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固定资产那章关于弃置费用的后续摊销计算应该怎么算(2017注会教材---会计 第43页)
我个人认为你可能理解上有问题这个弃置费用应该是在其建成后就应该存在的只是在使内用若甘年了,才发容现没有计提若是不追溯的话那么这个弃置费用就不是这么多了,应该是倒算到现在的时的现值而不建成那一年的,这个税前差异应该指的是所得税税前利润在权责发生制下少计入费用一个是折旧一个是预计负债的利率,由于这个差异在税法上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所以应该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所以税后差异是一变的。不存在多交所得税调整问题但是存在在会计上的多计提90%未分配利润10%盈余公积冲问的问题你说的新正策减旧政策我理解的是应该是不追溯可能应该用到这个方法其实这题不是政策变更只是前期差错未计提预计负债个人认为是一个差错更正的题而非政策变更因为他的预计负债在他建时就应该知道只是漏考虑了事后补齐就是这样而已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哦
⑵ 请教一个会计教材中的例题,关于计算实际利率的。
请问?
您了要问啥呀。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其中,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
⑶ 关于模板的摊销量计算问题在一级造价师中哪本课本哪一章哪一节
在建设工程计价的科目中,自己查看一下。
⑷ 用于建造厂房的土地使用权的摊销额在厂房建造期间是否计入成本 cpa会计2012教材例6-4(87页)的疑问
土地地价值是能够单独核算的,计入无形资产,
不能够单独核算的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中。
如果题目中明确土地获得价款的,土地单独核算,计入无形资产。
⑸ 企业出租无形资产,摊销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呢我看教材上。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而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⑹ 应收票据折价摊销问题(课本例题求解释)急求,谢谢~
“甲公司2009年初销售给丙公司一批产品,并收到丙公司一张3年期、面值为10000元、年利率为10%的带息商业汇票,利息每年结算一次”??
没有的事,不要胡编乱造!
⑺ CPA教材34到35页 摊余成本问题 急。。。
1 初始确认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利息
2和3一起回答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有2个利率,一个是票面利率,一个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其实就是内部报酬率,就像咱们银行存款一样,你如果想在一年后得到1万元,那么你现在应该存多少呢?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为3.25%,这个3.25%就是实际利率,就是说未来的1万元,折成现在到底值多少钱呢?计算方式=10000*(1+3.25%)^-1,也就是说你现在存入9685.23,那么1年后你就能拿1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也是一样的。例如咱们教材上说的5年债券,支付1000元,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所以咱们的任务就是这5年从1000元摊销到1250元。摊销的过程就是实际支付的价款摊销到面值的过程,当然如果购买时有宣告未发放的股利或者利息,这个是要扣除的。比如支付1000元,含200元利息,那么我们实际应该是由980元摊销到1250的过程。
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价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期初摊余成本 投资收益 应收利息/面值 期末摊余成本
第一年 1000 1000*10% 1250*4.72% 1000+1000*10%-1250*4.72%
第二年 1041 1041*10% 1250*4.72% 1041+1041*10%-1250*4.72%
第三年 1086 1086*10% 1250*4.72% 1086+1086*10%-1250*4.72%
第四年 1136 1136*10% 1250*4.72% 1136+1136*10%-1250*4.72%
第五年 1191 1250+1250*4.72% 0
除了最后一年,我们的顺序都是先计算投资收益再计算摊余成本,但是最后一年的投资收益是倒挤的。也就是1191+X-1309=0,来计算X,也就是投资收益为118。
具体到分录来说,
第一年购买的时候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 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注:由于我们实际支付1000买了面值1250的债券,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是在贷方。我们的任务是在未来的五年内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个科目,目标是到第五年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个科目的余额为零。借记的金额=投资收益-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第一年年初贷方 250
第一年年末借方 41(100-59)
第二年年末借方 45(104-59)
第三年年末借方 50(109-59)
第四年年末借方 55(114-59)
第五年年末借方 59(118-59)
这样第五年年末持有至到期——利息调整的余额就为零了。
希望我说的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