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和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及专利权的归属
来源: 作者:
法条: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释义:本条是关于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和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及专利权的归属的规定。
一、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可以是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合作,还可以是个人与个人的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合作各方按照分工分别承担一项发明创造的不同部分或者不同阶段,也可以是一方或几方负责提供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条件,另一方或几方负责进行技术开发活动。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合作各方可通过协议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及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的归属,以及合作各方的其他权利、义务。如果合作各方没有就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及专利权的归属达成协议的,按照本条的规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及取得的专利权应当归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发明创造的一方或几方。
二、关于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和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的归属问题。按照民法的一般原则,在委托合同关系中,受托方根据委托方的委托办理委托事务,其办理委托事务的风险应当由委托人承担;同时,其办理委托事务取得的成果,也应当归于委托人。委托人则应按合同的约定向受托人支付费用和报酬。我国专利法为侧重保护实际完成发明创造一方的利益,规定接受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协议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和取得的专利权归于完成发明创造的一方,即归属于受托方。
Ⅱ 怎么填写专利技术转让合同
专 利 权 转 让 合 同 书
鉴于:
本合同签约各方就本合同书中所述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内容、成果权益、费用支付、违约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及其资料等内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之规定,达成如下协议,由签约各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 签约方
甲方(受让方):
乙方(让与方):
第二条 合同性质
本合同属于专利权转让合同。
第三条 签约时间和地点
本合同由上述签约方于 年 月 日在 签订。
第四条 项目名称(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名称全称)
第五条 技术状况
5.1 本合同转让的专利权属于:(1)发明 □
(2)实用新型 □
(3)外观设计 □
5.2 专利权人:
5.3 发明人/设计人:
5.4 专利授权日:
5.5 专利号:
5.6 专利有效期限:
5.7 专利年费已交至 年。
第六条 专利有效保证
6.1 让与方保证上述第五条技术内容的真实性、其转让的专利权的合法有效性。
6.2 让与方对本合同生效后专利权被撤销、宣告无效不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专利实施情况
7.1 让与方自行实施专利技术的情况(时间、范围、方式):
7.2 让与方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技术的情况(时间、范围、方式):
第八条 原专利实施许可的履行
8.1 受让人应当在本合同生效后,保证原专利实施合同的履行,并接受原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让与方的权利与义务。
8.2 让与人保证已经将本专利权的转让告知原实施许可合同的对方当事人。
第九条 专利技术资料
9.1 资料内容:
9.2 交付时间:
9.3 交付地点:
9.4 交付方式:
第十条 费用及支付方式
10.1 本合同费用总额为 元。
10.2 本合同费用,按以下第 种方式支付;
(1)一次支付,支付时间和方式:
(2)分期支付,支付时间和方式:
(3)其他方式约定如下: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1.1 任何签约方违反本合同第 条、第 条、第 条、第 条、
第 条中的任何一条,按以下条第 种方式承担违约责任:
(1)支付 元违约金;
(2)按合同总标的 %支付违约金;
(3)按实际损失支付赔偿金;实际损失的范围和计算方法为:
(4)其他计算方式:
11.2 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后,签约方约定本合同内容:
(1)继续履行 □
(2)不再履行 □
(3)是否履行再行协商 □
第十二条 争议解决方式
12.1 签约各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纠纷;
12.2 协商解决不成,签约方同意采用以下第 种方式解决纠纷:
(1)申请由 仲裁委员会仲裁;
(2)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名词解释
为避免签约各方理解上的分歧,签约方对本合同及相关补充内容中涉及的有关名词及技术术语,特作如下确认:
第十四条 补充约定
14.1 签约方确定以下内容作为本合同的附件,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4.2 其他需要补充约定的内容:
第十五条 合同生效
15.1 本合同一式 份,经签约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由 负责办理专利权转让合同的登记和公告事宜。
15.2 本合同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公告日为合同生效日。
甲方: 乙方:
(盖章) (盖章)
(盖章) (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住所址: 住所地: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电 话: 电 话:
传 真: 传 真:
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 号: 帐 号:
认 定 登 记 事 项
印花税粘贴处
登记编号:
认定意见:
登记员(签字):
登记机关(盖章):
认定时间: 年 月 日
科易专利站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Ⅲ 在技术开发合同中,合作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
合作开发抄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
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互相配合,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的发明创造。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分为两个方面:
1.当事人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也就是当事人对申请专利的权利作出事先约定的,就依照约定来执行。申请被批准后,约定的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2.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综上,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可以由各方在合作开发合同中约定其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归属,如没有约定,由共同完成方享有。
此外,根据《合同法》第340条的规定,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转让其共有的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其他各方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声明放弃其共有的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可以由另一方单独申请或者由其他各方共同申请;申请人取得专利权的,放弃申请专利的权利的一方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不得提交专利申请。
Ⅳ 专利权和著作权有什么区别软件的技术开发合同写专利权可以吗
说通俗点吧:其来实专利权源主要是针对技术解决方案及技术方法所提出的保护,比如:网络搜索引擎,通过某种技术来解决问题。而著作权一般指的是某个作品,比如某一款软件,它的整个代码都收到著作权保护,不管这款软件能否解决多大的问题,它都是一个作品。这针对这个作品进行保护。软件的技术开发合同直接写知识产权。这样都可以概括进去。
Ⅳ 在委托开发合同中,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应该归谁!
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版件所完权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Ⅵ 技术开发合同中,关于技术成果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内容以及归属问题
你好复,作为一个法律人,制我可以帮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因此,你的单位是受其他单位的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合同并未约定的话,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即你的单位);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为专利权人。
望采纳,可追问。
Ⅶ 我想开发一款仪器,但是我没有技术,雇佣技术人员开发出相应的软件后,该仪器的专利权是否属于我
其实只要签署合同说明一下就ok了。法律是讲究意思自治的。就是说,如果你们合同中说明了,就按合同说的算。如果没有说明,法律有默认的归属方法。分为3种情况:
参看:
1.职务专利:
a. 职务发明创造:
(一)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二)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三) 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1)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原法:单位对个人应从使用费、转让费收入中予以奖励)。
(2) 署名权:有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
(3) 有优先受让权。
b.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c. 合同约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2.合作专利:
a.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b. 合作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合作他方不得申请专利。
c. 如果一方放弃专利申请权,另一方可单独申请,但取得专利后,放弃一方有免费使用的权利。
d. 合作方有优先受让权。
3. 委托专利:
受委托的开发合同完成的发明,专利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专利权属于受托人。
Ⅷ 委托开发合同未约定开发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当如何处理
合同法第三百三十九条 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专,申请属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 专利法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Ⅸ 委托开发合同中约定,技术成果归甲方所有,那在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权利归属是怎样的
1、甲方是哪抄方?
2、如袭果甲方是委托方,技术开发成果归委托人所有的,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亦属于委托人所有。
3、如果甲方是受托方,技术开发成果归受托人所有的,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亦属于委托人所有。但委托人有权利免费使用该技术成果,受托人转让技术成果的,委托人有优先受让权。
《合同法》
第三百三十条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之间就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订立的合同,参照技术开发合同的规定。
第三百三十九条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
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Ⅹ 委托开发合同未约定开发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当如何处理
合同法
第三百三十九条 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回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答属于研究开发人。
专利法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