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克"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任务的温克是二战初期的一只信鸽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坠机后的温克身上沾满了海水和油污,还要穿行在风浪中,随时都可能被大海吞没。然而它坚持飞了120英里,终于飞回了自己的鸽舍。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信鸽“温克”:拯救失事英国机组
在二战中,盟军多次使用鸽子来传递消息。英国空军司令部为每一架跨海执行任务的轰炸机都配备了两只信鸽,以便在发生意外时求救。一只名叫“温克”的信鸽,就是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崭露头角的。
1942年2月的一个深夜,英军一架鱼雷攻击机因故障坠落在北海,机组人员虽然平安,但无线电发报机损坏了。英军派出了救援船队,却无法确认失事的具体地点。万幸的是,一只叫做“温克”的信鸽还活着。它成为了唯一的希望。机组人员放飞了温克,希望它能向总部报信。
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坠机后的温克身上沾满了海水和油污,还要穿行在风浪中,随时都可能被大海吞没。然而它坚持飞了120英里,终于飞回了自己的鸽舍。陆地上的人员据此获得了遇难机组的信息,从而完成了营救行动。因此,温克成为第一只获得“迪肯勋章”的信鸽。
(1)军鸽森林黑转让扩展阅读:
一、二战军鸽的故事
1、“突击队员”:躲过德军狙击队
1942年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为了英法盟军之间传递信息,一只名为“突击队员”的鸽子受命将一份绝密情报带回英国。
战争的恶劣环境没有阻止鸽子完成这项任务,它携带着这份情报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狙击队,并一次又一次地穿越了敌人的烽火线,最终不负众望地将情报送到了英国。而这只勇敢的鸽子也因它的出色表现在1945年获得了一枚迪肯勋章。
2、信鸽“玛丽”:用生命完成任务
在德军占领法国后,很长时间内,盟军通过信鸽来传递占领区的绝密情报。这些信鸽飞越英吉利海峡,不仅要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有时要穿越猛烈的炮火,还会遭到德军枪手的狙击和专门饲养的猎鹰截杀。成千上万只信鸽死在半途,更多的前仆后继,把情报送到抵抗者和盟军手中。
其中有一只叫“玛丽”的鸽子,在飞行的半途遭到袭击,身受重伤。但它依然努力顽强展翅,终于将情报送到。这只鸽子在战后被授予迪肯勋章,并葬入英雄动物专门的墓地。在整个二战中,共有32只信鸽获得迪肯勋章,占所有获勋动物的半数以上。
二、军鸽发展的历史
军鸽,用于军队中传递军事情报、文书、物品的叫军用鸽,用于民间的叫通信鸽。军鸽通信具有传递迅速、保密性强、用法简单、成本低廉 ,容易普及等特点。
军鸽实践证明可以进行“单程通信、往返通信、移动通信、留置通信和夜间通信、因此在目前,许多具有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依然有专门机构饲养和训练军鸽供其使用。
人类利用鸽子传递信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驯养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各国时,就曾利用信鸽作为联络工具,唐朝宰相张九龄幼时就用“飞奴传书”。其中的飞奴就信鸽。
宋高宗也很喜欢养鸽子,往往亲自放飞,因而有“万鸽盘旋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如何养取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圣书”的诗句。古代希腊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用信鸽把优胜者的名字传报四方。
古代航海者出海时,也会携鸽数羽,用它传递消息或把归期带给远方的亲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对军鸽十分重视,军队每占邻敌方重镇,首先令敌缴出兵器和军鸽,见于资料表明,第一次大战期间动用的军鸽数量竟达六万羽之多。(作战双方用鸽数量总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鸽在许多战役中起了作用,立了战功。
有一羽叫“森林汉”的信鸽,出生才四个月,跟随美军航空队空降到当时侵占缅甸的日军后方,部队跳伞时丢失了无线电发报机,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几天后侦察员收集了日军的重要情报。
“森林汉”的军鸽就带着这些情报飞越高山旷野航程300多空距,送回情报,对于“美军”攻占这个地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次,美军训练的昆明鸽“高原雨点”雌鸽,在美军史迪威将军指挥的远征军服役,在滇缅占役中“盟军”一支部队有缅甸遭到优势日军的包围,电台被毁,电话线全被切断,与指挥部中断了一切联系。
于是这支分队就把被围困的地点,让这羽“雨点”在九个小时内飞行了900多公里,把情报带回,部队里应外和,使这次战斗转败为胜,而这羽“高原雨点”也被授予“缅甸皇后”的荣誉称号,史迪威将军命人打造了一个纯金足环给它戴上。
前苏联也非常重视军鸽通信,在苏联的边防军中就有“三多”的说法,既坦克多、军犬多、军鸽多。
在我国的战争年代,军鸽通信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有力的辅助通信手段,一九五八年,一只被你为“英雄军鸽”的黑鸽在云南边防某地一次战斗中负伤流血,但它仍带伤飞翔,把前哨急件带回指挥部,指挥员立即派出骑兵赶到出事点歼灭了窜入国境内的蒋残匪。
一九六四年,云南某边防小分队到边境处理情况,用携带的军鸽不断将情况送回指挥部保障通信顺畅。一九七六年,云南边防民兵配合解放军在森林里跟踪敌人,用两只信鸽将情报连续送回边寨,有力地支授了点战斗。
军鸽不仅能在军事通信上建立功勋,并且还留下取药救人的佳话。
有一次某边防连队发生了急病号,医生诊断后需要到团部取药,由于上高路远,如果派人去取来回要两天时间,将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于是军鸽员大胆使用军鸽取药,四只军鸽同时出动,仅用三十分钟就取回了药,使病员转危为安。
这就说明军鸽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能运送物品,一羽年轻力壮的军鸽能带动大约50克重的物品。
2. 这是什么鸽子
纯黑色的鸽子。
一般各种品系都有可能出纯黑的鸽子,只是机率大小,台鸽有一个品种就是纯黑色的鸽子,名叫“黑金刚”,一种快速鸽;还有云南的军鸽“森林黑”、“西格穆勒”,这种鸽子通常都是信鸽。
3. 军鸽的军鸽发展的历史
军鸽,用于军队中传递军事情报、文书、物品的叫军用鸽,用于民间的叫通信鸽。军鸽通信具有传递迅速、保密性强、用法简单、成本低廉 ,容易普及等特点。军鸽实践证明可以进行“单程通信、往返通信、移动通信、留置通信和夜间通信、因此在目前,许多具有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依然有专门机构饲养和训练军鸽供其使用。
人类利用鸽子传递信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驯养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各国时,就曾利用信鸽作为联络工具,唐朝宰相张九龄幼时就用“飞奴传书”。其中的飞奴就信鸽。宋高宗也很喜欢养鸽子,往往亲自放飞,因而有“万鸽盘旋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如何养取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圣书”的诗句。古代希腊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用信鸽把优胜者的名字传报四方。
古代航海者出海时,也会携鸽数羽,用它传递消息或把归期带给远方的亲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对军鸽十分重视,军队每占邻敌方重镇,首先令敌缴出兵器和军鸽,见于资料表明,第一次大战期间动用的军鸽数量竟达六万羽之多。(作战双方用鸽数量总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鸽在许多战役中起了作用,立了战功。
有一羽叫“森林汉”的信鸽,出生才四个月,跟随美军航空队空降到当时侵占缅甸的日军后方,部队跳伞时丢失了无线电发报机,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几天后侦察员收集了日军的重要情报,“森林汉”的军鸽就带着这些情报飞越高山旷野航程300多空距,送回情报,对于“美军”攻占这个地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次,美军训练的昆明鸽“高原雨点”雌鸽,在美军史迪威将军指挥的远征军服役,在滇缅占役中“盟军”一支部队有缅甸遭到优势日军的包围,电台被毁,电话线全被切断,与指挥部中断了一切联系,于是这支分队就把被围困的地点,让这羽“雨点”在九个小时内飞行了900多公里,把情报带回,部队里应外和,使这次战斗转败为胜,而这羽“高原雨点”也被授予“缅甸皇后”的荣誉称号,史迪威将军命人打造了一个纯金足环给它戴上。
前苏联也非常重视军鸽通信,在苏联的边防军中就有“三多”的说法,既坦克多、军犬多、军鸽多。
在我国的战争年代,军鸽通信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有力的辅助通信手段,一九五八年,一只被你为“英雄军鸽”的黑鸽在云南边防某地一次战斗中负伤流血,但它仍带伤飞翔,把前哨急件带回指挥部,指挥员立即派出骑兵赶到出事点歼灭了窜入国境内的蒋残匪。一九六四年,云南某边防小分队到边境处理情况,用携带的军鸽不断将情况送回指挥部保障通信顺畅。一九七六年,云南边防民兵配合解放军在森林里跟踪敌人,用两只信鸽将情报连续送回边寨,有力地支授了点战斗。
军鸽不仅能在军事通信上建立功勋,并且还留下取药救人的佳话。有一次某边防连队发生了急病号,医生诊断后需要到团部取药,由于上高路远,如果派人去取来回要两天时间,将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于是军鸽员大胆使用军鸽取药,四只军鸽同时出动,仅用三十分钟就取回了药,使病员转危为安,这就说明军鸽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能运送物品,一羽年轻力壮的军鸽能带动大约50克重的物品。(举例)
现有品系:
一 高原雨点1-27系;2、应验761-961系;3、高原绿颈灰;4、50瓦灰;5、杨阿腾;6、82瓦灰
7、詹森;8、森林黑;9、松山红;10、日本京都灰;11、吐蓝顿;12、吴淞种;13、李种;
14、贝林考克斯;15、麒麟花;16、日本吉川白;17、香港雄
军鸽队的历史沿革:
军鸽队之最:
主要有15之最,其中大家可能放心地接受和宣传的有:
a) 建队历史最长:1950年建队,为全军唯一的军鸽驯养组织。
b) 最早编写我军军鸽教材:1982年编成《通信鸽》。
c) 第一位军鸽专业的副教授:陈文广。
历任队长及负责同志:
郭跃堂 195005----195508(5年)
张天福195508----197609(11年)
陈文广 197609----199010(14年)
汪宝昌 199010----199509(5年)
王增焕 199509----199805(2年半)
赵思良 199805----200107(3年)
李于雄 200107----200204(9个月)
张卫刚200204----200301(临时负责9个月)
丁书旺 200301----
4. 纯黑色的鸽子什么品种
是黑金刚。
5. 在哪一年,在云南边境剿匪的战斗中,一羽森林黑品系的军鸽,带着箭伤飞行几十公
1958年,在云南边境剿匪的战斗中,一羽森林黑品系的军鸽,带着箭伤飞行几十公里,将军事情报及时送到领导机关。部队马上派出骑兵,歼灭了这股匪徒。事后,这羽军鸽被授予“英雄军鸽”的光荣称号。
6. 昆明军鸽的不怕鹰
军鸽未受训练时和普通信鸽并无两样。据说,300只普通信鸽里面,只有100只能够经过特殊训练成为蓝天“通信兵”。
边防高原地区鹰多,驯养员必须加强鸽子对老鹰的对抗训练。鹰俯冲的速度快,但它翅膀狭窄,盘旋上升速度慢。因而,训练时,驯养员会反复发送强制信号,让鸽群不间断地上升,并把鸽群拉到鹰多的地方,训练如何摆脱鹰的追击。久而久之,鸽子遇到鹰就形成条件反射奋力高飞。
后来,驯养员们经过复杂的多代育种、选择和训练,把军鸽的这种“后天获得性”变成比较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出不怕鹰的军鸽——“森林黑”。
边防部队点多、线长、面广,军鸽要适应边防需要,还必须有穿越高山密林、大漠戈壁和不分天候时段执行特殊任务的能力。为此,军鸽队经过杂交培育,开发出来了新一代军鸽“高原雨点”。目前,每次晨练,鸽群都要完成数百公里的竞翔;而在夜间训练,则在5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放飞,以锻炼军鸽的夜航能力。
军鸽队还把军鸽的应用范围从边防向海防拓展。20多年前,太平洋上的中国远航舰队水兵收留了两只脚环上印着“台北”字样的受伤信鸽,官兵们为它们取名为“回回” 、“归归” ,并把它们展转送到了中国军鸽队。
军鸽教练员陈文广经过仔细观查和研究发现,台鸽之所以能飞越大洋,是因为它们具有适应海上远翔的“向洋性” ,而云贵高原信鸽则具有“向山性”。于是,陈文广将这两种良种鸽子进行了杂交繁殖,成功培育出了结合两种特性的一代名鸽——“应验鸽系” ,并在当年的全国信鸽大赛中一举夺冠。
7. 关于军鸽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http://news.163.com/50122/1/1AMRL8VK00011234_2.html
世界著名名功勋军鸽
“格久”
英军功勋鸽,二战期间最出名的功勋军鸽。1943年11月18日,英国第56皇家步兵旅为了迅速突破德军的防线,请求盟军空军火力支援。战斗打响后,英军迅速打跨德军的抵抗,占领了防线。若按原定的陆空协同作战计划,空军丢下的炸弹就会炸到自己人头上。紧要关头,步兵指挥员放出军鸽“格久”。“格久”不负重托,迅速将情报送到指挥部。这时,飞行员马上就准备起飞了。为了表彰“格久”,英国伦敦市长将一枚“迪金勋章”授予它,这是对动物英雄的最高奖励。
“森林汉”
美军功勋鸽。二战中,4个月大的“森林汉”跟随美军侦察分队空降到缅甸境内日军驻地后方。部队跳伞时,无线电报务员牺牲了,侦察分队与指挥部失去联系。7天后,分队搜集到了大量日军的情报。他们放飞了“森林汉”。“森林汉”带着侦察分队搜集的情报,飞越山岳丛林,行程360多公里,及时将情报送达盟军指挥部。“森林汉”死于1953年,遗体被制成标本,放在博物馆内供后人瞻仰。
“英雄军鸽”
中国功勋鸽。1958年,在云南边境剿匪的战斗中,一羽森林黑品系的军鸽,带着箭伤飞行几十公里,将军事情报及时送到领导机关。部队马上派出骑兵,歼灭了这股匪徒。事后,这羽军鸽被授予“英雄军鸽”的光荣称号。
至今尚未破解的军鸽之谜
军鸽队有一羽军鸽,从上海放飞回到昆明,历经2150公里,用了21天,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它靠什么导航安全归巢呢?
世界上对于军鸽归巢导航的解释众多,比如“地磁感导航”、“生物钟导航”、“太阳偏振光导航”,“本身体内激素导航”等等。
比较著名的是“地磁感导航”,驯养员郑洲就持这种看法。他说自然界有很多动物的某些器官发达到惊人的程度。比如蛇可以看到红外线,蝙蝠可以听到超声波。而鸽子可以感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力方向和强弱的微小变化。军鸽眼内有一块突起,称为磁骨,它通过这块磁骨可以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从而判断自己的飞行方向。
而丁书旺队长则更倾向于本身激素说。他说,“它其实类似于人类的激素,是一种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天性。”不过,他也承认,这种说法并没有经过验证。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
与军鸽相关联的谜还不限于此。随着我国核试验研究的解密,军鸽参与核爆取样的秘密随之公开。据介绍,当时的核爆地点放置有多种动物,原子弹爆炸后,各种动物都死了,放置在核爆区域的25对鸽子,竟然有3羽安然无恙地返回。军鸽能够穿越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区而不受损害,这个谜至今还悬而未解。
《鸽经》:我国最早的养鸽专著
《鸽经》是我国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早的一部记载鸽子的专著,作者系清朝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县)的张万钟。全书共分六部分:论鸽、花色、飞放、翻跳、典故、赋诗,共1万余字。成书时间在1604年~1614年。
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鸽子育种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非常重视鸽子的眼睛。在“典故”部分记载了很多关于信鸽的非常有价值的史料。以《鸽经》记载的实例计算,500多年前,我国信鸽的飞翔速度和今天的冠军鸽相差无几,这也是我国传统信鸽同样具有良好的竞翔素质的明证。(赵飞鹏)
军事快说:军鸽,一支不可忽视的特殊“小兵种”
仅有4万现役军人的瑞士,在军队中服役的军鸽就多达4万余羽,与军人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
纵观20世纪的每一次战争,我们几乎都能搜索到军鸽的身影。军鸽在这些战争中的作用都是辅助通信。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数字化战争的到来,军鸽并没有被淘汰。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设有专门的军鸽训练和研究机构。仅有4万现役军人的瑞士,在军队中服役的军鸽就多达4万余羽,与军人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而我国,则在成都军区专门保留了一个营级建制的军鸽队。
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各国通信装备的不断完善,但是从战略安全高度考虑,一个国家的通讯手段要多层次、多手段、多网络。常规的电子对抗是在双方的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旦实力存在差距,弱的一方实际上就等于是透明的,电子通信很多时候有可能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种情况下,军鸽就是一种“末梢通信”,是常规通信的一种必要补充。
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鸽,不受地形和气候的限制,不会被有线、无线信号干扰,不易被雷达发现和监视。它传递信息迅速,保密性强,使用简单,机动能力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低廉,可以配备到单兵。
从目前的情况看,军鸽的作用在某些时候还是无法被取代的:
在交通不便、缺少通信工具的边海防地区、山区、林区、海岛和沙漠等地域,可以用军鸽报信;
边防巡逻或者敌后侦察以及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使用电子通信设备时,可以让军鸽将情报送回;
潜艇伏击、陆军小分队设伏,不允许使用无线电通信手段的时候,可以在出发时携带军鸽,用于通信;
飞行员、空降兵在飞行、空降时,遇有电台损坏或者遗失时,可以用军鸽进行通信;
另外,军鸽在战场救护方面也大有所为。战场上的救护分队可以用军鸽将前线伤员的人数、伤势、血型、预计手术规模等情况先行带到野战医院,以利于伤员的及时救治。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设立的军鸽研究所,对军鸽的功能进行了新的探索,军鸽的用途渐渐超出单一通信的功能。
据悉,美国的海上救险专家利用军鸽帮助救险人员在海上寻找失踪者。实验表明,军鸽的辨认准确率在90%以上。他们还利用鸽眼的定向功能,将军鸽放置在火箭的控制系统中,使军鸽不断调整火箭的方向,确保火箭准确地攻击设定的目标。
我国军方有关专家也提出了将军鸽的特性和微型电子设备结合,通过携带微型电子成像和通信设备,对战场进行小区域实时的隐蔽图像侦察的构想。
由此可以预见,军鸽这支特殊的队伍还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再立新功。
8. 黑鸽子是不是信鸽,环是上
信鸽是一种空中飞行的动物,所以它的形体一定要符合空中飞行的要求。即飞行时阻力要小、平衡控制能力强、飞行时间长。一般应从它的头形、鼻形、羽毛、前胸、尾部、腿、龙骨及耻门等方面鉴别。
一般各种品系都有可能出纯黑的鸽子,只是机率大小,台鸽有一个品种就是纯黑色的鸽子,名叫“黑金刚”,一种快速鸽;还有云南的军鸽“森林黑”、“西格穆勒”,这种鸽子通常都是信鸽。
中国军用鸽
9. 军鸽的如何判断鸽子的性别
鸽子雌雄的识别不象对其它禽类那样,可以从身体的外观上分别清楚。甚至一般禽类从羽毛色彩上就可以分别出雌雄,而鸽子单从羽毛色彩上却不能清楚地识别出雌雄来。就是成年的鸽都很难于区别。幼鸽就更难了。鸽子的雌雄要凭丰富的养鸽经验才能鉴别,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搞错了。必须平时注意观察识别,总结雌雄的不同特点同,才能提高识别能力。
鸽子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具有严格的雌雄配对习性,当它们配对之后,再要拆开就很困难了。可是为了得到优良的信鸽,再困难也要进行拆分,配对。
1、雄鸽的鼻形较大而宽,雌鸽的鼻形较小而窄。
2、雄鸽的鼻孔较大、雌鸽的鼻孔较小。
3、雄鸽的劲部粗状稍硬,劲部羽毛富有金属光泽而明亮。雌鸽的劲部较细小稍软,劲部羽毛金属光泽较差。
4、雄鸽的前胸较宽阔,雌鸽的前胸较窄小。
5、雄鸽的体形较大,雌鸽的体形较小。
6、雄鸽的龙骨较长,雌鸽的龙骨较短。
7、雄鸽的趾骨间距狭窄而趾骨末端较尖,雌鸽的趾骨间距较开阔,而趾骨末端较圆。
8、雄鸽的鸣声长,带有些浑浊,低沉,打咕噜时身体向前,跳跃旋转。雌鸽鸣声细弱,短而不连。打咕噜声时身体不向前跳跃,也不转。
9、雄鸽比雌鸽活泼好动,捍勇善斗。因此如好斗,一般为雄鸽,较为安静温柔的为雌鸽。
10、两只鸽子,如一只在前面走,一只紧紧在后面追赶这说明雌鸽快要下蛋了,走在前面的是雌鸽,后面追赶的是雄鸽。
以上是识别鸽子雌雄的方法。当然有少数的鸽子很难鉴定,在些雄鸽具有雌鸽的特征,在些雌鸽具在雄鸽的特征。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至使鸽子它们自己也容易搞错,造成两羽雌鸽相配。有时发现鸽巢有四枚蛋。当然它们一般是育不出小鸽子的,尽管鸽子的雌雄很难区别,但是只要细观察,抓住它们的不同点经过时间的实践就能识别雌雄了。
三、 军鸽的培育与繁殖
军鸽的育种确实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因为它的第一个任务是从各类种群中选择发掘适宜于军事通信用的好的鸽种;第二个任务是选配繁殖,使之有良好的后代。事实上,最基本的选择就是从种鸽群中选择出那些难得的“种鸽配对”;它们是能够提高鸽群素质的基础。目的是达到改进其它鸽的性能、形态。只有掌握了物性、特征相当稳定的鸽种,才有可能把优良品种的群势扩大,获得性能良好的军事通信鸽。总之,实践证明育种工作是:
1、种鸽必须不断选育,育种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2、各个鸽种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特性,有优点,有不足。所以应取其特点加以综合,做到“扬长避短”。
3、对每个种鸽或鸽种绝不能带有偏见,应作正确评价。
只要注重鸽种的“血缘”,耐心的训练,使用中掌握正确的技巧。再加上有素质优良、锻炼成熟的鸽群,就可以完成种群繁殖、鸽种改良、通信训练等任务。因此,育种繁殖有培训军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 鸽子的遗传学知识
生物亲子间相似的现象中遗传。生物在一般情况下,都能把本身形态、习性、特征,遗传给后化。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变更和发展,也会影响后化出现摩擦形态、新性状、新特征,以适应新的客观条件,这种现象叫变异。遗传的现象分为:
1、平等遗传
两亲鸽的形态和性能同时反映或融合显现的现象叫平等遗传。例如白色雄鸽和黑色雌鸽交配而生的幼鸽有白的、黑的或者是黑白相间的花色鸽。此为同时显现;如果成为灰色鸽就是融合显现。
2、特异遗传
单纯地遗传亲鸽某一方的形态或特性的现象叫特异遗传。例如白色雄鸽和黑色雌鸽某一方,隐蔽某一方亲鸽的形态和性能的遗传。
3、返祖遗传
数代或数十代以前的祖先的形态和性能,突然出现在子孙身上,叫做返祖遗传。例如一对黑雨点鸽,生出黑色或者灰色的幼鸽,这就是因为它的数代前的祖先是黑色或灰色鸽的缘故。
4、变异
生物在一般情况下都能把本身的遗传基因(形态、特性)传给后代子孙。但是也有生出的幼鸽不象它的亲鸽的,不是返祖遗传而是因环境条件影响而生成的叫做变异。
因为环境条件激烈变化,例如光照、温度、湿度的不同,饲养管理也会有差异,生物学的观点认为;“鸽体形成是与环境条件统一的”。生物有机体受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生物在机体为了与环境条件相统一,当环境条件突变时,也改变着生物本身的新陈代谢和本能,这种了展方式的变化,经过一代代的积累和固定,能够促进生物类型的演变。所以外界环境是影响生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动物在发育过程中,所获得的特性和形状(后天获得性),是可以固定可以遗传的,但不是所有获得的特性都可以无条件一遗传。生物体变了质的部分要看它能否和其它部分建立正常的新陈代谢关系。才可以决定它能否遗传。如果这些改变并没有固定在性细胞里,则改变过的特性就不能遗传于子孙。但是,新特性,新形状是可以通过“世代积累”的环境条件影响而加于固定下来的。
(二) 如何初选和判断鸽种的优劣
如何初步判断信鸽的优劣非常重要,基本判断可以保证最少量的投入即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不用在较差的品种上浪费资源。鸽界对初判的掌握各有各的招,之间互不相通,军鸽队陈文广教授也创立了”七六定位法”,但从总体上讲,都要考虑到在前面讲军鸽外形时我们讲到的十个部分,根据这十个部分的形态来初步辨别军鸽的优劣,如这十个部分都较符合要求,这羽鸽子就差不了,无论以育种或参加竞翔的角度来讲,它都将符合要求。当然,还要考虑到它的血统等方面的因素。当然最后都要通过具体任务来检验是不是真的优秀。通过放翔、竞翔等,飞行速度快、距离远和定向准。我们可以基本上根据下面的几条来判断鸽子的好坏:
标准的军鸽体型应该是:
1、鸽站立时,身体与地面平行头,尾、脚成45˙角。
2、头部前额至后脑宽大。
3、眼睛炯炯有神,清晰、红彩鲜艳秀丽,干燥,沙粒粗且分布均匀。
4、眼部在角线底边延长线上方。
5、劲部粗短而直,劲羽富有金属光泽。
6、肩部的筋肉结实而略显突出。
7、背部肩膀至腰间应自然延伸,但肩膀稍微弯曲。
8、尾羽应重叠,紧收成一根,与地面成平行状。
9、全身羽毛要有光泽富有脂粉以能防雨,羽毛应暗淡分明,紧收于身体之上。
10、脚站立有力,不分开,脚部色深红,富有光亮。
(三) 鸽子的配种与管理
1、选 种
(略)
2、种鸽的羽色选择
军鸽的羽色一般有瓦灰色、浅雨点、深雨点、中花雨点、黑色、红绛色等。白色、杂花色易暴露不宜作军用。
羽色一般认为杂配为佳。例如,黑色配灰色可繁殖出浅雨点、中花雨点、深雨点。但是也应考虑适宜地域性的保护色,如瓦灰色适于海洋、海岛飞行。黑色适于森林地区,红绛色适宜于戈壁沙漠地区。鸽的羽色应因地制宜选择。为了获得其它羽色,可用杂交方式产生。例如:
1、黑色配瓦灰可得浅雨点 、中花雨点、深雨点(黑雨点)。
2、黑鸽配雨点,会出现黑鸽,返祖瓦灰。
3、黑鸽配红绛,可得纯灰鸽(深浅两色),部分黑鸽与瓦灰鸽。
4、瓦灰配红绛鸽,可得红轮(俗称云灰)。
5﹑瓦灰配雨点,可还原瓦灰色。
6、红轮(云灰)配黑鸽,可得纯灰鸽。
7、雨点配黑鸽,可得纯灰鸽。
8、红雨点配黑鸽,可得纯灰鸽。
9、黑鸽配白鸽,可得黑、白、花三个种鸽。
10、白花鸽配其它色鸽,可分离出白鸽。
瓦灰色的鸽群的基础羽色,任何羽色的种鸽都会繁殖出瓦灰色的鸽来。
3、 配种的方法
(略)
引育结合、驯化品种的一些体会:
1、育种时应对各个品种的鸽子不带偏见,取其优点加以结合(杂交),在培育中弃劣存优,缺点经几代仍延续的严格淘汰。
2、选配时强调先天影响,侧重于考虑母系因素。
3、从创造记录的鸽群中选拔种鸽。
4、繁殖种鸽的出生地,以地理位置相隔较远的为佳。
5、在形态特征上应作如下配合:
眼睛的配合是:沙眼类配黄眼类,粗沙粒配细沙粒,深色素配浅色素,有线口配无线口。
体型的配合是:长型配短型,重型配轻型,凸胸骨配扁胸骨。
年龄的配合是:以老雌配小雄,老雄配小雌;年龄以三至五岁最佳;雌雄年龄过于老化的儿鸽为下品,一般只宜留种。
经“引育结合、驯化品种”所产生的后代,在训练方法上强调近距多放,远距同一方向。尤其是结幼鸽的训练,切忌放翔突然猛增距离与方向的骤然改变。应做到“因种施训”,“因种施教”。过早交配对鸽子不利,会失去训练的有利时机,损害鸽体健康。在投入训练或使用前应保持它的良好状况,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使用前应将鸽群分出等级,区别使用方可取得预期效果。总之,优秀的鸽子只在被真正了解它的饲育者所掌握,才会有合理的机会发挥作用。
4、配种的程序
军鸽经过选种后,决定配合时间,根据本年度的繁殖与训练计划,在适当的季节进行配种。
(1) 配合前的准备:为了变更以往的配偶,在重新进行配合之前,应将雌、雄种种鸽分离,实行鳏夫、居单独饲养,以便遗忘原配。鸽子的习性是严守“一雄一雌”的鸟类,如不使其分开,实难与新配偶合。分离能使鸽保持精力旺盛,性欲增进,为繁殖高质量的雏鸽打下基础。雌、雄隔开时间一般以一个朋左右为宜,至少不低于两周时间。雌雄分离应将雄鸽留在原舍内,雌鸽移至另一鸽舍。他离期切忌与原配鸽见面。分离时期鸽服从性差,食欲减退,互相争斗,甚致在个别鸽飞去寻找配偶而失踪。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加强人与鸽的亲和,增强运动,促进食欲。但不可喂得过肥,否则发生脂肪过多而不育。有个别鸽因发情不思食,乱扑乱飞,扰乱鸽舍的安静。应将其关闭在巢房内分别喂养。分离已达预期效果时,要着手安排找配偶鸽。
(2) 配合的方法:确定雌雄配合后,再将鸽放入巢房内暂行闭门饲养。这时应仔细以观察鸽的配合情况。如雌雄和睦则很快配合成一对,互相争斗时应在巢房内加一层铁丝网,使能见而不能斗,几天后即可配合。在关闭期间内应按日量配给食水。当雌雄不斗,雄鸣叫,雌点头,并伏在巢盆内发出“咕、咕”之声以示配合,且此举动反复多次,雌雄鸽交尾慢表示完配对。如单个配合,可将雌雄鸽关入鸽舍或空房内,因无其它鸽的干扰。任其自由交配,不几天即可产蛋孵化。假如所有参加配合的鸽群都开始交尾,就会迅速伏巢产蛋,这时配合即告完成。
(3) 巢房(巢箱)分配与熟悉:雌雄鸽已配成对后,所选定的巢房,不可随意更换,以免影响种鸽的恋巢心。熟悉巢房的时间一般需2至3天左右。在大群配合时,巢房的开放应交替进行,避免误入争斗。认熟一批,再开放一批。待全部种鸽都已熟记自己巢房的位置,自行出入即告成功。这时候鸽逐步开始用草或脱落的羽毛有巢房内筑窝。直至雌鸽产蛋方停止。当雄鸽从伧促草,雌鸽伏巢不出,就是临产前的征兆。这时扑捉要十分小心,以免引起难产。
5、 繁殖
军鸽的繁殖是把育种工作的一系列设想付诸实现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鸽群群势扩大、关系到鸽种的性能素质、关系到将来的培训与使用,一般军鸽的繁殖资助数每年是按计划严格控制的。所以,切忌“滥竽充数”的不分季节,不注意“种质”的肆意繁殖。
(1)产蛋前种鸽的表情
(2)产蛋
(3)孵化
鸽的孵化期为十七天,冬季十八天。孵化期是从两个蛋产齐计算的。种蛋孵化四至五天后有电灯光下透视,如发现有血丝状,形似蜘蛛的即是受精卵,这是胚胎开始发育成胎儿。相反,依然清晰无变化的蛋,就明这个蛋没有受精。可以取出,让种鸽再产第二窝蛋,继续繁殖。种蛋受精后,孵至十天蛋内透视变成半明状态,十二天以后逐步完成全变黑,这时胎儿已完全形成。孵化至十六天时应用18度温水清洗蛋壳上的污物。以便胎鸽在第十七天容易破壳而出。幼雏破壳。是它自己破壳并自行不断挣扎而出。但有时因温度、湿度不够,蛋壳膜干燥紧裹与胎毛贴在一块,胎儿不易转身破壳时,首先将蛋壳用温水湿润使壳膜松软与胎毛分开;倘若仍出不发壳,可人工辅助,将头部分的蛋壳先剥开,让幼雏呼吸,以免窒息。余下的下半身蛋壳不急于剥出,避免幼雏引起流血造成先天性发育不良,影响日后训练。破壳已延长2天的,可酌情剥蛋壳,但尽量避免引起幼雏流血。
(4)育雏
鸽系隐性性征的晚成鸟类。幼鸽出生后不能自食,老鸽在幼雏孵化出来的头四天分泌乳浆(俗称鸽乳)。这种乳浆的营养成份经化验与羊奶营养差不多。但鸽乳是雌雄鸽同是分泌,同时“反哺”的。经实验观察,倘若欠缺老鸽某一方的乳浆,幼雏竟会发育不良,有人试图通过用化学合志方式生产“鸽乳”,目前还末取得圆满结果。至于是否存在着雌雄鸽分泌的乳浆在幼鸽体内一旦综合后产生新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新的营养物质,促成幼鸽的迅速发育,尚在待探索。的确存在头几天哺给鸽乳对幼雏体质是至关紧要的。五天后老鸽开始 哺喂幼鸽一些饲料与乳浆的混合物。七天后就哺给饲料,直至二十八天即将离巢为止。在育雏期中饲料应以碗豆为主,适当增加糙米、火麻子、高粱等,青菜,“盐土”不可缺少。这方能使幼鸽发育良好。幼鸽出壳后七天必须套上“足环”,超过七天则不易套上。
幼鸽套足环,应将前三趾合笼,套上足环轻轻往脚胫上方推。后趾与脚胫紧靠,让足环通过,再把后趾轻轻拉出足环即可。
幼鸽了育到10天大,毛管生长迅速,饲料、饮水必须充足,微量元素增添剂不可缺少,以助幼鸽健康发育。当幼鸽长到25天,管理人员应着手进行一些简单的“诱导训练”。利用鸽群给食的机会实施食信号来影响幼鸽熟悉吃食信号;趁幼鸽尚末起飞,管理人员与它建立亲和关系。每天可将幼鸽拿离巢房,逐渐增加距离让它走回巢房,让老鸽诱导幼鸽出入鸽舍,熟悉环境和飞翔信号。
当幼鸽移置到新鸽舍训练时,必须从基本训练入手。移置时最好以28日龄为宜,因它刚会吃食,开始独立生活,使它们从吃食,出入门、舍内外环境的熟悉、飞翔,飞翔持久力等科目开始训练。待基本训练成熟,即转入应用科目的训练。
6、鸽蛋的构造
7、繁殖季节的选择
军鸽的繁殖,除了在十分严寒的地区之外,气温只需在0度以上均可进行。一般情况下,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但由于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究竟在什么季节繁殖最好呢?
(略)
8、在繁殖期如果要获得成效,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1) 要经常检查巢盆内有无垫草,因无垫草时易破裂影响出壳率;巢盆是否稳定,若不固定,当它鸽误入发生争斗时,幼鸽易堕地而死亡。
(2) 雌鸽产软壳蛋有两种原因,一是追扑过急,使蛋的发育受到影响或提前产蛋,因而雌鸽在产前应避免扑捉,另外是因缺乏矿物质饲料引起,如沙、磷、蛋壳以及微量元素增添剂等。繁殖期“盐土”应正常供应方可避免产软蛋。
(3) 根据实验证明,年轻种鸽,新配种鸽产的一、二、三、对蛋,孵出的幼鸽素质、性能、体魄都优于后来生的蛋所孵化的幼鸽,特别是远翔鸽明显表现有头几窝蛋中。因此,应保留所谓的“头窝蛋”。
(4) 繁殖期幼鸽会僵(发育停滞),有几个因素:(1)、种鸽因长期繁殖过于疲乏,体力不足,哺育不勤,引起幼鸽发育迟缓;(2)、给信末做到定时定量,时喂时断,缺乏饮水,影响种鸽的正常哺育。(3)、种鸽初次哺育缺乏经验,有时哺水过多,哺食过少引起“僵”。(4)、幼鸽体内有寄生虫而使之发育不良,可对症给以治疗。
(5) 长期繁殖致使种鸽体质衰弱,可补给适量的强壮剂药物以恢复体质,或采用每繁殖一窝相隔一窝的办法。幼鸽的体质会有一定增进,同时种鸽还可以进行雌雄分离隔开饲养时间。恢复高繁殖质量。
四、 军鸽的驯养与管理
(此处删减部分日常驯养内容)
(二) 放翔
1、 中短距离放翔:
(1) 计划与请示
(2) 集鸽与登记
(3) 行进与放翔
(4) 登记与小结
2、 长距离放翔
(三) 竞翔
(四) 训练
训练勤务分为基础科目训练和应用科目训练。
基础科目训练是培养锻炼发挥军鸽的基本功,也是其他科目的基础课,通过基础科目的训练,使军鸽具有强烈的归巢性,主要有亲和训练,舍内熟悉训练,信号训练,出入舍外与环境训练,飞翔训练。
应用科目训练分为:单程通信训练,往返通信训练,移动通信训练,夜间通信和留置通信训练。
“格久”
英军功勋鸽,二战期间最出名的功勋军鸽。1943年11月18日,英国第56皇家步兵旅为了迅速突破德军的防线,请求盟军空军火力支援。战斗打响后,英军迅速打跨德军的抵抗,占领了防线。若按原定的陆空协同作战计划,空军丢下的炸弹就会炸到自己人头上。紧要关头,步兵指挥员放出军鸽“格久”。“格久”不负重托,迅速将情报送到指挥部。这时,飞行员马上就准备起飞了。为了表彰“格久”,英国伦敦市长将一枚“迪金勋章”授予它,这是对动物英雄的最高奖励。
“森林汉”
美军功勋鸽。二战中,4个月大的“森林汉”跟随美军侦察分队空降到缅甸境内日军驻地后方。部队跳伞时,无线电报务员牺牲了,侦察分队与指挥部失去联系。7天后,分队搜集到了大量日军的情报。他们放飞了“森林汉”。“森林汉”带着侦察分队搜集的情报,飞越山岳丛林,行程360多公里,及时将情报送达盟军指挥部。“森林汉”死于1953年,遗体被制成标本,放在博物馆内供后人瞻仰。
“英雄军鸽”
中国功勋鸽。1958年,在云南边境剿匪的战斗中,一羽森林黑品系的军鸽,带着箭伤飞行几十公里,将军事情报及时送到领导机关。部队马上派出骑兵,歼灭了这股匪徒。事后,这羽军鸽被授予“英雄军鸽”的光荣称号。
至今尚未破解的军鸽之谜
军鸽队有一羽军鸽,从上海放飞回到昆明,历经2150公里,用了21天,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它靠什么导航安全归巢呢?
世界上对于军鸽归巢导航的解释众多,比如“地磁感导航”、“生物钟导航”、“太阳偏振光导航”,“本身体内激素导航”等等。
比较著名的是“地磁感导航”,驯养员郑洲就持这种看法。他说自然界有很多动物的某些器官发达到惊人的程度。比如蛇可以看到红外线,蝙蝠可以听到超声波。而鸽子可以感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力方向和强弱的微小变化。军鸽眼内有一块突起,称为磁骨,它通过这块磁骨可以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从而判断自己的飞行方向。
而丁书旺队长则更倾向于本身激素说。他说,“它其实类似于人类的激素,是一种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天性。”不过,他也承认,这种说法并没有经过验证。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
与军鸽相关联的谜还不限于此。随着我国核试验研究的解密,军鸽参与核爆取样的秘密随之公开。据介绍,当时的核爆地点放置有多种动物,原子弹爆炸后,各种动物都死了,放置在核爆区域的25对鸽子,竟然有3羽安然无恙地返回。军鸽能够穿越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区而不受损害,这个谜至今还悬而未解。
《鸽经》:我国最早的养鸽专著
《鸽经》是我国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早的一部记载鸽子的专著,作者系清朝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县)的张万钟。全书共分六部分:论鸽、花色、飞放、翻跳、典故、赋诗,共1万余字。成书时间在1604年~1614年。
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鸽子育种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非常重视鸽子的眼睛。在“典故”部分记载了很多关于信鸽的非常有价值的史料。以《鸽经》记载的实例计算,500多年前,我国信鸽的飞翔速度和今天的冠军鸽相差无几,这也是我国传统信鸽同样具有良好的竞翔素质的明证。(赵飞鹏)
军事快说:军鸽,一支不可忽视的特殊“小兵种”
仅有4万现役军人的瑞士,在军队中服役的军鸽就多达4万余羽,与军人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
纵观20世纪的每一次战争,我们几乎都能搜索到军鸽的身影。军鸽在这些战争中的作用都是辅助通信。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数字化战争的到来,军鸽并没有被淘汰。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设有专门的军鸽训练和研究机构。仅有4万现役军人的瑞士,在军队中服役的军鸽就多达4万余羽,与军人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而我国,则在成都军区专门保留了一个营级建制的军鸽队。
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各国通信装备的不断完善,但是从战略安全高度考虑,一个国家的通讯手段要多层次、多手段、多网络。常规的电子对抗是在双方的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旦实力存在差距,弱的一方实际上就等于是透明的,电子通信很多时候有可能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种情况下,军鸽就是一种“末梢通信”,是常规通信的一种必要补充。
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鸽,不受地形和气候的限制,不会被有线、无线信号干扰,不易被雷达发现和监视。它传递信息迅速,保密性强,使用简单,机动能力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低廉,可以配备到单兵。
从目前的情况看,军鸽的作用在某些时候还是无法被取代的:
在交通不便、缺少通信工具的边海防地区、山区、林区、海岛和沙漠等地域,可以用军鸽报信;
边防巡逻或者敌后侦察以及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使用电子通信设备时,可以让军鸽将情报送回;
潜艇伏击、陆军小分队设伏,不允许使用无线电通信手段的时候,可以在出发时携带军鸽,用于通信;
飞行员、空降兵在飞行、空降时,遇有电台损坏或者遗失时,可以用军鸽进行通信;
另外,军鸽在战场救护方面也大有所为。战场上的救护分队可以用军鸽将前线伤员的人数、伤势、血型、预计手术规模等情况先行带到野战医院,以利于伤员的及时救治。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设立的军鸽研究所,对军鸽的功能进行了新的探索,军鸽的用途渐渐超出单一通信的功能。
据悉,美国的海上救险专家利用军鸽帮助救险人员在海上寻找失踪者。实验表明,军鸽的辨认准确率在90%以上。他们还利用鸽眼的定向功能,将军鸽放置在火箭的控制系统中,使军鸽不断调整火箭的方向,确保火箭准确地攻击设定的目标。
我国军方有关专家也提出了将军鸽的特性和微型电子设备结合,通过携带微型电子成像和通信设备,对战场进行小区域实时的隐蔽图像侦察的构想。
由此可以预见,军鸽这支特殊的队伍还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再立新功。
10. 有纯黑色的鸽子吗
有纯黑色的鸽子。
一般各种品系都有可能出纯黑的鸽子,只是机率大小,台鸽有一个品种就是纯黑色的鸽子,名叫“黑金刚”,一种快速鸽;还有云南的军鸽“森林黑”、“西格穆勒”,这种鸽子通常都是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