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平均法
1=100%,即固定资产原值
减:减去。
残值回率*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答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
例如你的固定资产是48000元。预计使用寿命是10年,残值率是3%,那月折旧额=48000*(1-0。03)/12*10=388。月折旧率=1*(1-0。03)/12*10=0。00808,这个1就代表固定资产的价值。公式算的就是月折旧率或是年折旧率。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法。按此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每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
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② 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版率 = (1 - 预计权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注会
③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内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容(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注会
④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公式是什么
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下面分别具体阐述各种方法的计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 100 %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关规定
1、“两则”中有关折旧的规定为折旧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四章第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年限、折旧办法以及计提折旧的范围由财政部确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和确定加速折旧幅度。
《企业会计总则》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量。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如符合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2、税法中有关折旧的规定为方法选择提供了税收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原则上采用平均年限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计算,纳税人需要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可以由企业申请,逐级报省、市、自治区税务局批准。
⑤ 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公式是什么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内旧容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或
月折旧额=原值*(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2
⑥ 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公式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⑦ 怎样用平均年限法的计算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复法:
一、制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二、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四、 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扩展文件; 《会计资料大全》
⑧ 怎样用平均年限法的计算计提折旧
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内1-预计净残值容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附注:【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⑨ 折旧率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式
(一)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1-预计残值率)/ 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二)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方法:
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 总行驶里程
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按照台班计算折旧: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9)计提累计折旧费年限平均法公式扩展阅读: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残值率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残值就是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的价值。
比如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10000元,残值率为5%,那么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就是500元。
如果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公式:
折旧率=(买入价-残值)/(买入价*折旧年限) OR
折旧率=(1-残值率)/折旧年限=折旧费/固定资本价值原值
残值率=残值/买入价
年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
月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12
⑩ 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如何计算
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版旧额=固定资产价值*月折旧率权。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适用于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10)计提累计折旧费年限平均法公式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便于计算折旧,每月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
扩展文件; 《平均年限法会计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