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中国辉煌成就图片(建国后重大成就图片)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⑵ 老照片的故事(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
小港村, 典型的.
⑶ 谁有20年前的老照片与今年新拍的同一地点的照片。求大神帮助
我这里有一些收藏 你要吗!你要我给你!都是经典的哦
采纳哦
⑷ 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图)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临夏自治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临夏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在1980年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于1983年初实行全面开放,制定了“六个支持、八个允许”的政策;1984年又作出了松绑放权的“二十八条”决定,并提出了“东进 西出、南来北往”的全方位开放方针;1987年提出“强化基础,开发劳务,以商促工,以工兴农”的经济发展路子;1993年州第七次党代会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将发展思路充实完善为“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工业发展,开发第三产业,大办乡镇企业,完善市场体系,稳定解决温饱”。1994年为了集中解决州穷、民穷的问题,提出了“以工业商贸富州县,以林果畜牧富群众”的基本思想,在农业上提出“种好庄稼栽好树,发展畜牧搞劳务,基地建设成规模,系列开发深加工,科教兴农加服务,高产优质创高效”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思路。20年来,自治州各级党政组织按照这些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8年,全州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7亿元,比1980年增长2.9倍;农业总产值8.89亿元,比1978年增长1.87倍;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增长29.8倍;财政收入14130万元,增长9.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04元,增长17.5倍。全州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增加 农业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强化农业基础。1978年以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88万亩,新增“三田”35.14万亩,建成雨水集流水窖5.27万眼,增加可灌溉面积8. 6万多亩。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以地膜覆盖种植、间套带、良种推广等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涌现出了一批“双千田”、“吨粮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粮食总产量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6年分别登上了3.5亿公斤、4亿公斤和 4.5亿公斤的硬台阶,1998年达到4.67亿公斤。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16.2 9%,肉类总产量达到4.8万吨,畜牧业商品率达到7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积极发展地方民族工业,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支持群众大办地方工业,使全州工业从规模和数量上得到较快发展。1993年以来,工业总产值每年以29%的速度递增,1995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国民经济结构逐步由传统的农业型向工业化方向转变。以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1998年,全州乡镇企业23257户,总产值37.8亿元,比1978年增长182倍。商贸流通持续活跃。临夏各族人民特别是穆斯林群众,凭借临夏的地理优势和民族经商的传统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或就地经商或异地贩运,充当东西部商品交易的“二传手”,使临夏成为西北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州市场每年提供牛羊皮七百多万张,羊毛两万多吨,木材二十多万立方米,茶叶二百六十多万公斤,服装面料五百多万米,商业辐射面波及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近几年,全州新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城乡的综合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全州集贸市场由原来的25个增加到138个,形成了批发、中转、零售三个层次配套 、州内和州外相连的市场网络,促进了商贸流通的进一步活跃。1998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8.58亿元。
非农产业发展较快。临夏州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全州七十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半剩余。州委、州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和鼓励农民从输转劳务起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全州输转的劳动力由开放初期每年四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二十七万多人,收入两亿多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整个农村经济中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4.4%提高到50.2%。全州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非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以单一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农村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和农业产值的比例由1978年0.42∶1变为现在的1.84∶1。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州委、州政府从自治州人多地少、国有经济薄弱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放开搞活、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截至1998年年底,全州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4034 户,从业人员38970人,注册资金11194万元;私营企业502户,从业人员8762人,注册资金30722万元。1997年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5亿元,占全州 国民生产总值的22.3%。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州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 重分别达到78.8%和64.9%。在促进商品生产、脱贫致富、扩大就业、增加财 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临夏州7个县分别于1983年、1987年、1990年被列为“两西” 建设和高少扶贫县,1993年,7县均被列为国扶县。国家和省先后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18亿元。州委、州政府坚持扶贫开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促使贫困面逐年下降,1983年以来每年有4万人脱贫,“八五”期间,每年有5万人脱贫。“九五”期间按照中央在本世纪内消除绝对贫困的要求,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每年有10万多人脱贫,到1998年年 底农村贫困面下降到13.6%。
改革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得到落实。全州国有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转换所有制为重点,积极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其它形式改制,亏损企业进行兼并、拍卖、租赁,使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科技、教育、卫生、金融、财税、计划、投资等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扩大对外联系和往来,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南京、北京、深圳、拉萨、兰州等城市设立了10个办事处和穆斯林经贸公司,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经济协作关系,达成经济协作项目一百二十多项,引进资金三千四百多万元。累计完成出口额 20.9亿元,创汇4900万美元;从1990年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审批外商投资 企业12家,协议总投资960万美元,外资额362万美元。6个县(市)被确定为新的开放县,自治州已获得对外贸易出口自主经营权。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时期,是自治州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条件改善最快的时期。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全州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 信、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州通电村由1978年的88.56%提高到100%,临夏市、和政县实现了农村初级电气化,7个县(市)用上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程 控电话全州并网,市话容量5.26万门,农话容量1.6万门,相继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特别是1994年以来,自治州紧紧抓住被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确定为民族自 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机遇,以州庆建设为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群众多渠道筹措资金,大搞城镇、道路、市场建设,全州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4年至1998年,全州共 筹集各类资金12.53亿元,其中群众投资和吸引州外资金9.37亿元,国家、单位和集体投资3.16亿元,对临夏市和7个县城普遍进行了改造和拆建,新建大小楼房2611栋、131万平方米;新建和整修各类道路1536条、642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汽车,交通运输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成效之好,是自治州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进。州委、州政府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实施了自治州和两个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坚持两个“离不开”教育,表彰奖励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和民族内部的大团结。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到85.1%。积极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 队伍不断壮大,已占到干部总数的39.19%。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慎重、稳妥地处理了宗教方面出现的问题,引导信教群众,特别是宗教界人士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立和实施了科教兴州战略。全州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由1987年的2533人增加到3799人,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9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46项。地膜覆盖、暖棚养畜等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州各级各类学校1389所,在校学生24.57万人,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77.7%提高到89.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9.6%,全州普初人口覆盖率达79%。计划生育开始向正常化管理转轨,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3年的28.7‰下降到12.04‰。医疗卫生机构由自治州成立时的28个增加到170个,病床由72张增加到2031张,卫生技术人员由240人增加到3186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57.93%和66.75%,各县(市)已开通有线电视。文化、体育、环保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file:///D:/Backup/我的文档/My%20Pictures/540955_200703212018044.jpg
⑸ 怎样才可以恢复以前旧手机上的照片
手机一直没有用过,只要在数据没有被覆盖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来恢复的,你可以试试看
1、首先我们通过浏览器搜索,将恢复软件下载到我们的电脑上。然后我们需要将手机连接电脑,
2、接下来打开这款恢复软件,软件打开后,点击界面当中的“U盘手机相机卡恢复”选项。然后我们选择我们需要扫描的手机,点击“下一步”按钮,软件就会开始对我们的手机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了。等待软件扫描介绍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照片恢复操作了,我们在软件界面当中勾选出我们想要恢复的手机照片,然后点击“下一步”。
3、最后我们点击“浏览”选项,选择照片需要保存的位置,然后点击“保存”那么我们删除的照片就可以得到恢复了。
⑹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50张神奇照片(超高清)
描述:1.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 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 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 据说,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可以和别人一起看,测试下,一般不同人同时看这张图的感觉都会不太一样的,真的很神奇。
图片:
描述:18.传说在图中有9个心!
图片:
描述:19.铁轨桥上的事故:两列火车会相撞吗?
图片:
描述:20.圣.乔治和龙:你能既找到圣.乔治的肖像又找到他杀死龙的图画吗?
图片:
描述:21.不可能的鸟笼:佛来芒斯艺术家琼斯.德.梅为这些鹦鹉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鸟笼
图片:
描述:22.折叠的棋盘:你从上面还是从下面看到棋盘呢?
图片:
描述:23.人类居住环境:树在屋里还是屋外?
图片:
描述:24.走一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
图片:
描述:25.盯住中间的黑点,周围的五彩色团会慢慢消失的.
图片:
描述:26.哇,好多熊熊.你能看见好多熊熊吗?
图片:
描述:27.中间的表面到底是地面,还是天花板?
图的上部分,是地面。看图的下部分,是天花板(西班牙大师的杰作)
图片:
描述:28.仔细看,红色的表面既可以看做是朝上的,也可以看做是朝下的
图片:
描述:29.波涛荡漾:前后伸伸头,左右挪挪.
图片:
描述:30.里面有一个人.你能看懂这幅诡异的画面吗?照片没被改变.
图片:
描述:31.亲吻的情侣幻觉:这幅虚幻的亲吻由美国艺术家杰里.唐恩创.
图片:
描述:32.人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呢?
图片:
描述:33.爱因斯坦神奇测试近视图
图片:
描述:35.下面的图究竟是骷髅还是两个美女?
图片:
描述:37.看到了什么?湖中一个人在划船,湖中有一条大鱼,湖边有一棵大树?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头?还是一群人?
图片:
描述:38.看到什么了?树还有呢?有没看到婴儿啊
图片:
描述:39.一眼看出图中几个头像
图片:
描述:40.你知道周围有多少老人在朝他微笑吗
图片:
描述:41.你看到很多鹰的头像,你又能看到中间骑马的印第安人吗?
图片:
描述:42.看清楚咯,下面的图片有一个裸体女子哦
图片:
描述:43.你看出雪山上有多少神秘的头像?
图片:
描述:44.鸽子组成的“love”隐藏其中
图片:
描述:45.你能看出两个互相拥吻的情侣?
图片:
描述:46.下面的线是弯曲的吗?它们实际上是平行的
图片:
描述.47,你能看出下面是一个标准的圆吗?
图片:
⑺ 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11分)图一: 图二: 年代 1970年底 1980...
(1)万隆会议(1分)“求同存异”(1分)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1分);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分);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任选其二即可)(2分) (3)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1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分)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⑻ 新中国辉煌成就的图片(结合资料)
为生命扣上“安全带” ⑼ 圆明园首次公布300余张珍贵老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老照片可以让我们清晰看到圆明园的原貌,很多文物损坏了,有照片就可以照着修复了,而且很多文物还没有找回来,有照片就方便寻找。 与成果旧照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