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售专利权的收入是属于营业外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
通常是营业外收入
2. 让渡专利使用权为什么作为要计入税法“销售收入”中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的基数
让渡专利使用权是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让渡专利所有权才属于营业外收专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在属税务处理上,利息收入,企业持有到期的长期债券或者发放长期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收入的实现。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让渡专利所有权,实际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它将获取租金收入。对应于《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七)项规定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税法上规定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有两种情况:
1、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可以比照企业出租无形资产所取得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版(其他应收权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2、结转该无形资产的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3)专利权属于营业外收入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4. 公司通过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获得的收入属于什么收入
这个是无形资产的转让,此收入应是:营业外收入;会计入账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金
营业外收入
5. 出售专利权为什么不是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呢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
作为营业外收入,必须同时具版备权两个特征:一是意外发生,企业无力加以控制;二是偶然发生,不重复出现。
营业外收入不影响利润表的营业利润,但影响利润总额。也正是说明营业外收入和企业正常营业无直接关系。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出售专利权 符合营业外收入。
6. 专利权转让收入9万,错计入营业外收入
专利权转让收入应该按转让收入的5%交纳营业税. 所以应该补交4500元的营业税,不用补交增值税.
7. 服务企业转让专利权 的会计分录为什么他不应作为收入
一、服务企业转让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累计摊销 已计提的累计摊销额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转让价款*适用税率6%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得利 借贷方差额
二、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的收益是一项计入当期损益的一项利得,非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取得的,不符合“收入”要素的定义,故不应作为收入,通过“营业外收入”账户核算。
三、说明。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收入与利得的概念和区别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3)“日常活动”是确认收入的重要判断标准,凡是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确认为收入,反之,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比如,无形资产出租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应当确认为收入,但是处置无形资产属于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净利益,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利得。
2、处置无形资产的核算。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扣除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其中
(1)账面价值=“无形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2)出售相关税费。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以下称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除(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销售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税率为17%)(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应税行为, 税率为零)外,税率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