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2p国家要求不允许期限错配,有的平台卖三年四年期产品合理吗
这要看p2p投的什么项目,穿透到底层资产如果是基础设施建设,别说三四年,上十年的都有。但如果是投资银行间拆借市场的,一周一个月的也有。所以错不错配你要看投的什么。
㈡ 你好 我投资一个线下p2p理财产品 现在到期不给对付 之前是期限错配了 说现在为了合规整改停止回款
这基本上是资金链断裂,本金被骗的可能性大,那种方式都是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以利于平台快速逃跑,当务之急是立即报警,可能还有一线希望。
㈢ P2P网贷中的拆标行、期限错配与标到期自动转让一回事吗
拆标:实际借款人借款时间比较长,但是网站如果按照实际借款时间发标很多投资人觉得时间太长不会投,所以拆成时间短的若干个标的。
期限错配:
时间拆标下的期限错配行为
这种情况涉及到拆标(包括金额拆标和时间拆标),期限错配风险主要是源于时间拆标,举个例子,将借款期限本应该为12个月的标的项目,拆分为两个6个月期限的项目错开来分别发行,然后用第2个标的募集的资金去支付第一个的到期本息;一年后,借款人到期还款,平台支付第二个标的到期本息。
短期标投长期项目
一些P2P平台会在其平台上发布多个不同起止时间、且期限较短的标的,以较好的流动性和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同时,再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到长期借款项目之中,单个标的到期后,就依靠后一个未到期标的所募集的本金来偿还已到期标的的本息,依次轮回,直到实际长期借款项目到期,平台收回本息,偿还最后待还标的本息。
起始时间错配
即标的项目的募集时间与实际借款人借款时间不一致。比如,为保证资金到位,借款者本需要在3月份用钱,可是该项目的募集从当年1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期间两个月的空档期,投资者的资金处平台控制之下,其中就隐藏了资金挪用风险。
㈣ P2P就是资金池+期限错配吗
并不是,P2P理财抄是中介服袭务平台。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ITFIN)服务网站。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peer是个人的意思。
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㈤ 银行为什么不愿意ppp年限过长
商业银行服务来PPP项目总体上说具自有较稳定回报率和相对安全性。但是,PPP项目风险被社会资本、公共部门和商业银行合理分担,并不等于可以忽视风险。商业银行要服务好PPP项目还须正视和防范四大风险:一是流动性风险。PPP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商业银行介入后面临较长融资周期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尤其是期限错配风险会高于传统项目。二是创新风险。我国PPP模式属于新生事物,商业银行介入PPP,需把握其新型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改造相关产品或服务。比如,为适应PPP项目期限较长的特点,商业银行须突破原有规定,重新设定贷款期限;针对PPP项目大多涉及公益性资产不能用于抵押的实际,须创新担保方式,允许以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设定质押;围绕PPP模式不同于一般项目融资的风险特征,还须提出新的项目评审、贷后管理要求。三是资产风险。我国PPP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介入还可能遭遇政策调整等风险。四是盈利风险。PPP项目的公益属性决定了银行回报率不高,加上商业银行的合作方多为政府部门或国有大企业,信用等级较高,银行议价能力较弱,进而影响盈利性。
㈥ P2P投资理财,什么是拆标,期限错配
拆标玩法通常分为两种,拆金额和拆期限,拆金额就是将“大标”拆成“小标版”,比如一个1000万元的借款项权目,拆成10个100万元的借款标的;而拆时间,则是将“长时间”拆成“短时间”,比如一年期的标的拆成4期3个月的标的或者12期一个月的标的。
期限错配的玩法也分两种,短期标配长期标和起始时间错配。
短期标配长期标是将短期投资投入长期借款项目之中,用后面的投资者的钱归还已到期的投资者本金和利息;也就是发布多个不同起止时间、且期限较短的标的,以较好的流动性和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同时,再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到长期借款项目之中,单个标的到期后,就依靠后一个未到期标的所募集的本金来偿还已到期标的的本息,依次轮回,直到实际长期借款项目到期,平台收回本息,偿还最后待还标的本息。
起始时间的错配,是现在募集未来几个月采用的钱。假设借款方本需10月份用钱,为了保障能到时资金到位,平台从8月份就开始募集这笔资金。期间两个月的空档期,投资者的资金处平台控制之下,其中就隐藏了资金挪用风险。
㈦ 什么叫期限错配期限错配有什么风险
期限错配在来金融行业中的表现自是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短存长贷”。这种现象除了普遍存在于P2P行业中,也普遍存在于银行业。
期限错配在P2P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拆标”上,更准确的说是拆期限的标的。
拆期限指的是把长标拆成多个小标滚动发行。如一年期的融资项目,最后拆成4个3月期或12个1月期。P2P活期理财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期限错配产品。
期限错配的动机
业内有些P2P平台为了满足投资人偏爱短期投资的喜好,往往将长期融资项目拆成短期,以达到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比如一年期的标,拆成12个一个月的期标发出去。同时,平台也通过拆期限来提高平台的人气。
期限错配的弱点
期限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流动性风险上。一旦“发新偿旧”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某一期,投资者减少了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投资人的钱拿不回来。另外,期限错配阶段过程中的借新还旧从本质上来说十分接近庞氏骗局。
㈧ 什么是期限错配
https://www.rong360.com/gl/2015/04/07/69197.html
㈨ p2p期限配错是什么意思
这是资金池的三复条定义之一,这制三条分别是“对象错配”“期限错配”和“资金大小错配”,P2P平台如果错配了其中的一条,就等于形成了资金池,是非法的。
“期限错配”就是说,假如我代表P2P平台,有人需要借款,借款时间是半年,我发布一条信息说借款时间是一年,就会造成资金在我账户滞留了半年的时间,这就是“期限错配”,就形成了资金池
㈩ 什么叫利率期限结构错配
自1996年以来,我国利率经过了8次调整。通过对我国利率这9年来的期限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严重错配。
从下面的一组数据可看到,存贷款的利率期限走势都渐趋平缓。期限作为决定利率的一个决定因素,其所起的作用正在趋弱,而利率对期限的敏感性可以刺激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对居民、银行、企业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也有很大的影响。
居民持币待消费,储蓄意愿不强。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98%,考虑20%利息所得税和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利率为-1.616%(即1.98%×0.8-3.2%)。而且,活期存款分别与一年期、五年期利率相差1.26、2.02个百分点,利率的期限部分没能弥补通货膨胀、机会成本等因素,居民进行长期储蓄不仅不能保值增值,甚至可能因通货膨胀等因素而减值,因而长期存款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大。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大多数居民将选择别的投资渠道,或者是活期存款储蓄以等待新的投资机会。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近几个月来储蓄存款出现了明显分流迹象。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低迷阶段,一旦市场转暖,投资品种增加,将对居民储蓄存款分流产生更大作用。
银行流动性不足,存贷期限错配。央行200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0.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16万亿元;同期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1.87万亿元,除去7.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4%左右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储蓄额不过10.5万亿元。据央行统计,活期存款、定期储蓄分别占34.23%和65.76%(而1999年分别为24.5%和75.4%),这就是说,定期储蓄余额不过6.91万亿元,相对于中长期贷款余额少2500亿元。这说明银行利率期限敏感性缺口严重失衡,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依靠短期资金来源支撑,一旦银行银根紧缩,居民获得新的投资机会,或者银行贷款风险加大,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时,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可能会造成银行的亏损、破产、倒闭风险,甚至进而引发金融风险。
企业投资需求强,引发经济过热。由于贷款利率六个月以下的与五年期以上的相差0.72个百分点,对企业来讲,力争中长期贷款可减少资金还款压力,扩大资金使用范围,而且对于企业来讲都有一种扩大生产的冲动,因而上项目、铺摊子、搞基建也就成为贷款的主要去处。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实际增加贷款8351亿元,已占全年预期目标2.6万亿元的32%,同比多增2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少,基建贷款等中长期贷款继续多增,基建贷款增加1700亿元,同比多增337亿元;其它中长期贷款增加1887亿元,同比多增362亿元。自1998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3月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已达40%,比1997年末提高20个百分点。由于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多投于固定资产或者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某些行业已出现了过热现象,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电解铝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过高增长,一方面造成经济运行的不平稳,使经济呈现局部过热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我国能源的高消耗。
国家调控空间小,升息压力大。作为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利率,其主要是进行结构调整,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动利率。而且决定利率走向时要考虑“利差”,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利率为1.98%,境内美元的同期利率约为0.56%,如果提高利率无疑将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日前美联储加息为我国调高利率留下了一定空间,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存贷款各期利率的变动尚没能形成联动趋势,目前利率期限结构趋势平缓,不管是调高利率,还是降低利率的可操作空间都不大,因而建立由基准利率为决定基础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也就成为解决利率期限结构不敏感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