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如何行使留置权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承揽人对定作物享有留置权的规定,定作物的所有权应属于定作人所有,因此,即使定作物的质量未达到合同的要求,定作人也须履行受领的义务,而无拒收的权利。对此,笔者认为,定作人定作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定作物的所有权,承揽人在完成承揽工作后,应将定作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定作人。但是,定作物的所有权并非均自承揽人交付时起转移给定作人,应区分下列情况而定:1、原材料由定作人提供,由承揽人加工、定作的,承揽人负有完成工作的义务,其因履行这一义务所完成的工作成果的所有权应归提供材料的人,即定作人。2、原材料由承揽人提供的,因材料归承揽人所有,故承揽人所完成的工作成果的所有权也归其所有;只有当承揽人将定作物交付给定作人后,定作物的所有权才转移给定作人。
至于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有关承揽人对定作物享有留置权的规定,笔者认为:首先,构成留置权的前提条件是留置权人对留置物的合法占有,而非合法所有;其次,承揽人的留置权一般发生在由定作人提供原材料的情况下,此时因定作物归定作人所有,故在定作人不支付报酬而要求承揽人交付定作物时,承揽人可依法行使留置权以对抗定作物交付请求权。而在原材料由承揽人提供的情况下,如果定作人对定作物不满意,而且在其要求承揽人修理、重作未果时,定作人往往会选择放弃定作物,而使承揽人的留置权无从行使或失去实际意义。因此,虽然《合同法》赋予承揽人对定作物享有留置权,但在原材料由承揽人提供的定作合同中,承揽人的留置权同样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换句话说,承揽人的留置权并不适用于定作合同。因此,不能以承揽人对定作物享有留置权,反证定作物的所有权即归定作人所有,两者不能划等号。
3、原材料由双方提供的,应依照何方提供的材料为主要部分而定。
如果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为定作物的主要部分,则定作物的所有权归定作人,无需交付定作人即取得所有权;反之,则由承揽人先取得定作物的所有权,经承揽人的交付而归定作人所有。至于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应根据原材料的价值、所制作的部件在整个定作物中的功能等因素综合判定。
在上述第一种情形下,如果有证据证明承揽人已经构成根本违约,定作人行使法定解除权并要求赔偿损失时,因原材料的所有权归于定作人,故定作人无法进行退货,而只能要求承揽人赔偿损失;在具体认定损失时,应考虑双方履行合同的具体情况和过错,必要时应委托专业机构作出评估,以确定定作人的实际损失。
在上述第二种情形下,因原材料由承揽人自行提供,故在定作物交付给定作人之前,该定作物的所有权归于承揽人。因此,当定作人行使法定解除权或在定作物加工完毕之前行使任意解除权的,其均有权利拒绝受领该定作物。
⑵ 承揽人的工作成果不合格的,如何处理
现实问题
肖女士向某家具厂订购了家具一套,约定由该家具厂按照肖女士的图纸订制家具。送货安装时,肖女士发现该套家具的衣橱门无法关上,遂叫送货师傅送回厂修理。再次送货安装时,该衣橱门依旧无法关上,这次肖女士联系家具厂后,家具厂派人上门维修,但是依旧无法修好,肖女士提出重新制作,但是遭到了家具厂的拒绝,双方因此发生争执。那么,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根据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定作人交付的工作,这是承揽人的义务,如承揽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就应当承担修理、重作、减少报酬、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上述案例中,家具厂在无法修好衣橱门的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合同重作或者与肖女士协商减少报酬,承担相应的损失等等。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承揽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揽人承担修理、重作、减少报酬、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⑶ 民法留置物的所有权是属于定作人还是承揽
您好,承揽成果交付前的所有权归定作人
承揽成果完成后,尚未交付前,所有版权归定权作人。对此结论,法律没有直接规定,但可以从相关法条并结合民法理论推知。
《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承揽人的留置权、《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了定作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则规定了“留置权”涵义。结合上述三个法律条文分析,既然承揽人可以对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则该成果当属定作人所有,否则承揽人无权留置。
2、尚未交付的承揽成果遭受侵害时定作人的救济方式
(1)已完成的承揽成果遭受承揽人的侵害时,定作人既可以合同之债主张权利,也可以侵权行为之债主张权利。
(2)已完成的承揽成果遭受第三人的侵害时,定作人既可以直接向第三人主张侵权行为之债,也可以向承揽人主张合同不履行之债。
(3)已完成的承揽成果被承揽人的其他债权人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定作人可以所有权人的身份提出保全异议(执行异议),依法取回承揽成果。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⑷ 承揽人成果的所有权归承揽人还是定做人
是这个道理。如果劳动成果归承揽人,就不存在留置权了。
⑸ 什么是工作成果所有权
工作成果所有权:这个工作成果是属于你的,你研究出来的成果,类似专利。别人要使用没有经过你的同意,那就属于侵权行为。
⑹ 承揽合同终止后,已完成的工作成果如何处理 法条依据
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交付定作人,由其验收。定作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报酬。专
《合同法属》
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揽合同时双务、有偿合同)
第九十八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⑺ 在加工承揽业务中,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如何理解承揽人享有的留置权
加工承揽业务中承揽人的留置权与其他情况下的留置权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承揽人享有的留置权:
(1)根据《担保法》的规定,留置的财产是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因此,承揽人留置的工作成果应当是根据本承揽合同而合法占有的定作人的动产。如果承揽人已经将工作成果交付给定作人,也就是说该工作成果已由定作人占有,承揽人就无法实现留置权。
(2)如果工作成果不是动产,如已安装了玻璃的房屋,承揽人也无法实现留置权。
(3)如果定作人同承揽人订有一揽子的承揽合同,定作人未支付其中一个合同的报酬的,承揽人只能留置定作人未付报酬的那个合同的工作成果。例如:甲与乙卷烟厂约定,由乙厂为甲加工卷烟,之后甲又与乙约定,由乙再为甲加工一批雪茄烟。如果甲支付了加工卷烟的报酬而未支付乙加工雪茄烟的报酬的,乙只能留置雪茄烟而不能留置卷烟。
⑻ 承揽加工的工作成果未付清货款,合同规定工作成果的所有权归承揽方,委托方是否可以追究其质量责任
可以。
工作成果所有权归属问题,是由承揽加工合同约定的,但并不排除委托方拥有使用权。而正是基于这种权利,委托方才会向承揽方支付加工费。同样产生的就是加工带来的价值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这是属于合同争议或纠纷引起的问题。如果双方不能协商解决,则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⑼ 民法留置物的所有权是属于定作人还是承揽人
您好,承揽成果交付前的所有权归定作人
承揽成果完成后,尚未交付前,所有权回归定作人。对答此结论,法律没有直接规定,但可以从相关法条并结合民法理论推知。
《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承揽人的留置权、《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了定作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则规定了“留置权”涵义。结合上述三个法律条文分析,既然承揽人可以对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则该成果当属定作人所有,否则承揽人无权留置。
2、尚未交付的承揽成果遭受侵害时定作人的救济方式
(1)已完成的承揽成果遭受承揽人的侵害时,定作人既可以合同之债主张权利,也可以侵权行为之债主张权利。
(2)已完成的承揽成果遭受第三人的侵害时,定作人既可以直接向第三人主张侵权行为之债,也可以向承揽人主张合同不履行之债。
(3)已完成的承揽成果被承揽人的其他债权人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定作人可以所有权人的身份提出保全异议(执行异议),依法取回承揽成果。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