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我们国家近三年来实行的脱贫攻坚,使绝大多数的人都摆脱贫困,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病致贫,因老致贫,但是为了不让一个人掉队,那么只能加大扶贫力度
『贰』 如何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思维导图
1、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
深度贫困地区一方面可以结合中央扶贫资金,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从其他地区引进适合的产业发展。同时,产业发展要突破单一生产环节,建立起相应的市场销售渠道,使生产和销售对接,形成一套完善的产业体系。
2、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脱贫的同时,还要巩固已有的成果。脱贫攻坚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摘帽”的贫困县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
(2)脱贫攻坚成果展如何开展扩展阅读:
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
1、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
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
2、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
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
『叁』 脱贫攻坚战略中青年大学生怎么做才能展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中青年大学生为了脱贫攻坚战略才能展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肆』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1、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脱贫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
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2、要持续加大贫困地区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要加强资金整合,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
要健全公告公示制度,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要对脱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3、要坚持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作用。贫困治理不是一劳永逸,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也加剧了“返贫”隐患,贫困人口由于疾病、失业等原因也容易陷入“返贫”现象。
要巩固好反贫困成果,社会救助体系依然要保持对贫困地区民生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了解贫困群体的变化,对“返贫”现象要及时干预和救助。
4、注重贫困群体的资产和能力建设。要因时因地制宜,抓牢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根本之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杠杆,以消费扶贫为抓手,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要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措施,加快推进“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到户、精准见效。
要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扶贫车间稳定就业、持续受益,让贫困群众“不出村、有活干、把钱赚”,做到农闲人不闲,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发展,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做好扶志、扶智工作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尤为重要。目前,贫困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相对老化、文化程度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而且越是偏远、越是贫困的地方,党支部的能力越弱。
因此,必须把脱贫攻坚和夯实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把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基层工作队伍,为农村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6、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要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伍』 我国各省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目前看,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
第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扶贫,有两个基本情况。一个是以当时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了,另一个是戴贫困县帽子的越扶越多。这次脱贫攻坚扭转了这种趋势。
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第二,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
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第三,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
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
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
第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第五,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我们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本领明显提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特别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这同他们经受了这几年脱贫工作历练是分不开的。
第六,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社会对中国减贫方案是高度赞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我同许多国家领导人或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见面时,他们都肯定中国减贫成就。
总的看,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脱贫攻坚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5)脱贫攻坚成果展如何开展扩展阅读:
沿革
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英国伦敦演讲时提到“按照中国的标准,中国还有7000万人没有脱贫。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2亿左右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提出继续减贫的计划。
2015年10月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并要求全国全党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同年11月29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陆』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什么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三五”时期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6)脱贫攻坚成果展如何开展扩展阅读:
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十三五”时期,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每年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座谈会,针对不同阶段问题部署目标任务;从牢牢兜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底线,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长远谋划,一系列理念、行动,说到底,就是为了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我们才能推动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柒』 我国采取哪些手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 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
二 要抓好产业扶贫,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途径。
三 要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推动农村均衡发展。
四 要强化“志智”双扶,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捌』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未来5年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帮助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建档立卡,分类施策,不留锅底。”刘永富表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这个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是“两个确保”。“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据刘永富介绍,目前中央的财政扶贫专项投入400多亿元,这个数目在明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还有几千亿元的综合扶贫资金和金融资金可利用。例如,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项目经过论证后,本人申请5万元以下贷款,3年以内可以免担保、免抵押。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政府未来5年还将投资6000亿元。“下一步要设立扶贫再贷款,这又是一个大政策。”刘永富表示。
拟取消对生态脆弱贫困县GDP考核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应完善对地方政府的扶贫考核办法。刘永富表示,考核主要是看减贫成效和工作扎实程度,即贫困人口脱贫了多少,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了多少,贫困县“摘帽”了多少,公众对扶贫帮扶措施的认可以及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的成效等。
他指出,有些生态脆弱的、需要保护的县可取消GDP的考核,其他贫困县的考核要减少GDP的权重,60%以上的考核分数是脱贫的成效。目前,22个省份中已经有10个出台了具体的办法。
中国贫困标准高于世界银行
如果能达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是不是意味着,2020年后中国就没有贫困人口了?
对此,刘永富解释,2020年之前,我国要解决的是绝对贫困。对于绝对贫困人口,各国有各国的标准和政策,中国当前贫困标准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每年还将根据物价指数、生活指数等动态调整。去年,贫困标准上升至28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
“并不是说2020年以后中国就没有贫困人口了,那时候的贫困人口和现在的贫困人口不是完全一样的贫困,是相对贫困的人口。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会长期存在。现在联合国提出全球要在2030年之前解决目前存在的极端贫困人口问题,我们是在2020年解决极端贫困人口问题,提前了10年。”他说,目前首要任务是帮助这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至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等2020年之后的问题,现在也需要抓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