯田,多为望天田,属“无灌溉条件”等几类进行适当修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旱地部分的指定作物是甘蔗,而甘蔗在自治区多数种植在高丘梯田和岩溶峰丛地带的梯田,绝大部分为望天田,近几年来降雨量又偏少,因而将旱地的“灌溉保证率”的因素赋分由原来的30分、50分统一校正为30分。

(2)个别农用地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调整。

包括两个方面:①对特殊值的调整。进一步剔除个别与实际明显不符、不合乎逻辑的数据。将大于0.99和小于0.20的系数列为重点核查的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上报部门及填表人进一步核实等方法,获得更接近实际的产量、工价、工时、成本数据,从而对原有系数进行修正。

②对特殊乡(镇)的处理。由于个别乡(镇)没有种植其所在指标区的指定作物或因各种原因收集资料困难,造成这部分乡(镇)用于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的产量及成本等数据空缺或不全,不能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这些乡(镇)的相应系数应参考与其邻近的乡(镇),原则上取相邻土地经济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且自然状况最近似的乡(镇)的相应系数值,或自然状况近似的相邻几个乡(镇)的相应系数的平均值。

(3)重点检查因分等过程简化可能造成的错误。

(4)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消除工作中由于疏忽引起的计算、输入等错误。

(5)对于部分需要调整等别的分等单元,重新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规定的分等程序进行计算,划分等别。

(6)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形成材料,与第一次计算资料及结果一并整理,归入档案永久保存。

(7)将按照程序校验合格的农用地等别确定为农用地分等成果,填入表格并保存。

(四)农用地各等别的确定

对农用地分等的初步成果,按以上步骤进行实地校核,对不合格的评价单元按照程序进行调整,重新以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规程》规定的分等程序进行计算,划分各类等别。

1.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确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各等别的划分结果显示,全自治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分为4~18等,无1~3等。各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划分结果如图3-13所示。

图3-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单元数分布柱状图

2. 农用地利用等别的确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利用等别分为 2 ~ 15 等,无 1 等地。各指标区农用地利用等划分结果如图 3-14 所示。

图 3-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指标区农用地利用等别单元数分布柱状图

3. 农用地经济等别的确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经济等别分为 1 ~ 13 等。各指标区农用地经济等划分结果如图 3-15 所示。

图 3-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指标区农用地经济等别单元数分布柱状图

9. 测绘成果密级的划分是怎样的

测绘成果密级的划分:
1)绝密级测绘成果
包括:国家大地坐标系、地心坐标系以及独立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参数;分辨率高于5’×5’,精度优于±1mgal的全国性高精度重力异常成果;1:1万、1:5万全国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参数及算法。
2)机密级测绘成果
包括:国家等级控制点坐标成果以及其他精度相当的坐标成果;国家等级天文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卫星大地测量的观测成果;国家等级重力点成果及其他精度相当的重力点成果;分辨率高于30’×30’,精度优于±5毫伽的重力异常成果;精度优于±1m的高程异常成果,精度优于±3″的垂线偏差成果;涉及军事禁区的大于或等于1:1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1:2.5万、1:5万、1:1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空间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围相当于上述机密基础测绘成果的非基础测绘成果。
3)秘密级测绘成果
包括:构成环线或者线路长度超过1000m的国家等级水准网成果资料;重力加密点成果;分辨率高于30'×30'~1°×1°,精度在±5mgal~±10mgal的重力异常成果;精度优于±(1~2)m的高程异常成果,精度优于±(3~6)的垂线偏差成果;非军事禁区1: 5 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或多张连续的、覆盖范围超过6km2的大于1:5000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1:10万、1:25万、1:5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军事禁区及国家安全要害部门所在地的航摄影像;空间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围相当于上述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非基础测绘成果;涉及军事、国家安全要害部门的点位名称及坐标;涉及国民经济重要设施精度优于±100m的点位坐标)。

10. 基础参数和成果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系岩性和厚度、浅层地温能资源条件分区、潜水位、岩土体温度、变温层厚度等数据(成果),是由北京地区多年的地质水文地质成果资料整理、分析而来的。这些数据是计算浅层地温能资源量的必不可少的。这些资料是北京地区多年多次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果,其勘探精度均在1:50000以上,个别地区达到了1:10000的水平。这些成果很好地指导了大量的地源热泵工程项目。根据大量的精度较高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可以比较准确地对北京地区进行地源热泵适宜性进行分区,合理规划地源热泵发展,通过这些资料(成果)也能较为准确地评价计算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储量。

以往工作的开展均执行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其工作是扎实可靠的,取得的成果资料具有可行性、实用性。通过以上资料可以获知北京地区地层区结构、地下水赋存状况、第四系岩性组合特征、及其富水性、地下水动态、岩土体温度等,为评价计算区域浅层地温能储量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基础数据。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还没有相应规范,这里参照资源条件比较相近的《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北京地区现有的地质、水文地质、物探资料用于浅层地温能勘查方面,应达到普查水平,部分地区已达到详查水平。这些资料用于区域性评价计算浅层地温能资源量是足够的。

阅读全文

与成果精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