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回答: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军事有哪些成就
1、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发展创新,这是我军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更是新形势下我军由大向强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我军取得的一切胜利和成就,都是在党的军事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员额达到602.4万人。军队臃肿庞大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只有实行精兵政策,才能提高质量,省出钱来改善装备。我军积极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实行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大步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军队规模一减再减,每一次精简整编都是脱胎换骨。
3、树立战斗力标准,聚集备战打仗。
20世纪80年代,军委强调和平时期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以战斗力作为衡量全军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
20世纪90年代,全军开展科技练兵,大力加强联合训练,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进入21世纪,我军军事训练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整体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
4、遂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推进军事斗争准备,遂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明确而坚定。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走过的路清晰而坚定。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规定了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在军队建设上着重抓了合成军队的建设和诸军兵种合同训练。
90年代以后,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跨世纪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随后又对“三步走”发展战略做了充实完善: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③ 改革强军给部队建设带来了什么变化
2015-2016军改新政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分5个阶段
1月26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消息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从国防和军队建设来看,这意味着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也意味着实质性启动实施新一轮军事改革的条件日益完备。
④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一、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
这轮改革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设计,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
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
主要改革措施包括,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
二、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
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更加精干高效。
三、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4)部队改革成果扩展阅读:
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
2020年前,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2015年,重点组织实施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2016年,组织实施军队规模结构和作战力量体系、院校、武警部队改革,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2017年至2020年,对相关领域改革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完善,持续推进各领域改革。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
(二)领导管理体制。着眼加强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军委机关的战略谋划、战略指挥、战略管理职能,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军种和新型作战力量领导管理体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体系。
从职能定位入手,按照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的思路,调整改革军委机关设置,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军委机关下放代行的军种建设职能,剥离具体管理职能,调整归并同类相近职能,减少领导层级,精简编制员额和直属单位,使指挥、建设、管理、监督四条链路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职能配置更加合理。
健全军种领导管理体制,优化军种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发挥军种在建设管理和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调整改革后勤保障领导管理体制,以现行联勤保障体制为基础,调整优化保障力量配置和领导指挥关系,构建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后勤保障体制。
改革装备发展领导管理体制,构建由军委装备部门集中统管、军种具体建管、战区联合运用的体制架构,装备发展建设实行军委装备部门—军种装备部门体制,装备管理保障实行军委装备部门—军种装备部门—部队保障部门体制。加强国防动员系统的统一领导。
(三)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要求,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新调整划设战区。
按照联合作战、联合指挥的要求,调整规范军委联指、各军种、战区联指和战区军种的作战指挥职能。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完善联合训练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视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⑤ 中国改革开放后军事的成就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研制出“长鹰”长航时无人机,它是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系统,成功使我国无人机实现了由近中程、短航时向远程、长航时的历史性跨越。
2、2015年,北理工参与“9·3”大阅兵的装备研制工作,涉及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等多个领域。
3、2007年12月21日,历经16年艰辛探索,ARJ21—700新支线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线上国产喷气客机零的突破。
4、2018年7月12日,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从上海起飞,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开启多地同步试飞模式,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转入了密集研发试飞的新阶段。
5、2016年底,军队规模力量编成改革正式启动,按照精简高效原则,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充实作战部队,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改革部队编成,原有18个集团军调整重组为13个,使人民军队规模更精干、编成更科学、布局更优化。
⑥ 改革部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改革部队的编制体制,以适应形势变化。为适应作战部队大量减员、武器装备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提高部队的指挥效能和在困难条件下机动作战的能力,作为应急措施,苏军总统帅部大本营于7月15日作出集团军小型化的决定,即暂时撤销军(含机械化军)一级建制,集团军直辖5~6个师(原辖9~12师)。同时,对陆、空军部队实施缩编。根据7月29日确定的编制,各步兵师的名额压缩30%,配备的火炮减少52%,汽车减少64%;骑兵师人数减至约3000人;坦克师缩编为坦克旅;反坦克炮兵撤旅改团;空军师改3团制为2团制,各团的飞机数量也从60架减至30架(后为22架)。尔后,随着兵力、兵器的增加和战场形势的变化,苏军对部队的编制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
⑦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改革体现在那些方面
一是围饶和贯穿着改革开放这条主线。全书分为15章,"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指导思想",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解放军编制体制的改革调整和部队的精简整编;"开创教育训练新局面",阐述了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方面的改革;"举行重大军事演习",反映和检阅了部队训练改革的成果;"加强军官队伍建设",阐述了军队干部制度的改革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新时期军队后勤改革",阐述了军队后勤保障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自主创新的武器装备建设",阐述了我军武器装备的创新和改革;"新时期军服的发展变化",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军服的改革和变化。书中还阐述了人民解放军的对内和对外开放:"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阐述了军队开放部分军事设施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进驻港澳的文明之师",阐述了驻香港、澳门部队开放军营欢迎市民参观、在军营组织举办香港青少年夏令营等;"开展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中外海军军舰互访"、"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等内容,阐述了人民解放军开放军营,走向世界,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突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这一主题。其中有质量建军、精兵合成方面的成就,也有教育训练方面的成就,还有检阅教育训练方面成就的演习、阅兵;有军官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也有后勤建设方面的成就;有武器装备建设方面的成就,也有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有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也有抢险救灾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有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成就,也有为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三是注意反映新成就、新信息。如在"举行重大军事演习"反映了刚刚举行的"砺兵-2008"军事演习;"加强军官队伍建设"中介绍了部队刚开始实行的文职人员制度;"新时期军服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2007式新军服;在"进驻港澳的文明之师"中介绍了驻香港部队2008年7月刚举办的第四期青少年夏令营;"神舟、嫦娥巡天揽月"中介绍了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和庆祝大会;"抢险救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重点介绍了人民解放军2008年初春参加抗冰雪斗争和2008年夏参加四川汶川地区抗震救灾斗争;在"中外海军军舰互访"中介绍了中国海军军舰2008年10月先后访问韩国和俄罗斯;在"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中一直介绍到2008年10月联合国向中国驻苏丹维和部队授勋。对有些事件未来的发展,书中还作了分析和展望。
四是多视角、多侧面反映改革开放3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本书不力求全面反映改革开放3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而是选择了若干个专题或一些精彩的篇章,从不角度、不同侧面,阐述和介绍改革开放3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
⑧ 改革开放与军队建设成就
给你发到信息里,在这里发不了。
⑨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哪些成果
军队规模结构复和力量编制成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军事知识篇。
⑩ 部队改革我们怎么做
看形式,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