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G+ 怎么治疗
病毒DNA检查是判断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大小的,可以考虑做一个
②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测定结果374.66
单纯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374.66,是属于阳性,需要结合其他四项明确诊断。
③ 抗原肽是什么
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半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质结合以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而变成完全抗原,也就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在青霉素进入体内后,如果其降解产物和组织蛋白结合,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青霉素抗体。当青霉素再次注射人体内时,抗青霉素抗体立即与青霉素结合,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出现皮疹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肽(peptide)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是介于大分子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效价高的一种崭新营养。一般都由L型α-氨基酸组成,也称多肽,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
④ 谁能帮我查一下对乙肝病毒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全军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主任、该院首席专家成军博士领导的课题组,在肝炎病毒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他们在世界
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基因组两个新的编码基因——前-前-S 基因和前-X 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
[被屏蔽广告]
自1979年国外学者首次完成了乙肝病毒基因组的克隆化研究,并将基因组分成4 个开放读码框架,一直沿用至
今。由于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部分双链DNA 病毒,其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序列之间重叠,甚至结构基因序列之间重
叠,因此乙肝病毒DNA 序列的利用率之高实属罕见。这一紧密DNA 结构中是否存在新的编码序列呢?成军博士带领
3 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对中国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化和序列分析。
研究者在表面抗原基因序列之前发现了前-前-S 基因,该基因主要存在于中国和日本的病毒株中,并特异性
存在于adr 血清型的乙肝病毒基因组中。同时,他们在前-前-S 基因和前-X 基因序列之前,分别发现了相应的
新型启动子序列,指导着这两个新基因的表达。
课题组还根据前-前-S 基因和前-X 编码基因序列合成的抗原多肽,建立了检测这两个多肽的特异性抗体,
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酵母单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等,对所发
现的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控、生物学意义、临床医学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
病毒基因组中的开放读码框架不是4 个,而是6 个;基因启动子不是4 个,而是6 个。有关专家认为,上述发现对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⑤ 论述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有哪些临床可能检出的标志和意义为何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临床上常用的乙肝的检查为乙肝两对半: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第1、3、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第1、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第1、3、4、5项阳性,说明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⑥ 肝炎病毒和HIV病毒的抗原肽研究进展 童鞋们,有没有人知道的,或者有相关信息的,帮忙回答下哈!3Q3Q!
太专业了,恐怕要花点时间去看外文资料,才5分呀,不划算
⑦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及抗体
由上可知,HBV的抗原有3种: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表面抗原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是HBV感染以及检测的主要标志。它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保护性的抗-HBs,也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核心抗原由183个或185个氨基酸组成,高度磷酸化,是乙肝病毒核心颗粒的唯一结构蛋白。正由于它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被表面抗原覆盖,故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核心抗原具有强免疫原性,可诱导很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刺激机体产生抗-HBc。
e抗原为可溶性蛋白质,传染性强,游离存在于血液中,虽然很早就被发现,在病理上认为是HBV复制以具有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但其功能尚不清楚。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⑧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抗原-抗体系统构成及临床意义
4
、说出
HBV
抗原
-
抗体系统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P159-160
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
②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
③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系统(HBeAg);
④乙型肝炎Dane颗粒抗原—抗体系统
⑤乙型肝炎δ抗原—抗体系统(δ/抗—δ)。
临床意义1.HBsAg:血清中检测到HBsAg
,表示体内感染了HBV,因而是一种特异性标志。HBsAg阳性见于:①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大多短期阳性);②HBV致的慢性肝病、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等。③无症状携带者
2.抗HBs:表示曾感染过HBV,不论临床上有无肝炎症状表现,均已得到恢复,并且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
3.HBcAg与抗HBc:由于
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内,并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因此,对病人血清不能检测HBcAg,而测抗HBc。血清内抗HBc阳性反映:①新近有过HBV感染;②体内有HBV增殖;③有助于诊断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特别是少数病例就诊时已处于急性恢复期早期,HBsAg已从血中消失,此时血中仅有抗HBc存在,因此,对恢复期患者可作病因追索。
4.HBcAg和抗HBe:HBcAg的存在常表示病人血液有感染性。
HBcAg阳性揭示病人肝脏可能有慢性损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抗HBe阳性对病人可能有一定的保护力。
⑨ 人们已经研究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
在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多达5亿多的人患着同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每年新患者以年增5000万人的惊人速度增加。这种传染病确实算得上是人类健康的“天敌”,它就是肝炎。
肝炎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传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它是一类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已经研究发现的肝炎病毒有五种,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又叫δ-个病毒)。其中δ-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丙、丁型肝炎病毒又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带有这些病毒的传染病分别叫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最为常见,危害性也最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会逐渐转成慢性肝炎,从而可能最终导致肝癌。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发生肝癌的比率要比不带乙肝病毒者高50倍以上。
现在,肝炎患者数目十分惊人,在美国感染乙型肝炎的人数约达100万人,每年还有30万个新患者;日本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200万人;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乙、丙、丁、戊这五种类型的肝炎都有。据专家测算我国曾被肝炎感染过的人有6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携带肝炎病毒者约1.2亿人,其中1/4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和原发型肝细胞癌。我国现有慢性肝炎病人约1200万,每年死于肝病的约有30万人,其中一半为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