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化学实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实验室的活动
都离不开实验数据记录
在GB/T15481-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ISO/IEC17025:1999)中
记录控制”被列为14个管理要素之一
重要性:
• 研究论文的源泉
• 优点:有助于研究者保持清醒的实验思路、抓住重要的实验现象、得到创新的结果、提高研究工作效率
• 追溯实验数据的直接证据
因此,规范实验纪录是十分必要的。
B. 专利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是否能够认可
专利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是否能够认可?专利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是否能够认可?(2) 专利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是否能够认可?2010年版的《专利审查指南》(下文简称为《指南》)在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4节第2项规定,判断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以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申请日之后补交的实施例和实验数据不予考虑。今天我们就从业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案例分享下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是否能够认可的情况。专利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是否能够认可?1、补交实验的效果应能从申请文件中得到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与社会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药品的研发一般存在投资大、难度高、周期长等特点。为了避免研究成果被窃取或被竞争对手占先从而造成重大损失,从事药品研发的主体倾向于尽早提出专利申请。早期的研究可能并不完善,所以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当要求保护的发明被质疑不具备创造性时,申请人希望能通过补交实验数据来证明其技术效果。然而,如果一律允许申请人凭借申请日后补充的实验数据证明其技术方案具备创造性从而获得专利权,则有可能违背先申请制和公开换保护的原则。那么,针对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应设立怎样的标准才能既不违反专利法的制度设计和基本原则,又能满足申请人的现实需求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决定》(第七十四号国家知识产权局令),2017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专利审查指南》(下称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节中新增3.5关于补交的实验数据一节,规定:对于申请日之后补交的实验数据,审查员应当予以审查。补交实验数据所证明的技术效果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中得到的。为什么审查指南规定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只能用于证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得到的技术效果呢?首先,专利权具有独占性,所以同样的发明只能被授予一件专利权,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时,专利权授予最先提出申请的人。因此,申请日成为判断同样的发明创造应授予谁的重要时间节点。同样,申请日之前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内容是确定授予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大小的重要依据。如果不加限制地允许申请人补充申请日后完成的实验数据,那么申请人可能为了获得较早的申请日,在发明创造尚未完成就提交申请,然后通过补交实验数据将申请日后完成的发明纳入保护范围内。如此一来将破坏公平的竞争秩序,不利于专利制度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其次,公开换保护是专利制度设计的初衷和基本原则之一,即申请人履行向社会公开发明创造的义务,从而换取一定时间的独占权利。申请日后补交的实验数据不属于专利原始申请文件记载和公开的内容,公众看不到这些信息,如果这些实验数据也不是现有技术内容,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并不能被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获知,则以这些实验数据为依据认定技术方案能够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而对申请授予专利权或确认其专利权,这对于公众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当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在申请日后欲通过提交实验数据证明其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创造性时,补交实验数据所证明的技术效果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中得到的。
C. 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必须要给出实验证据吗
不是必须。
不过,如果有的话会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化学物或药物类的专利申请。
D. 化学专利审查意见说没有提供证明数据要怎么答复
不好答复,目前趋势是没有数据的,审查员非常倾向驳回,最好和审查员直接沟通,如果审查员无法接受,只能尽量援引审查指南中条款来答复,或者驳回后复审时再争取(复审委审查会更为标准些)
E. 专利申请的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在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没有体现,第一次审查答辩时加以补充是否可以
答复审查意见时只能针对审查员指出的缺陷进行答复,一般不能主动修改,除非修改可以克服原申请的固有缺陷,有利于节约程序加速授权。 将说明书中的内容补入权利要求书中,可以在主动修改的期限内进行,显然,你已经错过了。
F. 技术专利申请如何证明其真实性
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即可,你再给出的具体方案的时候可以给出一个范围,别人按照你给的范围能够实现产品,但确达不到你的那种最佳的效果,这也算充分公开,符合专利法,只要你的具体参数在你给你范围之内,能够实现产品就是可以的,至于产品实现的程度不影响专利的申请
G. 在化学领域申请专利的话,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
摘要:论述了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针对如何能撰写出一份最大限度保护范围的专利申请文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专利申请;化学;问题;建议
一、引言
目前,我国发明专利年申请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申请大国。2005年中国居民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9.3万项,比2004年增长42.1%,这个增幅是世界上最大的。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居民提交的专利申请增加了8倍以上。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所作报告指出,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三。
虽然我国专利申请量近年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国民的专利保护意识还需要不断加强,专利代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仍需要大力提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专利保护水平。与我国炼油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相应的专利保护则显得相对落后,除了与专利制度在我国实行较晚有关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化学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有极大的特殊性,这增加了化学领域专利保护的难度。
化学领域的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表现在工艺条件的复杂性,就一个化工过程而言,所涉及的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不仅很多,而且相互交叉;第二在于化学发明能否实施往往难以预测,必须借助于实验结果加以证实才能得到确认;第三是有的化学产品结构尚不清楚,不得不借助于性能参数和/或制备方法来定义;此外还有发现一种化学产品新的性能和用途并不意味着其结构或组成的改变,因此不能视为新的产品等等[1]。因此,撰写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对于刚开始从事专利代理行业的新手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二、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常见问题
在撰写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时遇到的问题相比于其它领域,有相似之处,也有特殊之处,下面列出了几类常见问题:
(一)前期检索工作不全面,没有找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背景技术写得不准确,导致在递交了专利申请文件之后,增加了与审查员之间的沟通时间,延迟了授权时间。
(二)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将关键组分或实验步骤省去,或者用自编的代号代替,使得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说明书内容实施该发明,从而造成专利申请被驳回。
(三)将发明内容全盘托出,原原本本将实验方案或实验过程写出来,虽然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但即使专利获得授权,保护范围也将很窄。而且将一些原本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创新点也一起公开,有点得不偿失,损害了申请人的利益。
(四)分不清必要技术特征。共有技术特征和区别技术特征一起称为必要技术特征,由于没有找出最接近现有技术,因此不能准确划界,所以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不知哪些技术特征应该保留,哪些应该写进从属权利要求里,从而导致独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限定过小,或是缺乏必要技术特征,使得技术方案不完整。
(五)实施例不充分或者只是写成条件实验。正是由于化学领域发明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多,变量多,所以有时实施例不充分,没有兼顾权利要求里所有的工艺条件或配方的数值范围,因此导致实施例不能很好地支持权利要求。此外,有时代理人在撰写实施例时直接采用发明人提供的条件实验数据,即同时只改变一个变量,其它因素不变从而得到一个实验结果,这种实施例的弊端在于他人很容易就可以从条件实验看出实验的变化规律,虽然说专利是以公开换取保护,但我们的原则是以适度的公开换取最大限度的保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是多个变量一起变化。
(六)发明效果描述不充分,没有令人信服的试验数据和试验方法,只有断言。虽然为了统一审查标准,审查指南里定义了一个掌握本领域所有现有技术但不具有创造能力的虚拟的人,即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2],但即使如此,审查员在审查案例的过程中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描述发明创造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时,需从各方面进行充分阐述,以说服审查员相信该发明创造具有创造性。
三、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一点建议
以下几点建议对于撰写出一份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应该会有所帮助。
(一)由于化学领域属于试验性较强的科学领域,影响发明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文件撰写过程中,要重视实施例的撰写。实施例一定要充分,而且实施例的数据和权利要求书的数据一定要一致,当有数据范围的时候两个端点值和中间值应该至少有一个实施例支持。一般的原则是,应当能足以理解发明如何实施,并足以判断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都可以实施并取得所述的效果。
(二)在兼顾发明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要重视技术秘密的保护。对于化学领域专利申请,催化剂或组合物的配方、工艺条件等应当公开适度,即在保证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能够实施该发明,同时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其它工艺技术特征就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保留下来,不予公开。
(三)不应单纯追求专利申请的数量,在充分检索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保证具有单一性的技术方案应当尽量合案申请,以节省费用。
(四)在撰写权利要求时要善于将保护范围从点扩展到面。申请人向专利代理人提交其发明时,大多时候只给出了一种实施方式,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若局限于此具体实施方式,往往会使其保护范围过窄,他人在实施时,只要稍加变化,就可能绕开此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而不侵权。所以代理人需要分析弄清发明的实质,尽量使用概括性的描述来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再补充充足的实施例,这样才能为发明人争取到最大限度的权利。例如,在实施例里苯乙烯、乙烯基甲苯、1,3-二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对特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等物质都可以被使用并起相同的作用,那么此时就可以将这一类物质概括为芳基乙烯类单体,此时就将保护范围从点扩大到了面。
(五)对于已知化学品或公知技术/方法转用于其他方面的发明属于新用途发明,在进行转用途发明的创造性判断时首先要考虑新用途与现有用途技术领域的远近以及该新用途是否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新用途与现有用途技术领域相差较远,并且该新用途取得了预想不到的发明效果,此时才能认为发明具有创造性。
四.结束语
文中列出了专利代理实务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远不至于这些,尤其对于一名企业专利工作者来说,在实际操作中要时刻以企业利益为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业务能力,避免犯类似的错误,造成企业利益不应有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吴观乐.专利代理实务[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 审查指南[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H. 发明专利需要多少年的实验数据才可申请
如果是化学生物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需要提供实验数据来支持该发明的效果。按照审查指南的规定,要求在说明书中记载足以证明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所述用途、达到预期效果的定性或定量实验数据。所以提供的实验数据不是以年份来计算的,只要能够说清楚该发明的用途、效果即可。
另外,如果是药物相关发明,还需要提供药理药效试验数据,必要时还需提供毒理试验数据等。
机械、电子类发明一般不需要提供实验数据,但如果提供实验数据,有可能会对后期答复审查意见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