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吴成果设计

吴成果设计

发布时间:2021-04-20 05:47:08

⑴ 吴国荣的部分成果

序号 材 料 名 称 1 代表作1:论文:中国的LOFT改造与研究 《装饰》中文核心 2005年12月 第一 2 代表作2:论著:产品造型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7-5629-2189-X 2005年1月 第一 3 论著:风生水起与装修·天棚 江西科技出版社 ISBN7-5390-2593-X/TU.206 2005年8月 第一 4 论著:风生水起与装修·卧室 江西科技出版社 ISBN7-5390-2591-3/TU.204 2005年8月 主编 5 论文:论广告设计的符号特性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 2005年NO4 第一 6 论文:在企业标志设计中运用象形图形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 2005年NO6 第一 7 论文:现代产品设计与公共生活安全关系的研究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 2005年NO2 第一 8 论文:设计材料中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 2006年NO6 第一 9 论文:宜象(IKEA)的产品牌管理策略研究 《社科研究》中文核心 2005年11月 第一 10 论文:论绿色产品设计的理念与准则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 2004年N05 第二 11 论文:网络时代的产品设计 《装饰》中文核心 2005年5月 第二 12 论文:论模仿造型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包装工程》中文核心 2005年NO3 第二 13 论文:传统区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6年 第一 14 论文:工业设计专业技能型设计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6年 第一 15 论文:论产品设计中的简约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一 16 论文:老年产品包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包装与食品机械》省级 2004年6月 第三 17 省教改课题:工业设计专业技能型设计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江西省教育厅 2005年0.1万 第一 18 省科技厅课题:汽车滑行节能器的研制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2006年12月2万 第二 19 横向课题:盛世观音青铜雕塑设计制作 横向课题(已结题) 2005年6.2万 第一 20 横向课题:御沁茶楼装饰 横向课题(已结题) 2005年6万 第一 21 作品获奖:“CNP”产品外观造型设计 江西省文化厅主办 2003年12月 一等奖 22 作品获奖:南昌市城市管理局梅林干休所室内外规划设计 江西省文化厅主办 2003年12月 一等奖 23 作品获奖:包装效果图 江西省经贸委、江西省包协主办 2005年6月 金奖 24 作品获奖:《点“金三笔”》招贴设计 江西省文化厅主办 2003年12月 二等奖 25 作品获奖:《徽州再忆》美术作品 江西省教育厅主办 2005年5月 三等奖 26 作品获奖:《小桥流水》美术作品 江西省教育厅艺术教学委员会主办 2003年8月 优秀奖 27 校级奖励:“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南昌大学 2003年1月 28 校级奖励:优秀青年教师 南昌大学 2003年元月 29 校级奖励:优秀班主任 南昌大学 2004年12月 30 2005年当选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2005年12月 31 论著《产品造型设计》获第二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江西省教育厅 2006年12月 相关文章

⑵ 广州筑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州筑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是2018-06-11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平康路358号沙圩一工业区A4座整幢(部位:317)。

广州筑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101MA5AXC1P9Y,企业法人吴成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州筑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室内装饰、装修;室内装饰设计服务;室内体育场、娱乐设施工程服务;园林绿化工程服务;建筑工程后期装饰、装修和清理;路牌、路标、广告牌安装施工;建筑劳务分包;室外体育设施工程施工;室外娱乐用设施工程施工;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服务;建筑材料设计、咨询服务;建材、装饰材料批发;。

通过爱企查查看广州筑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⑶ 吴达德的“原创桌游设计课程“的成功开展

因为相信原创,坚信“原创是自己累积的财富”,更坚定中国有能力开发原创桌游,吴大于2011年分别在广州、上海、成都、北京和香港成功开展六次原创桌游课程。
吴大与学生分享了他的信念,学生接受原创的挑战,并在每一天课程中完成一项原创桌游的任务。吴大不止一次对大家说,他以所有的学生为荣,原创是他们共同累积的财富。
在每次为期两天的课程中,学生被分成小组,在团队的环境中体验创意开发、说明书撰写、机制运用、流程设计、排版制作等环节。每天课程结束时,每个小组都会完成一款原创版图桌游,并且其中包含说明书、配件等。在每天的课程结束前,每位学生将为其他小组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小组,每人还可以获得一盒国产原创桌游。
吴大意在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那一刻明白桌游设计不是仅限于思考创作的一个环节,它是一项系统的、完整的设计制作流程。学生在设计课程上设计的桌游作品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再是一项抽象的艺术作品,而是一项可开发的商品。
在广州首次开课,授课的心态还是比较保守的,此次得到了广州趣蒙动漫的支持,授课结果与预计的结果一样,非常理想。
上海的课程是在吴大自家公司的会议室授课,也是人数最少的课程,但是美女最多的其中一次授课。有人会质疑,美女能设计桌游吗?没接触过桌游的人能设计桌游吗?当然可以。只要对桌游和原创设计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
吴大第一次去成都是地震赈灾的时候,第二次就是第三堂课程开课,他专门为《三国智》前景文化安排了设计课程,提高内部开发团队的设计效率和开阔整体《三国智》团队对原创设计的思路与理念,成都的课程是人数最多,小组也最多的课程,这次的成都之旅使吴大更深刻的了解《三国智》团队和TCG产品,也同时为未来的《三国智战役DBG》结下良好的机缘,正式启动一个长远的计划。
第四堂是吴大受海堂熊的邀请在北京天X天桌游吧开课。这次来参加课程的每位同学对桌游和网游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课程学习和设计准备中,表现的特别好。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和体会到桌游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一件工作。在任何情况之下,桌游设计都是一个团队成果,每位学生必须学会在团队合作中不断的学习成长。
吴大说“有一个创意不难,设计一款简单的桌游也不难,难得的是如何能在一个团队中,以最有效率的状态开发一款商品。因为桌游商品开发是一个严苛并有规划、有纪律的流程。设计师必须熟悉各式游戏、了解市场,带着商品开发的思维设计一款桌游,而不是持续纠结在某个机制、某个玩法、某个游戏。切记,不要纠结,回想主题,勇于尝试,失败了再来过。”
第五堂课程是受香港Fun Sprit 桌游杂志的邀请,在香港的大学授课,第六堂则是香港Fun Sprit 在香港圣公会马鞍山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组织的一天设计课程。
香港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会福利的地区。来参加第五、六堂课程的社工学生和老师也都希望能多多利用桌游,给予青少年更多有益身心的活动,包括玩桌游和设计桌游。希望他们在课程中有所收获,把欢乐带给青少年。
在开展原创桌游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吴大受到了众多支持设计课程的朋友的帮助,特别是桌游DESIGN为广州同学的最佳作品《省港奇兵》在第二期进行出版,还有许许多多的奖品友情赞助:广州千智《盗梦都市》、广州趣蒙动漫《鬼戏》、北京梦幻奇想《斗福》、《骰等家务》、《画壁》、上海博游《阿拉格纳斯》、香港MK Workshop《Victory 3》、香港智傲集团《十虎》、STGS《音速足球》。

⑷ 杭州至美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杭州至美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8月2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一般经营项目:服务:市场营销策划、广告代理、平面设计、企业管理咨询、品牌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吴成果
成立时间:2014-08-20
注册资本:6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19800009297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科技园路2号5幢6层01-05单元

⑸ 吴健雄助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为何自己没有得奖

吴健雄助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自己没有得奖,因为主要的思想和理论不是吴健雄的,它属于助手,不是他的原创。

⑹ 吴长安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要著作:
1.《文笔精华》(三卷本,第一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2.《文化的透视——汉字论衡》(自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华语海》(编委,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现代汉语》(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二、主要论文
5.《数词表示概数的两种句式》(《汉语学习》,1987年,第2期),
6.《扩展法与汉语成词的理论基础》(《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第2期;又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87年,第4期)
7.《语境的范围及其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语言学通讯》,1989年,3、4期;又收入《语境研究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2年)
8.《评〈中国句型文化〉——兼论近年来文化语言学的论争》(《北方论丛》,1990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12期转载,201-203页),又《吉版图书评论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9.《说“金、银”》(《读书》,1992,第12期),
10.《中日异而趋同的汉字观》(《外国问题研究》,1993年,第3期)
11.《二十世纪中国语法学著作的出版》(《中国出版》,1994年,第2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4年第5期),
12.《编辑加工中的语言处理技巧》(《中国出版》,1994年,第3期;收入《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语言拜物教及其使用的社会心理——禁忌语和隐语》(《语言散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异说》(《外国问题研究》,1995年,第1期),
18.《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 》(《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3期;收入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95第8期),
15.《<办刊的误区>的误区》(《中国出版》,1995年,第4期),
16.《惯用语在文学类图书中的使用特点》(《大学出版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7.《寻找语言文化的感觉》(《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第5期;收入《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红花莫拒绿叶扶——就编辑加工有关问题同张中行先生商榷》(《中国新闻出版报》,1996年10月19日,第3版),
19.《安他勒语句理解的三位一体学说》(《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第2期)
20.《建立组稿编辑制的理论思考》(《编辑之友》,1996年,第6期;收入《编辑工作的规范与创新——中国编辑学会第3届年会论文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又收入《中国编辑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口语句式“W 死了”的语义、语法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
22.《完善图书评奖工作的几点思考》(《出版发行研究》,1998年,第3期),
23.《跨世纪编辑人才的评价标准》(《出版研究》,1998年,第3期),
24.《大船行得稳,小船亦灵活——集团化时代小社的资源配置》(《出版研究》,1998年,第4期),
25.《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
26.《编辑加工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编辑出版学专号),
27.《开辟文史互证的新途径》(《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5期),
28.《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大学出版》,1999年,第4期),
29.《学者型编辑与编辑人才》(《出版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30.《说“加工”》(《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书海出版社,1999年)
31.《大学出版社:未来发展的难点与对策》(《中国新闻出版报》,2000年3月15日,第3版)
32.《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的创新模式》(《大学出版》,2000年,第2期),
33.《建立策划编辑制的理论基础》(《出版策划: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4.连动式研究述评,《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编辑出版学专辑,2000年12月。
35. 对美国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3期。(第二作者)
36.《汉语中存在“‘名’修饰‘形’”结构》(《汉语学习》2002年,第2期),
37.《名词的比喻意义与名词、非谓形容词的界限》(《汉语学报》第3期,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8.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学专号2003.5.
39.单音词指称与陈述转化的标记模式和类型——兼谈单音词的词汇地位,《汉语学习》2004年4期。
40.也说“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辑出版学的学与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41.“都”字补议
42. 出版工作中的知识资本与制度创新,《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3.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现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44.“第二”的词汇化意义,《中国语文》2006.2.
45. 关于“VP的3”的第三种类型,《语法研究和探索(13)》,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6.现代汉语数范畴说略,《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7. “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当代语言学》2006.3.
48. 中小学教材中的语法、语篇问题与解决方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2期。
49.普通话培训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编者)
50.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现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51.大……的说略,《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2期。
52.公理观念下的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2期(第一作者)。
53.关于中学标点符号教学问题探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2期(第二作者)。
54.向心结构理论与汉语句法结构系统,《21世纪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语法研究的新进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55.“爱咋咋地”的构式特点,《汉语学习》2007.6
56.“VP+的+(VP)”结构中的“的”及其渐变性,《理论与实践——出版人的思考与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⑺ 吴以岭的科研成果

200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吴以岭主持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进行鉴定。获得 200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创新性成果,使医学界对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了全新认识。
研制出 10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其中,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治感冒防流感的连花清瘟胶囊等,均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医保目录,并成为市场主导品牌。

⑻ 吴文化的研究成果

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锤炼中,凝聚了一种对中华文化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种追求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创造精神,是一种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是一种在时代变迁时既不能消融主体又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开放精神。今天,在建设现代化苏州进程中,就是要弘扬吴文化的优秀传统,要吸收吴文化的精髓,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为苏州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动力和良好的服务。
苏州市文广局近年来在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吴文化研究的与时俱进,发挥吴文化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0年年初,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等单位共同发起向社会公开招标、征集吴文化研究课题,这一举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2002年 8月 6日至 8日苏州市“吴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如期举行,来自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市政府等10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研讨。通过近四十个课题的研究,把对吴文化的认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新化的时代背景中,从历史的、比较的、现代的视野对吴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把握;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视野对吴文化精华——苏州古城等保护问题进行多层面的分析;从产业发展的视野对吴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设想;从人的精神培育和社会文脉的视野、对吴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了多侧面的认识,从而充分发挥吴文化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作用。这是苏州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构筑文化战略优势的一次重要理论准备。
2000年以来,文化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专门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一批文化丛书和专著。其中有,《苏州戏曲志》、《苏州民间器乐曲集成》、《苏州文化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姑苏竹枝词》、《苏州滑稽戏优秀剧作选》、《滑稽戏资料》、《迈向新世纪的苏州文化》等一批专门介绍吴文化的丛书、还开办了吴文化网站、增设吴文化论坛;无锡每年都会举办吴文化节等。其中《苏州戏曲志》获苏州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文化丛书》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苏州民间器乐曲集成》获市“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 7月由世界著名大师贝聿铭题写书名、著名作家陆文夫作序的《吴文化与现代化论坛》一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80万字,16开本,汇集了39篇有关现代化进程中的吴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苏州吴文化研究工作又上了一个新水平。

⑼ 设计什么与如何设计

文 :吴耀行 本文发表在2010年《中国宝玉石》杂志上
第一个问题好回答:你要热爱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个问题就是打好基础,练就整体思维能力。这个基础的坚实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设计师必须具备概念设计的基本能力,其次是毅力,不管你的工作环境如何,不要有浮躁心态,对艺术设计而言,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痴迷的钻研精神。设计是在作品之外追求精神和理想,培养对各方面的爱好,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个人艺术修养和艺术气息。超前的创新精神从而对设计制作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只有个人的道德、修养、境界、情感、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时,才能成功。
刚从事珠宝设计之时,你会觉别人的作品十分的好看,自已却不知方向,其实无非是取舍,造型,线条的提炼,细节的处理,效果的把握等等问题难以把握,过些年,你就会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而新的问题又会摆在你面前:珠宝设计是不是单纯的视觉美学,设计作品如何才能震撼心灵,你或许都会想到这些问题,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求证这些问题的答案。
目前,设计师的定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客户委托的设计;另一种是独立设计。
前一种是设计的常态方式,即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方案,最佳解决方案。事实上设计师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也给设计师提出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去认真了解设计的载体,功能需求,消费者的人群定位,甚至所用材料,成型工艺,技术等等;后一种比较被动,要主动出击,设计师自己开发设计,然后再去找商家。
以上所述引出“设计什么”与“如何设计”两个因素,设计艺术是语言和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两部分构成。“设计什么”显然在精神层面上具有象征意义,我们习惯在形象中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本没有错,但是任何主题的表达都需要相应的设计语言支持,失去后者的发展,主题表达的发展便流于空谈。可以这样认为,语言和语义的发展是设计演进的内在动力,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下面就从这两个因素来论述。
现代首饰的造型及材料的运用,
“设计什么”首先考虑就是造型及材料的运用,在现代,设计已成为一种极为广泛的概念,所谓设计就是人们根据需要,经过构思,谋划与创造,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最优的方式将构思向现实转化的表达,创造过程以及取得成果,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表达和富有成果的活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珠宝设计与一般设计既有共同的持征,也有共同身的持点,它是揉合材料和科技,艺术理论与表达手段所进行的设计
在进行珠宝首饰设计交流的时候,设计师往往强调作品的整体的大气,这里所说的就是珠宝首饰设计的造型问题。
现代首饰的造型是以现代美学为基础的,强调使用现代艺术中的抽象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其含义包括符合现代艺术,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观,现代加工业,现代商业及社会环境的首饰造型活动。是现代物质文化,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现代首饰设计基本归于雕塑艺术门类,是三维空间的造型设计,现代潮流追求简洁的和抽象的美,因此设计要从抽象设计入手去寻找变化无穷的三维表现,在艺术设计方面,寻找不同的三维表现和构成,不同的三维构成相组合,抽象上的肌理效果,表面装饰,宝石运用,色彩运用,材质运用。
现代设计产生在现代生活的背景之下,生活启发设计灵感设计也引导生活观念的改变,现代首饰造型有注重现代感,动静关系,组合分割错觉等表现形式。
在造型艺术领域内,重要的因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以促使造型手法的丰富和更新,同时在造型形式上与传统首饰的构成相去甚运,明显地感受到现代绘画,雕塑,建筑,工业产品设计及最新科技成果的影响,在造型上更多地来用各种抽象几何和不规则的形体来表达一种新意和情趣,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人服饰审美观念的不断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腾飞,大量的具有特殊外观效应以及新型材料得以开发和利用,一些原用于其它造型的材料,如陶瓷,塑料,有机玻璃,皮革,纤维织物,木头及各种稀有金属等,也被运用于首饰设计中。
现代首饰设计的创意方法。
1 :按照材料来设计构思:
材料自身的结构与组织称为材质。材质给人的物理感受和心理感受称为质感,材料的美感主要通过材料本身的质感,纹理结构,光泽和质地等特点表现出来。
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美感,如黄金的富丽堂皇,白银的高贵,青铜的凝重,不锈钢的冷峻,不同的材质给人以不同的触感,联想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如材料的光滑与粗糙,坚硬与软轻与重,冷与热等不同心理感受。
表现作品材质的美感,并不在于使用材料。作品的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作品的材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通过作品的形态本身表达出来的,构成形态的主要因素是作品造型设计。
2 :追求视觉的形式感受
从良好的视觉形式效果出发,逆向诱导创意的路径线索,进行内容的寻觅和主题的包装,是首饰设计师展开设计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许多首饰中现代性是通过形式来达到。强烈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审美效应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对于纯粹几何构成的形式手法,在珠宝首饰的设计中是十分强烈而鲜明有效的,当然,作为一种艺术思维艺术设计的发生,现代珠宝首饰设计的创意活力体现了一般方法也包含某些特殊的规律,如创意中的非理性因素作用,如无意识的偶发性因素作用,这类因素的作用在创意活动中是神奇而生动的,这种灵感实现式的带有偶发色彩的获得,是建立在前述方法的基础之上又是个人经验,修养,情感及不可预知线索的融洽爆发。
现代首饰的美学特征
不论“设计什么”与“如何设计”,都要涉及现代首饰的美学特征,现代首饰的造型是以现代美学为基础的,说个大概念,设计师以学识修养为上,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设计有二要,一要品高气逸,品高则下笔有神,气逸则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识广,学富则包罗万象,识广则清逸秀气,古今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群伦者也。设计若要发展则要遵循一些形式法则和美学特征,但我认为设计师更应该具备一种原创精神。以文学史而言,秦汉一直到唐宋元明清,他们所用的字句也并非全是出之于前朝的,这里有创造,有出新,设计也一样,我们是否一定要出自于业已有之。美学家认为美在新奇。慢慢来,设计是一种修炼。必须要每天都要动笔,动手,动脑。俗话说,用心设计,用心去感悟万物,设计不在于设计什么,更在于如何去设计,
古人有一联:胜境移耳目,明月开心胸。说的就是一个美学概念,不是看此物言此物,而是一种飘逸的移情,给人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东方人崇尚的意,由此看来,只有技艺和才识不一定能表现美的东西,珠宝设计,既然是个体主观世界观察客观世界,就应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由此,设计师通过独特的行为,观念等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去找寻世界上和社会制度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根源,这种作品和行为,带有批判性和先锋性,人类就是在检讨,批判中进步的,这种情况正是设计师内心深藏大美,也许,他们可能在技艺以及表现方式上不是很唯美,却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其实珠宝设计和其它的艺术种类一样,作品气质有形有神,讲究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神韵,这种气质就是作品主题和语言的穿透性以及感染力。因此在设计之前,对于个人的行为和品德的修炼其实重于对技术的索求,许多的设计师都认识到一些没有主题的作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过作品使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对于美的探索是设计这种艺术形态赋于设计师的职责,
商业社会,人容易有多面性并容易迷失,一面尔虞我诈争功利,沽名钓誉,一方面又追求艺术的完美这当然是一种矛盾的事情,对艺术境界的追求是考验设计师承受寂寞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品德和情性修为的过程,所谓画如其人。我始终认为这一点的实诚,首饰设计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时代信息反馈的总和,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社会意识、文化艺术的集中反映。首饰设计是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思维活动,设计师需要对预想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力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一件优秀的作品是设计师个人艺术修养,设计理念和风格的最好体现。

⑽ 求几位德国著名设计师的资料

20世纪50名著名设计师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纳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

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纳吉于1921年来到包豪斯, 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的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就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包豪斯最有影响的作品。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恰当的功能特征和性能。
包豪斯解散后,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原包豪斯的延续,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非工业设计师。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布劳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

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在那里,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
1932-1934年,他主要在瑞士工作,从事家具的设计。1935年开始致力于胶合板成型家具、标准化模数单元家具、室内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的单元住宅等的研究。1937-1946年布劳耶任教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1947年,布劳耶设计了自己在康乃狄克州的住宅;并于1953-1958年设计了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1963-1966年,他还设计了位于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布劳耶巧妙的在自然关系中处理木,石材料,形成独特的风格。
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

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 1900-1990)

华根菲尔德出生于德国不来梅,早年曾在银具厂工作,并接受过艺术教育,1923年开始在包豪斯就学、任教。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华根菲尔德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华根菲尔德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他声称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他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这种观念的改变和他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使他得以作为一位主要的设计师在第三帝国期间继续工作,这在他先前的包豪斯同仁中是少见的。
1929年,他开始从家具,陶瓷,玻璃等工业中获得设计委托,1931-1935年,他被委任为柏林的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1935年被聘为劳西兹玻璃公司的艺术指导。由于改善了产品质量,他设计的特制精美玻璃制品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他主要的作品都是模压成型的玻璃器皿,如供餐馆、酒家所用的酒杯,商业上使用的瓶、罐,及采用模数化的厨房容器和盘子等。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装饰,而是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型变化,有克制的探索了玻璃可塑的特征。
战后,华根菲尔德一面在德国科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任职,继续从事设计教育,一面积极从事设计活动。1954年,华根菲尔德成了独立开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不少优秀的灯具,在这些设计中,灯泡刻板的几何形态被较为有机形态的塑料灯罩所缓和。
华根菲尔德作为参与批量生产最有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使工业设计的潜力在更加专业化的生产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

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她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布兰德也十分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1927年她设计了著名的有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趋于成熟。
离开包豪斯后,布兰德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金属制品设计,但后来布兰德主要从事绘画,雕塑,并担任一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重现在包豪斯时的辉煌。
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的工作的情况。最终布兰德成为了包豪斯培养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产。

波尔舍(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1875-1951)

波尔舍生于波希米亚(Bohemia),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工作,1910年时,他已在空气动力学与汽车造型的关系研究上有所造诣,成为流线型理论与实践的专家。
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兴的高速公路刺激了对流线型的极大热情,诸如梅桑德斯和巴戈利亚公司都生产了适于高速公路的优良车型,将流线型与严格的欧洲车身设计传统结合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尔舍为大众所设计的一款小型廉价车,其原型是1936-1937年间设计的,也是大众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因为体积小,采取简洁的流线型风格,外型酷似甲壳虫,因而被戏称为甲壳虫小汽车。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相比,其有机形态更富于生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希特勒本人参加了1937年大众甲壳虫小汽车的生产开幕式,并且乘坐了汽车,表示赞赏。然而1939年战争爆发,该汽车的批量生产被迫中断,超过30万的定单无法兑现,汽车厂在战争期间只能生产军用车辆,直至1945年英国占领军首先在德国恢复了该车的批量生产,大众公司紧随其后。到20世纪50年代,甲壳虫汽车作为新兴中产阶级的首选交通工具成为德国复兴的标志。

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1953年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
早在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科拉尼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的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
作为20世纪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也有人把他当作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然而科拉尼认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自然: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

拉姆斯(Dieter Rams, 1932- )

拉姆斯早年在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博朗公司,组建设计部,并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院的产品设计系主任古戈洛特发展出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而拉姆斯则成为该理论的积极实践者。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特共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一个全封闭的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色公主之匣。1959年,他们将系统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设计了袖珍型电唱机与收音机组合,与先前的音响组合不同的是,其电唱机和收音机是可分可合的标准部件,使用十分方便,这种积木式的设计是以后高保真音响设备设计的开端,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积木式的组合体系。
拉姆斯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使整个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成为德国的设计特征之一。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被称为减约风格,色彩上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成为新功能主义者。

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

艾斯林格早年在斯图加特的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后在一所设计院校学习工业设计,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完满的将技术与美学结合在一起。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国黑森州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82年,他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的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
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博朗公司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其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有时甚至带有嬉戏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青蛙设计公司的出色表现大大提升了工业设计职业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业设计师是产业界的基本成员以及当代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之一。艾斯林格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封面,这是自罗维1947年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
艾斯林格无疑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和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以其突破性的设计重新定义了现代消费美学观念。1992年他获得了罗维终身成就奖,许多设计作为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他所领导的青蛙设计公司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风格不断创造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产品,尤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极具有影响力。

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

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颜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
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靠背都摆脱了传统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间。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什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
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白、黑、灰)为主的色彩计划,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的结构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提革(Walter Darwin Teaque,1883-1960)

提格美国最早的职业工业设计师之一,并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家。他的设计生涯与世界最大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27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照相机包装,1936年设计了柯达公司的班腾相机,这是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相机的基本部件压缩到基本的地步,为现代35毫米相机提供了一个原型与发展基础。他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善于利用外型设计的美学方式来解决功能与技术上的难点,这是美国工业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特点。提格发展了一套设计体系,为企业开发整个产品系列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使他成为早期美国最为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1955年,提格的设计公司与波音公司设计组合作,共同完成了波音707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设计,使波音飞机不仅有很简练、极富现代感的外形,而且创造了现代客机经典的室内设计。

罗维(Raymond Loeway, 1889-1986)

罗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移居美国。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他把设计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使他的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他不仅对工业技术感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到达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
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罗维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漫长的工作生涯,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设计界的形象,特别是他自己公司的形象和他个人形象锲而不舍的推动,都立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

德雷夫斯的职业背景是舞台设计,1929年改变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格雷夫斯1930年开始为贝尔设计电话机,1937年提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在与贝尔的长期合作中,他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走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格雷夫斯的一个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多年潜心研究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这些研究工作总结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体度量》一书中,从而帮助设计界奠定了人机学这门学科。他的研究成果体现于他为约翰.迪尔公司1955年以来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之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创造了一种亲切而高效的形象。

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

沙里宁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生于芬兰的克柯鲁米,早年便显露出设计天才,1922年获瑞典火柴盒设计第一名, 1923年4月随父移民美国,定居底特律,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1940年和伊姆斯设计的椅子获得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现代家具设计比赛大奖。
20世纪40年代沙里宁与诺尔公司合作从事家具设计,代表作有71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压椅、胎椅、耶金香椅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成了工业设计史上的典范,至今仍广为流传和使用。
沙里宁在建筑上的代表作有杰佛逊纪念碑,耶鲁大学溜冰场、莫斯与斯泰尔学院、美国驻英大使馆、美国驻挪威大使馆、密尔沃基战争纪念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楼、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等。

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 )

美国建筑家格雷夫斯是奠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格雷夫斯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作品,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重技艺。
他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设计是1980-1982年设计的波特兰市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材料装饰。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力普.约翰逊高度赞扬这个设计大胆采用各种古典装饰动机,特别是广泛采用古典主义基本设计语汇,使设计得以摆脱国际主义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装饰主义的新发展。
格雷夫斯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如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人文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的公共图书馆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格雷夫斯还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极富后现代特色的金属餐具,名噪一时。

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

伊姆斯是美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少数几个家具与室内设计大师之一,他曾在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学习建筑学,1936年起在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之一匡溪学院任教。1940年他与沙里宁一道设计的胶合板椅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设计竞赛中获得大奖。
伊姆斯的设计具有合乎科学与工业设计原则的结构、功能与外型,这一特征成为了他与之合作的米勒公司的设计特征,使米勒公司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1946年,他采用多层夹板热压成型工艺设计的大众化廉价椅子是米勒公司在现代设计上的一次大转折,走向轻便化、大众化,并关注新材料及其制作工艺。他是一个设计上的多面手,除从事产品设计外,还从事平面设计、展示设计与摄影等工作,他在自己的设计中设法把这些学科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边缘学科式的工业设计。伊姆斯设计的室内、座椅等在整个世界都有相当影响,不少作品到目前还在继续生产和流行。他在1956年设计的躺椅,堪称躺椅设计中最杰出的代表。他设计的飞机场候机厅公用椅,简单而牢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迄今仍为大多数美国机场使用,是美国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的杰出代表。

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 )

美国建筑设计家文丘里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1943-1950年文丘里就读于普林斯顿建筑系,后来在沙里宁和路易斯.康的事务所中工作过。1969年,他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原则,向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提出了挑战。文丘里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努力是在于改变现代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他的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建筑特征,比如拱券,三角门楣等,但是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的。
文丘里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他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家之一。1966年出版《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72年发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原则。他认为设计家不应忽视漠视当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特征,而应该充分吸收当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特点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文丘里的代表作有1978年设计的德拉华住宅,伦敦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圣斯布里厅,普林斯顿大学的戈顿.吴大楼等。文丘里在产品设计领域内的最大成就是他为诺尔公司设计的一系列椅子、1983年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的一套带乌木把手的镀银咖啡具、1984至1986年间为斯威德.鲍威尔公司设计的一组瓷器、1986年为阿莱西公司设计的布谷鸟钟表及为克莱托.穆纳里设计的一些情趣盎然的珠宝首饰等等。这些设计都带有强烈的后现代特色。

赖特(Frank Lioyd Wright, 1869-1959)

赖特1885-1887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887-1893年师承著名建筑师沙里文。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1893年后的10年中,赖特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形成了 草原式住宅的风格,代表作有1902年威立茨住宅、罗伯茨住宅,1908年的罗比住宅等。这些住宅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1904年设计拉金公司大楼,1915年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使他获得国际声誉。1936年赖特了设计流水别墅,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人建筑景象,成了他有机建筑思想的典范。
美国建筑网络全书评价:必须承认赖特是他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他极不寻常的生活和哲学说明他是富有诗意的幻想家和艺术家,是注重实效的工程师,自由思想的个性主义者,是一位改革者和传播福音的教士。在他全部的倾向中贯穿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积极回报。这样的态度和信念曾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在他的建筑中。但架于这一切之上的自然是:他是一位艺术家,他所偏爱的表达工具正是建筑。

厄尔(Harley Earl,1893-1969)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

阅读全文

与吴成果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