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联想的科研成果

联想的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1-04-03 10:02:35

⑴ 我国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巨大科研成果

李国杰
一、 中国信息化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确定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战略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确定12项重点信息化工程,称为“金字工程”,包括办公业务资源、宏观政策管理、税收、海关、财政、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我国的信息化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中国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0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统计,中国信息化综合指标在全球被统计的83个国家中排名43位,比上一年上升21位,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全球排名35位。就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而言,中国已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国固定与移动电话用户均超过2亿户,总用户数达4.2亿户,居世界第一;联网计算机达到2083万台,上网用户超过591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信息化起点较低,但发展速度很快。五年来全国电话普及率从1997年的8.1%提高到33.7%,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1997年的18.6Mbps扩大到9.4Gbps。人民群众从信息化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得实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广人多,按人均指标衡量,中国的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条件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所走的信息化道路不同于发达国家,我们特别重视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2002年成立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并且公布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包括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网络营销应用率、财务决算速度等21个基本指标以及若干评议指标和效能指标。这些指标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的,是一个面向直接效益与长远效益的信息化指标,对指导我国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 中国信息产业现状
近五年,包括全球信息产业不景气的近两年内,中国信息产业保持了销售收入每年增长25%以上的高速度蓬勃发展。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电、程控交换机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目前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有11家,其中突破600亿元的企业有两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中国的通信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HDJ-04型大中容量程控电话交换机打破国外垄断开始,被誉为“巨大中华”的多个通信企业实现了群体性突破。局用交换机的国产比重已达到85%以上。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国产移动交换机、基站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70%和30%。华为公司已成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亚太地区最大的光网络设备供应商,其产品已占领一定的海外市场。中国的计算机产业以联想公司位代表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渐进式创新的道路,即“贸、工、技”发展道路。目前国产微机已经占据国内年销1000万台以上市场的绝大部分。国产服务器与笔记本的市场占有率也有明显提高。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18号文),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近两年软件营业额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软件产业收入达1100亿元。国家认定的软件产业基地有11家,全国经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6000家。中国的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强的主要是财务、教育、杀病毒、中文处理等软件,在税务、铁道、海关等许多应用领域也开发了大量应用软件。2002年公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领”确定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为:2005年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软件出口额达到50亿元,形成若干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企业,软件专业人才达到80万人。
近两年国内已建成若干条0.18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从两年前的100多家增加到400多家。2002年集成电路产量已从1997年的13亿块增加到85亿块。在北京、上海、深圳、无锡、西安、成都、杭州七个城市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即集成电路产业的孵化器,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美国、韩国及台湾地区的生产、封装、测试和设计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独资和合资企业,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IC产业的设计加工中心。到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将达到200亿块。预计201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500亿块,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占国内市场50%,国际市场5%左右。
三、 中国信息高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
(1)863计划在信息领域的布局
国家支持的高技术研究主要体现为1986年开始的863计划。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年―2005年),863计划在信息领域投入40多亿元,设立计算机软硬件、通信、信息获取和信息安全技术四个主题。计算机主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下一代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和多模式人机接口以及重大示范应用等。通信主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信息网、光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等。信息获取主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学对地观测、微波对地观测、先进地对空观测、卫星导航定位、对地观测数据处理分析与空间信息应用等。信息安全主题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安全监管、信息安全示范工程和信息安全新技术等。各个主题主要从事具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研究。
除以上四个主题外,863计划信息领域一半以上的经费投入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和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等几个重大专项。集成电路专项包括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和CPU及系统芯片(SoC)设计。软件专项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桌面办公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种中间件。高性能计算机专项主要研制面向网格的超级服务器、网格软件,建立示范性的国家网格系统。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专项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Internet TV等流媒体实时传输的高性能、广域宽带演示验证网络,称为3Tnet,重点攻克T比特级智能光网络、T比特级WDM光传输,和T比特级路由器等系统设备的关键技术。目前,上述主题和专项研究正在顺利进行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近几年来通信高技术研究几项主要成果
2.1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
1998年6月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中国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了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2000年5月被ITU批准为国际标准。2001年3月该标准又被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接纳,真正成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选择方案之一。 为配合TD-SCDMA标准技术规范的提交,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及大唐集团做了大量的系统级与链路级仿真工作。
TD-SCDMA标准的成功,为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关键技术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等,已被ITU确定为超3G需要使用的技术。同时,TD-SCDMA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案,也将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扭转专利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大唐集团等单位已就TD-SCDMA标准在二十多个国家申请了三十多项专利。与其它移动通信技术相比,TD-SCDM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频谱使用灵活、支持不对称业务能力强、系统成本低、前瞻性强等突出优势。预计大唐公司将于2003年底推出TD-SCDMA全套系统设备和终端产品。
2.2 高速互联试验网与3G系统
为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中国科技工作者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攻关,其中最有影响的是863计划支持的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CAINONET)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NSFCNET)。CAINONET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自行研制的光交叉连接设备、光分扦复用设备、核心路由器和网管系统,建立一个连接北京地区部分重要科研院所和著名高校(共13个试验节点)的基于IP、DWDM的示范网。此项目总投入超过1.6亿元,由大唐电信、巨龙通信、武汉邮电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40多家单位共同承担任务。经过两年多努力,于2001年9月底完成任务,通过验收。CAINONET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宽带高速试验示范网之一,主要用自己的技术研制成功全光通信网络、高速核心路由器等关键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研制成功16(32)×10Gbps SDH波分复用系统。此项研究共申请了50多项专利,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信息网络的关键技术。另一个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NSFCNET由清华大学等单位承担,于2000年9月开通试运行。NSFCNET传速率为2.5-10Gbps,并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连接。
我国已于2000年6月成功开发了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实用化第三代移动通信(3G)现场实验系统,包括符合国际标准的WCDMA、TD-SCDMA、CDMA2000三种无线入网、核心网与终端设备,此项目共申请了近百项国际国内专利。3G系统今后若干年将在中国得到推广。近两年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3G技术的主要竞争者。
2.3光电子器件
我国光电子技术具有较好基础,中国科学院在光电子领域由五个研究所,现已形成光电子研究集团。武汉邮电科学院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在863等国家科研计划支持下,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武汉、长春、广州等城市都在建设“光谷”。
我国同步数字序列(SDH)光收发模块已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技术指标;密集波分复用器、光环形器、光隔离器和CATV光发射/接收机已开始进入规模生产。2000年高性能量子阱GaInNAs/GaAs激光器等光电子器件研制成功,使我国进入国际上低维材料量子阱与量子点器件研究的先进行列。国产的DWDM系统已形成产业,广东、浙江等几个省已开始16×2.5Gb和32×2.5Gb DWDM系统的建设。我国已在北京、武汉、石家庄、深圳、长春和上海建立了6个光电子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已批量生产10多种光通信器件,占国内市场30%,半导体激光器已进入国际市场。
(3) 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与IC高技术研究的几项主要成果。
3.1高性能计算机和网格研究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研制计算机,40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的单位,被誉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近几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先后研制成功的曙光一号多处理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曙光2000和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已通过曙光公司的销售到生物信息、石油、气象、税务、学校等许多行业,带动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曙光超级服务器已累计销售200多套,总计算能力已达每秒几十万亿次。2001年初研制成功的每秒4000亿次的曙光3000主要用于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分析,为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绘制水稻基因组框图与精细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研制成功的曙光4000L海量信息处理系统,峰值速度超过每秒4万亿次,存储容量超过200TB。除中科院计算所外,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主力军。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中心2000年研制的神威并行机分别安装在国家气象中心和上海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峰值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国防科技大学1997年研制成功的银河-III并行巨型机采用可扩展分布式共享存储并行处理结构,峰值速度已达到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这两个单位科研与工程水平高,都有能力研制每秒10万亿次以上的并行机。
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启动网格技术研究,863计划支持的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立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是网格计算的初级实验,实现了远程登陆与某些单一印象功能。近两年网格计算越来越受到重视,863计划启动了一个网格专项,旨在建立聚合性能10万亿次左右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网格示范系统,计划在生物信息、国土资源、工业设计等部门建立几个示范性的应用网格。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展的织女星网格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影响。织女星网格不仅包括面向网格的超级服务器、网格浏览器、几种网格协议研究,还包括语义与知识网格研究,已率先在CACM等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有关知识网格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重视。
3.2汉字识别技术
不同于由26个字母组成的英文,用计算机输入输出和识别上万个不同的汉字是在中国推广计算机应用的难题。中文的印刷体识别(OCR)和手写识别是编码输入以外的重要中文输入技术,我国在中文OCR和汉字手写体输入方面已居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1985年就开发成功国内首套联机手写识别软件,随后成立了专注汉字识别技术的汉王科技公司。十多年来该软件已从1.0版升级到10.0版。目前推广的10.0版能完全识别手写行草体汉字和包含一万多汉字的大字符集,使手写输入轻松自如,微软、摩托罗拉等跨国达公司都采用了汉王科技的技术。印刷体汉字识别软件在大规模录入中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
3.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在科技部领导下,从1990年开始863计划开展了智能化农业示范工程,以5个高水平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为核心,在知识获取、模型构建、知识表达、推理等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开发了156个“高产型”、“经济型”、“优质型”实验农业专家系统,涉及粮食、果树、蔬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先后在北京、吉林、安徽、云南等20个示范区示范应用。据1998年-2000年两个农业年度统计,示范面积3796万亩,辐射推广面积8504万亩,增收节支达几十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特别在云南等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效益十分明显。在技术落后地区如何推广高技术,我国的农业专家系统可能对第三世界国家有所借鉴。
3.4 CPU等核心技术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如CPU芯片、操作系统长期控制在Intel、微软等外国公司手里。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开始向CPU等核心技术进军,经过两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于2002年8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龙芯一号CPU芯片。此芯片与MIPS CPU兼容,具有64位浮点部件,性能达到国外90年代中后期通用CPU水平。在设计中申请了十多项专利,特别是有防恶意攻击的硬件支持,在我国电子政务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峰值速度每秒20亿次运算的龙芯2号CPU预计2004年初可研制成功。再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在CPU设计核心技术上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龙芯CPU外,中芯微系统公司、北京大学已推出了方舟系列和众志系列32位嵌入式系统芯片(SoC),有望在网络终端计算机等方面占领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曾开发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NIX操作系统COSIX,但在市场推广上并不成功。近几年来,Linux的兴起为我国发展操作系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科技部已支持一些企业开发基于Linux的桌面办公系统。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已开发了适合不同应用的嵌入式Linux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与Linux应用兼容的高安全性服务器操作系统也正在开发之中。几年后我国缺乏自主操作系统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四、信息科学基础研究的某些成果
我国的基础研究主要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支持。从1998年开始,先后有17项信息科学基础研究列入973计划,包括高性能算法,图象、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挖掘,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与处理,大规模科学计算,超高密度快速光信息存储,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虚拟现实等。近几年来我国信息科学基础研究已取得不少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1)软件理论研究
中国最早从事软件研究的学者多数是数学家,在软件基础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
1.1可执行的时序逻辑语言与XYZ系统
容易编程的软件往往执行效率不高,曾经风行一时的函数型语言由于效率不高在市场上未取得成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开创性地提出并实现了可执行的时序逻辑语言与XYZ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易编程和执行效率的矛盾。近年来XYZ系统在实时控制、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可视化工具等方面有新的进展。XYZ系统是计算机编程理论的重大突破,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1.2 区段演算理论
实时系统的形式化是软件理论的一大难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人员和C.A.R. Hoare等教授提出并发表了关于作为实时系统逻辑方法的区段演算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区段演算是描述和推理动态系统实时行为的一种模态逻辑,它是区间时态逻辑在连续时间条件下的一种扩展,现已成为实时系统设计、应用及数学支持工具的新模型,得到国际同行的公认,已带动了国际上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这一方面的研究.
1.3形式语义学
进程代数是研究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等并发现象的形式化方法,现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热点。科学院软件所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进程代数验证工具PAM,1993年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迄今世界上唯一能直接对消息传送进程进行推理的工具VPAM,在十几个国家得到应用。该所与英国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符号互模拟理论”推动了模态逻辑和实时进程的研究。清华大学利用拓扑学工具,引入近似互模拟与互模拟极限的概念,初步建立了并发程序的近似正确性与无限进化的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并发计算模型的翻译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提出并开发了基于语法制导的翻译技术和证明翻译程序正确性的方法,还提出了关于形式系统序列、序列的极限以及过程模式的理论,建立了软件规约的修正演算技术。
(2)人工智能研究
2.1问题求解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问题求解理论中,在传统符号主义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粒度的商空间求解模型和分层递阶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层次信息的合成技术;根据神经网络学习新的几何表示,提出一种从上而下的构造性学习方法,与多粒度计算的商空间理论结合,能有效地处理大数据量、复杂问题的学习与分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独辟蹊径,创造了采用高维几何学来描述和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在神经网络计算机理论研究、设计和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近几年在计算智能(包括模糊逻辑、进化计算和神经计算)研究方面获得了较大进展,提出了“过程神经元网络”概念,理论和应用都取得了较出色成果
2.2知识处理理论
自然语言理解是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困难之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在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了系统的、原创性的工作,设计并主持研制了知识工程语言TUILI系统和大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天马》, 并首次把异构型分布式人工智能和机器辩论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研制出基于类自然语言理解的知识自动获取方法,在只对书本语言作很少改动的情况下由计算机自动获取并整理含于资料中的知识,最后自动生成所需的应用软件,从而形成了一条基于知识自动获取的软件快速生成新技术路线;另一个有趣的成果是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话故事自动转换成动画片的计算机动画全过程自动生成技术,在艺术创造领域内推进了人工智能。总参61研究所开展了“知识发现的机理研究”,提出了“控制流/数据流图对”方法和能够统一表示、处理随机不定性和模糊不定性的“云模型”,并把这一创新的模型应用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新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效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率先提出建立“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并已构建包含300多万条知识的多领域专业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农业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始应用。
(3)算法研究
算法和计算复杂性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国内有一批学者为寻求NP困难问题(计算时间随问题规模按指数函数增长的一类难解问题)的有效算法(包括近似算法)付出了艰苦努力。高性能算法973项目在集成电路设计、电力调度、交通、证券和信息查询等多个领域,提出一批既有世界先进水平又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高性能算法,其研究成果正在一些重点工程领域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先后投入约400人年的科研力量,历时六年,在数字视频广播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进展。该研究组提出的"快速鲁棒的静态Sprite生成算法"被国际MPEG-4标准采纳,2002年7月该研究组提出的"结合率失真优化理论的码率控制算法又被国际JVT(Joint Video Team)标准接受;在中国手语识别方面,该研究组首次研究了大词汇表(达1000以上的汉语词汇)的手语识别问题,正确识别率达92%-95%。在手语合成方面,利用虚拟人合成技术合成了3163个基本中国手语词汇的手势,在全世界首次实现正常人与聋哑人的实时交流系统。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开发成功并行数学软件库、广义本征值问题并行解法包PQR等,这些软件产品已在美国、欧洲、日本等20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应用。他们还开发了大型油藏数值模拟并行解法器及并行软件PRIS,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上研制了百万结点精细油藏模拟等分布式并行数值软件,具有重大经济效益
(4)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研究
量子信息技术可实现经典信息技术无法做到的新信息功能,是当代信息科学的前沿。中国科技大学在解决量子信息技术的若干关键性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该校科研人员首创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即以某概率精确地克隆线性无关的量子态集,推导出最大克隆概率,为有效提取量子信息提供新途径,并采用线性光学方法在实验上研制成功量子普适克隆机。他们还首创量子避错编码,其原理已被美国学者在实验上证实,为克服量子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消相干问题开辟了新的方法;提出新的量子信息处理器,有希望成为实用量子处理器。清华大学的学者提出了基于量子逻辑的自动机理论,证明了自动机的一些基本性质依赖于所基于的逻辑的分配律,从而揭示了基于量子逻辑的自动机理论与经典自动机理论之间的一些本质区别。
(5)信息安全理论研究
我国科技工作者完全自主地研究实现了我国的信息密码算法与体系,密码学研究已进入国际前列。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在信息安全、密码学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代数方法是研究现代密码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学者主要利用代数方法对密码问题进行了深刻刻画,这些成果对认证码、序列密码和公钥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我国在网络入侵检测、防病毒软

⑵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自建国后,20世纪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技术;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下,时任中顾委主任邓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863计划”就因上述时间而得名。半年后,《863计划纲要》形成,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列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联想的科研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立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规格最高的奖项当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并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每位获奖者的奖金总额均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50万元直接授予个人,另外450万元作为科学研究经费由获奖人全权管理具体用途。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的奖项,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同时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表彰的是当年中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⑶ 我国最新的科研成果有哪些

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夜间治癌效果更佳

2007年10月20日 来源:健康久久

我国一家免疫专科医院将利用回最答新的科研成果———癌细胞的“生物钟”,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健品商城,低价限时抢购进行中!)这家医疗机构是黑龙江省首家按照外资模式建立的医疗机构。

据院长介绍,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同细胞的增殖时间不一样,如骨髓细胞多在白天增
殖,而癌细胞多在夜间增殖。根据这一规律,他们对卵巢癌做了时间疗法的统计,白天投药组五年存活率为零,而夜间投药组的五年存活率却为78%,这就使该院确定了个性化投药的新型治疗方案。

⑷ 联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2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 (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内,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3%(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配合公司发展,联想同时在战略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前端产品实现从单一到丰富的转变;后台产品从产品模式向方案模式转变;服务方面,由增值服务扩展到服务业务。此外,联想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并更加注重服务与技术、服务与业务的结合,切实提高竞争力。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高性能服务器事业部和研究院服务器研究室密切配合,推出高性能机群系统iCluster1800系列产品。2002年8月27日,由联想自主研发的每秒运算速度实测峰值达1.027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计算机,通过了包括6位院士在内的专家鉴定组的鉴定。2002年11月,权威机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再次公布,联想深腾1800万亿次服务器排名全球第43位,成为首家正式进入排行榜前 100的中国企业。联想万亿次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12月,首届Legend World(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联想正式对外推出“关联应用战略”,并以此作为公司的技术愿景和布局,为新世纪联想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基础。2003年7月31日联想科技巡展2003(Lenovo Tech Show)在“东方明珠”上海成功启航。巡展历经全国三十余个重点城市,将Lenovo的科技之风、创新之风传遍神州,在全国大地掀起一次关注科技、互通共享的科技风潮。
2002财年(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572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2002年9月,联想凭借先进的质量经营意识和卓越的质量管理水平,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是六家获奖单位中唯一的IT企业。立志于科技创新和服务转型的联想在质量管理领域同样走在了全国企业的前列。
2003年4月,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启用集团新标识“lenovo联想”,以“lenovo”(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代替原有的英文标识“Legend”,其中“Le”取自原标识“Legend”,代表着秉承其一贯传统,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词“新”,代表着联想的核心是创新精神。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在国内,联想将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标识;在海外则单独使用英文标识。
目前联想在国内除北京平台外,在香港、上海、深圳、惠阳、沈阳、武汉、西安、成都设有区域平台,在哈尔滨、济南、南京、杭州、广州、郑州、重庆、昆明、乌鲁木齐、长春、兰州、南昌和南宁设有办事处。在国外设有欧洲区、美洲区,包括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奥地利七间子公司。
联想在北京、上海和广东惠阳各建有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等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台(电脑);同时在厦门设有大规模的手机生产基地
在2002年9月《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上市企业百强中,联想集团位列第六; 2002年底,作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联想”品牌荣登前五,品牌价值达到198.32亿元人民币;2003年1月,在《亚洲货币》第十一届 “Best-Managed Companies”(最佳管理公司)的评选中,联想获得“最佳管理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最佳财务管理”等全部评选的第一名。
面向新世纪,联想将自身的使命概括为四为,即,为客户: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
未来的联想将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联想大事记〗

20世纪80年代

1984: 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

1987: 联想成功推出联想式汉卡。
IBM推出 Personal System/2(PS/2)个人电脑系列。

1988: 联想式汉卡荣获我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香港联想成立。

1989: 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成立。

20世纪90年代

1990: 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想系列微机通过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验收。

1992: 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

1993: 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

1994: 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

1995: 联想推出第一台联想服务器。

1996: 联想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首位。
联想笔记本问世。

1997: 联想与微软签订知识产权协议。
联想 MFC 激光一体机问世。

1998: 第一百万台联想电脑诞生。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出席典礼,并将这台电脑收为英特尔博物馆的馆藏。
第一间联想专卖店在北京落成,自此联想开始建立起其庞大的专卖店体系。
联想推出幸福之家软件,并预置于每台联想家用电脑上,使得联想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到14.4%。

1999: 联想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在全国电子百强中名列第一。
联想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

21世纪

2000: 联想股价急剧增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香港旗舰型的高科技股。
联想跻身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
联想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

2001: 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联想首次推出具有丰富数码应用的个人电脑产品。

2002: 联想举办首次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 2002),联想推出"关联应用"技术战略。
联想"深腾1800"(DeepComp 1800)高性能计算机问世。这是中国首款具有1,000 GFLOP/s(每秒浮点操作次数)的电脑,也是中国运算速度最快的民用电脑,在全球前500名运算最快的电脑中名列第43位。
联想成立手机业务合资企业,宣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

2003: 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
基于"关联应用"技术理念,在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联想携手众多中国著名公司成立IGRS工作组,以推动制定产业相关标准。
联想启动"2003联想科技巡展",推广联想的创新技术及理念。
联想成功研发出深腾6800高性能计算机,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位居第14位。

2004: 联想成为第一家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联想推出为乡镇家庭用户设计的圆梦系列电脑以发展中国乡镇市场。
联想和 IBM 宣布达成协议,联想将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新联想将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
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推出 ThinkCentre 超小型台式电脑,体积不超过一盒玉米片。
2007年加入了idea品牌

⑸ 联想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简述一下~~~~

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创办联想。在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和办企业的经验的同时,1986年,推出了第一个拳头产品——联想汉卡;1990年,自主品牌微机问世。公司几经坎坷,一路成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联想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

1997年,联想电脑问鼎中国市场占有率首位,2000年成为亚太(不含日本)第一;联想的IT产品代理分销业务也占据着中国市场绝对领先的位置。

与此同时,联想在实战中不断总结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以“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为核心的“领导力三要素”,创造性地设计并推进企业的机制改革,培养出一批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这些都为联想后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联想的科研成果扩展阅读:

联想集团业务模式:

联想控股拥有独特的“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业务模式。战略投资以长期持有为目的,聚焦于战略方向购建和优化投资组合,打造支柱型业务;财务投资以财务回报为导向,选择合适的产品与标的组合投资。

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作为联想控股的业务主体,基于市场化原则在各自专长领域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两者之间在业务联动、资金协同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紧密协同,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把握机遇,充分提升联想控股的价值创造能力。

⑹ “联想”的历史和发展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2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内,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3%(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
一,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2002年8月27日,由联想自主研发的每秒运算速度达1.027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计算机,通过了包括6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鉴定;2003年,联想中标863计划国家网格主结点,成功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四万亿次的“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并由科技部作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专项成果对外进行发布。在2003年11月16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TOP500)排行榜中,“深腾6800”运算速度位居全球14位,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超级计算机在这一排名中取得的最好成绩。2002年12月,首届Legend World(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联想正式对外推出“关联应用战略”,并以此作为公司的技术愿景和布局,为新世纪联想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基础。2003年7月31日联想科技巡展2003(Lenovo Tech Show)在“东方明珠”上海成功启航。巡展历经全国三十余个重点城市,将Lenovo的科技之风、创新之风传遍神州,在全国大地掀起一次关注科技、互通共享的科技风潮。
2002财年(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572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2002年9月,联想凭借先进的质量经营意识和卓越的质量管理水平,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是六家获奖单位中唯一的IT企业。立志于科技创新和服务转型的联想在质量管理领域同样走在了全国企业的前列。

相关网址:
http://www.lenovo.com.cn
http://it.sohu.com/7/0504/66/column220116639.shtml

⑺ 科研项目的成果形式具体有哪些

1、论文和专著

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

4、发明专利

5、实用内新型专利

6、外观设计容专利

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

8、基础软件

9、应用软件

10、其他

⑻ 最新的科技科研成果有哪些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微粉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术。由于其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因此该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发达国家对超细材料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日化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享有“工业味精”、“材料科学的原点”之美誉。自问世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材料学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发达国家已经把高功能、高附加值的精细无机材料作为本世纪新材料的重点加以发展。
原本国内生产氧化硅微粉采用气相法工艺路线,所用原料以SiCl4 ,Si(CH3)n为主,因来源紧张,价格昂贵,收率低,使得其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而普通沉淀法虽采用廉价原料,但也只能生产颗粒较大的微粉,其产品粒径在30—45μm之间,达不到超精微粉的级别,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现在,一些公司,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工艺路线---化学直接合成法。在这个方法中,采用的为改良沉淀法,即在沉淀过程中,通过分散剂控制粒子生长的方法控制关键的反应阶段及操作数据来生产氧化硅微粉。
纳米二氧化硅微粉能使材料和产品改善并提高其固有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性能。几乎所有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指标所需要的。目前国内外大量生产的是粒径较大的二氧化硅。因此本项目的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生产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⑼ 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摘要:答: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总结、鉴定、应用、推广和成果奖励等。 (1)科研资料版的整理和总权结:对所扶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写出学术性总结报告或学术论文及工作总结;(2)科研成果的举定:由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鉴定;(3)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可提高护理质量与学术水平;

⑽ 联想这么多年除了组装,还自主研发了哪些技术

联想多年来独立开发了多少核心技术?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联想集团的主要业务是制造成品及部分零件的研发,对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产品,外界知道的并不多,而且可能隐藏在成品中。说到电脑产品,也许最核心的技术就是CPU,但遗憾的是联想无法造出来,当然其他计算机厂商也没有多少能拿出来。联想最重要的是Intel和AMD做的匹配型号,当然还有兆芯芯片,联想也生产适配型号,并支持国产系统和Windows。但并不是除了CPU之外没有其他核心技术了。

但是,联想最终是制造成品的公司,如果想它在业务领域生产核心组件,则估计期望值太高。例如,计算机CPU、移动CPU等不是普通公司所玩的,联想专注于成品,它也走出了一条道路。

阅读全文

与联想的科研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