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o知道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宣传资料
这里有个ppt 你下载看看,祝你如愿
http://wjxx.mhe.sh.cn/UpLoad/public/%C8%FD%A3%A82%A3%A9%CD%AF%BF%A1%CE%B0.ppt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概况】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政府曾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也以各种方式给予积极支持。2003年,上海正式启动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由于“非典”,等客观原因筹备工作一度受到影响。经过调整,开展了组织构建、调研、举办或参与相关活动等工作。在办博组织机构尚未正式建立的情况下,由原来的申博机构组织召开各类国际性研讨会和论坛,参加与世博会相关的国际会议,举办大型纪念性活动,接待国内、国外访团的参观和学习。广大群众对世博会的认知和了解度不断提升。(朱航)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历程回顾展暨世博会150年历史回顾展开幕】2月22日,该回顾展和黄浦江沿岸开发周年规划成果展在上海城市规划馆揭幕,上海世博会的倒计时钟也同时启动。世博回顾展以翔实的文字资料、300多件实物和400多幅图片,回顾申博3年难忘的历程。世博会历史回顾展通过一系列动人的故事讲述世博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黄浦江两岸开发周年规划成果展向观众展示上海灿烂的前景。该展览展期3个月。(朱航)
【上海世博会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一三三、一三四次成员国代表大会】6月3日,上海世博会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一三三次成员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上海在取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首次在国际展览局亮相。中国政府在大会上陈述,表示将履行申办时的承诺,做好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一切准备工作。上海2010年世博会场址较申办规划有所调整,鼓励参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馆,作为世博会结束后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科技的展示馆。世博会场址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12月9~12日,国际展览局召开第一三四次代表大会。中国前任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在会上当选为国展局新任主席。吴建民是由中国政府推荐,经各国常驻国展局代表充分协商后推举的新一届主席唯一候选人,也是国展局成立75年来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他的当选是国际博览界对中国的选择,表明国际社会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大会前一天,为庆祝国际展览局成立75周年,上海市政府向国际展览局赠送“世博会150年暨国际展览公约成立75周年展”。该展览占地约200平方米,以200多幅珍贵图片和20多个精致的模型,简要清晰地展示世界博览会在人类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演绎了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12月11日,交接仪式在巴黎举行,巴黎市副市长布罗斯、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和国展局各成员国代表、法国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交接仪式并参观展览,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接受捐赠证书。(朱航)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挂牌】10月30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挂牌成立,标志着世博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该局是世博会筹备事务的日常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世博领导机构确定的办博战略和方针;协助中国政府总代表,联系国际展览局和各成员国、各参展国,并实施其与各参展国的交往;对上海世博会进行整体推介,促进招商、招展、招客;指导世博园区规划和建设以及世博会的经营运行。上海世博局成立后,上海申博办同时撤销,由世博局履行国家世博会组织机构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并积极筹建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土地、资金、场馆规划与建设,将在世博局的指导下由该两个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朱航)
【上海与国际展览局合作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10月3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国际展览局首次与举办城市在世博会的筹备过程中合作举办研讨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举办论坛,吸收全球的智慧,为办好世博会出谋划策,同时向世界展示上海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信心和决心。参加论坛的代表200多人,分别为国际展览局主席、秘书长、副主席,来自各大洲的专家、2010年世博会申办竞争国代表、世博会举办城市代表和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其中,中国方面除上海的代表,还有来自江苏、浙江和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代表,以及昆明世博会的主办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负责人。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世博会”,分为世博会与科技创新和人类生活、与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与可持续发展4个专题,共有25名专家、学者发言。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菲利普森和国际展览局执委会主席塞雯担任各专题组的主席。该论坛从2003年起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将每年举办一次。(朱航)
【召开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十五次会议】该会议于11月2日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办好一届成功的世博会”。这充分显示出上海对举办世博会的重视,以及办博工作的国际视野和开阔思路。出席这次会议的外宾和上海市各副市长都参与专题讨论并作发言,涉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内涵的深入阐述,吸引更多参展国家、参展机构和游客的推广策略,以及世博会场馆建设、投融资和特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特邀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就“成功的世博会”作阐释,里斯本世博会和汉诺威世博会负责人分别对世博会场馆设施后续利用的规划,以及如何吸纳更多国家参展等重要问题作经验介绍。(朱航)
【举办中国成功申博1周年纪念】12月3日,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1周年,距世博会开幕还有2341天。上海市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12月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举行“庆祝中国申博成功一周年晚会”,众多市民在南京路步行街尽情狂欢庆祝。12月3日,世博局在虹桥迎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征集世博会会徽、会歌和口号,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加入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同日,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俐为申博成功1周年在上海开独唱音乐会。(朱航)
【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会举行】“庆祝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一周年交大昂立之夜——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会”于12月3日在上海大舞台举行。安德烈·波切俐的演唱会持续时间约2个小时,共演唱21首曲目。为本次演出伴奏的是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是意大利的指挥家马塞罗·卢塔。意大利女高音玛莉亚·鲁吉娅·波西、“上海女儿”黄英也在演唱会上串演。演唱会的主角波切俐的歌声优美舒展而富穿透力。演唱结束,波切俐真心祝贺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一周年。演出结束,波切俐接受了上海市政府馈赠的金钥匙。(严艺)
【世博会版权保护工作启动】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和举办期间已经产生和将会产生大量版权归属世博会举办单位的作品,其中主要有:文字作品,如申博报告、世博主题词、海报、口号等;音乐作品,如会歌等;美术作品,如会徽、会旗,吉祥物、宣传画、纪念封上的图案等;影视作品,如申博宣传片等;模型作品,如世博建筑模型等。为了有效保护世博会知识产权,制止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属世博会享有版权的作品的侵权行为,6月,上海市版权局为第一批25件作品办理著作权登记。
2. 高校艺术专业评职称时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奖有用吗
要说德智体美这抄四育,袭美育是最后面,但绚丽年华就是目前中国美育界唯一的正宗的成果展评。它是教育口与美育相关的学术与群众团体联合举办的。目的就是推崇美育、推动美育、推进美育、推广美育、推新美育。以美育改良中国目前的教育。
3. 华梅的教学工作情况
1.授课情况
教学上,华梅教授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为本科生上课,她对待每一节课都十分严谨、认真,从来没有迟到。32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家里遇到困难,从未耽误过一堂课。在课堂上,既坚持传统授课方法,利用板书生动授课,同时又以与多媒体交叉的手段进行教学,力求生动、易懂,深入浅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愉悦中学到知识。主要讲授的课程是“中国服装史”、“服饰文化学”、“中国工艺美术史”等。
2.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改革
(1)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
华梅教授在高校从教32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她从不因循守旧,而是力求创新,她总是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科研新成果及相关学科的新趋势与动向,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知识。她所编写的教材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并不断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如《中国服装史》第一版写到1949年,第二版又增加一章到1997年,第三版则写到2007年,增加了一章“21世纪初期服装”。虽说21世纪只有七八年的时间,但是及时续写服装史的确是非常有益的一项教学科研工作。这样的做法既对学生及时了解服装变迁与流行有很大意义,同时也促进了课程的建设。继1996年服饰文化教学成果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天津市一等奖之后,2009年“服装史论教材建设”又获得了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天津市二等奖。
(2)理论课不拘泥于形式,坚持以“走进来,带出去”的方法,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服装史论课的教学属于理论教学,但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华梅一方面在自编教材中根据古画人物画出线描图,然后让学生依课程顺序临摹这些服装插图,以便学生了解掌握各时期的服装款式,并有效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以外,华梅教授每年都要带领本科生走进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艺术博物馆、杨柳青年画展览馆等处,结合实物进行教学,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又使得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而形象的认识,使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从中汲取了充足的养分。
(3)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
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高度,坚持带着本科生搞科研,为此华梅教授不辞辛苦地为本科生作专业写作方面的辅导,并逐字逐句进行修改,那写满红字的文稿里面凝结了她无私的品格与辛勤的汗水!本科生中先后有数十名发表论文于《直面艺术》、《服饰文化学发展战略与前景展望论文集》等正式出版物。这种以华梅教授独创的采取“干中学教学方法”,结合多鼓励,但时刻不忘严格要求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毅力与求知欲。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她一方面积极联系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论坛,如“服饰文化与现代化理念”等,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信息,保证学生掌握第一手资讯。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如2009年为天津市参加国庆游行彩车上人员设计服饰时,除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外,也大胆地带上本科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着重于教学基地的拓展与使用,本科生收效显著。
3.教学艺术与方法
(1)教学中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长,学生们说,华梅老师精神饱满、富有激情,文字精炼、版式合理,总能使学生入神地听讲,并学到真正的知识,华梅注重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2)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年来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精美幻灯片及相关的纪录片,并制作了全套教学的ppt;组织、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的图书及电子材料;利用网络优势,克服技术难题,将资料上载到配套的网络课程中,并提供在线支持,及时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资源全部开放,学生可以自由下载,扩大教学的范围。
(3)所讲授主要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载到网络课程上,视频清晰,分辨率高,可在线播放,也可下载,便于学生系统地自学和复习。
4.教学成就
(1)由于教学时间已很长,但内容却不断更新,而且教学方法逐步改革,教学成果突出,华梅教授主持建设的“中西服装史”课程于2007年获得天津市级精品课程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荣誉称号。
(2)《中国服装史》、《西方服装史》、《服装美学》、《服装概论》获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3)服装史论系列教材建设(《中国服装史》华梅著;《西方服装史》华梅、要彬著;《服装美学》华梅著;《服装概论》华梅、周梦著)获得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天津市二等奖。
(4)《中国近现代服装史》获批为部委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以专著形式出版。
(5)设计史论系列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中国雕塑史》获批为天津市“十五”规划重点教材,2005年,署名第一。
(6)《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饰文化学研究生教学体验》获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年。
(7)服饰文化教学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天津市一等奖,1996年。
5.教材建设
(1)坚持以自编教材的不断完善来推动课程的改革与发展。1983年,国家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高校设置服装设计专业,华梅作为第一批讲授中国服装史的教师首先撰写“中国服装史”教材。现用《中国服装史》就是在华梅教授1983年服装史课讲义的基础上,经过五年教学实践,经过四次调研而后正式成书出版的。1999年修订再版,至2007年2月,印刷13次。2007年在原来教材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再次修订以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形式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日文全译本在日本白帝社发行。至2006年,已三次印刷。另有韩文版及相近的英文版出版。
(2)《西方服装史》2003年出版,先后重印两次,2007年修订再版。
(3)《服装美学》2003年出版,2007年修订再版。
(4)《中国服装史》、《西方服装史》、《服装美学》、《服装概论》获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5)《中国近现代服装史》获批为部委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专著。
(6)主编设计史论系列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两版分别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华梅著)、《西方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华梅等著)、《中国雕塑史》2005年获批为天津市“十五”规划重点教材。
(7)《艺术鉴赏》(组织、主审兼作者)获批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
6.教学效果
(1)教学效果在全国同行获得很高评价,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期间,通过网络、邮件等媒体形式收到国内多名专家的赞誉(原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服装协会顾问王增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自秉;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建辉;中华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副会长、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原副主任、副编审谭安;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染织艺术专家、教授吴淑生;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教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吴山;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新学科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金哲;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彭修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岳嵘琪;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授邱立新;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副教授高兴玺;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贺雪飞;辽宁大学教授、全国高校美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前副会长杨恩寰;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家、教授童坦;天津美术学院前教务处长、装饰系教授王家斌)。主讲课程:《中西服装史》在全国同领域内影响极大,起到了示范作用,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2)教学32年,她从不照本宣科,高含金量的授课让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如此,她还热心帮助学生解答课外问题,推荐课外读物,因而在本院学生中获得很高评价。各学期生评教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学生如此评价道:老师讲课富有激情,图文并茂,触类旁通。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西服饰发展的历史,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独特的韵味,深厚的内涵。
(二)教学梯队建设
1.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中西服装史”课程组共有6 名教师。在学历结构上,有4人具有硕士学位。从职称上看,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讲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主讲教师总数>=60%,硕士生导师3人。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的教师1人,40-50岁的教师1人,30-40岁的教师3人,30岁以下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结合的阶梯式教学队伍。课程组成员分别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结构完善,教学水平高。
2.重视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亲自上台讲授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坚持每年积极组织展开教学观摩、教师课件大赛等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学院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
3.重视年轻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落实科研促教学的方针,华梅教授以身作则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鼓励年轻人参与,加以专业辅导。近三年内加强研究和总结教学理论与经验,课程组教师共发表论文16篇,人均论文5篇,三年内共出版著作11部,其中由青年教师要彬副教授主编参与的教材3部。
(三)科研工作情况
1.学术地位
作为人类服饰文化学新学科的创建者,在国内外服饰文化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现在在多个国内外专家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工作:
天津市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服饰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天津市形象设计协会高级顾问
宁波市服饰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天津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名誉顾问
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委员
服装时报社顾问委员会委员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客座教授
陕西服装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2.科研能力与学术成就
(1)科研的主要内容
服饰文化学研究
本方向研究重点是站在人类文化学的高度,将服饰文化与其他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用现代化的方法和理论,从社会、历史、民俗、经济等多个方面去研究服饰文化,使服饰文化成为一门立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体系,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服饰文化教学与研究之路。进入21世纪以来,最需要的科研项目需具全人类的、多学科的,贴近民众生活的特点,而服饰文化学恰恰具有这些特色。
服饰设计创作研究
以服饰文化研究理论为积淀,结合现代时尚观念,理论联系实践。或在创新设计中不断提升理论高度,开拓时尚理念以符合大众的服饰审美品味为前提,提高生活质量、审美趣味。2008年,“华梅服饰文化成果展在天津师大建校50周年展出,同年被南开大学邀请在展出,2009年赴泰国展出。
服饰教育理念的研究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根据市场对服饰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改革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寻求服饰文化与服饰设计创作服务社会,转化现实生产力的新方式,使服饰文化教育更灵活,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与天津市飞尼克斯服装有限公司、应大皮衣有限公司等专业单位合作,开辟教学基地,组织服饰文化通俗读物等,都从实践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组织与创新能力。
(2)科研的主要成果
研究的主要课题
《服饰与中国文化》,天津市教委科研立项,2000年
“美术史系列教材”,天津市教委“十五”规划重点教材,2002年
《中国近现代服饰史》,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3年
《艺术鉴赏》,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立项,2006年
“服装史论系列教材”,国家级“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教育部,2006年
《中国近现代服装史》,部委级“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教育部,2008年
“中国历代《舆服志》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2008年
《服饰军事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年
4. 第九届世纪之星全国青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成果展作品《我们的根据地》作者
1993年,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在上海创办了谢晋—恒通明星学校,这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专个明星创办的为影视界培属训人才的学校,已经培养了160多名学员,出现了赵薇、范冰冰、李解等当前活跃在影视第一线的学员
吕丽萍任校长的北京群星艺术学校
田华创办的北京田华艺术学
范冰冰创办的影视艺术培训学校
赵本山设在辽宁大学的本山艺术学院
胡兵、瞿颖的模特学校等是其中的代表
导演尤小刚于2003年开办了中北国际演艺专修学校
英达在2007年与首都经贸大学华侨学院联合创办了“华侨—英氏影视艺术学院”
宋佳 国际艺术学院
陈爱莲舞蹈学校
5. 闽南师范大学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共设立博士点1个(两岸交流与闽南文化研究,含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专业授权类别(19个学科领域)、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涵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六大学科门类 。
学校建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 ,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应用心理学、文艺学、基础数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 学院设置 截至2016年1月,学校设有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闽南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等18个教学院系 。
注:图册图片由校友提供并部分来自学校官网 专业及专业方向建设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2个、闽台合作本科专业6个 。同时,学校还开设了43个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专业(含函授、业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本科专业、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专本科专业以及西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专本科专业 。 截至2013年末,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数为20911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261人,硕士研究生650人,博士研究生2人,折合在校生数21240人。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6.88%。
学校占地面积1834.89亩(不含漳浦石化学院),校舍建筑面积511785平方米,另有在建面积99163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51144平方米,另在建45800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89087平方米,另在建1080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8524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1.94平方米/生。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284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254.24元。 学生公寓 标准学生公寓,每间容纳4人或6人。宿舍内有空调、浴室、卫生间、电热水器、宽带网,每人配备一套壁橱、书架、电脑桌。公寓内配有学生活动室,洗衣房等。大一时,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大二开始一般会经历一到三次的换寝室,可在一定寝室范围内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及学生组织协调所居住的具体寝室 。 图书馆 由于历史的原因,闽南师范大学经历了创办、停办、复办、发展的历程。图书馆的发展基本上从1986年学校复办以后开始。2008年4月,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有馆舍总面积2.6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余个。图书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参考部、技术部等5部1室。 校园网 校园网一期工程始建于2000年7月,于2000年9月使用X.25专线经由厦门大学网络中心接入上海交通大学CERNET华东(南)地区网络中心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成为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个正式接入CERNET的校园网。截至2007年,校园网拥有CISCO、锐捷、港湾等多个国际国内著名厂商的网络设备,SUN、HP、联想、方正、浪潮等著名品牌的服务器系统和福禄克等公司的线缆测试设备。校园网采用千兆以太/快速以太技术构造校园主干,利用VLAN技术划分为多个IP子网,提供DNS、WWW、Email、FTP、BBS、代理服务器等服务。校园网支持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学生选课、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应用 。
注:图册图片由校友提供并部分来自学校官网 质量工程 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正主持有福建省“十二五”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地方政府统筹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以及“优秀闽南文化文科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改革试点”、“‘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改革试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试点”等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建漳浦石化学院,培养福建省石化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与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拥有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 。2014年3月,获得8项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至此,学校两项办学特色项目(《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项目》(2012年)、《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优秀传统创新闽南文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均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学校设置了艺术世界、科技世界、人文社会、闽南文化4个类别的通识教育课程。截至2012-2013学年末,共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266门,59门拟建核心课程及10门核心课程。建有工程实践中心、数控机床实验室、植物标本园、模拟法庭、社会工作训练中心、旅游管理服务训练中心、琴房、计算中心、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子政务实验室、心理学实训室等75个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学校还分别与永安市教育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市分公司、福建南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厦门商报社、漳州市九鼎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签订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384个(教育类174个、非师类210个)。 门类名称负责人所属学院/单位级别获批时间特色专业 化学 翁文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国家级 2010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李克典 数学与统计学院 国家级 2013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食品科学与工程 郑艺梅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级 2013年 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刘新文 文学院 省级 2003年 精品课程 文学理论 沈金耀 文学院 省级 2006年 精品课程 数学分析 李克典 数学与统计学院 省级 2006年 精品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桂兴 文学院 省级 2007年 精品课程 点集拓扑学 李进金 数学与统计学院 省级 2007年 精品课程 高等代数 林卫强 数学与统计学院 省级 2007年 精品课程 高等数学 陈跃辉 数学与统计学院 省级 2008年 精品课程 离散数学 林宣治 计算机学院 省级 2008年 精品课程 化学教学论及实验 林 珩 化学与环境学院 省级 2008年 精品课程 政治经济学 陈丽丽 经济学院 省级 2008年 精品课程 中国通史 张 欣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省级 2008年 精品课程 环境化学 郑凤英 化学与环境学院 省级 2009年 精品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 周小方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省级 2009年 精品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 江历明 管理学院 省级 2009年 精品课程 教育学 蔡勇强 教育科学学院 省级 2009年 精品课程 世界通史 刘晶辉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省级 2009年 精品课程 传播学 靳青万 新闻传播学院 省级 2009年 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 高 飞 化学与环境学院 省级 2010年 精品课程 电动力学 李子军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省级 2010年 精品课程 心理学 曾天德 教育科学学院 省级 2010年 精品课程 钢琴 郭立红 艺术学院 省级 2011年 精品课程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王希华 教育科学学院 省级 2011年 精品课程 高级英语 吴玉玲 外国语学院 省级 2011年 教学团队 数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 李克典 数学与统计学院 省级 2007年 教学团队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翁 文 化学与环境学院 省级 2008年 教学团队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 张桂兴 文学院 省级 2009年 教学团队 文艺理论教学团队 祖国颂 文学院 省级 2010年 教学团队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 郑艺梅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省级 2011年 特色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陈跃辉 数学与统计学院 省级 2007年 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陈煜澜 文学院 省级 2009年 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吴凤娇 经济学院 省级 2009年 特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彭金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 省级 2010年 特色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黄茹芬 计算机学院 省级 2011年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师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李进金 闽南师范大学 省级 2007年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地方高师院校文科生实践环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肖庆伟 闽南师范大学 省级 2007年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邓文金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省级 2008年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化学与环境科学类本科生实践技能综合培养创新实验区 林德娟 化学与环境学院 省级 2009年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张则桐 文学院 省级 2009年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林梦雷 数学与统计学院 省级 2010年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陈宝兴 计算机学院 省级 2011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化 学 高 飞 化学与环境学院 省级 2012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心理学 张灵聪 教育科学学院 省级 2012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周小方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省级 2012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陈宝兴 计算机学院 省级 2012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英 语 吴玉玲 外国语学院 省级 2012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历史学 王建红 历史系 省级 2012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 江历明 管理学院 省级 2012年 表格内容来自于 教学成果 2013年7月,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计算机学院学生获得了本科B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名 。2014年1月,在“绚丽中华”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中,新闻传播学院选送的作品中获得了3组一等奖,8组二等奖以及5组三等奖 。2月,在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之星”暨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中,学校共有四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创业之星提名奖” 。截至2013年6月,共获得各类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86项。 实习就业 2009年,学校领导多次深入闽北、闽西等地调研福建省农村义务基础教育现状。同年12月,永安十二中成为闽南师范大学永安附属高校中学,2010年3月,学校在永安附中开展实习支教试点工作,并积极推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2010年9月,学校大部分师范专业高年级师范生开始实行一学期实习支教。
2010年4月,闽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永安创新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4月、6月、10月,闽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和、漳浦、洛江创新实验区先后建立。通过高等院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三方合作,共建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构建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校际交流”、“置换培训”同步改革方案,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1年6月15日,学校正式设立闽南师范大学实习支教指导中心,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实习支教和创新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 。2013年5月,学校获得了一项国家级、五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一些院校和科研、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明道大学、世新大学、成功大学等众多高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与台湾明道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等校合作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等5个专业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学校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开展了“3+1”项目,即在校生第四年赴诺森比亚大学学习本专业或者其他专业,获得两校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
2014年3月15日,学校与漳州“赣州商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
6. 绚丽年华全国美育成果展的证书有电子版吗
要说德智体美这来四育,美育是最后面,自但绚丽年华就是目前中国美育界唯一的正宗的成果展评。它是教育口与美育相关的学术与群众团体联合举办的。目的就是推崇美育、推动美育、推进美育、推广美育、推新美育。以美育改良中国目前的教育。
7.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今年还是是三本吗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创办于2001年6月,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办学规模超过万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位于拥有“避暑之都”和“森林之城”美誉的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白云区,毗邻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贵阳市综合保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学院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先后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100强独立学院、贵州省最佳独立学院、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春晖行动”先进工作集体、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院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融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共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聘请省内资深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文学与新闻传媒系、社会科学系、理学系、美术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工学系八个系;有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体育、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5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0人。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20000人,学生就业率高,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院秉承“保证基础、强化实践、突出技能、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大力发展非师范专业,全力打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春秋两季“学期实习”和“顶岗实习”,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技能培训,形成一整套“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立了“学院—家长—社会”联合培养机制,低年级重养成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以教学为中心开展“一个月一个主题,一个班一个亮点,一个专业一个特色,一个系一个精品”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精心打造“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办学成效显著。学生在专业学术、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获省级奖项500余项。其中,获全国师范生第三届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3大赛银奖、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获第十二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贵州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贵州省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团体第二名、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贵州省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展连续三年金奖;获共青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优秀集体、贵州省第五届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大赛冠军、“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第二届“千校万师”杯全国电视·网络演讲大赛团体一等奖等;晨曦社、春晖社、农民之子、环保协会获全国优秀社团。
面向未来,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院训,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狠抓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建成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独立学院而努力奋斗。
8. “侬好!小康”创意设计大赛成果展示,举办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意义
拔地而起的一座地标,呼啸而过的一道新航线,低碳出行的一片蓝天,美丽乡村的一次郊游,在线下单的一次购物……你所见所想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12月18日,“侬好!小康”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创意设计大赛成果展,在上海中心大厦B2艺术长廊正式亮相,百件优秀作品呈现了市民心目中最直观、最真切的美好小康生活。
本次展览持续到12月30日。展览期间,市民参与互动,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9. 国家级绚丽年华第四届全国美育成果展 是个什么奖项是正规的吗
要说德智体美这四育,美育是最后面,但绚丽年华就是目前中国美育回界唯一的正宗的成果展评答。它是教育口与美育相关的学术与群众团体联合举办的。目的就是推崇美育、推动美育、推进美育、推广美育、推新美育。以美育改良中国目前的教育。
10. 在“风云少年.全国杰出青少年美育成果展”广州番禺的比赛直播现场,斯坦博爵钢琴音色美极了,有谁在现场
很遗憾没在现场,参加活动的朋友说活动很精彩,钢琴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