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科技成果
1. 2010年立项、2011年启动的我国微藻能源方向的首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 础”,2月1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兴科技城正式启动。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江西新大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 织实施。项目的依托部门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依托单位是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元广教授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目前,生产生物柴油所用原料均靠种植油料植物,棕榈树、麻风树、油菜等。由于油料植物的油脂面积产率不高,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必然要占用大量耕 地,影响粮食生产。而微藻种类繁多、分布广、繁殖快,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它可直接利用阳光、CO2及N/P等简单营养物质快...
『贰』 最新生物科技成果
吉林:国际上首次分离成功人参抗病基因
人参抗病基因首次在吉林农业大学分离成功。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分离成功的人参抗病基因,该研究成果为AM真菌在人参锈腐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人参锈腐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由吉林农业大学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丛枝菌根真菌诱导人参抗/耐锈腐病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合同编号:20030553-1)”日前通过专家鉴定。
利用AM真菌作为生物农药控制植物病害,尤其是土传真菌和线虫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已得到目前农业科学界的广泛认同。该项目通过研究5种AM真菌与人参锈腐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Glomus fasciculatum能显著地抑制人参锈腐病的发生和发展。项目分析了AM真菌诱导人参抗/耐锈腐病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变化,发现几丁质酶和PAL酶在AM真菌诱导人参抗/耐锈腐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参的连作病害(Repeat disease)问题。
据了解,这次分离出的人参抗病基因为ClassIII几丁质酶基因(基因银行注册号为DQ532359),专家还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及功能鉴定。
广州:防治禽流感siRNA特效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防治禽流感特效药,两公司获高额科技配套资金资助!记者昨日从广州开发区获悉,其区内企业广州拓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广州市2006年科技攻关”引导项目——“防治禽流感siRNA特效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经批准,获得区科技发展资金9万元的配套资助;另一企业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广州市2006年科技攻关引导项目“新型纤维蛋白封闭剂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经批准,获得区科技发展资金13.5万元的配套资助。
据悉,“防治禽流感siRNA特效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于今年6月由广州市科技局列入2006年科技攻关引导项目,并获无偿资助30万元。此项目主要内容是:筛选防治禽流感的siRNA分子,完成防治禽流感siRNA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等。“新型纤维蛋白封闭剂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今年5月由广州市科技局列入2006年科技攻关引导项目,并获无偿资助45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将突破外科手术及外伤止血领域现有技术的瓶颈,推动本领域传统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化,为广东省生物技术医药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的探讨新型纤维蛋白封闭剂,探讨解决现有生产技术中异种蛋白潜在的免疫原性问题。除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之外,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还避免了潜在的血源性生物制品安全问题,为纤维蛋白封闭剂的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南方日报
杭州:油菜生产出生物柴油
在杭州市塘栖镇工业园区内的一块空地上,工人将10升刚下生产线的淡黄色液体——生物柴油灌进卡车油箱,卡车随即“轰”地开了出去。这是前不久在杭州争光树脂有限公司的一幕。看到使用这种油菜籽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的卡车速度跟加普通柴油的跑得一样快,人们的目光不由得集中到从事这种生物柴油研发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院长计建炳身上。
计建炳拿出镇海石化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说,喝这种生物柴油的车子,动力与使用矿物柴油相当,但排放出的废气中有害物却比矿物柴油降低50%,已经达到德国的技术指标。
2002年,计建炳留学归来后即开始着手研究生物柴油。几年来,他在实验室里把餐桌上的废弃油、地沟油、菜油等,都变成过生物柴油。最终困扰着他的难题是,到底选择什么原料,才能使生物柴油能最终走向市场?去年,计建炳去北京出差,听说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陈锦清正在研究高产量高油含量的新品种油菜,有可能成为生物柴油的原料。而陈锦清当时正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在北京参与起草国家“十一五”生物质能源规划。这一“工”一“农”的两个人一见面,原料难题就有了解决方案。
『叁』 有哪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科研成果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而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这些产品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一般新的生物产品的开发必须经过(1)实验室研究(生产工艺路线探索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2)临床前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实验);(3)保健食品需经过试验产品的安全性试验;(4)而药品则需经过一期临床试验(用健康志愿者试验药品的安全性)、二期临床试验(小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三期临床试验(大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等五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进行试生产。药品还必须在试生产一年后,再上报质量稳定性和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才能申报正式的生产批文。
『肆』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什么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以及生化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利用生物转化特点生产化工产品,特别是用一般化工手段难以得到的新产品,改变现有工艺,解决长期被困扰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棘手问题。
(4)生物科技成果有哪些扩展阅读:
2003年, 美国J. Craig Venter 实验室合成了5.8×105 碱基对的生殖道支原体全基因组,首次实现了人工合成微生物基因组;
2006年,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技术(In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 iPS)产生;
2010年5月,J. Craig Venter 实验室报道了首例“人造细胞”的诞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
他们利用化学方法合成基因组,将其植入一个去除原有遗传物质的单细胞细菌(山羊支原体)中,使这个受体细胞可在实验室进行繁殖,使之成为“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可进行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关键一步;
『伍』 生物科学技术产品有哪些
生物科学技术一般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在生物的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一种技术系统。目前医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等已有近200个品种,绝大部分都是发酵的产品。除抗生素外,发酵工程产品还包括氨基酸、工业用酶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味精、维生素B2等也是发酵工程的产品。
『陆』 生物技术包括哪些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以及生化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利用生物转化特点生产化工产品,特别是用一般化工手段难以得到的新产品,改变现有工艺,解决长期被困扰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棘手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且有的已付诸现实。
『柒』 目前生物科技有哪些先进技术
目前生物科技有什么最新发展成果
1.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2.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3.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4.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 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5.美国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
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统利用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 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捌』 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有哪些,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而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这些产品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一般新的生物产品的开发必须经过(1)实验室研究(生产工艺路线探索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2)临床前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实验);(3)保健食品需经过试验产品的安全性试验;(4)而药品则需经过一期临床试验(用健康志愿者试验药品的安全性)、二期临床试验(小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三期临床试验(大规模临床药效学研究)等五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进行试生产.药品还必须在试生产一年后,再上报质量稳定性和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才能申报正式的生产批文.
『玖』 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权威科技成果
2013年12月,FDA批准了首个高通量DNA测序仪,这种仪器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有效的测序人类DNA,用于遗传学回检测、医学诊断和答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在这一审批过程中,研究者们首次使用了一组人类标准基因型的参考数据集。这些标准基因型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和瓶中基因组联盟(Genome in a Bottle)共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