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为新颖性、创造性版和实用性。专利权,简称权“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排他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贰』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根本区别
企业的技术成果要申请来保护,还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来保护?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如果企业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小编建议看看这篇文章,了解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然后再做打算。
『叁』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有哪些不同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版可以用于解权释权利要求,是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包括两层含义:
1.一项发明创造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须以其权利要求为准,即以由专利申请人提出的并经国务院专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权利要求为准,不小于也不得超出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2.说明书及附图对权利要求具有解释的功能,可以作为解释权利要求的依据。但是,相对权利要求而言,说明书及附图只具有从属的地位,不能单以其作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的基本依据,基本依据只能是权利要求书。
『肆』 一个发明可以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吗
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伍』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既有发明专利,又有实用新型专利,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实用新型不就是发明专利的一种呀,其实它是两种不同的专利,在本质上讲这两种专利都是科学技术上的新创造,但是它们却也有很大的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有哪些区别。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是什么?发明专利主要是指创造,也就是对产品、办法或者其改良所提出的新的技术计划。(1)创造是一项新的技术计划技术计划是指运用自然规律处理人类消费、生活中某一特定技术问题的详细构思,是运用自然规律、自然使之产生一定效果的计划。技术计划普通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例如产品技术计划的技术特征能够是零件、部件、资料、用具、设备、安装的外形、构造、成分、尺寸等等;办法技术计划的技术特征能够是工艺、步骤、过程,所触及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各个技术特征之间的互相关系也是技术特征。(2)发明分为产品创造和办法创造两大类型产品创造包括一切由人发明出来的物品做出的创造。办法创造包括一切应用自然规律的办法,又能够分为制造办法和操作运用办法两品种型,例如对加工办法、制造办法、测试办法或产品运用办法等所做出的创造。专利法维护的创造也能够是对现有产品或办法的改良。绝大多数创造都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良,例如对某些技术特征停止新的组合,对某些技术特征停止新的选择等,只需这些组合或选择产生了新的技术效果,就是能够取得专利维护的创造。实用新型专利所称适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外形、结构或者其分离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计划。适用新型与创造的相同之处在于,适用新型也必需是一种技术计划,而不能是笼统的概念或者理论表述。适用新型与创造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适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外形的产品,不能是一种办法,例如消费办法、实验办法、处置办法和应用办法等,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外形的产品,如药品、化学物质、水泥等;第二,对适用新型的发明性请求不太高,而适用性较强。
『陆』 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有什么区别
简单通俗点理解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是: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专或者其改进所属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其与形状有关,保护范围窄。
2.发明专利需要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专利只需要具备“实质性特点进步”,其创造性水平要求比发明低很多,实用性较强。
3.中国现行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分别为20年,10年。
一般专利咨询师会建议您发明与实用新型同报,实用新型的审核时间是6-8个月,发明则会是很长很长时间
『柒』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哪些区别|
(1)两者的专利性要求不同。较之发明专利而言,实用新型的创造性水平较低。
(2)两者的保护范围不同。获得发明专利保护的可以是产品发明、方法发明,也可以是改进发明。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仅限于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3)两者的申请审批程序不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手续比较简便,只需初步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而对发明专利申请既要经初步审查,还要经过公开和实质审查方可作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
(4)两者的保护期限不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捌』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在于,发明: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用性较强。下面将具体阐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第一、发明: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1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是指运用自然规律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某一特定技术问题的具体构思,是利用自然规律、自然力使之产生一定效果的方案。技术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例如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零件、部件、材料、器具、设备、装置的形状、结构、成分、尺寸等等;方法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工艺、步骤、过程,所涉及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各个技术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技术特征。2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型产品发明包括所有由人创造出来的物品做出的发明。方法发明包括所有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制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两种类型,例如对加工方法、制造方法、测试方法或产品使用方法等所做出的发明。专利法保护的发明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或方法的改进。绝大多数发明都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例如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选择等,只要这些组合或选择产生了新的技术效果,就是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法所称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与发明的相同之处在于,实用新型也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而不能是抽象的概念或者理论表述。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例如生产方法、试验方法、处理方法和应用方法等,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如药品、化学物质、水泥等;第二、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用性较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它是指通过发明人的构思,利用自然规律创造出的针对各种技术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还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实用新型专利是对机器、设备、装置、用具或器件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新的方案,并且该新的方案能够在工业上制造出具有实用价值或实际用途的产品。实用新型专利同发明专利相比:1实用新型与形状有关,保护范围窄;2发明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的条件,而实用新型只需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的条件。实用新型的创造性水平要求比发明低,因此,有人把实用新型专利称为小发明专利,把取得专利的实用新型称为小专利。《专利法》对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规定了比发明专利简化的审批程序。在收费方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应缴纳的各种费用比申请发明专利应缴纳的各种费用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比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短。
『玖』 《专利法》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期限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期限为十二个月。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9)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扩展阅读:
《专利法》
第三十条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未提出书面声明或者逾期未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第三十一条
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一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外观设计。同一产品两项以上的相似外观设计,或者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可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
『拾』 如何判断是否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
对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判定的标准是看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落入,则构成侵权。判定的方法则是将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进行对比,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时,应当以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而不是以权利要求书的文字或措辞为准。
2、根据全面覆盖原则,将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应比较,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则构成侵权。
(10)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扩展阅读: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专利权主体包括以下几种:
发明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性工作的人,例如试验员、描图员、机械加工人员等,均不是发明人或设计人。
其中,发明人是指发明的完成人;设计人是指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完成人。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
发明创造是智力劳动的结果。发明创造活动是一种事实行为,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因此,无论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要他完成了发明创造,就应认定为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包括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和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两类。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既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也没有主要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如果一项非职务发明创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明人、设计人共同完成的,则完成发明创造的人称之为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全体共有人共同所有。
单位
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来说,专利权的主体是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所在单位。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这里所称的“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类型和性质的内资企业和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从劳动关系上讲,既包括固定工作单位,也包括临时工作单位。
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三种情况: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在第(3)种情况中,只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才构成职务发明创造:第一,该发明创造必须是发明人或设计人从原单位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第二,该发明创造与发明人或设计人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