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
部分企业,从成立到破产,甚至连财务都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起财务就只知道发票、报税,即便是后期公司业务增多,注意到财务方面去聘请专职会计,给公司记账、报税、申请发票,处理企业常规财务问题,但专职会计的精力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财务上的挑战也会接踵而至。
从另一份财经杂志《福布斯》发表的全球400首富排行榜也可以看出,与20年前同一排行榜的数据相比,平均每五名榜上有名的超级富豪当中,只有一名能留在榜上连续20年。
对很多家族来说,20年连一代都还未过完,更别说三代了。此外,其他的一些研究也显示,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不足总数的13%,能够在第三代以后还为股东继续赚钱的,只剩下20个,即5%而已!
要知道这里列的是国际大富豪,在全球67亿人口中只有400人(或家族)够资格上榜,亦即每1675万人当中才有一人入选;传到第四代还大富大贵的就更加少了,平均要3亿3500万人才出一个。换句话说,如果这一级别的富豪家族在世界上是以“非常平均的”形式出现的话,美国还分不到一个,因为它的人口刚过3亿而已。
B. 中国企业生命周期为何短
因为中国的众多企业都是“大而不强” 而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全部都“急功近利” 所以你说中国都是这样的一些企业 生命周期还会长吗?
C. 中国企业存活20年以上的企业有多少比率
中国企业存活20年以上的企业有1%-3%比率
D. 中国企业存活时间超过十五年的比例
国企还行民营难
E.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我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7、8 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 2.9 年,每年有近100 万家企业倒闭。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曾在2016年经济日报中,发表文章《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什么短》,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 3.7 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 2.5 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 8.2年、12.5 年。
另外曾在2012年《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公布的数据,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7、8年。而曾在2014年《福州晚报》 的文章《统计称中国小微企业寿命不到3年》中称,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
(5)中国企业生存年限扩展阅读
从企业内部看,来自企业和创业者层面的主观性因素,决定了我国企业难以跨越成长瓶颈,实现持续发展。
一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创业者存在先天的劣势与不足: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创业者文化素质总体上高于我国,而且欧美国家创业教育体系发达,大学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而我国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创业教育;
欧美国家应用型大学占比高达80%,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而我国大学教育普遍盲目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多数大学毕业生既不精通学术也不善于应用,难以有效将所学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
企业家应该是一群风险爱好者,能通过不断创新来应对不确定性,但我国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尊崇企业家精神,而是心浮气躁,妄图一夜暴富,很难指望他们带领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新创企业自我成长能力欠缺,不足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我国新创企业大量集中于餐饮、批发与零售服务、低端消费品制造领域,这些领域门槛低、竞争激烈、需求变化快,创业者难以打造差异化优势以实现长期发展;
持续创新是当前企业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行创新与设备改造投入,企业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低,盈利空间有限,难以通过自我积累实现持续发展。
从企业外部看,不完善的企业发展环境,是阻碍我国新创企业持续成长的外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少数中小企业能够顺利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且融资成本明显高于银行基准利率,部分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甚至在20%以上。
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不是死于惨烈的竞争,而是死于高融资成本的拖累,“过桥”成本与互联互保风险的爆发,更进一步推高了中小企业的死亡率。一些快速扩张的新创企业,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融资支持,因资金链断裂而意外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F. 中国民营企业一般寿命是多少年
中国民营企业自己得历史,平均寿命不到3年,据说存活10年得不到5%。
【内容提要】我国得民营企业能够生存并发展到今天,应该感谢那些为民营企业得发展出过力、作过牺牲得人。但是也应该承认,企业“短寿”归根结底还是企业领导人得素质问题。能做成大事得人,必须在人生观层次上达到必要得修养。这恐怕是我国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得一个迫切问题
经过将近20年得抗争,中国得民营企业终于有了立足之地,而且状况不断有所改进。如果总结过去得经验得话,那就是进步是靠博弈得到得,而博弈是要花力气、下功夫得。我国得民营企业能够生存并发展到今天,应该感谢那些为民营企业合法存在得博弈出过力、作过牺牲得人。也应该让那些阻碍民营企业发展得人有所反省。我国得改革还没有完成,但愿今后改革遭遇得阻力小一点,作出得牺牲也小一点。
民营企业在今天,已经非同小可了。可以毫不夸张得说,如果没有民营企业,中国得经济一天也混不下去。现在全国人民每天所消费得产品中有一半以上是民营企业生产出来得;每年新增加得上千万名准备就业得青年人要靠民营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每年出口挣得外汇有一半以上靠民营和外资企业。改革前清一色国营企业得形式已经完全改变。如果看发展,民营企业还会有更大得机会,国家对民营企业得政策也会进一步放开。只要改革开放得大方向不变,这一点是可以肯定得。
以上是从大环境看,从民营企业自己得情况看问题并不少。翻看中国民营企业自己得历史,平均寿命不到3年,据说存活10年得不到5%。原因在哪儿?当然有生存环境得问题。有些民营企业就是被不合理得税收、政府得刁难搞垮得。但是也应该承认,民营企业自身得原因也是存在得,甚至还是很主要得原因。按理说,大部分企业3年内关门得现象并不稀奇,全世界都差不多。只不过中国得比例特别高。这和我们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缺乏经验有关。在企业开办时,对市场缺乏了解,对竞争者没有充分估计,对自己得优势劣势不清楚,犯了主观主义得毛病。也有因为宏观形势变化而遭遇不幸得。
现在我国得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总体上看,创业得经验已经很丰富,问题逐渐转移到创业之后得持续发展上来。头3年以后,最初得难关已经过去,初步站住了脚跟,但是以后还有失败得。当然,失败得原因多种多样,很难一概而论。根据我得观察,有不少是因为企业之间得纠纷而倒闭得。欠钱不还,合同不遵守,打官司负担太重。埋怨环境不好当然是对得,但是也应该看到,自己得环境也是别人得环境,所以也要在这方面做自我反省。只有每个企业都努力改进自己,整个环境才能够改善。光指责别人,自己纹丝不动,只听见吵闹声,不见实际行动,大环境永远改进不了。
有许多很好得企业、很成功得企业也搞垮了,非常可惜。原因之一是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投资,资金调度过于绷紧,不留退路。有得是经营得目标有问题,不是利人利己,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赚钱,而是追求个人影响,出风头。教训是要扎扎实实把企业做稳、做强,不要图虚名。有得企业失败是因为取巧经营,自作聪明,只想占便宜,不为对方着想,造成各方面得关系紧张。不但和相关企业得关系紧张,对自己得员工也不培养、不爱惜,眼睛里只有自己。最近西方国家提出企业得社会责任观念,这和过去得企业经营得目标仅仅是利润极大化完全不同。它要照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得要求。其中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债务人、消费者、政府、所在社区等等。照顾各方面得利益并不是不追求利润、牺牲自己得利益,而是要能够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得决策别人会怎样反应。现在大家都懂得要讲守法,都在研究法律。但是光有法律是不够得,还要有道德。法律只是利益界限得粗线条划分,具体得情况千变万化,不同得立场看法会非常不同。各方都觉得自己有理,所以才会打官司。如果各人都能够换位思考,劳民伤财得许多官司本来是可以避免得。
尤其可惜得是有些很成功得企业赚了很多钱,正在鹏程万里、前景如画得时候,因为领导人之间意见不合,闹得不欢而散,把企业搞垮。企业开始创办时,大家志同道合,可以共患难。创业中,困难不克服企业就得死亡,容不得半点虚伪或松懈。辛苦几年,回头一看,财富积累了许多,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等到坐下来歇一口气,准备享受一下自己得劳动成果时,问题就来了。这些财富是几个创业者共同创造得,但是具体得分配,谁得多少,就有看法得不同。道理并不复杂,按劳分配。但是这个劳如何测量?不论经济学家如何聪明,方法如何精巧,天下还没有分配集体劳动成果得计算理论。此事只能靠估计。而估计就带有主观性。各人得估计不同,一般得规律总是把自己得贡献看重了。这并不奇怪,因为自己做得事自己很清楚,别人做了些什么总不如自己做得清楚。所以争论就难免了。
创业得人都不是平庸之辈。他们之间得斗争就不是一般得意见不合,要说服他们是几乎不可能得。本来只是一个财富分配得问题,慢慢地变成了对个人能力得承认问题,个人在企业里得地位问题、权力问题,问题越来越复杂。平时难免有得一些小摩擦,现在发展成了原则分歧。争论渐渐变成了意气之争,无所不用其极,连起码得道德也不顾了。这时候,领导人之间得争论扩散成为全企业之争,更多得员工介入,企业就到了垮台得阶段。前景如画得企业就是这么人为地结束了。
这样得例子并不少见。为什么事情发展到最后,是谁都不希望看到得结局?归根结底还是领导人得素质问题。能做成大事得人,必须在人生观层次上达到必要得修养。这恐怕是我国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一个迫切问题。
G. 一般而言企业的生命周期是几年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为7-8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
http://www..com/link?url=8u99VxtgKJFpDv-NUz--TP1
H.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从企业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 3.9 年。因为企业没有找到存在的理由,只为了赚钱而盯着短期利益。
许多国内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在具体运作中很多事情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使有标准,也只是场面上用的。标准是一回事,具体办理、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在处理事情时大都因人而异,因事不同,因时各样,靠感觉、靠经验、靠传承来办理各种事情,导致企业一大就管理混乱。
(8)中国企业生存年限扩展阅读
企业长久的注意事项:
制定高效科学的发展规划。企业在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战略目标。个人推荐,最好能够通过“市场供需调查、项目开发可行性、风险性评估、预案提报”等多个方面着手,对未来短期长期盈利模式和执行要点做一个全面深度的规划。
统筹监管。以企业盈利为核心,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为出发点,从人力资源、运作成本、技术支持、文化理念和制度等多方面入手,站在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宏观的发现、调整企业内部运作的大方向和环境。
明确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是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政策中最关键的部分。企业只有将员工工资绩效跟岗位工作无接缝的关联在一起,才能够最大化保证员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做好工作内容。
I. 在中国100家企业能生存10年有多少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局、信息中心2013年发布的中国“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初至2012年底,五年内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共394.22万户,近五成企业寿命不足5年,平均寿命为6.09年,但高于美国《财富》杂志的美国企业数据(美国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
所以100家10年来计,剩下的有一成左右。
J.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存活时间短,难出百年企业
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中国很少出现百年企业实质上是很正常的,其基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在这样一个很短的历史中,出现经营百年以上的企业自然是凤毛麟角了。 二、中国没有建立起保护私有财产宪法制度,尤其是1949年以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所有的私营企业都没改造了,根绝了,因此,中国没有真正经营过百年的企业是必然的。 三、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真正算起来,才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不可能出现经营百年的企业。 以上这三点,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有真正经营百年的企业。当然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今后我们中国会不会出现经营超过百年的企业,这才是我们所关心和关注的。 中国要出现百年企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建立起保护私有财产的宪法制度,并且表明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任何政府、政党甚至政权的更迭,都必须保证这一制度的实施。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共产”或者实行所谓的“共产主义改造”,实施变相的剥夺和横征暴敛,中国便不可能出现百年企业,那些企业家们自然要逃到能够保证他们利益的国家。目前,在许多人的脑壳里这种思想依然存在,这种危险并未消除。 第二、只有建立起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制度,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才能产生传承,才能产生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没有这种制度,没有这种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不可能产生百年企业。 第三、追求百年生存的企业和追求眼前利益的企业是不同的。百年企业关注的是信誉、是形象、是品牌、是文化、是投入、是长远;而追求眼前利益的企业,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甚至使多数企业为了追去短期利益而不讲信誉,不讲道德,不讲品牌,不重形象,不重品牌,不重长远,竭泽而渔,搞短期行为,这样一种心态,一种追求,不可能产生百年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