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成就及荣誉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开发推广相结合,牢牢把握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学科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办学途径,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畜禽良种选育及繁殖饲养配套新技术、动物营养、草业工程、动物药物研究和开发、畜禽疾病与保健、鱼类疾病与保健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近十多年来,承担国家攻关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余项,多次参加福建省农业区域经济开发协作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国家发明奖、联合国科技之星奖、省科技星火奖各1项。研发产品获国家新兽药证书2项,国家新饲料添加剂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教学成果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和发展获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参编及撰写专著、教材38部,发表论文500多篇。
B. 福建农林大学的实力如何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73年办学历史的省重点大学。其最早前身为193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了“五种品格”(即耕牛的拓荒品格、骏马的争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顽强品格、小草的奉献品格),坚持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学校位于福州市西郊,校园占地面积234万m 2 。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8个福建省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MBA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15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有23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43个成人学历教育专业。涵盖8大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2.1万多人、研究生近3000人。现有教职工2300多人,专任教师1504人,有正高职称人员224人,副高职称人员478人,有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1位中科院院士,96名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10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1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8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75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7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学校取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是第二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省级教学团队7支。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教学林场近3100万m 2 。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00.64万册,电子图书90.61万册。建校73年来,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设有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1个,国家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合作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部委研发测试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部省级研发基地11个;自1978年以来,有57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三大奖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合作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近3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086项,科研计划经费达2.98亿元,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8项,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8项,鉴定(评审)成果132项。学校长期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以“6·18”为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连续6年“6·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与台湾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深厚的地缘、血缘、学缘、亲缘优势,不断加强两岸交流,拓展教学空间。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结成友好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学校成为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生的单位,并在全国率先招收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攻读成人教育学历。学校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 学校被评为2008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荣获2009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3次)、“福建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2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2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三个战略重点,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开放型、和谐型、平安型、廉政型、节约型、数字型、生态型校园,努力为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
C. 福建农林大学各年在全国排名怎么退了
排名的评分标准每年都在发生变化,而且,确实,农大的科研贡献力确实和以前相比下降了很多,最大的排名变化好像在零八年,实行了不一样的标准,一些大学都跌出百强,包括农大,近几年,农大没有比较好的科研成果,生源也一直在倒退,但是据说2010年,就是今年世界新的大学评选体系已经提出,农大有机会把学校的排名再次提升,明年的大学排名,我们一起期待……农大也将是一本院校,在省内,基本稳定在第三第四的水平不会退
D. 最新科研成果有哪些
薄网脉冲缝焊技术
FZ-2型脉冲缝焊机是本所新开发的新颖焊机,满足焊接不锈钢、镀锌丝网及超薄薄片的特殊工艺要求,是一种理想的小型缝焊工具。
焊接范围:
薄片0.03~0.3mm;
丝网(包括镀锌丝网)
200目(0.031)~20目(0.315)
高速熔焊技术
该技术专为汽车发电机转子引出线焊接而开发的新技术、利用本体金属-铜自熔成球形接头,具有接头强度高,熔点高,表面光滑,具有金属光泽,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汽车电机行业青睐。
大型变压器散热片深焊技术
该技术专为上海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大型油浸变压器散热片深焊而开发的新技术。专用的深焊钳具有深度长、开口小、钳口压力大、焊接强度高等特点。为国内新一代大型变压器的开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和装备。
半自动平面点焊技术
该技术具有三维半自动控制功能,Z方向上的气动焊枪可对X、Y平面上的任意点进行焊接。配置相应电脑程序后可实现全自动焊接。
福建两项最新食品科研成果通过鉴定2005年8月2日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郑宝东教授主持的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子项目“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酒糟酶法水解生产新型调味品工艺的研究”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充分肯定这两项科研成果,认为“青梅浓缩汁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青梅加工品质学研究和青梅浓缩汁加工集成技术方面的研究空白,其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这一项目成果的应用将有效解决青梅产业生产出路、加工增值,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酒糟项目”根据酒糟固有成分,研究成功复合酶水解工艺;同时进行新型调味品“糟味香香卤”配方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采用膜过滤技术,有效保持水解物内在和感官品质,达到调味品澄清稳定效果,工艺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酒糟的综合利用价值。
E. 有那些最新科研成果
薄网脉冲缝焊技术
FZ-2型脉冲缝焊机是本所新开发的新颖焊机,满足焊接不锈钢、镀锌丝网及超薄薄片的特殊工艺要求,是一种理想的小型缝焊工具。
焊接范围:
薄片0.03~0.3mm;
丝网(包括镀锌丝网)
200目(0.031)~20目(0.315)
高速熔焊技术
该技术专为汽车发电机转子引出线焊接而开发的新技术、利用本体金属-铜自熔成球形接头,具有接头强度高,熔点高,表面光滑,具有金属光泽,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汽车电机行业青睐。
大型变压器散热片深焊技术
该技术专为上海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大型油浸变压器散热片深焊而开发的新技术。专用的深焊钳具有深度长、开口小、钳口压力大、焊接强度高等特点。为国内新一代大型变压器的开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和装备。
半自动平面点焊技术
该技术具有三维半自动控制功能,Z方向上的气动焊枪可对X、Y平面上的任意点进行焊接。配置相应电脑程序后可实现全自动焊接。
福建两项最新食品科研成果通过鉴定2005年8月2日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郑宝东教授主持的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子项目“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酒糟酶法水解生产新型调味品工艺的研究”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充分肯定这两项科研成果,认为“青梅浓缩汁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青梅加工品质学研究和青梅浓缩汁加工集成技术方面的研究空白,其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这一项目成果的应用将有效解决青梅产业生产出路、加工增值,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酒糟项目”根据酒糟固有成分,研究成功复合酶水解工艺;同时进行新型调味品“糟味香香卤”配方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采用膜过滤技术,有效保持水解物内在和感官品质,达到调味品澄清稳定效果,工艺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酒糟的综合利用价值。
F. 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术研究
2010年,学校共有575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立项总经费10840.58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9460万元,占87.27%,国家级项目经费7737.88万元,占71.38%;全年共完成下达经费十七批次850项,累计下达到位经费13143万元,加上其它项目的科技经费,年度实际到位经费16179万元。学校主持完成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有14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2项进入一等奖答辩。鉴定(评审)科研成果46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 。
2011年学校获批科研立项326项(不包括横向项目),累计立项科研经费10152.4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2项,合计立项经费6672.79万元,占科研立项总经费的66%,年度科研到位经费8320万元,年科研立项经费连续第四年突破亿元大关。学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15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8项进入二等奖以上答辩;4项成果获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1项、二等2项、三等1项。鉴定(评审)科研成果35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 。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承担国家“973”项目,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每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经费达2.2亿多元,其中国家级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均超过60%,在甘蔗、蜂学、麻类、生物农药、杉木等研究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先后有672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8项(主持8项)。《大学》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贡献力居全国高校第39位,与福州大学并列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在福建省仅次于厦门大学 。
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将于2013年1月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福建农林大学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的完成 。注:图册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总量达246.29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16.86万册、中文报刊(装订本)16.56万册、外文图书8.49万册、外文报刊(装订本)4.36万册。通过图书馆主页“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Fulink)可以共享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8所高校的电子资源和全国700多家图书馆各类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访问“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在线检索Dialog中的600多个数据库。
图书馆初步形成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结合、单馆保障与多馆互借与传递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2013年新增中文数据库6种,外文数据库1种(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拥有Science和Nature等14种电子期刊,拥有CNKI、万方、维普、台湾资讯数据库、SCI、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65个(其中外文数据库27个),电子图书104.9万册 。 学报期刊 学校主要出版有《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学院学报》、《生物安全学报》、《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7种学术期刊。 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承办了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发展论坛”之“农业分会”、2010年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会议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第2次会议、2010年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术会议会、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第十五届年会、全国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0年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国际黄麻组织第11次专业咨询委员会及麻类制品展示会、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2011年第三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举办了“福州国际植物病理学论坛:病原菌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闽台现代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福建森林经理研讨会、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等学术研讨会。 2010年,学校策划举办了农口单位领导讲学专场,邀请了省农科院院长刘波研究员等专家到校讲学报告,共邀请了来自国(境)内外81位专家,举办了84场校级学术报告。其中:国(境)内48位专家做了48场学术报告,台湾、香港地区专家10人,做了9场学术报告;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专家23人,做了25场学术报告。2011年,学校共邀请了来自国(境)内外87位专家,举办了85场校级学术报告。其中国(境)内的专家做了54场学术报告,台湾、香港地区专家做了9场学术报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做了24场学术报告 。 对外支援 2011年,“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验收并移交受援国。举办了两期发展中国家菌草技术培训班和一期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发展官员研修班,共有来自36个国家的110名培训班学员参加培训和研修。举办了“2011年菌草产业发展战略与国际合作研讨会”,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卢旺达、斐济等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来自福建省菌草产业试点县的各有关负责人、专家服务团成员、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常务理事等300多人参加 。 产研合作 2010年,福建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省厅部门先后在学校海峡创业育成中心召开了多场产学研沙龙,共有来自部分省属高校、在闽台企、企业等近百个单位的100多位专家、企业家参加。还举办了福建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研讨会,有省主管理部门、省各高校从事产学研工作管理和产业发展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并举办了福建省菌草产业与技术推广茶话会、动物药物与产品安全茶话会,60多家相关企业代表与会。
中心还举办了台湾学籍企业家对接府谈会,加强了与台湾企业的协作;对首批入驻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为辅导专家安排辅导活动经费10万元;中心辅导专家团队经常性深入三明佳盛木业有限公司、福建蓝湖集团、闽清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有限公司等十几家进驻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工作120多场次 。
2011年,学校组织“6·18”、农(花)博会、林博会和茶博会等四大博览会的参展工作,积极展示和推介我校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本届6.18上实现对接项目409项,总投资45.03亿元(其中合同232项,总投资29.01亿元;协议177项,总投资16.02亿元),对接资助转化数连续第九年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有27家企业入驻“海峡创业育成中心”。组织专家赴平潭、长汀调研;参与助推政和县经济倍增计划;与西藏林芝地区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专家赴林芝调研,菌草项目已启动实施;与连城、浦城、尤溪等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举办了菌草技术新疆昌吉州骨干培训班、西藏林芝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和新疆昌吉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农业系统干部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200多名。有10多项软科学研究成果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采用 。2014年,海峡创业育成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技术研究 国家林业局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建立了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森林公园是我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阵地、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推进生态旅游的主要基地。建设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对于弘扬林业生态文化和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该中心将紧密围绕森林公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科技和社会需求,为促进森林公园的提质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福建农林大学在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已经有多年的工作基础,在森林公园基础理论、森林景观资源保护与评价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成果显著。具备相关领域成果转化的条件。
G. 有了解福建农林大学的鲁国东老师的吗为人科研等方面。谢谢!
不认识这个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