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货币替换无形资产所得税

货币替换无形资产所得税

发布时间:2020-12-19 22:21:41

⑴ 企业非货币资产交换怎么进行纳税调整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参考比例为25%,即:从收取补价方看,如果收取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从支付补价方看。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支付补价之和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均确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新准则关于非货币性交换计量的规定与现行税法的差异

(一)新准则规定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资产计量基础、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相对于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变化较大。对于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新准则规定了两种计量基础: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换入资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究竟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在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换入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对于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交易,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时,在会计上应确认损益。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时。则不确认损益。如果在交换过程中发生补价,则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支付补价方,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2)收到补价方,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减去收取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

(二)新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从新准则规定的两种确认基础上分别进行说明。

1新准则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计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会计处理的实质是:由于不确认收到补价所包含的收益或损失。在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的同时,也就是将换出资产的转让收益计入了换入资产的成本。

按照相关税法的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有偿出让资产的行为,只不过换取的不是货币,而是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应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解为出售或转让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购置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分别计算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具体来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在交易时。作视同销售处理。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转让过程中的所得或损失。并且,税法规定,在交换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税费,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应纳税所得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换出资产的计税成本一相关税费。

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换出资产的账面成本与计税成本可能不一致。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会计处理是按公允价值与账面成本确认损益;而税法是按公允价值和计税成本的差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当换出资产的账面成本与计税成本不一致时,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新准则规定,不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且不确认当期损益。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与税法差异较大。

按税法规定。换出资产需先按出售或转让原有资产计算损益,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对换入资产计价。但在换出资产时,换出资产方会计上未产生损益,两者之间的差额应按税法确认的标准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由此可见,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与税务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会计处理的结果。企业应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对企业来讲,采用新会计准则,将会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损益的计量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本文将结合案例对此进行探讨。

二、案例分析

(一)交换过程中不涉及补价例1:2007年4月,经A、B两公司协商,A公司以其账面的一项专利权与B公司的一间仓库交换。A公司专利权账面价值为9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B公司仓库账面原价为11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缴纳营业税5万元(100x5%);B公司按“销售不动产”税目缴纳营业税5万元(100x5%)。假设A、B两公司扣除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影响之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均为500万元。所涉及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中除营业税以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A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5=9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95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没有确认损益。两者产生差异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为505万元。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00+5=10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105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营业外收1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已确认损益10万元,两者产生差异10-5=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0+10-5=505(万元)。

B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5=9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一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9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纳税调整:同A公司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00+5=10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0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营业外收入10

纳税调整:同A公司

(二)交换过程中涉及补价例2:若A公司的专利权账面价值为90万元。公允价值110万元,则A公司缴纳5,5万元(110x5%)的营业税,B公司以仓库及支付补价10万元为对价交换A公司专利权。其他条件同例1.

A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5.5-10=85.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85.5

银行存款1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5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10-90-5.5=14.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没有确认损益,两者产生差异14.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14.5万元。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10+55-10=105.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105.5

银行存款1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5

营业外收入2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10-90-5.5=14.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已确认损益20万元,两者产生差异5.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0+20-5.5=514.5(万元)。

B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10+5=10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0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银行存款1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没有确认损益,两者产生差异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5万元。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00+10+5=11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1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银行存款10

营业外收入1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已确认损益10万元,两者产生差异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0+10-5=505(万元)。
(宋浙青)

⑵ 企业收到股东投资入股(货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吗

收到投资的企业不用交所得税。
如果股东用分红投资要交所得税,由投资企业在纳税地交纳,税率25%。

⑶ 自然人股东认缴无形资产改货币出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根据财税〔2015〕41号 第一条规定: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属于个人转版让非货币性资产和权投资同时发生。对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依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 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减除该资产原值及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条纳税人一次性缴税有困难的,可合理确定分期缴纳计划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自发生上述应税行为之日起不超过5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无形资产出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按评估价值减去成本税费后的余额为所得额按20%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如果金额大一次缴纳有困难,可以向主管税局申请分5年缴纳。

⑷ 无形资产出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么

无形资产出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税〔2015〕41号 第一条规定:个人以内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容,属于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同时发生。对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依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 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减除该资产原值及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条纳税人一次性缴税有困难的,可合理确定分期缴纳计划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自发生上述应税行为之日起不超过5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无形资产出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按评估价值减去成本税费后的余额为所得额按20%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如果金额大一次缴纳有困难,可以向主管税局申请分5年缴纳。
值得注意的是:营改增后,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时,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并且还同时代扣个人所得税。

⑸ 无形资产出资可变更为货币出资吗

不可以。无形资产投资不可能直接变成货币投资,除非你把无形资产出售然后再投资入股。

⑹ 东奥中级会计书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无形资产时缴纳了增值税。问:无形资产换出,处置时要缴纳增值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对立的,即缴纳增值税的项目不缴纳营业税,反之亦然。

⑺ 如何以无形资产出资来替换原先货币出资问题

个人来感觉增资减资或者收购注销自什么的能够规避税务问题,但是未来上市将面临如何解释股东不存在抽逃出资的嫌疑。据楼主介绍,感觉该公司设立不久,为降低未来解释难度建议新设主体,直接以无形资产和货币出资,(重点关注:该无形资产对公司业务的实际意义、是否必须投入、评估方法、无形资产出资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⑻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无形资产不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么

购进无形资产不计提增值税进项税额,无形资产转让也不是增值税应税项目.

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以公允价值计量:甲以存货换入乙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营业税怎么办

非货币性资来产交换具有商业实源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
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
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不论是否涉及补价,只要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
面价值不相同,就一定会涉及损益的确认,因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通常是换出
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予以实现。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相当于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收入
和按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也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在利润表中作为营业利润的构成部分予以列示。
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
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转让是按 5%征收营业税的,征收营业税计入换出方的当期损益!
转让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⑽ 商品非货币交换无形资产会计分录

(1)属于非货币性资产复交制换。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190+10=200(万元)
涉及多项换入资产的,以其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分配。
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200/(50+150)】*50=50(万元)
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200/(50+150)】*150=150(万元)
(2)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50
无形资产
15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
投资收益
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50
银行存款
10
(3)如果不具备商业实质,则换入资产以账面价值计量。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250-30)+10=230(万元)
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以其账面价值对其进行分配。
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230/(40+170)】*40=43.81(万元)
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230/(40+170)】*170=186.19(万元)
借:固定资产
43.81
无形资产
186.19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50
银行存款
10

阅读全文

与货币替换无形资产所得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梁惠 浏览:632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报告 浏览:986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软件开发 浏览:529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计划 浏览:190
上海市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757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浏览:564
工程质量维修期限承诺 浏览:769
第四届山东省知识产权新年论坛 浏览:176
房产证上没有使用年限 浏览:867
谁创造了拼图 浏览:998
简单的土地转让协议书 浏览:708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