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籍调查工作完成后,应提交哪些调查成果
(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
(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4)地籍测量(细部测量)原始记录;
(5)界址点成果表;
(6)地籍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土地证附图);
(7)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和街道、街坊示意图;
(8)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
(9)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10)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11)检查验收报告;
(12)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
② 地籍调查的具体内容
1、权属调查。对宗地权属来源及其所在位置、界址、数量、用途和等级等情况调查。包括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和等级、填写地籍调查表。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3、地籍勘丈。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
4、绘制地籍图。
③ 第二次土地地籍调查成果发现有误该怎么办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流程及具体操作办法 这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市每一个村组的所有范围,包括每个村组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通俗的说就是包括每个村组所有的山水田林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包括了“林权证”...
④ 广东省如何检查验收地籍调查成果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作了明确规定,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可参照执行。
(1)检查验收制度。地籍调查测量成果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度。即作业员的自检、作业队(组)的全检、作业单位的专检和省级验收。检查、验收过程应有记录,专检和验收结束后应编写检查(验收)报告。
“三检”工作由作业单位实施,接受上一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上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对辖区内调查测量成果进行抽检。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成果的验收工作。“三检”工作结束后,由调查测量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验收申请,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或委托验收。
检查验收经费由调查测量组织实施单位承担。
(2)检查验收程序。见检查验收如下程序图:
(3)检查验收内容和比例。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文字资料、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和地籍原图五部分。
检查验收的比例:自检比例为100%;全检的内业为100%,外业可根据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但实际操作检查不得低于30%,巡视检查不低于70%;专检的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不低于20%,巡视检查不低于70%;验收时内业随机抽检30%~5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比例视内业情况决定,但不得低于5%。
(4)质量评定标准。成果的质量评定由五部分组成。专检或验收中根据所查具体内容的质量情况,对每部分中的各个单项分别进行评分,累加后得到该部分的得分,五部分得分的总和即为成果质量的总分。成果评定质量等级的标准如下:
①总分高于95分(含95分)为优;
②总分高于85分(含85分)、低于95分为良;
③总分高于80分(含80分)、低于85分为合格;
④总分低于80分为不合格。
⑤ 地籍调查改革
天津市地籍调查前置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贯彻《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土地权利明晰,运作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的地籍调查前置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用地,包括通过出让或划拨等方式取得的建设项目用地、集体土地征收以及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的建设项目用地。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地籍调查前置,是指在集体土地征收、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前,需对批准用地进行勘测定界,先行完成地籍调查工作,出具地籍调查前置成果。
第五条地籍调查前置坚持委托管理一站服务、勘测定界一套成果、根据需求提供成果的原则。
第六条地籍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权属调查。包括:
1、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2、界址点认定调查;
3、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二)地籍测量。包括:
1、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2、地籍碎部测量;
3、基本地籍图绘制;
4、面积量算等。
第七条地籍调查成果主要包括:
(一)地籍调查表;
(二)宗地图;
(三)界址边长及宗地面积计算等。
地籍调查前置成果是用地审批、办理土地登记的依据。
第八条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地籍管理处负责全市建设项目用地地籍调查前置工作的管理。
第九条市地籍管理中心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负责指导区县地籍调查前置工作;具体承担中心城区地籍调查前置,根据需要出具地籍调查前置成果。
第十条中心城区范围内按照以下分工提供用地条件:
(一)市土地交易中心负责下达土地出让条件;
(二)市国土房管局土地资源处负责下达集体土地征收、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划拨土地等用地条件。
用地条件应当明确单位名称、土地用途、规划条件等内容并附批准用地范围的图件。
第十一条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征收、转用的,地籍调查前置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建设项目用地征收、转用前
1、土地资源处提出用地条件,填写《地籍调查前置委托书》转地籍管理中心。
2、地籍管理中心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土地权属资料进行地类、权属调查,负责组织相邻单位指界,确定用地范围,完成地籍测量,出具地籍调查前置成果。填写《地籍调查前置成果通知单》并连同地籍资料转土地资源处。
3、土地资源处根据地籍调查前置成果审批建设项目用地。
(二)批准建设项目用地征收、转用后
土地登记机关根据《建设用地批准书》,变更土地统计台帐、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利用数据库。
第十二条中心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公开出让或划拨的,地籍调查前置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土地公开出让或划拨前土地登记机关依程序注销原土地权利人的土地登记。
(二)市土地交易中心、土地资源处对建设项目用地,提出拟办理土地的出让或划拨用地条件,填写《地籍调查前置委托书》转地籍管理中心。
(三)地籍管理中心依据用地条件及土地权属资料进行权属调查,审核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地权属、原土地权利注销、抵押、查封情况,核定地界并组织相邻宗地指界盖章,出具地籍调查前置成果。填写《地籍调查前置成果通知单》并连同宗地资料转市土地交易中心、土地资源处。
(四)市土地交易中心、土地资源处根据地籍调查前置成果,分别办理建设项目用地公开出让或划拨手续。
第十三条地籍调查前置的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本规定施行前已受理的项目,按照原规定原渠道办理。
中心城区范围外地籍调查前置工作参照中心城区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⑥ 地籍调查的成果主要资料
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
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4、地籍勘丈原始记录;
5、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6、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土地证附图);
7、地籍图分幅接合表;
8、面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
9、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
10、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11、检查验收报告;
12、技术报告。
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⑦ 地籍调查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作用:我国实行的是土地产权登记制度,登记之前须对登记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对需要登记的土地开展地籍调查,查清和核实每宗地的地籍要素,目的是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建立起科学的地籍管理制度。
意义:地籍调查成果是地籍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初始地籍调查起到了地籍管理基础建设的作用,随着变更地籍调查的开展,地籍管理信息库建设越来越丰富,不仅奠定了地籍管理的基础,也为土地管理科学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⑧ 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版等级等基本信息,
为土地登记提供权依据资料。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
明析产权的实质性调查,
其成果资料是保
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
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
同时,
通过地籍调查
还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
数量、
分布和利用状况,
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
间、
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
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
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
(
1
)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
2
)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
3
)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
4
)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