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般地震过后,余震持续多长时间
v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5·12”汶川8.0级地震的类型是“主震余震型”,其总体特征是衰减趋势,但其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还会有一些起伏。具体持续多久。这还不能确定。
❷ 地震过后余震一般会持续多久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党委书记李强华表示,未来一个月内余震还会持续发生,但今后余震间隔时间会越来越久,震级也会越来越低。
李强华介绍说,大地震后要使余震完全消除会有一个过程,因为一般地震不会一次释放所有能量,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据地震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一个月内四川境内可能会有陆续强弱不等的余震,甚至可能会在一日内连续发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余震,但余震大多能量小,持续发生的余震不会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时间往后推移,余震之间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长,震动级别也会越来越低。
李强华同时表示,近期内汶川附近区域不排除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在此区域的民众应当注意安全,李强华同时提醒民众尽量不要入住一些发生裂痕的建筑。
❸ 大地震后,余震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1-单震型: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这种地震比较少见,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
2-主震-余震型:先发生一次大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这些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离主震越近,余震越多,平均强度越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余震越来越少,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
组成部分: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动的表现形式,地震开始移动,岩浆就发生波动,推动地壳振动,称为前震;岩浆发生顶头峰时产生的振动是主震,残余岩浆的波动,地核的复原间接的推动地壳振动是余震,由于地核的复原比原先移动的动量大,故余震比前震大。
地震前后相当于岩石蠕动应变恢复过程。前震、主震、余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现象,国外很多人把时间间隔不大。
❹ 汶川4.8级地震属512地震余震,地震的余震是否有“有效期”这一说法
地震的余震并没有有效期的说法,余震能量释放的过程,在释放过程中会有不断的余震发生,余震衰减时间有长有短,有时一瞬间就释放完,有时长达十几年。自从1970年以来,在汶川一共发生了120次地震,其中5级以下的地震发生了100次,5~5.9级地震发生了15次,6~6.9级地震发生了4次,8级地震发生了一次。4级以上地震其中含有汶川余震,专家认为在未来汶川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触发地震的板块能量已经基本释放。
❺ 地震过后会有余震吗一般在多长时间内会发生余震
余震
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发生的原因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的工作可能影响关于余震发生的预测(来源:Nature 441 735)。
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但 Felzer和Brodsky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科研人员研究了在1984年至2002年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千次地震中主震之后的2至6次余震的精确数据。他们发现,在距离震中50km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 他们说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他们还指出,地震波在距离上的衰减遵循指数规律。
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Brodsky说:“我们研究余震预测的一个关键点是,余震发生可能性与主震的烈度成正比。换言之,如果你知道地震波的振幅,你就可以在概率意义上预测在某点是否有余震。”
❻ 地震了余震一般有多久
每一次大地震.震级最强的一次就把地震的能量释放了90%以上.而后它会不断的释放.震级会越来越小.每个震级相差33倍.直到它释放完为止.地震学家认为.大震以后慢慢释放未必是个坏事.它有利于地壳和地表的结构长期稳定.这个时间一般在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❼ 大地震后,余震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1-单震型: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这种地震比较少见,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
2-主震-余震型:先发生一次大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这些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
发生(常常几十分钟之内就有),离主震越近,余震越多,平均强度越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余震越来越少,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
震。通常最大的余震比主震小1.2级以上。这种地震目前也无法预报。
3-前震-主震型:先发生大量小的地震,然后小地震突然消失一段短的时间,随后就发生大的主震。这种地震由于有大量小的前震,所以比较容易预报,小地震突然消失的时候就是预报的最佳时机。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报的一次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就是这种地震。
4-双震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一般几十分钟到十几天),同一个断层上发生两次震级差不多的地震,例如70年代四川平武地震。双震型地震也不排除在两次主震前有小的前震或之后有小的余震。
5-震群型:在间隔很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差不多大的主震,例如智利发生的那个世界最大地震就是这种地震,在差不多1个月时间内反复发生多次7级以上甚至8级以上地震。
❽ 地震的余震会持续多久
预计汶川地震的余震持续将在1个月以上!
中国地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看来,余震的活动基本是正常的,说明剩余能量在逐渐释放。在以后的释放过程当中,较强的余震还有可能发生。此前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预计汶川地震的余震持续将在1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