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无形资产有哪些保护措施请举个例子
B. 加多宝申请了红罐专利,王老吉不是不可以生产红罐吗
互相炒作
加多宝相让消费者知道自己才是以前那个的王老吉
王老吉相让消费者知道自己一直是正宗的王老吉
只能说,加多宝以前的商标策略真是给所有人做了一个反面典型。
C. 广药为什么要从加多宝收回王老吉商标权
2000年,广药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署内合同,约定容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此后,双方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商标租赁时限延长。原本租给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已经于2010年5月份到期,但由于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收到加多宝300余万港元贿赂,又续签10年。2011年12月,双方正式对簿公堂,在380多天后,仲裁结果才最终宣布广药胜诉。
D. 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的两个条件不理解,谁可以举例子吗
比如说商标,这就是公司的无形资产,而且可以辨认那个商标是我回公司的。我对它有什么使答用权力等,能给公司带来收益但没有具体实物。
第一条: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用于出售或转让等。
一个公司可以注册、收购很多商标,比如说美的集团,它下面有美的电器,还有小天鹅电器。美的集团有权力单独出售或转让小天鹅这个品牌。
第二条:比如说加多宝使用王老吉商标。王老吉商标不是加多宝自有的,是通过定合同而获取的使用权力,加多宝在使用王老吉商标的这段时间里,王老吉就是加多宝的无形资产。
我 这样说你能理解吗?这可不是广告贴,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理解,如果对你不帮助,望及时采纳
E. 广药为什么可以注册王老吉这一商标加多宝为什么不能使用王老吉
因为王老吉是广药的商标,商标是有法律的保护,所以加多宝不能使用王老吉商标版。
权
所谓的商标是指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
商标的作用如下:
商标通过确保商标注册人享有用以标明商品或服务,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获取报酬的专用权,而使商标注册人受到保护。
从广义上讲,商标通过对商标注册人加以奖励,使其获得承认和经济效益,而对全世界的积极和进取精神起到促进作用。商标保护还可阻止诸如假冒者之类的不正当竞争者用相似的区别性标记来推销低劣或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行为。这一制度能使有技能、有进取心的人们在尽可能公平的条件下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F. 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故事
为什么王老吉改名叫加多宝了?只有红罐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了。
红罐王老吉是加多宝集团从「王老吉」这一商标的实际持有人——「广药集团」那里租用品牌之后才销售的。
最近合同过期,而广药集团不愿意续租,好像还正在打官司。加多宝估计官司应该得输,所以提前换包装,「去王老吉化」,为以后推出自家「加多宝」品牌凉茶做好准备。
广药集团有自己的王老吉,是绿盒装的那种。还记得广药在自家冲泡装凉茶的电视广告末尾总要苦口婆心地唠叨一句「王老吉,还有盒装!」说的就是这一种。
两种王老吉的配方好像是一样的,因为王老吉的配方在香港也有传人,加多宝是在香港拿的配方,然后在大陆租用的品牌。
一、相识:王老吉的历史-加多宝的过去 并不遥远的历史和一样不长的过去——
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她们从哪里来-原来是这样——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二、联姻:加多宝的推动,王老吉的品牌之路 相拥的里程很精彩——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
加多宝对王老吉的重新的定位,为王老吉凉茶走向全国扫清了障碍。此后几年间,加多宝集团投资十多亿元,强化广告宣传,扩建生产基地,拓宽销售渠道,甚至拍摄了一部讲述王老吉凉茶创始人行医的电视剧《岭南药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亿元的高调慈善,更是让王老吉声名大振,最终奠定了红罐王老吉在中国饮料品牌中的地位。公开数据显示,加多宝集团2002年销售额还不及2亿元,2003年销售额窜升至6亿元,2007年飙升至50多亿,2008年高达140亿元,2011年已达到160亿元。借助王老吉品牌的巨大号召力,广药集团也顺势于2005年推出了绿色盒装王老吉,由此,市面上出现了两个“王老吉”。
借红罐王老吉的东风之力,绿盒王老吉年销售额也从2004年的8000万,迅速升至2011年的近20亿元。2006年二者同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北京名牌资产评估公司评估,王老吉品牌价值已达1080.15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可以说,两家公司的亲密合作,让一个有着近180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字号重又风生水起。
行走的路程有故事——
甚至到这里,加多宝与广药大体上还是“共赢”的。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眼看着“寄养出去的儿子”名利双收,王老吉凉茶已培育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广药集团不免着急眼红了。随着王老吉品牌在市场上高歌猛进势头不减,从2008年起,加多宝和广药集团双方在“王老吉”商标使用费和商标使用年限上,开始出现杂音。
这要先从2002和2003年双方签订的两份脆弱的补充协议说起。1997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约定香港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2002年至2003年期间,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的李益民又与加多宝签订了“王老吉”商标租赁期限延长合同,在两份补充协议中同意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租借期限延长至2013年和202年。
在这两份补充协议签订之后不久,一手促成此事的李益民即被调查出在收受加多宝300万港币贿赂,案发后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广药集团据此认定,王老吉商标被李益民“严重贱租”了:公开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红罐王老吉已从2亿的销售额增加到了160亿元,而同期加多宝给广药的年商标使用费仅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万元。而加多宝集团一手将王老吉抚育壮大,觉得功劳苦劳都是自己的,在这一点上,当然也不愿意轻易给广药集团这个“生父”太多退让。于是,这场争夺历时两年而不休可以说,这成了二者“婚变”的直接导火线。
三、婚变:“吉祥宝宝”红绿之争 王老吉-加多宝宝婚变起因——
2010年11月10日,广药集团在“中国知识产权高峰论坛暨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宣称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品牌价值已达1080亿元,成为目前中国评估价值最高的品牌。而作为将王老吉打造成国际品牌的最大功臣,红罐王老吉的生产商加多宝集团,竟然被排斥于该新闻发布会之外,并对广药集团的“大健康产业”计划一无所知,其愤怒自是可想而知。须知,王老吉之所以达到千亿的品牌价值,最大的功劳应是香港加多宝集团,正是依赖他们多年的苦心经营与卓越眼光,王老吉才屡屡创造中国饮料产业的新高度。现在瓜熟蒂落,广药却要做摘瓜人?可想而知,加多宝当然不会答应。
谁动了谁的奶酪——
然而,如果仅仅是因为广药眼红王老吉的高歌之势和品牌价值,或许还不足以使二者走向决裂。加多宝集团从长远发展考虑,本可以在剩下的数年内适当提高商标的使用费,努力与广药集团实现谅解,争取获得更久的商标授权,在维护与提升王老吉品牌的基础上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何最终却走向决裂呢?就在双方为品牌使用权而互相博弈的时候,广药的一项举措,促使了加多宝作出“去王老吉化”的决心。2011年11月起,广药集团宣布开始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具体举措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募新合作伙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资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计划到2015年将王老吉品牌下属产品的销量提升到500亿元。
消息传出,加多宝立刻指责广药集团“缺乏商业伦理”。加多宝的不满可以理解,毕竟如今“王老吉”的价值,是加多宝一手经营的,而广药的“大健康计划”不仅有坐收渔利之嫌,更无形中稀释了加多宝红罐装王老吉的品牌价值——这是加多宝无论如何都不愿接受的。
2012年5月12日,广州药业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已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商标使用补充协议无效,加多宝将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的中国第一商标案终于落幕,一手缔造了王老吉神话的加多宝,不得不接受这个“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结局。
最终伤害了谁——
这场争斗,看似以广药夺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权大获全胜为结局,然而,果真如此吗?从过去的经营模式来看,加多宝负责红罐王老吉的品牌运营与产品营销,广药负责绿盒王老吉及其他凉茶的品牌延伸与市场销售,两家公司联而不争,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着王老吉的品牌力量。现在双方走向决裂,且广药在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品牌运作等方面经验欠缺,不仅导致了王老吉的品牌的生硬解体,而且大大损害王老吉的品牌美誉度,王老吉的品牌可谓前途未卜。即使已有加多宝苦心经营多年的市场,离开加多宝,回到广药集团怀抱的王老吉还能火多久?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而对于痛失王老吉的结果,加多宝早有预料,并自2011年年底开始,就开始了“去王老吉化”:先是在王老吉红罐包装的一面上加大“加多宝”的字样,然后从2012年3月起,在电视广告宣传上不再使用和“王老吉”相关的文字,取而代之以“加多宝出品”的字样,广告语也从以前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更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加多宝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更表示:“到目前为止,商标之争对销售没有影响。更换新包装后部分消费者短期内可能有认知上的模糊,但相信很快就会改观,2012年我们的销售增长目标仍然不低于30%。”现在,在互联网、电视、地铁等媒体,随处可见加多宝集团的广告。据称仅2012年4月,加多宝集团投入的广告费用就有4亿元之多。对外加强宣传之外,为预防人才流失,加多宝集团还在内部进行了员工加薪等动作。
更重要的是,所谓“哀兵必胜”,有着国际化品牌运作经验的加多宝,在大打同情牌的同时,强势推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势必会成为王老吉品牌的最大竞争者。据一项调查数据,64%的人表示今后会选择购买加多宝凉茶。此外,2011年达利园旗下的“和其正”靠瓶装包装生生从加多宝手中抢占了一席之地,对他们来说,“王老吉”之争是一次难得的上位机会。随着“广药版”王老吉凉茶6月上市,凉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且趋向同质化,王老吉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
四、离别:走自己的路 吉祥宝宝单飞燕——
收回的王老吉商标,广药集团也早有设想。广药集团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要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其中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将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
2012年5月28日,广药集团在广州召开发布会,宣布授权全资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运营王老吉凉茶,不仅如此,未来王老吉品牌将向保健品、食品和药妆等多个领域延伸,5年内销售目标300亿元。6月3日,广药版红罐王老吉在北京高调亮相。
2012年6月3日,创始于1828年的凉茶始祖王老吉将迎来历史性飞跃:新装红罐王老吉在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中华民族标志性建筑中国长城上首次震撼亮相。广药集团在八达岭水关长城上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红耀中国、吉庆共享”红罐王老吉新装上市盛典,并公开发表《长城宣言》,誓将王老吉打造成世界品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凉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民族第一品牌,凉茶始祖王老吉的传承者,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将以一个目标、三条路径、六大战略的“136”发展方略,把王老吉从民族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在王老吉发展184年的征途上,是消费者用爱砌成了第一品牌的力量长城,是供应、生产、流通、终端等环节的合作伙伴用心砌出了第一品牌的价值长城。
去哪里?听市场的声音——
广药集团的经营思路,是把王老吉品牌进行品牌和种类的延伸,并已经授权其他企业生产王老吉牌绿豆汤、龟苓膏和绞股蓝茶等。据相关预测,王老吉的销量短期内应当不会明显走低,甚至还可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除了加多宝对产品推广的惯性效应外,还有大部分消费者的品牌识别度和忠诚度在。而经销商也可能会因认可王老吉品牌而继续跟进产品。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市场云波诡谲,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短板,都可能是致命的。广药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和规划来影响市场,而不是守着原有的千亿品牌价值坐吃山空。
五、冥想:我们看到的 要找什么?
王老吉之争之所以受到各界人士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这个千亿价值的品牌抱有深刻的关切,担心它未来的发展和命运。毕竟历史上,饮料大品牌陨落的例子不胜枚举:健力宝、乐百氏、太子奶等等。如今,王老吉易主的事实已不容更改,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广药集团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和增值“王老吉”这个优质的、有深厚积累的千亿品牌资产?
原来如此,听品牌的呼唤——
品牌虽然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竞争者品牌逼近、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该企业的信任等原因,都会导致市场份额的下降,品牌影响力的降低。在加多宝大打悲情牌并强势推出自有品牌的情况下,消费者基于感性观念,很容易转而成为加多宝的支持者。王老吉如何保持原有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是极大的挑战。真正的较量是争夺消费者的较量。加多宝需要时间做消费者迁移工作,广药尽快推出,才能最大限度留住消费者。
加多宝不管下多大功夫,也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甚至1年内做好消费者培育工作,更不可能在全国数十万家终端都派驻促销员,一旦广药的红罐王老吉上市,消费者不是自然迁移到加多宝上去,而更大的概率是延续购买习惯。只有做过市场的人,才真正理解品牌的巨大力量,品牌是发动机,渠道是跟着品牌走的。
其次,品牌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它由整个企业的各项因素合力而成,如企业文化、产品质量、渠道建设、市场运作等,不是哪个单一因素所能承载的。广药王老吉在运作凉茶的市场经验、渠道积累、团队素质等方面来讲,想必是不及一手缔造了品牌神话的加多宝的。即便广药正在大力招募快消人才,市场的调整、团队的磨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对品牌影响力的损耗,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
再者,广药正在推行王老吉品牌的延伸,已授权其他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生产推广。但如何保证这些合作企业能够有意愿、有能力精心保护王老吉的品牌价值,也是难上加难的问题。如果有一家合作企业失信于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来说,都是莫大的伤害。
最后,“王老吉”从一颗弱苗成为今天的参天大树是加多宝对其苦心经营、精心浇灌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加多宝一直专注凉茶市场,抨击广药的多元化规划中感受到,加多宝对这个品牌是多么珍视和呵护。而广药出于利益原因横刀夺“爱”,很难说对这个品牌有足够的理解和深刻的情感。一个缺少理解和情感倾注的品牌,如何能在消费者心中引起共鸣?
广药在这场争夺战中,已经失去了为商的“信”与“义”,如果不能深刻重视以上这些问题,“王老吉”这个千亿品牌的枯萎,极有可能成为事实。广药和加多宝是生死赛跑,谁慢谁被动。
是这样——奥古特专家的思考
两家公司过去的成功是联姻合作的结果。针对加多宝的成功是基于产品品质、渠道多样、市场运作系统、团队组织体系和与产品相得益彰的品牌关联。针对王老吉的品牌成功是基于品牌定位,核心诉求,无形资产的累积。这些当然离不开全程营销系统的支持。虽然王老吉的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080亿,但广药要明白,商标无形价值判断有这样几个标准:
1、品牌代表的品类越少,品牌价值越高,可口可乐就是最好的例子。
2、品牌在行业中的地位排名越靠前,品牌价值越高,加多宝的凉茶行业老大,但广药凉茶就不一定了。
3、品牌对渠道的掌控越强,品牌价值就越高,加多宝有成熟的团队和有力的渠道掌控力,这是广药缺失的部分。
可以说,一个品牌的价值并不是简单的知名度,完整的品牌价值是拥有品脾的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快消品企业而言,其中的品类和渠道掌控更是核心要素。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王老吉”品牌在加多宝手上时,可以被评估为1080亿,但落到了广药手中,品牌价值必定大打折扣,就好像当年的旭日升,在强盛的时候品牌价值可以达几十亿,可一旦失去了行业地位和渠道掌控,到被汇源收购的时候,仅价值1千多万,贬值之大可以想见。目前一个千亿价值的品牌,在呼唤强有力的支撑。这需要广药集团有前瞻的眼光和智慧。首先,必须建设新文化机制;构建完全市场化系统;打造高绩效团队;把握与拓宽渠道网络。其次,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最后还要不断活化品牌,巩固利基市场。具体有如下四点:
第一、留住原有消费者。如今人们想起王老吉,会想起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样简单又朗朗上口的广告词,更会想起“要捐就捐一个亿(义),要喝就喝王老吉”的企业团队,在民族多难之时慷慨解囊的豪举。广药只有用更强有力、更独到的品牌运作,才能得到原有消费者的价值认同,维系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
第二、明确的企业文化和高效的企业运作模式聚集人才。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企业的效率取决于企业的运作模式。广药作为一个“国”字号企业,在制度和模式上很难说有何优势,必须有魄力和决心祛除弊病,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为品牌价值的维系和提升争取时间;
第三、深刻理解品牌,并赋予品牌以新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个性。品牌有了个性,才能将其与市场上的同质产品区别开来,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共鸣;只有向品牌注入了文化内涵,才能使品牌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同时,品牌文化能使企业和品牌之间形成血脉相连的关系。企业员工理解了品牌,便会对品牌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此,广药必须基于对产品和品牌理解的基础上,以满足消费者心理为导向,赋予王老吉品牌以新的意义;
第四、开拓国际市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茶,不仅是重要的饮料品类,还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现在,红罐王老吉凉茶已经开始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未来实施国际市场本土化人才战略。
最后没人敢肯定广药集团一定不能很好地维护和经营收回的“王老吉”品牌。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加多宝企业多年来对品牌建设的不遗余力和丰富经验,想再造一个品牌神话也并非难事。只是需要得法的品牌塑造和时间成本。作为咨询人的我们永远保持客观、公正和理性。不偏颇那方观点。故而这里我们依然会给加多宝企业提出建议:首先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的优化,以贯通品牌文化,在此基础上塑造品牌、传播品牌、管理品牌……。
诚然,到底是渠道重要还是品牌重要。类似这样问题多年来奥古特专家的回答一如既往。市场竞争是个综合的体系化事情,哪个重要呢?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其实都很重要,只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时空阶段的变量侧重不同而已。试想一个没有品牌组织团队、没有渠道网络、没有营销体系,那么品牌就只能是个理想愿景了。
一个没有产业链价值提升的大型企业,那么面临市场竞争也只能拥有一个弱势而缺乏溢价的品牌。回到这场企业婚变的事例,我们看到这场品牌争夺战已然拉开帷幕,而真正地较量才刚刚开始。这里建议两家企业主认真了解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良性竞争的成功经验。会带来诸多思考和启示,同样可借鉴的地方也很多。
让我们继续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
G. “王老吉”品牌之争留下什么启示
“王老吉”商标争议,最主要的是对现有商标法关于使用者保护的制度提出了挑战,它可能拉开使用者利益保护讨论的序幕。给我们国内企业带来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启示一:商标还是自己的好
“王老吉”商标争议,争议的背后在于商标的价值。根源是在于“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加多宝不管如何向社会表现悲情和不甘,把王老吉商标从默默无闻做到年销售收入160亿,它只是取得了“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这是铁的一个事实。商标的所有权是在广药方,即使加多宝拥有王老吉在港台及海外的商标注册权,但在国内也必须要依照我国的《商标法》。
启示二:从商标到品牌,需要经营
在多加宝租赁之前,2003年以前,王老吉只是一个区域性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销售额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广药集团评估上千亿的王老吉的品牌价值完全是加多宝公司塑造和运营的,加多宝成就是王老吉品牌的含金量。
启示三:商标的价值无法估量
商标是一种商业符号,而品牌价值是与生产经营者的运作能力譬如广告投入、销售营运等投入分不开的,品牌不仅是企业做出来的,更有消费者情感上的认同。所以,商标产生之初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在使用中不断累积商誉才逐渐产生价值。
启示四:商标权的市场化
企业最宝贵资产不是土地厂房设备,而是品牌。商标是品牌的命根子。商标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可以用于抵债,即依法转让。王老吉虽然是一个中华老字号,但是它在2000年以前是一个日渐没落的传统医药品牌,广药集团手中的一块“鸡肋”,“用不上的资源”,加多宝公司正是看中了王老吉商标的潜质,1997年的某月某日加多宝和广药签了个独家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合同约定租期15年,加多宝使用王老吉商标至2011年12月31日,商标使用费一年506万元。
启示五:民族商标前途无限
从王老吉商标之争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民族商标的价值,至少王老吉在国内的品牌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在国内市场的两乐。民族品牌不仅是企业的,更是民族的。没有民族品牌的崛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很难说真正强大。
启示六:商标的授权之道
如何完善使用者保护制度,平衡商标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利益关系,打造商标许可使用的良性运行模式,这是国内企业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国内企业不会授权,王老吉的租赁合同就存在在很大的漏洞,甚至还出现受贿协议。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商标维权意识淡薄,在外企的市场扩张下,我们很多的民族商标(如活力28、天府可乐、奥妮等商标)就是这样与消费者渐行渐远,直到消失。
H. 广药王老吉是国有 加多宝是英资的,加多宝老板潜逃多年归案没有
加多宝老板陈鸿道畏罪潜逃至今尚未归案。
“王老吉”创始于1828年,主要有广州和香港两脉,其中香港支脉于1890年前后单独发展,1913年正式和广州王老吉分家,一百多年间无任何经营关系。广州王老吉继承了王老吉的祖业和秘方,也就是今天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前身。广州王老吉在民国时期,注册了王老吉商号、商标、王老吉公孙父子图商标等一系列无形资产。
1956年按照公私合营政策,国家以赎买方式从王老吉第四代传人手中,承接了广州王老吉商标、秘方、工艺、员工等所有生产资料,成为国有企业并发展至今。1996年广药集团成立,广州王老吉作为下属企业纳入广药集团管理,王老吉商标等无形资产归广药集团持有。至此,广药集团成为王老吉惟一合法的传承实体。
而在此之前的1995年,羊城药业(王老吉药业的前身)与鸿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签约,将红罐和红瓶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授予鸿道集团。
2000年,鸿道集团与广药签订商标许可主合同,将商标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10年。借用王老吉这个凉茶行业的百年老字号,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了更长时间使用这个商标,在合同还有8年到期的情况下,2002年至2003年,陈鸿道通过三次行贿300万元港币,又签订两份补充协议,将王老吉商标许可期限延长至2020年。
然而,商标使用费的约定却显得颇为异常。2000年为400多万元,2010年为491.4万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00多万元。陈鸿道经营的王老吉早在2010年就达160多亿元。按照国际惯例,商标使用费以销售额的5%收取,而鸿道集团所付的只占0.03%,低于国际惯例100余倍,由此被外界称为“史上最廉价商标租赁”。
2004年,东窗事发。陈鸿道的供词显示,行贿是为了签订商标补充协议,以低廉价格延长使用时间。2005年10月2日,广东公安边防部门将其抓捕归案。岂料当月19日,陈鸿道取保候审,后弃保潜逃。
I. 王老吉为什么要逼死加多宝
3年多来,广药集团与加多宝两者官司不断,“商标案”、“改名案”、“红罐案”一场接着一场。其中,被誉为“中国包装第一案”的“红罐案”是双方系列纠纷案件中的重头戏,直接关系两家公司的核心商业利益。从立案到一审判决历时近30个月,情节跌宕起伏。
联想到20年前,两家公司惺惺相惜,合作开发做大凉茶市场,不由让人生发“往事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的感慨。虽然广药集团与加多宝红罐装潢纠纷案件一审判决已出,但随着加多宝的上诉,可以预见的是,吵了数年的凉茶之争还将有“下一集”。
新华食品对双方多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两罐凉茶”之间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恨?
品牌始创:
1828年,王泽邦在广州创立王老吉牌凉茶。
双方合作:
1995年,广药集团前身羊城药业与鸿道集团首次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鸿道集团独家使用“王老吉”商标,限于红色包装凉茶饮料。
1996年5月,鸿道集团开始委托加工生产“王老吉”红色易拉罐。
1996年8月,广药集团成立,王老吉商标等无形资产划归广药集团持有。
1997年8月,广药集团从原注册人广州羊城滋补品厂转让取得“王老吉”商标。
1998年9月,鸿道集团在东莞投资成立加多宝公司。
2000年5月2日,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签订《商标许可协议》,约定:广药集团许可鸿道集团使用“王老吉”商标,范围为生产及销售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期限自2000年5月2日至2010年5月2日。
2002年11月27日,双方再次签约将许可协议延长至2020年5月1日。
2003年,鸿道集团投资数亿元竞标拿到中央电视台3个黄金时段“标王”广告播放权,启动“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广告语宣传。
2003年2月,加多宝公司在佛山中院一审、广东高院二审的一起诉讼中,知名商品“王老吉”红罐凉茶特有包装装潢权得到了司法确认。
2003年5月2日,双方签订《商标许可协议》,约定广药集团许可鸿道集团使用“王老吉”商标,许可期限为2003年1月20日至2013年1月19日。
矛盾爆发
2011年4月,广药集团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2011年12月,加多宝公司开始生产、销售一面标注有“王老吉”、另一面标注有“加多宝”的红罐包装装潢的凉茶产品。
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书》,裁决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红罐争夺
2012年5月10日,加多宝公司开始生产、销售两面均标注有“加多宝”红罐包装装潢的凉茶产品。
2012年6月3日,广药集团授权全资子公司大健康公司开始生产、销售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双方遂引发红色罐装包装装潢归属之争。
2012年7月6日,广药集团和广东加多宝分别向广州中院和北京一中院提起诉讼,互诉对方侵犯其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上述两案后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合并审理。
2013年1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诉中禁令,裁定加多宝实施了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要求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上述或与之意思相近的广告语。
2013年12月20日,广州中院就广药集团诉加多宝虚假宣传纠纷一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等相关广告被认定为虚假广告,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告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赔偿原告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081.325万元,并在相关媒体上刊登道歉声明。
2013年12月24日,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诉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反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法院驳回了加多宝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2014年12月1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加多宝凉茶外包装已构成对王老吉的侵权,判决加多宝赔偿王老吉1.5亿元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26万余元。“中国包装第一案”红罐凉茶装潢权官司一审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