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侵害专利权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侵害来专利权的民事责任有哪些?接下自来八戒知识产权就带您一起了解相关知识。侵害专利权的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专利权人在起诉之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颁布禁令,要求侵权人停止相关侵权行为。2.损害赔偿(1)能够证明实际损失的以实际损失为准,包括专利权人为了制止侵权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律师费)。(2)不能证明实际损失的以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为准。(3)若上述两种都不能证明的则由法院参照专利许可费自由裁量。(4)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⑵ 民法总则专利权客体的规定有哪些
专利权来客体,也称专利法保源护的对象,是指能取得专利权,可以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我国《专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专利权的客体应该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
⑶ 专利权的民事纠纷有哪些
有关专利权的民事纠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利侵权纠纷,就是未经专利权内人的许可,实施容其专利。根据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当事人对专利机关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种是专利权的使用费纠纷。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对不履行专利法规定义务的专利权人由国家强制许可他人使用。根据该法第五十四条、五十五条的规定,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商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专利局裁决。对裁决不服的,专利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⑷ 民法系统包括哪些法律
一、法学理论上的体系
(一)小民法
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合同、无因管理、不当版得利、侵权行权为)、亲属(婚姻、继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识产权法(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还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体系
总则:民法通则
物权:物权法
债权: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亲属:婚姻法、继承法
知产: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海商法、担保法,等等。
⑸ 授予专利权是否是法律行原因是什么
授予专利权,是由专利主管机关(非民事主体)进行授予的,不算民事法律行为。
⑹ 钟秀勇民法讲义为什么没有讲商标权,专利权
亲,三校名师中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是鄢梦萱老师讲的,你可以在商法的讲义中找到。
希望能帮到您~
⑺ 专利侵权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主要有()
专利侵权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专消除影响)。
根属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专利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
对专利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二)民事责任
1、停止侵权,是指专利侵权行为人应当根据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处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实施的专利侵权行为。
2、赔偿损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3、消除影响。在侵权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给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权行为人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以达到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刑事责任
依照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⑻ 民法总则专利权客体的规定有哪些
专利权客体,也抄称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能取得专利权,可以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
我国《专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专利权的客体应该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
⑼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哪些行为构成间接侵犯专利权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没有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使用其专利的行为。它是违反《专利法》的,侵权人会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1、按权利人受到损失确定,其计算基准是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
2、按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确定,其计算基准是每件侵权产品的营业利润或销利润售;
3、上述二项都不能确定时,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的,参照该专利 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确定;
4、无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法院可以在5000元至30万元之间加以确定,最多不超过50万
(二)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
(三)侵权行为的刑事责任
1、假冒他人专利是指非专利权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其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人为地标注专利权人的专利标志或者专利号,冒充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以假乱真,以劣充优,在市场上销售的行为。
2、我国专利法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首先向我国专利局申请专利,并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委托国务院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规定这样的申请、审查程序,目的是保守国家的机密。
对于违反法律, 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机密的,由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比照刑法以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
3、徇私舞弊是指在受理、审批专利申请的工作中或者在接受申请人委托办理专利事务的工作中,或者在处理专利纠纷工作中,明知是不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而授予专利权,或者明知是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而驳回申请,或者剽窃申请人的技术等行为。
执法、司法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不仅给直接受害人造成损害,还妨害了国家法律的实施,破坏了法制的尊严,因此必须依法坚决制止并予以制裁。
侵犯专利权具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个方面。专利人要注意,应在知道被侵权的两年内提起诉讼,错过时间,法律就不予受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