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认定国家级 省级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级四大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性的各类基金奖,经认定后可视为相当于部级奖。已经认定过的奖项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研究基金会、吴玉章研究基金会、陶行知研究基金会、钱端升基金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省(市)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省(市)级自然科学奖;省(市)级技术发明奖;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上奖项的颁奖文件和获奖证书有国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级以上政府或政府机关颁发的奖项。
(1)纺织教学成果奖扩展阅读:
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课题)认定范围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2、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公安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安全部、军队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且具有国家奖推荐资格的科学技术奖等。
3、人文社科省部级奖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颁发的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奖等。
鉴定组织
鉴定由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组织。必要时可以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主持鉴定单位)主持鉴定。
⑵ 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怎么样
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排名中国第一!
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系所属的纺织工程学科系教育部的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在东华大学“ 211 ”工程建设的主体学科。
纺织工程学科主要涉及纤维及纤维集合体的加工与制备以及性能。五十年代,纤维与纤维制品主要用于服用产品,学科的内涵局限于纤维机械工艺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化学纤维不断问世,新的纤维制品加工方法不断出现,纤维制品加工设备日益自动化、智能化,纤维制品应用领域尤其是在重要产业部门应用的不断拓宽,纤维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学科内涵大为扩展,与其它一级学科的交叉渗透也大为加强,新的学科生长点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学科现有教授 1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0 人,),副教授 12 人,及讲师、助教等,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 15
人。主要研究纺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原料和新产品等,研究方向包括纤维与纤维集合体运动学与动力学,纺织加工与产品的智能检测与控制,天然纤维资源的利用,化学生物技术在纺织只的应用,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过程的解析研究;高性能合成浆料,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的高吸湿材料,农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的纺织成型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近年来学科点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项目
4 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共获得国家、省、部级一、二、三等的发明奖、科技成果奖 10
余项,教学类奖有国家和省部优秀教材和科技图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近 10 项。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项,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项,国际合作项目项以及与有关企业合作的项目等。
⑶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的科研获奖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王祥荣教授等主持《天然染料——浴拼色染色与固色成套技术与产业化》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廷教授等主持《超细非织造精细过滤材料制备过程模拟与实验研究》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王祥荣教授等主持《印染废水高效絮凝剂开发及废水回用技术》
2009年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王国和教授等《“织物组织学”课程教学平台立体化建设》
2009年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三等奖:潘志娟教授等《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白伦教授等主持《丝绸工程管理理论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宇岳教授等主持《柞/桑弹力真丝的研制及产品开发》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雁教授等主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丛书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刘国联教授等主持《成衣生产技术管理》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人成教授等主持《大豆纤维纺织品染整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唐人成教授等《大豆纤维纺织品染整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2006年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白伦教授、徐帼英副教授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白伦教授等主持《工科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国强教授等《功能性(改性)真丝》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胡征宇副教授等《TF2005S型双宫自动缫丝机》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李明忠教授等《丝蛋白人工皮肤》
2005年获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科技二等奖:陈宇岳教授等《膨体弹力真丝及其抗皱制品》
200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蒋耀兴等《生态纤维的精细化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唐人成教授等主持《大豆蛋白纤维/绢丝混纺纱新颖针织面料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
200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朱亚伟、王春花教授等《真丝筒子染色丝绸新面料》
2002年日本丝绸学会学会奖:白伦教授
2002年中国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陈宇岳教授等《膨体弹力真丝的研制及产品开发》
2002年获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科技二等奖:陈国强教授等《真丝结构与性能及真丝绸整理加工技术》
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宇岳教授等《膨体弹力真丝的研制及产品开发》
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梅士英教授等《拒水拒油防污多功能整理色织塔夫绸》
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白伦教授等《制丝工程智能化管理研究》
200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国强教授等《苎麻/绢丝混纺针织面料》
⑷ 纺织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相关
现有博士生导师34 人。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后军需、省部级科技攻关、国家创新等项目。获国家专利38 项,国家及省、部、市一、二、三等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奖近40 余项。其中,获省市科技成果一、二等奖4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6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3 门,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上海市精品课程5 门。年发表论文200 篇以上。11 篇博士论文入选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5 篇博士论文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迄今已培养博士生120 余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近200 名。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纺织学院内诸学科已形成了既各有特色,又互相渗透及依托的学科群。 本学科点1986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 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 年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 年再次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211 工程”建设的重点组成学科之一。 学科点现有教授14 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 名、博士生导师12 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教工40 余名,目前在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共60 余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⑸ 李俊的荣誉及获奖情况
1、2006年,参与完成的项目“华东女子标准体型研究及区域服装原型的理论与技术”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2006年,参与完成的项目“我国女子标准体型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2001年,参与完成的项目“出汗假人系统研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1997年,参与完成的项目“暖体假人及服装功能实验室研制”获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1、2008年,作为课程负责人“服装材料学”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2、2001年,参与完成的“面向21世纪服装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教学成果荣获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2000年,参与完成的“面向21世纪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纺织工业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2006年,论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研究”获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论文奖一等奖。
2、2006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3、2003年,“着装之温度舒适性研究”获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4、2003年,荣获第九届上海市科协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
5、2000年,荣获第六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6、1997年,荣获第七届上海市科协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 1、 2006年9月,参编部级“十五”教材《服装舒适性与功能》(第二章)(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2、 2006年9月,参编国家级“十五”教材《服装材料学》(第一章)(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3、 2006年8月,参编国家级“十五”教材《服装市场营销》(第十一章)(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1、2008年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人才培养计划。
2、2008年桑麻基金会教师奖。
3、2007年度“东华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
4、2006年东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5、2006年东华大学青年师德建设标兵。
6、2005年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
7、2005年获教育部第十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8、2004年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
2001年以来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一、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1、国家级5项:2001年二等奖3项,2005年二等奖1项,2009年二等奖1项
2、北京市级12项:2001年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2005年一等奖3项。 2008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国家级: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1 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重点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 张绮曼、郑曙旸、
张月、苏丹、刘铁军 2001年 国家级二等奖 2 世界陶瓷艺术史 陈进海 2001年 国家级二等奖 3 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 柳冠中 2001年 国家级二等奖 4 服装学概论(教材) 李当岐 2005年 国家级二等奖 5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 柳冠中、邱松、史习平、刘志国、刘新 2009年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级: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1 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重点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 张绮曼、郑曙旸、
张月、苏丹、刘铁军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2 世界陶瓷艺术史 陈进海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3 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 柳冠中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4 外国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 2001年 市级一等奖 5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改革 尚刚、杭间、邹文、
田自秉 2001年 市级二等奖 6 服装学概论(教材) 李当岐 2005年 市级一等奖 7 形态构成学(教材) 辛华泉 2005年 市级一等奖 8 锐意创新基于实践
── 动画设计学科课程系统建设 吴冠英、张弓、王川 2005年 市级一等奖 9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 柳冠中 邱松 史习平 刘志国 刘新 2008年 市级一等奖 10 《西洋服装史》(教材) 李当岐 2008年 市级二等奖 11 《陶瓷造型艺术》(教材) 杨永善 2008年 市级二等奖 12 室内设计课程建设 郑曙旸 张月 刘北光 汪建松 崔笑声 2008年 市级二等奖 二、 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奖 年度 序号 获奖项目 教师姓名 获奖等级 2002年度 1 《传统陶瓷雕塑》课程改革 邱耿钰 一等奖 2 “创意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刘元风、鲁闽、李薇 二等奖 3 “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改革 黄维 二等奖 2004年度 1 锐意创新,基于实践-《动画设计》课程建设 吴冠英 张 弓 王 川 一等奖 2 创立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田 青 张树新 贾京生
陈 立 杨建军 二等奖 3 文艺复兴美术研究 张 敢 二等奖 2006年度 1 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严 扬 柳冠中 刘志国
张 雷 周力辉 二等奖 2 传统陶艺课程建设 郑 宁 邱耿钰 李正安 二等奖 2008年度 1 《综合造型基础》课程建设 柳冠中、邱松、史习平、刘志国、刘新 一等奖 2 《室内设计》课程建设 郑曙旸、张月、刘北光、汪建松、崔笑声 一等奖 3 《纤维艺术》课程实践性教学 林乐成、洪兴宇 二等奖 2010年 1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训练系列课程》 苏丹、张月、管沄嘉、梁雯 一等奖
⑺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咋样啊,教学质量好吗,环境好吗,在社会的口碑好吗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好,环境也不错,在社会的口碑也好的。
1、师资力量
根据2015年10月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290余人,有专任教师373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占 70.51%。[1][5]有纺织行业“国家火炬计划”专家库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5个。
2、院系专业
根据2015年10月信息显示,学院下设纺织学院、时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雅戈尔商学院、机电与轨道交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社科部)、易斯戴学院、成教学院、国际学院、培训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42个。
(7)纺织教学成果奖扩展阅读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前身之一为1979年建立的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和1980年建立的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以此为基础,2000年筹建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成立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前身之二为1999年筹建、2002年正式成立的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⑻ 金欣的主讲课程
1、本科生:《化纤工艺学Ⅰ》(课程编号:10230082);《化学工艺学Ⅱ》(课程编号:1023008),学生评教及学校教学督导组评为“优秀”。
2、硕士研究生: 《高技术纤维进展》(课程编号:20080012)
3、博士研究生: 《高技术纺织品进展》(课程编号:20100023)
4、天津市精品课程:作为骨干主讲教师的《化纤工艺学》课程荣获2009年天津市精品课程称号。
5、天津工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获得2011年优秀教学质量三等奖;
6、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化纤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1年三等奖(排名第4)
学术获奖情况
1、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复合型导电纤维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开发》(获奖编号:J-212-2-02,9/10)负责人程博闻教授,颁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熔融共混和溶解-涂覆型导电纤维研究》荣获,作者:金欣;导师:肖长发教授。颁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3、2008年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熔融共混和溶解-涂覆型导电纤维研究》荣获作者:金欣;导师:肖长发教授。颁奖部门:天津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
⑼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专转本吗
可以的,专升本对口是有淮海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
文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机电一体化技术。
艺术类:环境艺术设计
考生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三年,考核合格者可转入分段培养本科院校学习两年,毕业后颁发分段培养院校本科文凭。
(9)纺织教学成果奖扩展阅读:
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校占地825亩,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9亿元。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7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近40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30余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工程师40余人。
学校设有创意学院、纺织学院、服装学院、机电学院、经贸学院、人文学院、创业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教学单位,设有45个专业。
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38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2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