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专利侵权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实施专利授权以前的技术、已经被宣告无效、被专利权人放弃的专利或者专利权期限届满的技术,不构成侵权行为。专利法规定了临时保护制度,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的应支付适当的使用费。对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专利权人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
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4.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专利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两类。
1.直接侵权行为。
这是指直接由行为人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包括:
(1)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2)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4)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5)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6)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7)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仍然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❷ 专利侵权救济途径有哪些
(1)双方协商解决。专利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当事人依法可以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因此,因专利侵权引起的纠纷,法律允许当事人协商解决。当然,当事人协商解决专利纠纷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请求行政处理。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蚌埠市知识产权局是我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请求处理专利纠纷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3)提起民事诉讼。对于专利侵权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同时也不愿意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当事人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调解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当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定的起诉条件,并且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❸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现行专利法,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未经权利人许可和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包括以下3种具体形式: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他人发明专利产品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使用他人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依照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制造、销售或进口他人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二)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专利权人的标记权。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2001)第八十四条规定,包括以下4种具体形式: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三)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
根据专利法五十九条的规定,这类行为需要承担一般的民事侵权责任,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正,可予以处罚。
(四)除法律明确规定之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存在两种侵权行为:过失假冒,即指行为人本意是冒充专利,随意杜撰一个专利号,而碰巧与某人获得的某项专利的专利号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该行为无假冒故意,但其行为结果仍然构成了假冒他人专利。
❹ 专利侵权时有哪些救济途径
专利侵权(纠纷)的救济途径有三个:
1、可以通过当事人自行协商和解专;
2、请求专利行政部门属调解和处理;
3、向人民法院起诉。
❺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救济包括哪些方面
有刑事、行政、民事救济途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向工商局等行政机关投诉,提起民事诉讼,发律师函要求赔偿、协商等。
❻ 专利侵权有哪些救济途径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修正)
第六十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五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❼ 发现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怎么办
所谓侵犯专利权是指依法保护的有效专利权遭到侵犯.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对专利权的侵犯可分为对专利标记权的侵犯及对专利权人的独占实施权的侵犯.对专利标记权的侵犯,可能构成假冒他人专利实施权的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对这种侵犯行的法律定义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这里有两个条件:
其一是,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
其二是,是否实施了专利,任何人或者单位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只要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实施了上述为中的任意一种,均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当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发现有侵犯自己专利权的行为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确认侵权事实的存在并分析自己专利的可靠性.对侵权的标的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取得证据,以确定侵权事实的存在.同时要仔细在确定自己的专利权是否存在被宣告无效的可能.
2.查清侵权的具体情况和遭受损失的程度.即查清侵权行为人所侵权的程度,包括生产规模.使用情况.销售渠道.销售数量.价格.据此测算出所受经济损失的额度以及侵权行为人的单位,姓名,地址等等.
3决定对策.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相应对策:
(1)若自己有能力实施或已实施,并希望继续独占市场的,应采取坚决制止该侵权行为的措施,根据掌握的确凿的证据所测算出的经济技术益损失程度,坚决要求予赔偿;
(2)若自己不具备实施能力,或虽自己能够实施,但仍希望他人有偿实施时,可通过法律程序补订许可证合同,把侵权行为转化许可实施协议.
4.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
(1)自己或代理人一道直接与侵权交涉,在不损害自己权益的情况下协商解决;
(2)如协议不成,又确有必要,可请求专利管理机关予以调处;
(3)若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决定不服,可在限定的期限内向人法院起诉.
❽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的保护途径
1、工商局查处、专利局查处、版权局(文化执法大队)查处
通过向工商局、专利局、版权局(文化执法大队)举报,要求侵权企业停止侵权,同时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1)举报信;
(2)举报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商标注册证复印件、专利证复印件、版权登记证复印件;
(4)授权委托书;
(5)商品为仿冒品或侵权产品的鉴定书;
(6)侵权企业详细名称、地点、产品名称、外包装,及证明侵权的初步材料、线索。
2、公安局查处
向公安机关举报检举,请求对侵权方责任人予以刑事处罚,从而从根本上制止侵权行为再次发生。
(1)商标案件:超过3万,驰名商标不受限制;
(2)专利案件、商业秘密案件:超过50万;
(3)版权案件。
3、海关查处
涉及海关备案、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简单来说,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就是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即在货物进出境时,对与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或者更简单的讲,就是海关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进出口货物进行查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商标、专利、版权、商业 秘密、技术秘密等等知识产权都可以受到海关保护呢?不是,只有商标权、专利权、版权,以及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才受到海关保护。
4、人民法院起诉
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一般是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北京海淀、朝阳、丰台等。难点是赔偿额的举证,一般要求50万的法定赔偿额。
5、其他行政部门查处
农药—农业局,无法进行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当地质检局举报产品质量
在具体造作中,一般是把某几个途径联合使用。一般来讲工商人员无权强行搜查某些区域,比如民宅等,也无权扣留、取走某些贵重财物证据,那么这样的现实,就必须由工商联合公安共同执法。
❾ 什么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所谓侵犯专利权是指依法保护的有效专利权遭到侵犯.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对专利权的侵犯可分为对专利标记权的侵犯及对专利权人的独占实施权的侵犯.对专利标记权的侵犯,可能构成假冒他人专利实施权的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对这种侵犯行的法律定义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这里有两个条件:
其一是,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
其二是,是否实施了专利,任何人或者单位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只要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实施了上述为中的任意一种,均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当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发现有侵犯自己专利权的行为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确认侵权事实的存在并分析自己专利的可靠性.对侵权的标的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取得证据,以确定侵权事实的存在.同时要仔细在确定自己的专利权是否存在被宣告无效的可能.
2.查清侵权的具体情况和遭受损失的程度.即查清侵权行为人所侵权的程度,包括生产规模.使用情况.销售渠道.销售数量.价格.据此测算出所受经济损失的额度以及侵权行为人的单位,姓名,地址等等.
3决定对策.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相应对策:
(1)若自己有能力实施或已实施,并希望继续独占市场的,应采取坚决制止该侵权行为的措施,根据掌握的确凿的证据所测算出的经济技术益损失程度,坚决要求予赔偿;
(2)若自己不具备实施能力,或虽自己能够实施,但仍希望他人有偿实施时,可通过法律程序补订许可证合同,把侵权行为转化许可实施协议.
4.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
(1)自己或代理人一道直接与侵权交涉,在不损害自己权益的情况下协商解决;
(2)如协议不成,又确有必要,可请求专利管理机关予以调处;
(3)若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决定不服,可在限定的期限内向人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