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商标专利 > 苹果公司在中国也遭遇商标之争

苹果公司在中国也遭遇商标之争

发布时间:2020-12-31 08:57:17

① 苹果跟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的来龙去脉

IPAD 只是一个商标一个名称,苹果在美国本国为自己的平板电脑注册的名称为IPAD。之后回进军各国市场,答为了 产品名称 的统一,因此他在各国上市也用的是IPAD这个名称,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人注册过这个商标,但没有实际产品命名为此商标。因为此商标废弃时间过久,所以苹果在其他国家的官司可以轻松获胜。
但是IPA"A"至IPA"Z"这些商标在中国均由注册。而且唯冠10多年前研制一台电脑也叫ipad。苹果想在中国用ipad商标,就必须和唯冠打官司,相当于买断在中国的ipad所有权,这样苹果就可以合法使用ipad这个商标。

② ipad商标权之争

无商不奸,商业竞争没有好坏之分,能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才是一家好公司。只可惜唯冠跟苹果差得太远了。还是一家快破产的公司。

③ ipad下架令的商标之争

诉讼源头要追溯到11年前。2000年,唯冠控股旗下台湾“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国、地区申请iPad商标。2001年,唯冠科技(深圳)又在中国注册两项iPad商标,并借此推出过iPad电脑。
2006年,苹果计划推出平板电脑时,发现“iPAD”和“IPAD”已被唯冠注册,于是以撤销闲置不用为由,在英国起诉唯冠,但最后败诉。
苹果随后妥协。2009年,其壳公司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从唯冠台北手中获得iPad全球商标权,去年又以10英镑转给苹果。
但深圳唯冠表示,iPad内地商标权归自己所有,台北无权出售。苹果出示IP公司和唯冠国际相关人员之间的邮件,称后者承诺拥有内地商标权。今年双方已在深圳中院较量三次。
苹果说,唯冠国际CEO杨荣山既是唯冠台湾负责人,又是唯冠深圳法定代表,授权签署的转让协议,对唯冠深圳有法律约束力。
但唯冠深圳代理人、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才元说,唯冠台湾虽是唯冠深圳总部,但股东结构、工商注册等不属同一主体,唯冠台湾无权售卖内地商标权。苹果请求被驳回。
游云庭说,苹果当初如能进行积极的背景调查以及变更手续,或能降低交易风险。
2004年,汉王在中国注册“i-phone”商标。苹果2007年推出iPhone后,意识到侵权风险,2009年与汉王签订转让协议,获得所有 “iPhone”相关的商标著作权,付出365万美元。 中国移动(微博)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认为,苹果显然遭到法律条文上的算计。
“国内iPad水货销量大于行货,即便iPad商标被禁,苹果也不会伤筋动骨,但联通及五大分销商将遭受打击。谁更着急上火,显而易见。”他说。
但苹果恐怕不会冒险。2011年10月,苹果新任CEO库克在分析电话会议上说,中国当季贡献45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270%,占全球比重已达16%。两年前,这比例还仅为2%。易观第三季中国平板数据显示,iPad占平板出货的71.78%。
之前分析人士说,苹果可能为iPad重起名字,届时唯冠商标将一文不值。不过李易认为,这种可能性小于彗星撞地球,如法院强行执法,苹果将肯定上诉。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这起诉讼,只能归结为苹果过去多年对中国市场的漠视,导致它在中国市场的著作权、专利申请方面存在漏洞。 2000年,唯冠控股旗下中国台湾“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国、地区申请iPad商标。
2001年,深圳唯冠在中国注册两项iPad商标,并借此推出过iPad电脑。
2006年,苹果计划推平板电脑发现“iPAD”和“IPAD”已被唯冠注册,在英国起诉唯冠中国台北,但败诉;
2009年,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从唯冠中国台北手中获得iPad全球商标权。
2010年,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以10万英镑把iPad商标权转给苹果。
2010年4月,深圳唯冠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2010年6月,苹果公司、IP公司起诉深圳唯冠,认为苹果公司依法取得了涉案商标的专用权,要求确认其为涉案商标专用权人。
2011年12月,苹果一审败诉。

④ 谁能给我讲一下苹果与唯冠商标之争的全过程,详细一点,然后再来一个简述。。。高分!!!

苹果声明的第一句话便是:“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的iPad 商标权”。此话并不假。早在2009年,苹果公司为了获得iPad商标所有权,特意在英国成立了IP公司,以3.5万英镑从台北唯冠下属部门购得iPad商标所有权。
问题是,唯冠台北公司与深圳唯冠虽然同是唯冠国际旗下子公司,但“亲兄弟明算账”,在中国大陆注册iPad商标的是深圳唯冠。资料显示,2001年,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国大陆注册了iPad商标,当时苹果公司并未推出iPad产品。
于是,官司由此而生。2010年,苹果公司起诉深圳唯冠,要求法院判定商标归属权,因为苹果认为唯冠国际曾将iPad在华商标权转让给苹果,但唯冠深圳公司认为,大陆使用权为唯冠深圳公司所有,台北唯冠无权出售。
2011年12月,苹果公司与唯冠深圳公司的iPad商标权争夺案,苹果一审败诉,苹果选择上诉。
据了解,二审将于2月29日开始。不过,在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马林看来,如果苹果不能提供更多的有利证据,二审改判的几率不大。“一方面考虑到中国传统的司法体制,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司法独立;另一方面,从本案的热点程度上看,一审法院对案件的判决应该也比较慎重,是基于法律事实考虑的结果。”
iPad商标归属将见分晓。2月29日上午9时,备受外界关注的“iPad”商标权纠纷案终审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当日,法庭进行了一个新证据质证的程序,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就iPad商标的归属展开激辩。法院表示,案件结果将择日宣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一天,苹果公司正式向媒体发布邀请函,将于太平洋时间3月7日召开下一代iPad的新闻发布会。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终审结果以及iPad3面市时间的逼近,争端双方谈判可能进入高潮阶段,而利益达成一致的时间点或将是iPad3登陆中国之前。

⑤ 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苹果与唯冠公司对于ipad商标之争事件,最好专业一些的

侵权责任的承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侵权行为存在
2、造成了损害后果
3、损害结内果与行为存在容因果关系(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侵权行为人存在过错(故意、重大过失,法律归定某些情况下比如重度危险作业,只要存在危险行为就推定为存在过错)

就苹果与唯冠商标争议,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看:
1、苹果公司对ipad商标的使用是不是侵权行为?前提就是看,这种使用是不是符合法,苹果是不是对广发商标拥有合法的权益,依商标法规定,商标权以注册在先为保护原则,所以谁先合法注册了商标,谁就拥有在法律上的权益
2、苹果公司对ipad商标的使用是不是造成了后果,在知识产权侵害后果的计算中,常常是拿侵权方的获利作为标准的,显然不合法使用ipad商标是造成损害后果的;
3、4、类推;

⑥ 苹果跟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深圳唯来冠,一个破产公自司,假如打赢官司没用能力推出自己的IPAD,得到些赔偿算是小赢家吧;
苹果绝对的输家,先把是否侵权放在一边,光在大陆的宣传推广费用也用了不少吧?官司输了以后更改名称又是一笔费用,再加上从肚子里吐出来赔偿和各地罚款,真够苹果喝一壶的了。并且侵权这个帽子永远盖在他的头上了,不管他认还是不认。
最终的赢家莫过于深圳唯冠的几家债权人——唯冠8家债权银行,本来深圳唯冠欠的钱没打算要回来已经进行清算程序了,谁知道在深圳唯冠的账目里竟然还有个商标权,又竟然发现一个大款在用这个商标,又竟然发现深圳唯冠和这个大款有争议,……最终发现自己放出去的钱可以从这个大款口里挤出来。

⑦ 您如何看待苹果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所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权利。回在我国由于商标答权的取得实行注册原则,因此,商标权实际上是因商标所有人申请、经国家商标局确认的专有权利,即因商标注册而产生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声音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⑧ 苹果唯冠商标之争是怎么回事

IPAD 只是一个商标一个名称,苹果在美国本国为自己的平板电脑注册的名称为IPAD。之后进军专各国市场,为属了 产品名称 的统一,因此他在各国上市也用的是IPAD这个名称,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人注册过这个商标,但没有实际产品命名为此商标。因为此商标废弃时间过久,所以苹果在其他国家的官司可以轻松获胜。IPA"A"至IPA"Z"这些商标在中国均由注册。苹果在其他国家均以胜出告终,因此苹果已经准备好了打官司。直至近日唯冠与苹果之间的判决处理浮出水面,才让国人得知。唯冠IPAD只是唯冠在十多年前注册的一个名字而已,没有实际产品的。此次判决挽救了唯冠公司的经济危机,不仅可以不倒闭,还可以获得N亿赔偿。

通俗易懂点:“商标”就类似于 游戏昵称。如果别人注册你就不得再次注册,不然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冲突。唯冠十多年前注册了此昵称,虽然从来没上过线,但毕竟这个昵称是存在的。苹果却明知有此昵称,还要冒名使用。

⑨ ipad商标之争 苹果犯了什么错

实际上并不是深圳唯冠公司“抢注”了苹果公司的iPad,而是唯冠公司先拥有这专个属商标,苹果公司后启用这个商标,无论在中国境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是如此。因此不能说是深圳唯冠公司“敲诈”苹果公司,正如网友钟扬所言,只能说是“唯冠被一个金苹果砸在脑门上了”。
至少在本次iPad商标争夺案中,苹果公司存在极大过失。首先当他们和台湾唯冠签订商标转让合同的时候,并没能够完全确认该合同包括iPad在中国大陆的商标;其次,在苹果公司向中国商标局申请大陆iPad商标被驳回之后,依然在中国市场销售iPad系列产品,而不是先解决商标问题。

⑩ 唯冠的商标之争

案件介绍
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6年,苹果公司开始策划推出iPad时发现,iPad商标权归唯冠公司所有。2009年,苹果公司与唯冠达成一项协议,唯冠台北公司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但唯冠深圳方面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而且,深圳唯冠才是ipad商标权在中国内地的拥有者,唯冠台北公司没有出售权力,所以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不属于苹果。
为此,苹果公司和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下称IP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苹果公司一方诉称: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iPad商标的所有权益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两原告请求法院判令注册号1590557“iPad”、注册号1682310“iPad”商标专用权归原告所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商标权属调查费、律师费所损失人民币400万元。
修改诉讼书
唯冠宣布,已修正了此前在加州对苹果提起的“iPad”商标侵权指控,认为苹果在获得iPad商标时存在多种欺诈和非公平竞争行为。
本次诉讼为2009年12月23日唯冠台湾分公司与苹果之间的交易提供了新证据,当时苹果代理人刻意向唯冠台湾方面隐瞒事实、打压收购价格,因此,双方在此基础上签订的合约是无效的。一旦合约因欺诈事实的存在而归于无效,在欧盟、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的iPad商标权也将重新归属于其原始所有权人唯冠台湾。
在起诉书中,唯冠还指控苹果当初在购买IPAD商标权时时间紧迫,在与唯冠达成协议前,明知唯冠反对其使用近似商标,还有预谋地欺骗唯冠与其签约。为了推进这起交易,苹果雇佣了一个中介机构Farncombe公司及其行政董事格雷厄姆·罗宾逊(Graham Robinson),为购买唯冠拥有的IPAD商标权而精心策划,但都是虚假的托词。之后,苹果还创立了一个特殊目的公司IP应用发展有限公司(IPAD Ltd.),并隐瞒该公司担任苹果代理人的事实。
唯冠获胜
深圳中院于2010年4月19日受理该案,并于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下称IP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由两原告承担。一审判决认为:原告要商业获取他人商标,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应当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与商标权利人订立商标转让合同,并办理必要的商标转让手续。而本案商标转让合同系原告IP公司与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且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亦不成立。故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驳回。
状告苹果
2011年12月,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肖才元表示,唯冠公司已开始在广东地区对苹果授权经销商提起诉讼,要求苹果经销商停止侵权——停止使用IPAD商标。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惠州市中院已分别受理案件,并将准备开庭。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双方送达了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正式生效。日前,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的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并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述民事调解书。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今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圆满解决。

破产清算
2012年3月,广东高级人民法院还没有对iPad商标在中国内地归属权作出二审判决,台湾富邦产物保险股份公司就针对深圳唯冠提起的破产清算申请,让这起本已波澜四起的案件又现变数。2010年11月,深圳中院判决深圳唯冠向富邦保险支付867.97万美元,在富邦申请强制执行之后,盐田区法院查明,在执行过程中查封、处理的深圳唯冠的财产,都已经被用于抵押贷款,银行享有优先受偿权。法院据此认为深圳唯冠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鉴于深圳唯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2011年6月27日,富邦保险依法向深圳中院提交申请书,请求法院宣告深圳唯冠破产并对其进行破产清算。 2011年12月27日,深圳中院曾就此案召开了破产听证会。在破产听证会上,深圳唯冠承认企业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但是公司正与美国苹果公司就iPad商标权进行诉讼,未来有可能用获得的赔偿来偿还债务。富邦保险则表示,鉴于此商标权诉讼判决并未生效,深圳唯冠用未来不可预知的赔偿款来证明自身的债务清偿能力,缺乏说服力。

阅读全文

与苹果公司在中国也遭遇商标之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