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专利代理人待遇如何
一、专业代理人在广州的需求相当大,工作环境优越,在广州专利代理人的待遇如下参考:
1、在广州一个普通专利代理人平均年薪在10多万元。
2、而做得好的员工,年薪可达20多万元。
3、刚入门的新手,年薪也会在6万-12万元之间。
4、合伙人因为拥有公司股份,收入就更高。
(1)专利代理沟通员的作用扩展阅读:
一、专利代理人职业介绍:
专利代理人是指专门为专利申请者办理整个申请专利的手续,包括撰写各类申请文件并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申请,直至专利申请人拿到专利授权证书为止的专业人员。
①、提供专利事务方面的咨询。
②、代写专利申请文件,办理专利申请,请求实质审查或者复审的有关事务。
③、提出异议,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有关事务。
④、办理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让以及专利许可的有关事务。
⑤、接受聘请,指派专利代理人担任专利顾问。
⑥、办理其他有关事务。
二、专利代理人岗位介绍:
与该职位的相关行业有:专利助理工程师、专利工程师、知识产权许可业务工程师、知识产权综合业务工程师。
三、专利代理人任职条件:
①、相关专业背景,大专及以上学历。
②、通过全国专业代理人资格考试;熟悉专利法和有关法律知识。
③、从事过两年以上的科学技术工作或者法律工作。
④、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为人诚恳,有诚信,并且能够积极进取,头脑灵活,有创新精神。
四、专利代理人职业前景:
随着我国企业和个人专利意识的提高,专利纠纷案的增加,专利代理人成为稀缺人才,从业前景很可观。
❷ 为什么委托代理的专利申请中,代理机构不填写申请人的联系电话
不填写申请人的电话,是防止你的信息透漏出去,一般都是写代理机构的电话.有代理机构的,专利局都是直接联系代理的.代理机构的做法比较正确,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
❸ 专利发明人怎么和专利代理人沟通
专利发明人在与专复利代制理机构进行技术交底时,务必让专利代理人明白以下几点:
1、解决了什么技术问题?
2、和现有技术的区别在哪?
3、具体方案是怎么实现的?
在相关技术被公开前需要尽早申请专利
因为专利审查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开技术的问题,一旦相关技术在专利申请日前被公开,意味着构成了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就有可能失去授权机会。这一点,在高校专利申请中特别明显,因为一些高校或者相关研究者重视论文,却没有意识到专利的价值,往往重心放在的论文上,却忽略了专利申请。也有些学生或者老师急于需要论文,往往先申请了专利,或者有些学生因为毕业需要,先进行了毕业论文发表,随后才意识到需要专利,并采用相关材料去申请专利。在一两年后,发明专利进行实质审查时候,往往一个很有希望授权的专利,就会被那些公开的论文否定掉了。
除了上述三点需要保护专利技术或者相关专利之外,也有很多人弄专利是作为企业项目加分或者个人评比加分用,一方面需要满足其项目或者工作领域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希望获得相关的授权证书。但因为专利申请到专利授权,本身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国内专利申请量较大,难免因为晚一些时候申请,造成专利抵触申请的情况。
❹ 浅谈专利代理人如何做好专利申请中的沟通工作
对于专利代理人来说,沟通是一门需要掌握并不断进行完善的技能。例如,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阶段,专利代理人需要与客户就技术及法律等内容进行沟通,不仅要从客户那里获取撰写所需的技术信息,还要争取对方的理解和配合,同时需要适当地向客户展示专业能力,获得其认可。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沟通效果?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沟通包括意识和潜意识2个层面,其中意识仅占1%,潜意识占99%。因此,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即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笔者认为,为了让客户在潜意识中认可专利代理人的付出,从心理上接受并赞赏其提供的专利代理服务,专利代理人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沟通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例如,研读客户提供的交底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进行专利检索,了解相关的背景技术及技术术语等。"有备而来",会让客户感觉被重视,同时为后续的沟通储备相应的知识,为获取对方的信任及顺利沟通打下基础。
其次,沟通中需要建立和谐的沟通氛围。有研究表明:情感信息中,只有7%来自于文字,38%来自声音,55%来自行为。因此,同样的沟通内容,通过不同的声音和行为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基于这个因素,专利代理人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就需要注意说话的语速、语气以及当下的行为,不应带着负面情绪处理案件。另外,对于沟通方式的选择,应更多地选择与客户面对面沟通,通过对客户的声音及行为进行判断及分析,及时调整沟通方式,以求更好的沟通效果。
基于不同类型客户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的原则,有关专家曾经对服务的客户类型进行了大致的总结,分为和气型、骄傲型、刁钻型、完美型。对于和气型客户,他们谦和有礼,愿意倾听,积极配合,按通常的真诚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即可;对于骄傲型客户,他们喜欢自夸自赞,专利代理人遇到这样的客户应注意掌握对方的心理,多倾听、多赞扬;对于刁钻型客户,他们善于交流,但是会抓住某一内容喋喋不休,专利代理人应抱着真诚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心态认真聆听,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说服;对于完美型客户,他们事事追求完美,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对此,专利代理人还是需要从自身做起,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度以获取对方的信任。
同时,沟通中应多肯定、多赞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因此,一定要设身处地去认同、肯定客户,但是,赞美和肯定一定要发自内心,要真诚和实事求是。在专利代理工作中,有时对客户的发明给予适当肯定,客户得到鼓励后会和专利代理人分享更多的技术内容,有助于专利代理人进一步了解发明创造,使工作事半功倍。
沟通中还应多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能让我们理解对方的决策、态度与想法,获得与对方心理上的共鸣,达到相对一致的意见。运用至专利代理人与客户的各种工作沟通中,在我们要求客户尽快结案时,如果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沟通,例如"尽早确定专利申请文件内容并尽快提交,对于后续的专利工作更有利",客户将认为专利代理人是在为其切实考虑,更容易接受建议,并在工作中积极配合。
除此之外,沟通中应善于倾听。倾听不仅是简单地听,而是需要把客户沟通的内容、思想全面把握。有研究表明,一次沟通用1/3的时间说话,用2/3的时间倾听,是一场成功的谈话。在我们工作中同样需要有效的倾听,这样能增加信息交流,并提升双方的信任感。专利代理人在与客户沟通时应使用目光接触;需要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不仅在充分聆听,而且在思考;在客户描述完方案后,用自己的话语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不要妄加评论,也不要立刻否定客户发明的可专利性;对于沟通中产生的分歧不随意争论,要以专业知识、能力说服客户;不随意将客户的发明与其他发明作比较,打击客户信心。
综上,笔者认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让沟通者得到想要的信息,并且能增进双方的了解,让双方在心情舒畅中达成共识。专利代理人在成长之路上应务必重视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更好地以自身的专业技能服务创新主体。
来源:国知局
(作者吴敏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