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分录:
一、将要处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二、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
三、处置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四、清理净损益
1、如果是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2、如果是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1)固定资产摊销务处理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清理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融资租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净额,借记本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
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处理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㈡ 固定资产清理账务处理
(1)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帐面价值)
累计折旧 (已计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2)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计算交纳营业税的时候,企业销售房屋和建筑物等不动产,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应该按其销售额计算交纳营业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4)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时,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5)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6)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长期待摊费用 (属于筹建期间)
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
(7)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
借:长期待摊费用 (属于筹建期间)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2)固定资产摊销务处理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
(1)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2)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3)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2)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3)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
㈢ 处置固定资产时会计账务处理
1、先把固复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制进“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把处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清理费用列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有残料的变价收入、材料入库或者是保险公司、责任人的赔偿收入时:
借:其他应收款
银行存款
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出售或处置得到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最后处置结束时要结转“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3)固定资产摊销务处理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都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的,不过盘亏的固定资产例外,它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来核算的。如果是由于出售造成的损失,应该计入“资产处置损益”。而要是由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发生损毁而造成损失的,应该计入“营业外支出”。
㈣ 固定资产折旧分录怎么做
首先复要确定固定资产的制折旧年限和残值率
一般现在的话,税务局没有明文的规定,都是按照公司的具体来做
残值率5%
6500(1-5%)6175
6175/3/12=171.53
分录(如果是制造部门使用就放到制造费用,要不就放到管理费用或者营业费用)
借:管理费用-折旧 171.53
贷:累计折旧 171.53
然后等到3年后,折旧已经踢完,然后固定资产还在使用的话就不用再做单独的分录了。
(4)固定资产摊销务处理扩展阅读:
分录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㈤ 固定资产计提完折旧后账务怎么处理
1、固定资产计提完折旧后,如果还可以使用,那么,净残值应该继续挂账,直到报废时再作帐务处理。
2、固定资产报废时分录:
(1)将固定资产从账面上转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净残值)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结转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净残值)
先将净残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然后往下进行,最后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融资租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净额,借记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㈥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及账务处理
首先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常用折旧方法
1. 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
原值-净残值每年折旧额累计折旧
提折旧分录:
借:管理费用
借: 制造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㈦ 处置固定资产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1、以税收为分录
借款: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名称
贷款:应税增值税应收入税转移
2、固定资产清理的借方余额分为
借款:营业外费用—处置非移动资产的损失
贷款: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名称
3、固定资产清洁固定资产名称
借款:累计折旧—x资产类别
贷款:固定资产名称
4、发生清洁费用作为分录
借款: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名称
贷款: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7)固定资产摊销务处理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处置的主要账务:
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销毁、外商投资、融资租赁、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处分固定资产的,借记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累计折旧按计算记入本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借记,原减值备抵到位的,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借记,而“固定资产”账户应按其账面余额贷记。
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和应当缴纳的有关税费,应当借记本科目,记入“银行存款”、“应纳税额”等科目。收回出售的固定资产的价格、废料的价值和次价的收入等,并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和其他应记入这一科目的科目。
应由保险公司或损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为"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并贷记为本科目。固定资产清算结束后,本标的借方余额属于筹建期的,借记“管理费”科目,贷记本科目;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等异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记为"业务外支出-非常损失",贷记为这一主题;如果损失通常是在生产和经营期间处理的,这些款项应借记"非业务费用: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并记入这一科目的贷项。
㈧ 固定资产折旧及处置的账务处理
首先要明确的是,从税务的角度看,税法对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是有规定的,与企业会计准则是有差异。如果企业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超过税法规定的金额,汇算清缴的时候,会做纳税调增。
建议处理方法:计提折旧按照税法规定去做,汇算清缴的时候就免去纳税调整的麻烦。
1、折旧方法的选择。会计理论提供 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其他的加速折旧法,符合相关税法规定,到税局备案后,才能在税前抵扣。
2、计算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起止时间,这个应该很多会计人都懂的: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3、税法对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也有规定,摘录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应该遵循以上规定。
4、固定资产预残值:因为残值也会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有影响,所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5、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分录
首先是要明确固定资产的用途,决定了累计折旧的借方科目。例如,用在行政的固定资产,借记管理费用;用在销售部门,借记销售费用;用在生产相关部门,借记制造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8)固定资产摊销务处理扩展阅读
一、新准则下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流程
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中,除固定资产盘亏是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其余的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投资、捐赠、抵债、调拨都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即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然后再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进行转出,而新准则将不再像旧准则一样全部按账面价值分别转入“营业外收(支)”(出售、报废、捐赠)、“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应付账款”(抵债)、资本公积“(调拨)等科目,对一些特殊事项;
将以固定资产抵债、用固定资产投资等事项,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采用”公允价值“转入相关的科目。由此将产生会计与税法上新的差异。
二、所得税方面
以固定资产抵债,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债务重组业务交易价格的变化。即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低偿债务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过程,首先是债务人将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处置,以确定转让收益;再以处置所得(公允价值)偿付债务,同时据此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这表明债务重组交易最终以公允价值作为交易价格。
㈨ 固定资产折旧及处置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提折旧时要看这个资产的用途,作为管理用的则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专,作为生产用的则属计入制造费用。以管理用为例:
提折旧时: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处置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
(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