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员工离职后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期限是多少
员工离职后如果有经济补偿,其支付期限为解除劳动合同时。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工资支付的期限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B. 工资发放延期多长时间之内是合法的
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第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如广东省劳动厅关于转发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第六条“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的,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5天”。所以,您单位不景气、未和员工商量(注意原文表述是“工会同意”,而不是“员工同意”)便拖欠工资不一定就是违法行为,建议结合当地的法规。
C. 劳动法规定拖工资不可超过多少天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劳动者工资。如果企业确实困难,经报当地劳动部门批准,可以延迟发放天。
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也包括应当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拖欠劳动工资一般情况下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解决。如果雇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本来有能力 支付却不支付劳动者报酬,在劳动报酬数额较大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
遇到拖欠工资的这种情况,先向当地人力社保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反映被拖欠工资的具体情况,并尽可能多提供一些能够证实用人单位转移、隐匿财产或有能力支付工资的线索和材料,积极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调查取证。
人力社保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下发有关法律文书责令雇主支付劳动报酬后,若其在指定期限内仍不支付,人力社保部门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会把案件及材料移送给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D. 职工工资支付时间按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的
1、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2、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3、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4、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作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其它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5、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6、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E. 公司推迟发工资多久算违法的
推迟发工资不算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5)工资支付的期限扩展阅读: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八条 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F. 用人单位给员工支付工资的期限是一个月吗
用人单位每月至少向员工支付一次工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5:20 深圳商报【本报讯】单位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表应包括哪些内容?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支付工资的员工,工资应如何支付?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单位可否不支付加班工资?工资相关问题一直是我市12333劳动保障热线的咨询热点。昨天,市劳动保障部门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工资表须由员工签收
《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应当制作工资支付表。工资支付表应包含单位名称、工资计发时段、发放时间、员工姓名、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标准工资(标准工资的组成部分应在该项目中列明)、加班工资等应发项目以及扣除的项目、金额及其工资账号等记录。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应当向员工提供一份本人的工资清单,并由员工签收。
年薪制员工每月领部分工资
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指超过一个月)支付工资的员工,工资应如何支付?根据《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用人单位应至少每月向员工支付一次工资。对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指超过一个月)支付工资的员工,用人单位也应每月按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标准预付部分工资。如果单位到绩效考核周期完毕才一次性计发工资,则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
年中离职年终奖按比例折算
员工与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年终奖,并约定当年的年终奖在次年的1月31日发放。如果员工在10月底离职,还能获得当年的年终奖吗?如果可以,单位应在什么时候付清?《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如双方对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有约定的,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的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应按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用人单位与员工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可在约定的支付日支付。根据上面的情况,员工能否获得当年的年终奖取决于与单位的约定:如果员工与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获得年终奖的前提条件,员工在10月底离职的,年终奖可以根据其在单位工作的时间按比例折算,但由于年终奖的支付周期超过了一个月,单位可在次年的1月31日向员工支付。当然,如果单位同意,也可以在离职时支付。
不定时工作如何领加班工资
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单位可否不支付加班工资?《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应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G. 劳动法离职工资结算时间
试用期离职工资在办理离职手续交接的时候,一并计算且发放给离职的劳动者。《劳动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