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复旦大学科技成果

复旦大学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04-06 19:55:17

Ⅰ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科研成果

复旦大学的计算机学科自建立之日起,其科学研究便始终坚持瞄准国际科内技前沿和学科容发展趋势,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50多年来,获得百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系统结构、算法理论、嵌入式系统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并与IBM、Intel、EMC、日立等国际企业共建了联合实验室。

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科研成果来丰硕。承担国自家教委(教育部)、上海市各类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50多项,多人参加了《中国大网络全书(新闻出版卷)》的主要编撰和审定工作。出版教材、专著60多部,其中《新闻学基础教材丛书》、《广播电视业务系列丛书》和《宣传学丛书》,都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中国编辑史》、《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等专著都获得了国家或部委级奖励。1981年创办至今的《新闻大学》季刊,是国内知名的新闻学术刊物,在全国历届新闻学核心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
1949年以前的报刊1800多种,其中不少是罕见的珍贵报刊。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电子采编实验室等拥有数百万元的先进设备,其中1999年 5月建成的电子采编实验室为国内首创,适应了当今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需要。

Ⅲ 蒋凡的科研成果

叶燮和原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宋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郭绍虞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与顾易生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与顾易生、刘明今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周易要义(与李笑野合著),收入经典要义丛书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周易演说,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世说新语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世说新语的读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版1印。(前书再版)
三管诗话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韩愈散文精选(与雷恩海合著),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唐宋八大家书系·王安石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主编中国古代散文十大流派五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主编十大名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
校点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再评价(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一辑,1979年);
韩愈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改革”(复旦学报1980年第1期);
从我国上古乐曲及有关记载探索艺术的起源(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今本顺宗实录作者考辩(文学评论丛刊第16期,1983年);
“思无邪”与“郑声淫”考辩(古典文学论丛第三辑,齐鲁书社,1982年版);
文心雕龙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文心雕龙学刊第一辑,1983年);
叶燮论创作思维(江淮论坛,1984年第4期);
韩愈原道篇新证(学术月刊,1985年第8期);
严羽论杜甫(复旦学报,1987年第4期);
论礼记·乐记(美学与艺术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贡献与心理分析(文学评论,1988年第2期);
文学批评史中之殷璠及其河岳英灵集(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十二辑,1988年);
中国古文论体系探索(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4期);
中国古代研究与现代意识(人文杂志1991年第1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悲壮颂歌——史记文化精神述评(遁世与逍遥——中国文化名著新评,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周易对古典美学和文论批评的影响(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林则徐与梁章钜诗文交游小考(广州日报副刊艺苑,1992年5月14日);
周易与中医之道(复旦学报1992年第3期);
诗话缘起、性质及其理论贡献(学术月刊1992年第7期);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考辩——兼论唐代驿递制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易卦、算命与预测学(文汇报1993年12月18日);
为刘柳白诗辩诬一则(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
古典诗词与黄河风光文化巡礼三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浪劈秦晋穿峡谷、“悬河”走海浮郡邑(1994
年上海电台连续广播,文载贵州政协报1994年4月14 日、
1994年5月12日、1994年5 月26 日);
通工商之利与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大潮文丛第2期,1994年);
论韩愈、柳宗元的思想论争及其实质(韩愈研究第一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周易精义绪论(上海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世说新语研究二篇(日本国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平成8年3 月、9 月二期)。

Ⅳ 复旦大学为什么不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一、复旦大学不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只授予中回国公民,不授予答组织。

二、复旦大学的教师,曾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为:金笼子与外场下纳米结构转变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为:龚新高(复旦大学),孙得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刘志锋(香港中文大学),顾晓(复旦大学),季敏(复旦大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

Ⅳ 张志安的科研成果

1. “驻华外国记者的职业意识及影响因素研究”(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 “新时期深度报道史(1978-2008):以新闻生产社会学为视角的研究”(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
3. “Collaboration in Making Investigative News: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n China( Strategic Research Grants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Kong, Dr Shenfei, Ext. collaborator,2010)
4. “社会性媒体的传播机制及影响”(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项目,2011)
5. “都市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策略”(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项目,2010)
6. “非传统视角下的城市信息安全研究”(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跨学科研究项目,2011)
7. “儿童信息素养及绿色上网教育策略研究”(摩尔庄园横向委托项目,2009)
8. “网络新闻从业者职业意识调查”(网易新媒体研究项目,2009)
9. “二十年来中国深度报道记者职业意识变化轨迹研究”(复旦大学文科金苗项目,2006)
10. “公众媒介素质教育推广计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媒介素质理论与实践”子课题负责人,2004-2008) (一)著作类
1. 独著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8
2. 独著 《记者如何专业:深度报道精英的职业意识与报道策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11
3. 主编 《潜入深海:深度报道30年幕后轨迹》,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12
4. 合著(第一作者)《中国怎么样:驻华外国记者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10
5. 主编(第一)《躲不起 惹得起:提升你的媒体素养》,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4
6. 主编(第一)《跨媒体时代:传播变革与社会转型》,贵州教育出版社,2007.10
7. 主编(第一)《转型社会与中国传媒》,文汇出版社,2006.11
8. 主编/主笔《媒介败局:中外问题媒介案例分析》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1
9. 合著(第一作者)《媒介营销案例分析》 华夏出版社,2004.1
10. 合著(第二作者)《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 华夏出版社, 2004.1
(二)论文类(部分)
1. 独著: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新闻记者,2011年3月
2. 独著: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惯习——以《南方都市报》为个案的研究,新闻大学,2010年冬季号
3. 独著:上海市民使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动机及评价,新闻大学,2010年夏季号
4. 独著:深度报道的轨迹回望与问题反思——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视角,新闻与传播评论,2009年
5. 独著: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的张力呈现——对《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个案分析,新闻与传播评论,2008年
6. 合著(第二作者):“学者型记者”:中国语境下的解释性报道与新闻专业主义——以《三联生活周刊》的工作理论为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7. 合著(第一作者):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新闻大学,2009年春季号
8. 合著(第二作者):融合报道的特征及生产机制,新闻界,2011年6月
9. 合著(第一作者):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新闻记者,2011年6月
10. 合著(第一作者):记者“权力寻租”中的社会资本转换及其伦理边界,国际新闻界,2008年10月
11. 独著:深度报道从业者的职业意识特征研究,现代传播,2008年10月
12. 独著:30年深度报道轨迹的回望与反思,新闻记者,2008年10月
(三)会议论文(部分)
1. 合著:Making In-Depth News: The Tensions Betwee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and Social Controlin China,ICA 59th Conference, Chicago, USA. May 20 – 25, 2009;MEDIA IN SOCIETY – SINO-NORDIC PERSPECTIVES,复旦大学北欧研究中心主办,2010年6月8-9日
2. 独著:《中国大陆新闻生产中的“自我审查”:以“毒奶粉案”报道为个案 》“中国调查性报道研讨会”,瑞典Lund大学主办,2010年8月15日-18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午餐演讲会”,2010年7月30日
3. 合著:《网络新闻从业者工作满意度调查:以上海为例》第三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研讨会,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主办,2010年10月23日;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2010年12月10-11日
4. 合著:《报道世博和报道中国:外国记者的消息源运用策略》,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2010年11月6-7日
5. 独著:《媒介、市场与民主——对<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场域及生产特征分析》,“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北京,2007年10月20-21日(中国传播学会(CAC)、国际传播学会(ICA))主办
6. 独著:《深度报道从业者的职业意识特征研究》,新世纪第七届舆论监督研讨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北京,2007年12月16-17日

Ⅵ 马广惠的科研成果

1. 马广惠,1997,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J],《外语界》(2)。
2. 马广惠,1998,1999,“总体史”与历史社会学方法,《东方论坛》(3),《新华文摘》(1)。
3. 马广惠,文秋芳,1999,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4. 马广惠,2001,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外语教学》(3)。
5. 马广惠,2001,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6)。
6. 马广惠,2002,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7. 马广惠,2003,国外对比修辞研究36年述评,《山东外语教学》(3)。
8. 程月芳,马广惠,董娟,2003,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外语界》(2)。
9. 马广惠,2004,英语口语体的语言特征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10)。
10. 马广惠,2004,新世纪西方文学研究与语料库语言学,《文艺报》12月16日。
11. 马广惠,2005,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
12. 马广惠,2005,基于语料库的小说文体学研究,《常熟理工学院学报》(5)。
13. 马广惠,2006, 中学生英语高频词汇水平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1)。
14. 马广惠,2006,大学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入学水平测试与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15. 马广惠,2007,二语词汇知识理论框架,《外语与外语教学》(4)。
16. 马广惠,2009,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中的词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
17. 马广惠,2011,词块的定义、分类与识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
18.马广惠,200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统计方法》。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19.马广惠,2004,《影响二语写作的语言因素》。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马广惠,2006,《新世纪外国语言文学新论》。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1.马广惠,2007,《马广惠语言学选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2.马广惠,2005,2006,2007,《主题英语快速阅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3.马广惠,2006,2008,《新要求大学英语词汇手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英国)理查德·达文波特·海因斯著/蒋平、马广惠译,2008,《搜寻忘却的记忆-全球毒品500年》。南京:译林出版社。
25.马广惠,2012,《2011版新课标·初中英汉学习词典》。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6. 马广惠, 2004-2007,《大、中、小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综合研究》(04YYB01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27. 马广惠,2006-2007,《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发展研究》,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教授课程
博士生课程
1. 现代西方语言学流派
2. 应用语言学通论
3. 应用语言学高级统计方法
硕士生课程
1. 应用语言学概论
2. 二语习得概论
3.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4. 应用语言学统计方法
5. 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
6. 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专业本科生课程
1. 翻译(英译汉)
2. 翻译(汉译英)
3. 英语高级写作

Ⅶ 列举中国十个科技成就

第一.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启动3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获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并稳定运行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寻址体系结构和两代互联网的独特过渡技术;向国际组织提交7项标准草案。其中3项成果属于国际首创,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竞争中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首次在全国主干网大规模使用国产IPv6路由器,采用率达到80%。这对推进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二. 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月3日宣布,在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公室审定,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0.7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普光气田的发现,对中国石化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紧缺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 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9月28日在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EAST装置的关键部件均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科技人员自主研发、加工、制造、组装、调试,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EAST的建设使中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受到国际聚变界的高度重视。

第四. 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和同事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全量子态分辨率的氟加氢分子化学反应的共振现象,并被理论模型所证实,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将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精度。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RIChardN.Zare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成果。

第五. 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历时14年共同完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最长、长度为436公里的“绿色长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呈现。中石油和中科院联手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沿沙漠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并对生物防沙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第六.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1月2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据国家海洋局介绍,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行程43230海里,20多家研究单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次考察,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环球科考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中的国际地位。

第七.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顺利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国家Ⅰ类新生物制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复旦大学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乙克”疫苗正准备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这些成果将对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做出重要贡献

第八.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成功 11月18日清晨7时20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储存环成功实现束流积累,储存环和直线加速器工作稳定,束流性能良好,这意味着BEPCII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基本达到目标,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在这之前的9月19日,我国最大单体超导磁铁研制成功,北京谱仪Ⅲ超导磁铁励磁成功。目前,国际上只有欧美、日本能研制这种大型探测器单体超导磁铁。改造后的BEPCII将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第九.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并且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该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并以封面形式报道,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文章首次出现在该杂志封面。该研究结果为各种实用化的量子信息研究开创了新起点,对容错量子计算、量子中继、普适量子纠错等重要研究方向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十. “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4月27日6时4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一号”和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研制。卫星质量为2700余公斤,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Ⅷ 周家足的科研成果

在美国数学会(Transactions,Proceedings,ContemporaryMath.),澳大利亚(JournalofAMS),加拿大(CanadianMath.Bulletin),韩国(JournalofKMS),台湾(数学期刊(TaiwaneseMath.Journal),数学集刊()),中国科学(ScienceinChina),数学物理学报(ActaMathematicaScientia),中国数学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在积分几何运动公式、几何不等式方面的研究工作1997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颁发的“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004年入选贵州省”黔中英杰”.是”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国内外多家数学专业杂志的评审。多次组织并主持国际积分几何国际会议。多次应邀到英国,法国,韩国,西班牙,台湾,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研究院和高等院校讲学。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并主持2004首届“国际积分几何与凸性国际会议(),2006年西南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联合国际几何会议。与NYUPolytechnicInstitute的YangDeane教授共同组织并主持2008年首届中国数学会美国数学会联合国际会议的.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重点基金,主持西南大学科研基金等项目研究.
1956-1974年在贵州省榕江县度过了童年和部分青年时期,1969年知青下乡,1972年后当过中、小学代课老师,养路临时工人等。酷爱足球运动,青年时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足球代表队队员,武汉大学足球代表队队员,国家二级田径运动员,1977年武汉地区高校田径赛跳远冠军,国家二级足球裁判员.

Ⅸ 李力的科研成果

自1988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日语教学及翻译工作,在国家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并执笔编写教辅书4本,分别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阅读全文

与复旦大学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