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有什么特点
惠德贝岛级是美国海军新建的一级船坞登陆舰,从1985年首舰服役,至今已服役11艘,还有一艘在建。&127;其主要任务是运送两栖登陆作战兵力。1990年底,首制舰惠德贝岛号就被派往海湾,执行运送海军陆战队的任务。
惠德贝岛级舰的满载排水量15726吨,但第九艘一十二艘的排水量增至16740吨。舰长185.6米,宽25.6米,吃水6.3米;&127;动力装置为4台柴油机,37440马力;航速23节,续航力8000&127;海里/18节;人员340名,另外还为运送的450名陆战队员设置了床位。
该级舰的特点是坞舱巨大,长134米,约占舰全长的3/4,宽15米,可装运9艘LCAC气垫登陆艇和21艘LCM型螺旋桨推进的机动登陆艇。其中LCAC可装载两辆大型坦克或10辆装甲运兵车,LCM则可装l辆M60坦克或60吨军用物资。该级舰压载水舱设置在艉部和坞舱两侧的舷墙内,为缩短压载水的排放时间,排放时可同时采用压缩空气和排放水泵这两种方法。惠德贝岛级舰的武器装备极少,只有几座舰炮。
⑵ 登礁鞋该怎么选择
根据预算参考鞋子的面料鞋底材质!选择功能性强的!z
⑶ 314海战徐建波参加登礁作战事迹
1988年3月14日,人民海军502舰艇编队(护卫舰502、531、556),在中国南沙群岛九章群礁边缘的赤瓜礁、鬼喊礁及琼礁海区与入侵的越南海军505编队(登陆舰505、武装运输船604、605)发生战斗。冲突由争夺赤瓜礁开始,迅速发展为双方舰艇编队之间的海战。在越南海军登礁人员和舰船首先向我军登礁人员和军舰开火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舰队进行自卫反击,击沉越南海军604、605船,重创越南海军505舰,取得了海战的重大胜利。此战也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首次以自行研制的导弹护卫舰在远离大陆的条件下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并取得全胜的辉煌战例。对于这一次海战,网上和一些报刊杂志都有叙述但是错讹之处颇多:什么中方牺牲多少多少;什么越南指责中国使用冥河导弹中国官兵一笑置之(这是1974年的西沙永乐群岛海战中的内容)为此笔者参照权威的官方史料为依据,对此战做一简单描述。又因此战规模虽不大但是前因后果相当复杂,为避免读者朋友看了心烦这里只涉及开战前后的内容。
一、战前的对峙
1988年3月13日下午,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中国海军502号护卫舰14时25分施放1艘小艇,组织人员登上赤瓜礁,对礁盘水文地质简况和沉船位置等进行勘察,并插上中国国旗。
赤瓜礁在水暑礁以东,是九章群礁西南端的一个小环礁,长约5000米,宽约400米,退潮露出海面。因水下礁盘上生长着形状像黄瓜的的红色海参,故名赤瓜礁。
17时左右,502舰上的雷达发现3艘越南舰船向赤瓜礁方向驶来,502号护卫舰一面监视越南舰船行动,一面召回登礁勘察人员,做好战斗准备。傍晚时分,越南海军604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抛锚;605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东北5. 5海里的琼礁抛锚;505号登陆舰在赤瓜礁西北1海里的鬼喊礁抛锚。
越南海军舰船的企图很明显,准备同时抢占3个礁盘,而中国海军此时在这一水域只有1艘502舰,舰员能够抽出登礁的很少,而越军均为运输船或登陆舰,载有大量的陆战步兵,形势对我军不利。经上级指挥机关批准,21时15分.502舰派出6名舰员乘小艇据守赤瓜礁上的一艘沉船,插上国旗,在冰凉的海水中一直守护到天亮。这时,我军的军支援舰531、556号导弹护卫舰已经赶到,556舰监视琼礁方向,531舰与502舰会合。我方的三艘护卫舰中,502舰属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中型火炮护卫舰-65型护卫舰,该舰装备有三门单100火炮,西方称之为江南级,该级舰虽然性能较为落后但是适航性颇佳,502舰曾有两次抵御12级台风成功的经验,很适合巡航南海,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新型导弹护卫舰的问世,该舰现已退役,现存放于青岛海军博物馆;531舰是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型导弹护卫舰-053K型对空导弹护卫舰的首舰,该舰装备有两座防空导弹发射架和两门双100自动火炮,火力较强,西方称之为江东级,该舰同样也已经退役,现在停放于青岛海军博物馆;556舰则是053K型舰的派生型,053H1型对海导弹护卫舰的一艘,该舰装备有四枚上游1号反舰导弹和两座双100炮,西方称之为江湖级。与我军相对的越南海军的三艘舰艇中,604、605两船均为70年代我国马尾船厂建造的400吨级援越武装运输船,装备有14.5机枪两挺,505舰则是二战期间美国大量建造的1-501型步兵登陆舰,即台湾国民党海军中的“美”字号登陆舰,我军既有长期使用该型舰的经验,又有击沉国民党海军同型舰的战绩,该舰的来源不明,不外乎南越政权垮台时越南人民军的接收舰或是干脆出自我国的援助,该舰装备有数门40炮。显然,我军两舰的迅速来援使战场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军在舰艇吨位上和火力上均已经处于压倒优势。在人民海军的历次作战中,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军通常都处于吨位上火力上远弱于敌的态势,迫使我军不得不强调“小艇打大舰”,此次海战我军能够以优胜劣、以强击弱实属人民海军历史上所罕见,人民海军几代人四十年间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果。礁盘争夺战
我军与越军争夺南沙时,统帅部为前线部队制定了必要的行动方针:“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不打第一枪;如发现敌占我岛屿,强行将其赶走;南沙斗争既是军事斗争,也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要严格掌握政策。”后来战事的发展以事实证明,这样的方针既为我前线部队提供了必要的约束,避免遗人以口实,又使我军在冲突发生时有足够的权限灵活处置危机。考虑到我军当时在南沙的部队无论兵力上还是装备上与越军相比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样的原则十分必要。
3月14日6时,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不顾中国海军已在赤瓜礁立起国旗有人驻守的现状,放下1个浮排,大批架设高脚屋的施工器材物资源源不断运上赤瓜礁。至7时30分,越军上礁人员已达43名,并在赤瓜礁北侧插上2面越南国旗。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502舰组织33人上礁,531舰组织25人上礁,替换回了已在礁上的我军官兵,我登礁总人数达到58名。此时中越双方礁上人员相距约100米。
为了坚决完成守礁任务.中国海军编队指挥所进行了严密组织,明确礁上斗争统一由502舰政委李楚群指挥,斗争任务是将越军上礁人员驱赶出赤瓜礁;斗争政策是越军不开枪我不开枪,越军若开枪,就坚决还击;斗争方法是用越语喊话:‘这里是中国领土.你们立即离开”,如越军不听,则靠近驱赶。
此时,双方礁上人员都一字排开,荷枪实弹成横队缓慢逼近。由于环礁内水深及胸,脚下珊瑚高低不平,干部战士们又要高度警惕,所以行动缓慢,双方形成对峙局面,逐渐接近到三十米左右的距离。
这时,1名越军士兵向前走了几步,将1面越南国旗插在中国军人面前的珊瑚礁上。面对越军这一明显的挑衅行为,531舰反潜班长杜样厚等4人缓慢向前,靠近越旗。身高1.85米的杜样厚猛然跨前一步,一手拔旗,一手与越军护旗人员扭打。反潜兵张清赶上从水下拉住旗杆,经争夺收缴了越旗。另一越军端枪瞄向张清,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眼明手快,用左手抓住越军枪管猛力向上一托,越军的子弹打伤杨志亮左臂,时值8时47分。杨志亮也成为这次作战中我军唯一的一名伤员。
由于越军开了第一枪,中国海军礁上人员立即开火还击,礁上战斗打响了。中国海军登礁人员一边还击,一边按预定方案,潜入水中迅速后退,与越军拉开距离,以利我海军舰炮实施火力支援。8时57分,越方礁上未被击毙的人员见604船已被击沉,便举起白衬衣,表示投降,我海军登礁人员即停止射击。10时50分,根据命令,中国海军登礁人员全部返回舰上。
礁上战斗,中国海军登礁人员行动迅速,组织严密,对武装挑衅之敌迅速反击,夺取礁上战斗主动权,政策与还击的时机均把握得较好,既避免了先发制人遗人以口实,又避免了我方人员因双方距离近和不能先敌开火而可能导致的重大伤亡,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守礁任务。
三、海上反击战。
越南海军604船见礁上战斗打响,随即以机枪向中国海军礁上人员和502舰扫射。中国海军502、531舰立即还击,距离3?D5链(!),射击9分钟后,越南海军604船即中弹起火,迅速沉没,越军登礁人员很快丧失斗志,举手投降。
赤瓜礁战斗爆发后.位于鬼喊礁的越南海军505登陆舰以40炮向中国舰队射击,编队指挥所即令53l舰反击越505舰。531舰距离505舰约30链,边机动边射击,双联装100炮猛烈开火,当即命中7发100毫米炮弹,505舰前炮被摧毁,烟囱被击中,驾驶台冒起滚滚浓烟,舰体火势越来越猛,有下沉之势,最后越505登陆舰为逃脱沉没的命运,向近处的鬼喊礁抢滩。据我军目视观察.505舰抢滩(或触礁)后燃烧了5昼夜,可以认为该舰已经焚毁。
3月14日晨,增援赤瓜瞧海区的中国海军556导弹护卫舰接到编队指挥所命令,驶琼礁监视越南海军605船动向,视情登礁插旗。556舰抵达琼礁后,发现越605船派出9人登礁侵占,556舰喊话令其离开,越军返回后再次武装登礁侵占。9时15分,556舰接到编队指挥所命令,立即对越605船发起攻击,越505船中弹起火,指挥台被击毁,甲板上水,船体严重倾斜。9时37分,556舰停止射击,报告战况。后查证越605船当晚沉没。
海上战斗,中国海军3艘战舰密切协同,一举击沉越南海军舰船2艘,重创1艘,获得重大战果。3艘战舰别属于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按:502、556两舰应属于南海舰队,531舰则属于东海舰队)但能配合默契,紧密协同,说明中国海军协同作战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此次海战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型护卫舰第一次参加实战并击沉敌舰,而且是在距离岸基1000多公里的海域单独遂行作战任务,但是战前计划周密,战斗中通信联络畅通,上级命令下达及时,支援兵力按时到达,作战指挥正确果断,标志看中国海军已经初步具备在远海单独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
此次海战的作战海域海情复杂,有许多暗礁浅滩,各舰艇严格航海作业,在作战中有效的防止触礁、搁浅,航海人员业务熟练,航海安全得到保障。战前各舰普遍开展战前练兵活动,进行强化训练,船员基本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本舰的装备,针对南沙斗争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当的应急措施相应急预案,做到临危不乱,张弛有度。如各舰都制定了研制了周密的登礁方案,当502和531舰分别抽出33人和25人离舰登礁后,没有影响本舰的正常战斗力,表明中国海军的航海保障工作、军事技术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已大大提高。
赤瓜礁海战从7时30分中国海军人员登礁,到10时50分全部登礁人员上舰,随编队撤出战斗,共历时历时3小时20分钟。海上战斗从8时48分502舰开炮还击,到9时35分556舰奉命停止射击,历时48分钟。中国海军共消耗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炮弹266发,以一人负伤,舰艇无任何损坏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击沉越南舰船 两艘,重创1艘(实际应报废),缴获越旗1面,打捞越俘9人,越舰船伤亡及失踪约400人(考虑到越军的计划是以步兵强占我岛礁,伤亡惨重不足为奇)。
⑷ 登山鞋能代替登礁鞋吗
个人觉得不好,一是防水高度不够,二是海水的腐蚀性较强,登山鞋耐受不了。
⑸ 登礁鞋和溯溪鞋的区别
从用途说,
溯溪鞋
是过河
走水
用的,
徒步鞋
是走路特别是山路用的;从鞋的外观构造上说,溯溪鞋上面有很多镂空,方便把水漏出去,而徒步鞋是完整包裹没有镂空,也相对较厚,很多是防水的。
⑹ 江南级护卫舰的技术特点
65型护卫舰的基本任务,是担任舰艇编队的护航警戒;近海地区巡逻警戒和渔场监护。此外还可用以参加登陆及抗登陆作战和布设水雷。该型舰采用长首楼线型,正常排水量1200吨,满载排水量1250吨,长×宽×型深为90×10.20×6.80米,标准排水量时吃水2.92米,相邻两舱对称进水不沉,主机为2台3300马力的9EDZ43/67柴油机,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0.50节,续航力2700海里/16节,自持力10昼夜。舰载武器包括:100毫米舰炮3座,61型37毫米炮4座,1200型反潜火箭发射器2座,64式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双联14.5毫米机枪2座,深水炸弹投掷架2座,舷侧布置有布雷导轨。电子设备有导航雷达,敌我识别雷达和通信设备等,全舰乘员148人,其中军官12人。
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首先考虑的是主机问题,虽然TB-8和TB-9等汽轮机以及几型舰用柴油机此时都已经开始试制,但具体定型时间还不确定,存在拖工程后腿的危险,故只能使用现有成熟的主机,即37Д和43/67型柴油机,前者为潜艇主机,不能倒车,增加倒车功能的37ДP型研制进度又无法保证,只好使用43系列(缸径430毫米)的43/67型主机,该型机单机重75吨,舰艇总体设计能够承受,但就是外形尺寸较大,特别是机身高度高,使得舰的其它部分设计都要因这个原因有所让路。最后定型的9EDZ43/67主机全功率3300马力,250转/分,储备功率6%,虽然主机单台功率不高,但螺旋桨和烟囱的设计比较成功,螺旋桨接近了最佳直径和转速,烟囱的后沿设置了导烟帽,航行时排烟能够自然向上逸出,这使得该型舰实际试航时达到了21.5节(设计航速20.5节,),部队使用中,还曾经跑出过23节的极端速度。
该舰舰体采用屈服强度343兆帕的901型锰钢,长首楼船型,由于主机高度为4.5米,加入检修要求、双层底高度等因素在内,舰体型深最小高度已经达到6.8米,超过了这一级别平甲板舰的型深高度,如果采用平甲板型,则型深只能为6米以内,上甲板必须留出宽度7米、长度9米以上的大开口,以使主机伸出上甲板以上,这样势必使舰体强度大为降低。若将型深变为6.8米,舰体改为通长甲板型,尾部武器和上层建筑又要相应提高1.3米,使舰的重心急剧上升,又大为降低了舰的稳性,因此,在中部型深必须在6.8米以上,而尾部型深又必须尽量降低的前提下,只能选择长首楼舰型,这样,还能使干舷增高,舰体的耐波性、大倾角稳性、不沉性和强度储备都超过平甲板型。1968年9月,502舰执行任务时遭遇12级强台风,在台风中航行了40多小时,两进台风中心,舰体的最大横摇角达到63度,舱内都能听到舰体发出“吱吱”的响声,但最终舰体还是经受住了考验,也说明设计和建造是可靠的。
长首楼舰型的细节也经过了推敲,这种舰型的首部上甲板和尾部上甲板之间采取的7.33度缓坡过渡连接,可以避免将应力集中在一点,而且人员在上甲板前后行走也不必使用直梯,更为方便。
为了适合在南海地区使用,65型护卫舰还成为了我国第一型安装空调系统的护卫舰,由于缺乏资料,空调设计者甚至对上海的“大光明”、“和平”等电影院的空调系统也进行了考察,并为我国军舰的空调布局和细节处理制定了一套可循的先例和规范。空调的使用,大为改善了舰员居住条件,后来部队使用65型舰时,每当酷热时节便紧闭门窗,冷气降温,其它舰艇的战士则先是奇怪,而后羡慕,最终大家都愿意到65型舰上服役,也成为一时的花絮。
在当时的条件下,65舰的反潜火力可算强大,舰尾有4门64式432毫米深弹发射炮和深弹投掷架,舰首有2具1200火箭深弹发射器,当时的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多少潜艇力量,之所以在反潜方面有如此配置,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对付经常在南海地区出没的美国潜艇。上世纪70年代,我海军也的确使用装载此类武器系统的猎潜艇在近海发现过美国核潜艇,并迫使其浮出海面。64式深弹发射炮呈舷侧对称配置,可以作为火箭反潜的补充,也可与舰尾深弹投放架联合使用。它的发射炮固定为45度仰角,不能旋回,舷侧攻击的距离有40、80和120米3种,它使用的62式深弹装药当量达到135千克TNT,由“深联—1”引信起爆,以舰尾大连串投弹和舷侧的连续攻击时覆盖范围很大。因为当时62式深弹的产量非常大,也使得这种攻潜方式的成本相对很低。
1200系统是我国当时性能最好的反潜武器,它使用2具65式5联装250毫米火箭深弹发射炮(仿制苏联的RBU—1200)和62式火箭深弹(与前述的62式深弹不同),该弹最大射程达到了1000米以上,弹型改进后,下潜速度也比投掷式深弹提高约2倍,还可使用定时引信进行10枚齐射。但在65舰服役时,该系统还没有配备深弹指挥仪,只能依靠射表实现无指挥仪条件下的攻潜,而且发射炮的高低角可调,但却不能旋回,对潜攻击时需要舰艇机动,而且人工装填退弹也颇费时间,不利于二次攻潜。
此外,为了用火箭深弹打击对方水面舰艇,当时深弹使用的“深联—1”引信中,还配有水面撞发功能,在1966年由65舰进行的深弹实验中,当引信定为水面撞发、采用小角度射击时,由于深弹落点离舰较近,其爆炸后的弹片甚至落在了甲板上,这也能够说明引信小角度入水时的瞬发度非常优异。
65舰的主炮采用从岸防阵地拆卸的100毫米炮,副炮为4门37毫米炮。由于有3门主炮、4门副炮和2座双联14.5毫米机枪需要布置,该舰的武器位置方案曾进行了多次讨论,特别是主炮的布置,一种观点认为应当2前1后,一种认为应当1前2后,前者认为2门火炮在后,若是舰艇追击对方舰艇,会影响全舰火力的发挥,而部队方面则认为,实践中没有出现过双方舰艇在直线上追逃的情形,海战双方都会力求通过己方的机动,保持有利的舷角,使火力得到发挥,且日、法舰艇也有此布局先例。设计方还另有一种考虑——舰体为长首楼型,舰体首部型深较高,若采用前2后1布局,则舰首1号炮位于上甲板,2号炮位于上层建筑甲板,舰桥为避开2号炮遮挡,亦必然相应提高,从而造成舰体重心抬高,稳性下降,最终,65舰采用了主炮前1后2,后部2门主炮射界为45-315度。4门副炮呈菱形布局,两舷后部布置14.5毫米机枪。但应当说明的是,笔者亦认为,该舰主炮采用前2后1的布局效果可能更好。毕竟,火炮战舰以正面半球迎敌的概率较大,若要发挥全舰火力,就必然以舰身侧面对敌,从而增加被弹面,且部分火炮时代的中小型水面舰艇采用类似前1后2布局,更多的是由于其主要攻击武器为鱼雷,鱼雷攻击完毕后,舰艇一般会高速脱离目标附近,此时后部火炮自然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我海军亦有鱼雷艇仅有艇尾机枪,也是隐蔽接敌、高速脱离的战术使然,但作为一型大多执行日常巡逻任务的护卫舰,此种部局就不是最合适的了,而且入70年代,在01型护卫舰都改装为导弹舰艇的情况下,65舰却因为舰体先天的布局特点而无法改装。当然,最后的主炮布局,可能更多的还是主机、舰体等其它因素的制约造成的,军舰设计,往往需要在各部分的相互制约中求得平衡,这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型舰的双联14.5毫米机枪非常实用,射界也很开阔(笔者在舰上目测估算,其射界接近180度),尤其适合低烈度冲突和突发事件。在3·14海战中,对方在岛上刚刚动武,我方机枪便作出了反应,其后才是主炮。而且由于双方距离较近,在我方主炮射击的间隙,对方曾打算用火箭筒袭击我舰,但却被我舰的机枪进当即压制。这也说明,在此类性质的冲突中,机枪等轻武器。能够有效填补舰艇主要火力的空白,“科尔”号事件以后,美国舰艇在舰上加装机枪,也是同一道理。应该说,一型舰艇服役期中,所面临的威胁可能是多层次的,设计舰艇时,应当对这些威胁的性质考虑的更为周密一些,毕竟后来临时再行改装,往往要受到舰艇先天条件的限制。65舰服役后,主要用于执行南海地区的巡逻执勤任务,作为南海地区我驱逐舰服役之前的主力舰艇,填补了当时南海我方力量的空白。由于该舰火炮机枪数量多,而且有大型火炮指挥仪,因此很适合在中近距离上进行炮战。
1988年3月14日,在南沙群岛赤瓜礁发生的海战中,65型护卫舰502号舰不仅组织人员登礁,而且在战斗打响后首先作出反应,前主炮首发便命中了敌船的机枪位置,然后以100毫米主炮和37毫米炮一同开火,用4分钟时间击沉了越方604船。根据公开资料,这次战斗中我方3艘军舰共消耗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炮弹266发,击沉对方军船2艘,击毁一艘,从射速和射击时间计算,502舰使用的炮弹应该是最少的,作为65舰的代表,502舰用战斗的胜利,将一型火炮护卫舰的价值发挥到了颠峰,这可能也是后来该舰进人海军博物馆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