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刘志红的人物简介
刘志红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专家。在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靠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完成了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刘志红院士在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及个体化治疗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课题。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课题、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重大项目、全军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发表论著567篇,SCI收录182篇,主编专著三部。先后带教硕士生40名,博士生55名,博士后12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和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奖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Ⅱ 新浪创始人是谁
王志东,中国IT界著名人士。从1992年开始,王志东先后创办了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新浪网,是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台产品的开发人与总设计师,长期担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成功进行多次国际资本运作,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不断追求卓越是王志东的信条。2001年12月,王志东创建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目标是面向企业与政府信息化领域,融合网络、通讯与软件技术,集成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成熟的应用模式,开发领先的应用平台软件产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套简单、方便、安全、实用的协同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信息化目标。 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结合软件技术与互联网应用,开发全新的信息应用平台便成为王志东的重要思想,而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成功为这一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期,国外协同应用市场兴起,王志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新出现的行业趋势,进军协同市场的思想进一步成熟。从2001年底开始,王志东亲自带领团队进行协同应用平台的开发。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采用先进的“扩展对等网络”技术,基于“协同应用模式”的开发与操作平台——“竞开协同应用平台(GENEKING)”研发成功。2002年12月,在王志东主持开发下,基于此平台的第一套协同应用软件——“竞开协同之星”(GK-Star)正式推出。
为了表彰王志东在信息化领域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协将2002年度的“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颁发给了王志东。此外,王志东还荣获《软件世界》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2年IT十大领军人物”之“最佳新闻聚焦奖”,及《当代经理人》杂志社、中华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和搜狐网共同组织评选的“2002年十大创业新锐”荣誉称号。
Ⅲ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荣誉
中星微蝉联“自主创新卓越品牌”奖 2008年5月22日
中星微荣膺EETimes-China两大Top10奖项 2008年5月
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邓中翰荣膺“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 2007年12月18日
中星微电子获2007年度EDN创新奖 2007年11月18日
2007年1月,中星微电子入选《福布斯》中文版“2007中国潜力100”排行榜,排名第五位 2007年1月20日
中星微获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FSA)2006年度大奖 2006年12月13日
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博士作为优秀无党派人士,获得中共中央统战部授予的“为小康建设做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6年9月20日
中星微荣膺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8月31日
邓中翰博士荣获2005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2006年4月27日
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出炉 邓中翰捧走大奖 2005年12月28日
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博士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5年4月26日
2005年3月28日“星光中国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中星微电子获奖代表邓中翰博士颁奖 2005年3月28日
信息产业部发布第四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结果,中星微电子的“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位居榜首 2004年12月23日
第六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 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博士获奖 2004年12月22日
中关村科技园区隆重召开留学人员庆国庆暨表彰大会 邓中翰博士代表受表彰的优秀创业留学人员讲话
2004年9月25日
2003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评选揭晓 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博士获奖 2004年2月20日
邓中翰博士作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的代表,接受胡锦涛总书记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奖章
2003年9月30日
邓中翰、田溯宁、魏少军、王文京获中国科协2003年“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2003年9月13日
“星光一号”被评为“中关村十大IT创新产品”,名列首位 2001年5月
Ⅳ 海扶医院的医护团队
王智彪教授:
职 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自1988年起,带领团队共同从事超声生物学效应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治疗设备——“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超声聚焦刀”)。20余年来,云集了一批多学科交叉、医工结合的科研团队共同研制出系列超声治疗设备,形成了超声治疗技术应用向多元化发展的平台。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际发明专利50余件、国家专利90余件。先后于1997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9年被授予首届振兴重庆杰出贡献奖章;2000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06年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带领团队进行的超声无创治疗领域相关基础研究,荣获201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并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汪炼院长:
职 称:主任医师 院长从事妇产科工作35年。历任重庆市江北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副书记、江北区医学会妇产科专业组主任委员,江北区、渝北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成员,江北区计划生育协会委员、江北区妇女联合会执委,重庆市性学会性医学专委会委员等。
在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开创了医院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史。多次参加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医学和医院管理培训。
曾受国家卫生部派遣,以妇产科专家、中国医疗队队长身份先后到大洋洲基里巴斯共和国首都医院、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首都医院进行医疗援助。
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科研项目《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线形切开术对生育影响的研究》、《腹腔镜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研究》、前两项课题先后获重庆市江北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卞度宏教授: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6年制医学系。现任重医一院妇产科教授、博士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第三、四、五届常务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第一届理事、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重庆分会妇产科专业组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顾问、中国医学文摘妇产科和计划生育分册副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委、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重庆医学杂志、外科手术学杂志和健康人杂志编委等。
多年从事计划生育、妇科内分泌、妇科尿瘘、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肿瘤等研究工作。主编和参与编著的专著和大型专业参考书有《计划生育手术图解》、《妇产科理论与实践》、《实用妇产科学》、《中国网络全书妇产科分册》、《高等医药院校妇产科教材》2、3、4、5版、《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华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现代妇产科学》、《临床妇产科学》、《现代急诊医学治疗》、《门诊医学》《妇产科临床鉴别诊断学》等。在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全国性杂志发表的论文约50余篇。曾获199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叶之美教授:
职 称: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曾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兼任《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顾问等。参编的专著和大型专业参考书有《实用妇产科学》、《中国网络全书妇产科分册》、《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等。从事妇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5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发表的论文30多篇。负责指导中青年医生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Ⅳ 中国科协求是成果转化奖奖金多少
为实复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制续发展战略,鼓励在科研
岗位和生产战线上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加速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科协于1998年设立中国科协“
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和“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其中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用于奖励在航天、信息、
生物医疗等领域作出优异成绩的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每
年奖励名额不超过16名,奖金每人1万美元。求是杰出
青年成果转化奖用于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突出贡
献的青年科技人员,每年奖励名额不超过5名,奖金每人
5万元人民币。
Ⅵ 新浪的创始人是谁
王志东是新浪的创始人,茅道临是新浪的推动者,汪延是新浪的开 拓者
---------------
现任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9年,进入北大方正集团从事专业开发工作。6月,独立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3.0,被选为北大方正当年七大成果之一。
1990年6月,转入北大方正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
1992年4月,和同学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独立研制成功"中文之星"中文平台软件。
1993年12月,得到四通集团500万港币投资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1997年,为四通利方公司引入650万美元的国际风险投资,成为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三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
1998年12月,四通在线完成了与美国华渊资讯的合并,创建新浪网。自此长期担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并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网站,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2001年6月,被公司董事会集体解职
2001年12月创办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面向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域,开发并推出“竞开协同应用平台”,点击科技基于“竞开协同应用平台”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竞开协同之星”。
2006年,王志东点击科技开发lava-lava即时通讯工具。
Ⅶ 新浪创始人是谁
王志东,中国IT界著名人士。从1992年开始,王志东先后创办了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新浪网,是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台产品的开发人与总设计师,长期担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成功进行多次国际资本运作,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不断追求卓越是王志东的信条。2001年12月,王志东创建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目标是面向企业与政府信息化领域,融合网络、通讯与软件技术,集成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成熟的应用模式,开发领先的应用平台软件产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套简单、方便、安全、实用的协同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信息化目标。 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结合软件技术与互联网应用,开发全新的信息应用平台便成为王志东的重要思想,而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成功为这一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期,国外协同应用市场兴起,王志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新出现的行业趋势,进军协同市场的思想进一步成熟。从2001年底开始,王志东亲自带领团队进行协同应用平台的开发。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采用先进的“扩展对等网络”技术,基于“协同应用模式”的开发与操作平台——“竞开协同应用平台(GENEKING)”研发成功。2002年12月,在王志东主持开发下,基于此平台的第一套协同应用软件——“竞开协同之星”(GK-Star)正式推出。
为了表彰王志东在信息化领域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协将2002年度的“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颁发给了王志东。此外,王志东还荣获《软件世界》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2年IT十大领军人物”之“最佳新闻聚焦奖”,及《当代经理人》杂志社、中华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和搜狐网共同组织评选的“2002年十大创业新锐”荣誉称号。
Ⅷ 中石化哪位员工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亲,是宋文波,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从事聚烯烃相关技术研发。
希望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Ⅸ 求是奖是怎么设立的,有哪几种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在科研
岗位和生产战线上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加速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科协于1998年设立中国科协“
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和“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其中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用于奖励在航天、信息、
生物医疗等领域作出优异成绩的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每
年奖励名额不超过16名,奖金每人1万美元。求是杰出
青年成果转化奖用于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突出贡
献的青年科技人员,每年奖励名额不超过5名,奖金每人
5万元人民币。
Ⅹ 请熟悉科大讯飞的来评价一下总裁刘庆峰
刘庆峰在中国科大学习期间就以优异的成绩而年年获得奖学金,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研究生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2000年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大学生最高荣誉--“五四奖学金”和建昊杯。因专业成绩突出,1992年就被选入中国科技大学与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共同设立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自1995年起就作为该实验室所承担国家863项目“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的主要负责人,立志要“让计算机象人一样开口说话”。199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即担任“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福建)”总工程师,1999年出任科大讯飞公司总裁并一直分管核心研发及产品战略,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语音技术研究的第一线。现已获受理发明专利五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登记五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先后提出了“基于LMA模型的语音合成新方法”、“基于数字串外推的韵律构建模型”等创新方法,研制成功的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在1998年的国家863评比中不仅荣获第一名而且自然度综合指标首次达到可实用阶段(自然度3.0分)。以第一作者完成的文章“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Chinese speech platform—Tianyin Huawang System”荣获首届“国际汉语语音处理年会”(1998年12月,新加坡)上语音合成领域唯一的“最佳学生论文奖”。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还荣获2000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庆峰均为第二获奖者,第一获奖者为其导师王仁华教授)。1998年首次提出“听感量化语音合成方法”,并在博士论文中对此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此方法已成为指导科大讯飞及其联合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路线,成为科大讯飞基础研究保持业界领先的最关键壁垒之一。在此方法指导下,刘庆峰先后牵头承担了十余项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的重大攻关项目,带领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研制成功的InterPhonic语音合成平台(国家十五863重大项目“面向网络及内容的语音信息应用处理平台”主要研究成果)在业界首次使机器合成语音效果超过普通人说话水平(自然度4.3分),2003年12月被科技部鉴定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10月举行的最新一轮国家863语音合成评比中,在包括有日本ATR、清华大学等国际知名语音研究机构参加的决赛评比中,InterPhoinc系统以大比分囊获所有指标第一名。
由于刘庆峰在语音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杰出研究成果,其本人先后在2002年被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2004年被中国科协、国家人事部、组织部授予“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中国科协授予“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刘庆峰在这些全国重大奖项中所实现的安徽历史上零的突破,大大鼓舞了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合肥科学城的科技品牌形象。
除了在语音技术基础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外,刘庆峰还在中文语音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生毕业时,他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机会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薪聘请,立志要将汉语语音合成技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全面产业化。他带领一批科大优秀毕业生,于1999年6月创立了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始终坚持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顶天立地”的产业发展理念:核心技术务必确保国际领先(“顶天”),技术成果力求大规模推广应用(“立地”)。经过几年的发展,讯飞语音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不仅在中国大陆的近30个省份得到了推广应用,还成功地进入到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北美等市场,在电信、证券、银行、电力、教育等20多个行业获得了成功应用,并被奥运会组委会和863专家组共同确定为“面向奥运的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中的语音技术提供单位。讯飞语音产品现已占领了语音合成主流应用市场80%的份额, 2003年被中国通信业第一大刊物《通信世界》评为“中国通信业十大最具增长潜力企业”,彻底改变了99年以前中文语音市场几乎全由国外IT巨头垄断的局面。讯飞市值也从创业时的300万元,发展到2001年6月联想投资和INTEL投资联手注资时的2.2亿元,两年内增长70倍,创造了中国IT史上的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