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它正确的回答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同盟军、中国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4)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过程中,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个论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长、发展的三个阶段性标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财富。
记得采纳啊
『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有哪些
一、中央总书记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按照这个总布局,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二、中央总书记在大布局的各项建设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在经济建设方面,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文化建设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社会建设方面,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等。
中央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布局的新概括。
三、中央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实践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四、中央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哪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3)5个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理论成果的 5个理论观点是什么
1.毛泽东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就特别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这是第二次结合,以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2.毛泽东要求全党要“以苏为鉴”,要独立思考
毛泽东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海文考研他指出,“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3.《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理论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和主张
1956年4月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应遵循的的基本原则;海文考研提出了对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进行改革的初步设想,明确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并扩大企业自主权等,讲话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1957年2月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如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等。
5.毛泽东提出了有关政治建设的重要主张
1957年8月毛泽东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海文考研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6.在党的工作重心方面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会议向全党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综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和主张,为后来党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伍』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是划时代的科学理论,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二、毛回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答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五、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实践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拓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资料来源:网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柒』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的理论成果如下:
1、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是想,即第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这就是第二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即第三个理论成果。
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浓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科学教育,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7)5个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当代价值
1、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2、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玖』 中国共产党的五大理论成果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0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五大理论成果的本质特征是 ( 马克回思主义的中国化 )
A.一脉答相承、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C。
『拾』 20世纪的三大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20世纪初,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是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主义是实现民权主义的前提,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可能实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的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1921年7月,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转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义军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通过这些文章,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和发展。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三、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这个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
1978年5月开始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精辟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回答了长时间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行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