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军民融合发展要形成什么样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② 我国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规范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律。目前所出台的政策多以“版意见”、“办法权”等为主,缺乏法律效力,权威性、综合性不够。
二是在法规层面,缺乏系统的衔接协调。
三是在政策层面,部分政策存在责权利不清晰,如军民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部分政策存在不公平、操作性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如军品免税、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政策;部分政策更新滞后,如军民通用标准、国防科技成果解密相关政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四是我国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存在军民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军民协同创新具体由哪个机构来统筹协调尚无定论。
五是军、民口科技主管部门之间自谋其政得多,倾向在自己系统内布臵科研任务、分配科研经费,造成大量科研资源浪费。
六是缺乏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军技民用主要是自发行为,尚未成为军工单位的法定职责,技术转移的外在约束和内在动力不足,目前仍以内部转化为主。
七是民用技术向国防转移的关键环节缺乏系统有效的支持。
③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我要参观怎么去
第一,你必须是军人
④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了哪些实效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只有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实施军民融合理论创新工程,引导各类智库、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化军民融合发展的舆论引导,坚决治理规范以“军民融合”名义从事违法违规活动,营造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专家表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应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扎实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
⑤ 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有哪些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内、教育、人才容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⑥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如何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积极吸纳全社会优势资源。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民口企业占到总数的2/3以上,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比接近一半;‘民参军’企业承担任务的领域和层次也不断拓展,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承担总体和分系统任务,一些民营企业在微小型、无人系统和微纳米等前沿关键技术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上,成效已逐步显现。“这突出体现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方面,像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核高基等项目,都是集聚了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军地优势科研力量取得的重大成果。”龙红山表示,军地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模式更加多样,在海洋、网络、空天等事关国防安全的战略新兴领域,初步实现了军民融合重点任务联合攻关;在基础科技领域,军地各方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在太赫兹、量子、激光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⑦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体系框架和战略布局有哪些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体系框架和战略布局有哪些?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体系框架和战略布局有哪些?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体系框架和战略布局有哪些?
⑧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北京开幕吗
近日,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京开幕
近年来,军地积极创新制度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完善信息交互、培育竞争环境、强化监督管理,协调推进国防知识产权、军用软件计价、装备采购信息发布、军民标准通用化等规范出台,装备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创新性成果,发展势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