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强化县级巡察结果运用,发挥巡察震慑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巡视工作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关心和爱护领导干部。巡视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助推器,反腐倡廉的监督哨,考察干部的显微镜,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党内的保健医生。巡视工作制度把上级的监督与群众的监督有机结合,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县级巡查工作作为上级巡视工作的延伸,对履行纪委监督职责,纠正不正之风,发现和查处一批顶风违纪行为,切实转变基层党风、政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本文拟对如何做好县级巡查工作,抓好监督责任落实进行分析。
一、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夯实巡查监督基础
一要科学安排巡查方案。坚持以集中巡查为重点,兼顾日常巡查,研究制定科学细致的长效工作方案,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和空白期,实现监督主体责任;二要精心组织巡查力量。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储备库,及时研判复合人才的特色、专业职能,及时分门别类建立专业数据库。结合巡查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及时从数据库中调集人员信息,抽调人员参加巡查,增强巡查力量。三要加强后勤保障,完善经费、保障配套机制,确保巡查无后顾之忧,为巡查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法,通过提高巡查效果完善监督职能
牢固树立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是巡查监督生命线的意识,在巡查中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把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放在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上。 一要明确工作重点。根据平时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信访、审计等方面了解的情况,进行摸底、筛选和排队,把群众反映多、信访举报多、反映违纪违法问题集中的单位部门单列出来,作为重点对象,带着“问题”开展巡查。根据单位部门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巡查的重点内容。如,在重点工程中,是否存在招标违规问题;在人员调整上,是否有任人唯亲、暗箱操作的问题;在接待活动中,是否存在大吃大喝违反“八项规定”及“四风”问题;在关键部门岗位是否存在利用职权之便捞取回报问题,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在重要节日和领导干部遇有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期间,是否存在收受礼金和有价证券、趁机敛财问题等;二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抓住关键环节走群众路线,综合运用上级赋予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巡查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手段,优化巡查工作流程,大力营造有利于干部群众讲真话的环境,坚持把发现问题作为着力点。工作中做到“六个结合”,即个别谈话与专访或暗访相结合,面上了解与实地考察印证相结合,听取反映与了解核实相结合,受理举报与筛选移交案件线索相结合,巡查监督与其他部门监督相结合,依靠委局支持与大胆履行职责相结合。在谈话环节中理实情。坚持“谈问题不谈成绩,谈微观不谈宏观,谈事实不谈认识”的谈话原则,及时汇总分析情况,对需要核实的情况再进行约谈,从中掌握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环节中找症结,按照“找准对象、分清轻重”的原则,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实现纪委监督职能有效发挥。
三、充分运用巡查成果,增强巡查工作实效扩大监督范围
巡查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巡查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应该把巡查中了解到的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思想动态等状况作为重要决策依据。第一,跟踪督促被巡查单位根据巡查情况改进工作。一是要认真反馈巡查情况。在巡查工作结束后,对通过巡查所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按程序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二是要监督改进工作。需有专人负责跟踪问效,定期督办,及时了解和掌握被巡查地区和部门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三是要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真正发挥巡查成果的长效作用;第二,把巡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中。组织部门应当对巡查中发现的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领导干部,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巡查中了解的能力较强、存在争议的领导干部,进一步跟踪考察;对巡查中核实的作风不实、评价较差的领导干部,及时采取组织措施。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巡查制度体系提高纪委监督责任效能
要加强巡查工作的成效,必须把巡查工作纳入持久有效的制度框架之下,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巡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巡查工作制约性的关键因素。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围绕巡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机构设置、工作程序、方式方法、队伍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一个制度体系,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巡查工作;第二,切实提高巡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严格执行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实行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相结合的制度,使充分运用巡查成果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五、强化事前监督,充分发挥巡查工作的震慑作用
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中央提出“注重预防”和“预防为主”的思路,也就是说不能单一的在“反”字外下功夫,要走科学防治腐败之路,而巡查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巡查的出发点是保护干部,加强监督,预防腐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在执纪中区别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巡查中发现部分问题严重、违法违纪的腐败分子需要及时调查、及时清除的,尽快移交查处,快查快处,绝不姑息迁,并及时将查处情况进行公布,使巡查起到震慑效果。对一些干部在廉政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还处在违纪的边缘,只是有这个倾向,有这个苗头的,巡查组要通过廉政谈话、个别约谈等方式给他们提出警告,提醒整改。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部分领导干部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作风不实、律己要求不严等苗头,要及时提醒,并督促被巡查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总之,巡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中提高巡查水平,切实履行起纪委监督主体责任。
2. 如何做好当前巡查工作 抓好监督责任落实
一、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夯实巡查监督基础
一要科学安排巡查方案。坚持以集中巡查为重点,兼顾日常巡查,研究制定科学细致的长效工作方案,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和空白期,实现监督主体责任;二要精心组织巡查力量。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储备库,及时研判复合人才的特色、专业职能,及时分门别类建立专业数据库。结合巡查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及时从数据库中调集人员信息,抽调人员参加巡查,增强巡查力量。三要加强后勤保障,完善经费、保障配套机制,确保巡查无后顾之忧,为巡查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法,通过提高巡查效果完善监督职能
牢固树立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是巡查监督生命线的意识,在巡查中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把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放在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上。
一要明确工作重点。根据平时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信访、审计等方面了解的情况,进行摸底、筛选和排队,把群众反映多、信访举报多、反映违纪违法问题集中的单位部门单列出来,作为重点对象,带着“问题”开展巡查。根据单位部门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巡查的重点内容。如,在重点工程中,是否存在招标违规问题;在人员调整上,是否有任人唯亲、暗箱操作的问题;在接待活动中,是否存在大吃大喝违反“八项规定”及“四风”问题;在关键部门岗位是否存在利用职权之便捞取回报问题,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在重要节日和领导干部遇有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期间,是否存在收受礼金和有价证券、趁机敛财问题等;二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抓住关键环节走群众路线,综合运用上级赋予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巡查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手段,优化巡查工作流程,大力营造有利于干部群众讲真话的环境,坚持把发现问题作为着力点。工作中做到“六个结合”,即个别谈话与专访或暗访相结合,面上了解与实地考察印证相结合,听取反映与了解核实相结合,受理举报与筛选移交案件线索相结合,巡查监督与其他部门监督相结合,依靠委局支持与大胆履行职责相结合。在谈话环节中理实情。坚持“谈问题不谈成绩,谈微观不谈宏观,谈事实不谈认识”的谈话原则,及时汇总分析情况,对需要核实的情况再进行约谈,从中掌握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环节中找症结,按照“找准对象、分清轻重”的原则,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实现纪委监督职能有效发挥。
三、充分运用巡查成果,增强巡查工作实效扩大监督范围
巡查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巡查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应该把巡查中了解到的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思想动态等状况作为重要决策依据。第一,跟踪督促被巡查单位根据巡查情况改进工作。一是要认真反馈巡查情况。在巡查工作结束后,对通过巡查所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按程序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二是要监督改进工作。需有专人负责跟踪问效,定期督办,及时了解和掌握被巡查地区和部门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三是要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真正发挥巡查成果的长效作用;第二,把巡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中。组织部门应当对巡查中发现的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领导干部,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巡查中了解的能力较强、存在争议的领导干部,进一步跟踪考察;对巡查中核实的作风不实、评价较差的领导干部,及时采取组织措施。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巡查制度体系提高纪委监督责任效能
要加强巡查工作的成效,必须把巡查工作纳入持久有效的制度框架之下,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巡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巡查工作制约性的关键因素。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围绕巡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机构设置、工作程序、方式方法、队伍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一个制度体系,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巡查工作;第二,切实提高巡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严格执行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实行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相结合的制度,使充分运用巡查成果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五、强化事前监督,充分发挥巡查工作的震慑作用
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中央提出“注重预防”和“预防为主”的思路,也就是说不能单一的在“反”字外下功夫,要走科学防治腐败之路,而巡查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巡查的出发点是保护干部,加强监督,预防腐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在执纪中区别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巡查中发现部分问题严重、违法违纪的腐败分子需要及时调查、及时清除的,尽快移交查处,快查快处,绝不姑息迁,并及时将查处情况进行公布,使巡查起到震慑效果。对一些干部在廉政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还处在违纪的边缘,只是有这个倾向,有这个苗头的,巡查组要通过廉政谈话、个别约谈等方式给他们提出警告,提醒整改。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部分领导干部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工作作风不实、律己要求不严等苗头,要及时提醒,并督促被巡查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总之,巡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中提高巡查水平,切实履行起纪委监督主体责任。
3.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巡视工作质量
一、建立巡视系统,发挥网络功用,不断提升意见反馈的真实性
二、扩大交流范围,注重谈话效用,不断提升个别谈话的针对性
三、深入查找问题,强化分析作用,不断提升现场检查的有效性
四、完善评价措施,丰富成果运用,不断提升巡视工作的权威性
4. 如何巩固和扩大巡视整改成果,并做好成果转化运用
思想教育,政策宣导和行政机制完善相结合,要巡视常态化
5. 浅谈如何提高巡视发现问题能力
一、建立巡视系统,发挥网络功用,不断提升意见反馈的真实性 二、扩大交流范围,注重谈话效用,不断提升个别谈话的针对性 三、深入查找问题,强化分析作用,不断提升现场检查的有效性 四、完善评价措施,丰富成果运用,不断提升巡视工作的权威性
6. 如何开展巡视工作文章
巡视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完善,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来指导工作。关键是要在如何了解真实情况上下工夫,工作尽可能深入一些,作风尽可能扎实一些。从巡视组的角度讲,对巡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概括为24个字:“认真学、全面听、深入看、细分析、重调查、多支持、报实情、求实效。”
——认真学。一是要抓好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有熟悉政策,了解政策,才能搞好工作,赢得对方的尊重。二是要抓好巡视业务的学习。作为巡视组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和巡视业务有关的法律、政策、制度规定等,只有业务知识学好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三是要抓好向被巡视地方的学习。这一点也很重要,巡视组到一个地方去工作,不仅要做好监督检查,还要尽快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以及一些风土民情、社情民意等,以便于更加符合实际地开展工作。
——全面听。巡视组的工作,关键是要了解到真实情况,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情况。特别是第一阶段的巡视,工作面尽可能广一点,尽可能多了解一些真实情况和问题,为第二阶段开展重点了解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全面听”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全面听”要有目的,要有重点,要带着问题去听,要紧紧围绕巡视工作任务去听。其二,听的时候要耐心、细心、用心,要善于抓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其三,听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总结、归纳那些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听有所得,听有所获。
——深入看。在巡视工作中,亲自看一看,对深入了解情况有好处。要带着问题看,带着目的看,从基层工作看上面的工作,从局部情况看整体情况,从表面现象看本质问题。特别是要深入到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去看看,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一是深入地市实地看;二是深入企业农户看;三是调阅材料认真看,可以结合巡视任务,调阅被巡视地方需要查阅的有关文件等,了解情况。特别是对讨论干部任用的有关会议记录,一定要认真查阅。
——细分析。巡视组通过谈话、座谈会、实地考察、听取汇报以及群众来信来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这些材料,要结合巡视工作的任务和被巡视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找出问题的重点。既要避免听风就是雨,把问题放大,也要注意不能轻易放过被巡视地方存在的严重问题,对苗头性问题,也要加以重视。对了解到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线索,集中进行梳理,形成专题,确立专题的时候,要反复研究,慎重考虑,这些专题就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细分析”要注意多研究、多讨论,特别是对反映比较集中的“人”和“事”,要分清问题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辨别真伪,更要注意分清性质。对形成的专题,还要通过进一步的重点调查了解后,才能作出结论。
——重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巡视组通过全面看、深入听、细分析,形成了一些重点问题的专题,对这些重点问题,必须在巡视工作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地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反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要尊重事实,通过重点了解,有个基本看法,对反映的问题不能似是而非,要有客观公正的认识。在进行深入了解的时候,要注意和办案工作严格区别开来,我们只负责汇报、建议,具体处理的事情,应该由纪委、组织部门等专门机关去做。有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线索,单凭巡视组的有限力量和手段是不够的,必要时应该将有关线索转交纪委调查了解或处理。巡视组在对重点问题调查了解阶段,要与纪委案件检查室和组织部门多注意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多支持。巡视组在做好监督的同时,还要充分支持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尊重当地的党委和政府,多帮助,多支持。比如,对发现有些面上的问题,急需整改而且我们又看得准、把握稳的,可以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来,督促他们进行整改。而且,在指出问题的时候,要从提醒党委改进工作的角度出发,善意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对反映个别领导干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可以早提醒,早打招呼,帮助其加以改进。巡视组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做到真心真意工作,诚心诚意支持。
——报实情。巡视工作的关键就是掌握真实情况,所以必须做到求真务实,特别是巡视报告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对把握清楚的问题要如实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没有把握准的问题,可以在汇报中反映说明,但要建议有关部门继续了解;特别是对反映领导干部个人的有关问题,必须要慎重对待,深入了解,避免因为出现差错,而使我们自己的工作处于被动。在巡视报告中,对任何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解程度,都要如实反映,如果是线索性的,就直接说明还是线索,不能隐瞒、缩小,但更不能扩大、夸大。在报告中,要辩证地说明问题,是成绩的要充分肯定,是经验的要建议推广,是问题的要如实反映。在报告中,还必须把握好重点。巡视报告一定要有质量、有分量、有内容、有重点、有建议,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如实报”。
——求实效。巡视工作必须作到求真务实,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有利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巡视工作的真正目的。“求实效”,就是要通过巡视成果的有效运用,认真解决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最终促进我们党风、政风的好转,推动我们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改变干部的工作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定的政治保障。从实践中来讲,“求实效”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对上级党组织的效果。要通过巡视汇报,为中央、省市委领导决策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增强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二是保证对被巡视地方的效果。要通过向他们的反馈,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他们进行整改,对有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提醒他们早注意、早解决,把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巡视的效果。三是保证对有关部门的效果。巡视组对发现的某些重大案件线索,或通过初步了解掌握的个别领导干部违纪等问题,要及时移交给纪委,建议他们进一步调查或立案调查。对涉及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问题或反映,可以与组织部门沟通,建议及时进行调整或作其他处理,防止问题扩大。 (中国反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