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主要特点

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2021-04-22 22:09:15

㈠ 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贡献

1、无论是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还是西班牙人用百十人征服庞大的印加帝国,都难以将火药的功绩视同等闲。当土耳其人的超级大炮在火药的催动下击毁东罗马帝国的巨石墙壁,当一声枪响缴了万余人印加军队的械,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书写了历史。

2、当纸张和那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印刷术还没有传入西方时,人们只能用手来抄写一本本厚厚的羊皮书,书本简直就是奢侈品,必然,这极大的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保存。当今世界每天都要用掉无数顿的纸张,从书籍到文件,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印刷术和薄薄的纸。

3、指南针,它创造了这个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冒险故事。环球航行没有更好的朋友,新大陆的发现离不开它的指引,如果没有它,各个大洲上的人们要晚几年才能相遇,世界文化科技的发展与交流就会停滞不前。

(1)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主要特点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达到顶峰的原因:

一、丰富的历史遗产为大宋科技文化的繁荣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科技的发展与前代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继承是科技发展的前提。自春秋战国至汉代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式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譬如: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我国磁石吸铁和指示方向的性能,并创造了指示南北方向的“司南”。宋代这是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用于航行的指南针。制造火药的原料硝石、硫磺和木炭在西汉时已发现,唐朝的炼丹家们在用这三种原料炼丹时,发生了起火爆炸现象,以后就用它来制成“飞火”,杀伤敌人。

北宋初年制成“火箭” 、“火球” 。宋仁宗时有了制作火药的配方。毕升也是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的例子说明,继承前人成果,是宋代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宋代科技很多是继承唐代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在数学、医学、地学、和交通工具方面均有所继承和创新。正是在这种继承和突破、综合和提炼、积累和创新交替作用中不断发展,从而达到一个科技高峰。

二、社会机制的发展,为大宋科技兴隆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朝科技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完成了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革,形成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

“三大发明” 就是为宋代在广阔的地域上组成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科技某些方面的侧重发展与与封建统治者的消费需求关系密切。据统计,为皇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共分多座。分工细密,规模宏大。纺织上使用大型提花机,能织出复杂花纹的丝织品。

为了加快信息交通,宋代注重印刷业的发展。地理学方面,地方志的兴起也是适应统一王朝“当世之急”的需要出现的。北宋时期封建的租佃契约关系得到较大的缓解,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这就为大宋的科技发展赢得了宽松的环境与经济条件支撑。

三、国防的需要刺激了军用科技的发展

由于宋代战争频繁,因为国防上的需要,火器的制造和发明受到很大的重视,战争固然对经济科技有破换作用,但也刺激了战争需要的科技发展。宋代建立后不久,火药便用由于军事,还出现了专门制造火器的“兵工厂” 战争需要有详备的边疆地图,以便于军事指挥。

基于此,宋代统治者很重视边防地图的制作。军事上的需要加快了诸如地理学、化学、机械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宋朝不仅大力发展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作等还集中人力物力,功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等。国防的需要,是科技型省的重要原因。

四、“重文轻武” 的文教政策,培育了科技文化的环境

宋代是一个文化昌盛和科技发展的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宋朝的文化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始终坚持文治,严防交兵悍将操政事件的发生。

重视文化创造,帮助了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受到普遍重视。大力振兴图书事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缩短书籍成书的时间。是出版业十分发达。

㈡ 简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如下:

1、实用性:大多数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

2、经验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3、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通的社会生产力。

4、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自然科学

(2)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主要特点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达到顶峰的原因:

1、丰富的历史遗产为大宋科技文化的繁荣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科技的发展与前代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继承是科技发展的前提。自春秋战国至汉代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式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譬如: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我国磁石吸铁和指示方向的性能,并创造了指示南北方向的“司南”。

在数学、医学、地学、和交通工具方面均有所继承和创新。正是在这种继承和突破、综合和提炼、积累和创新交替作用中不断发展,从而达到一个科技高峰。

2、社会机制的发展,为大宋科技兴隆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朝科技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完成了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革,形成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

纺织上使用大型提花机,能织出复杂花纹的丝织品。为了加快信息交通,宋代注重印刷业的发展。地理学方面,地方志的兴起也是适应统一王朝“当世之急”的需要出现的。

3、国防的需要刺激了军用科技的发展。

由于宋代战争频繁,因为国防上的需要,火器的制造和发明受到很大的重视,战争固然对经济科技有破换作用,但也刺激了战争需要的科技发展。宋代建立后不久,火药便用由于军事,还出现了专门制造火器的“兵工厂” 战争需要有详备的边疆地图,以便于军事指挥。

㈢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从成果上可以总结的特点

明清时期,各类丛书,类书层出不穷。其特点有一。 注重对前代各类实践版经验的总结。
(例:四库权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总集)

我国天文学发展起步先,却发展慢。有一原因便是。只注重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记录。
(例: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最早对太阳黑子的观察...)

由此可见问题选A

㈣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一、“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
所谓“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即指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程度与“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密切联系。如中国古代交通、通讯、军事技术、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技术、皇宫建筑等,统称为“大一统”技术。如果把古代的技术成果按农业、“大一统”技术、手工业和医药技术加以分类统计,并算出各类技术在整个技术构成中所占的百分比,与大一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技术成果所占百分比,多在30%以上;而分裂时期则在13%以下,它明显地表现出“大一统”技术与大一统社会结构休戚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历代手工业多占技术部分的30%-50% 。这样在统一时期,手工业和大一统技术的总合计分就占了整个技术部分的70%-80%,它决定了技术的水平。
中国古代技术水平的最高峰是在宋代,这时不仅大一统的官僚政治形态趋于成熟,而且地主经济和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当时国家征收商业税的年收入就增达2200万缗,约占部收入的1/7 。相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地主经济衰落,商品经济普遍萧条,这一时期的技术净增长水平也最低。
二、自成体系,独立性和排它性强
从地理环境上我国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东临浩翰的大海,西南是高耸着的喜马拉雅山,西部有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以及沙漠、戈壁的阻隔,因而虽然与其它地区和民族、国家不断地发生过接触和交流,但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大规模的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祖先就连绵不断地繁衍生息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以农业生产和各种工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的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勿庸置疑--是与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以及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科学技术有着明显不同,不论是发展的道路、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至所包括的内容都是如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着自己的体系。
三、中国古代科学与政治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思想,它对于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同样是在儒家思想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直接影响科学理论的内容,它使科学理论摆脱不了稚气。第二是科学的政治化和理论的技术化。
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特别是天文、数学和政治的密切结合,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特殊产物。科学理论一旦纳入儒学思想方法的框架之中、科学家一旦成为科学官僚,那么科学必然会官方化,会和政治密不可分。
四、直观外推的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受到科学思想的制约。上文我们提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儒家思想似乎更注重于现实问题的研究,对于纯学术性的和理论性的东西并不十分关心。除了儒家思想外,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也是相当大的,古人对宇宙和自然认识的思想最精彩的当数道家。儒家思想较注重人类社会的道德和伦理,使得他们对“事”的研究较多而较少对“物”的研究。道家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但又非主流的思想意识,在很多方面构成了对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古代化学在道家的炼丹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在道家思想中也得到重视。因此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但道家之“道”又被弄得不可捉摸,对于科学理论方面也仅限于阴阳五行认的范畴。正由于中国古代思想的这些特点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般采取直观外推的思维模式。
五、其它
我们说中国古代科学理论没有建立类似于西方的逻辑体系,并不是说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没有逻辑,其实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体现了“辩正逻辑”。首先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主要是一种有机唯物论,有很强的辩证色彩。其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模式形成了“实际问题--概念方法-- 一般理论--实际问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模式。这使中国古代科学方法具有“勤于观察,善于推类,精于运数,明于求道,重于应用,长于辩证”的特点。

㈤ 简述古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背景、特点及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除了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
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A、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
(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实用性;经验性;封闭性;片面性。

㈥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启示。

题目是有点大,不过有不明白的HI我,给你补充上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1)精英文化具有主导性地位

(2)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明显的封建统治阶级色彩

(3)中国古代文化更注重文史,而且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4)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各个朝代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谐互补,长期并存的。

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最主要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在保护发明者专利

除了那四大发明 还有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火药的发明
火柴的发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 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
草木鱼虫鸟兽——动植物分类
举杯邀明月 把酒问青天——制曲和酿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矿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善其事 利其器——铁犁的发明
蓄力播种机——三角耧
扬场工具——扇车
水利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栽培技术
地下渠道——坎儿井
望齐侯之色——中医的诊断术和治疗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免疫法——种痘术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骑士阶层”的大敌——火药及火药武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网络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 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 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 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 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末年,由吏部尚书苏颂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仪器,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模、技术水平 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 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成书于汉代的 《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 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 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 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 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 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 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 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 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 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 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 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 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 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一批 质量比较高的实用纸。造纸技术首先传到朝鲜和越南,七世纪传到日本,八 世纪传到阿拉伯,十三世纪传到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大体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两大阶段。大约在隋代, 人们在印章石刻的拓印方法启示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北宋时期(约在 公元1041-1049年),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它用胶泥制成 活字,然后排版印刷,既经济又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是印刷史上的一次 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研制成功了木活字,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火药的发明始于炼丹术。炼丹士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点燃硝、硫、木 炭为主要原料的混合物,会引起燃烧和爆炸。火药发明后,被用于军事,结 果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把骑士 阶层炸得粉碎”。在北宋的抗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霹雳炮”、震天响等杀 伤力很大的火药武器。宋代后期,又发明了火药砂枪、火药炮。火药大约于 1225至1248年,由商人传入印度和阿拉伯,以后传人西方。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们对 我国祖先科学创造、发明的揭示与探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广大青少 年勤奋好学、开拓进取之心。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声光电的影像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形象、直 观。本书选用“图话”的形式,以“图”展现历史风貌和各种形象,以“话” 叙说史实,图文互补,有景有情地向读者展示了祖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累累 硕果。
本书虽名为《中国古代发明图话》,但是其中的一些条目并不是严格意义
的发明,如一些天文现象,是我们祖先最先观测到的,是属于发现方面的内 容,但由于对社会生产实践和人民日常生活起过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又有 开创性,我们也放在本书中一并讲述。
再如,有些学术著作,对某一领域里的发明创造作了真实、完整的记录和 描述。历史上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靠著作才得以总结、流传下来,如《周髀 算经》、《王祯农书》等。我们也收到本书中。对同一学科,内容相近的学术 著作,我们只选择撰写年代比较早的,加以介绍、讲述。
本书没有采用编年史的框架,基本上按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化工、地 学、生物学、农学、医药学、轻工、冶金机械、建筑、航行航空、军事、文 化艺术的顺序编排,但又未作严格的分类有些条目在内容上有交差,如:四 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火药的发明中作了介绍,在火药武器中又有涉及;再如种桑养蚕,在桑基鱼塘中讲述,在纺织的有关条目中又进一步阐述。我们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照顾叙述上的方便,而且也是为了使读者更加全面、
准确地掌握有关知识。并且在条目内容有交差的同时又有侧重。
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厚、绚丽,有许多文献典籍流传下来。以往的同类出版 物只介绍科技领域里的发明发现,其实,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我们祖先同样有 独特的发明创造,如:汉字、诗词歌赋、音律和古代乐器等等。它们都是人 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发展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为此,我们增加了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有关条目,这是本书的独到之处。
在图片的选用方面,除了展示器物以外,我们还注意表现古代科学家在著 述、发明时的情态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向读者展示百折不挠的科学巨匠 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一个个奇特有趣的感人故事,以增强历史感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到发明者的艰辛。
-----------------转载的

阅读全文

与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主要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