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解放前当兵现在有什么待遇
1、离休金按离休前原工资标准发放。国务院[1982]62号文件规定: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9月30日各个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离休后原工资照发。
2、按离休前工资标准增发生活补贴。国发[1982]62号文件规定:1937年7月6日前(原级别低于行政九级)参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发二个月工资、1937年7月7日至1942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发一个半月工资、1943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发一个月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3、福利待遇不变。国发[1980]253、劳人老[1982]10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福利待遇与所在地区同级在职干部一样对待。
4、提高政治生活待遇。(一)中组发[1982]13号文件规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未担任司局(地专)级职务的行政14级以上的老干部离休后,享受司局(地专)级政治生活待遇;未担任处(县)级职务的行政18级以上老干部离休后,享受县级政治生活待遇。(二)浙组[1989]30号文件规定: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担任过正副处(县)级职务、1985年工改前工资为行政15级三个条件的离休干部,享受局(地专)级医疗、乘车(交通费)待遇。(三)浙组[2000]40号文件规定:未达到副处(县)级的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伯的离休干部,可享受副处(县)级生活待遇;未达到副科级的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可享受副科级生活待遇
5、医疗保健优先制度。劳人老[1982]10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就医、疗养应优先照顾,在附近医院诊治的,应给予方便;市委发[1989]101号文件规定要定期组织离休干部健康检查;市委发[1997]48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医疗费不得包干,要按规定实报实销。
6、护理补贴费。浙老干[2000]27号、浙财行字[2000]3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护理补贴费标准为: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每月200元、抗日战争前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每月160元、抗日战争后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每月13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经批准每月增发300元;温市老干[1997]26号文件规定,70周岁以上的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每月100元。
7、特需经费。温市老干[1997]27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特需经费每人每年300元。
8、公用经费。温市老干[1997]27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公用经费每人每年600元。
9、交通费。温市老干[1997]27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交通费:地市级的每月40元、县级的每月30元、其他离休干部每月25元。
10、企业离休干部比照党政机关离休干部套改离休金。浙组[1996]19号文件规定:1996年1月1日起,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金参照机关同职务、同条件离休人员增发离休金的水平予以调整。对于1995年12月31日以前企业离休干部,其离休金按机关同职务、同条件离休人员离休金标准重新进行套改。
11、抗战前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配偶优待待遇。温市老干[1992]15号文件规定:抗日战争前参加革命工作无固定收入离休干部配偶按照有关规定报销医药费。
12、探亲待遇。劳人老[1982]10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除按国家规定享受探亲待遇外,本人还可以按现行差旅费开支标准报销一次探视父母、子女或回原籍的往返车船费。
13、易地安置。根据有利于照顾离休干部生活的原则,离休干部经批准可易地安置。
❷ 解放前参军,1954年复员是排长算干部吗
解放前参军,1954年复员是排长,当然算干部,排级干部。而且因为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因此还是离休干部。
❸ 建国前退休工人是离休还是退休
建国前属于离休
第一,离休:所谓离休,是指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注意:这里专指的是干部,而不是工人),他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付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特殊待遇的人群,他们退休按照本人工资的100%支付,医药费按照100%报销,根据参加革命时间不同,每年增发1~2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作为生活补贴,超过70周岁的,可以发给护理费,并且还享受书报费,交通费等等,和退休有明显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离休的人员大部分已经离世,在世的已经不多。
第二,退休,退休分两种情况,
1,属于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但是不是干部,属于工人,他们的基本情况和离休一样,但是不是干部身份,国家把这类人员称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他们的待遇次于离休,但是高于建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也是按照100支付退休费,但是医药费按照95%报销,
2,建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一律称为退休,也就是我们现在退休的人员,
❹ 当兵的年限是多少
现在义务兵服兵役的年限是两年。
❺ 建国之前参军的老兵能否享受到离休待遇
离休是中.国针对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设立的一种较优越的社.会保.障措施,也是涉及干.部政.策的一项制.度。目前世界仅有中.国有离休。
具体地说,离休就是对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实行离职休养的制.度。(国发[1⑨82]62号)
供给制的含义:关于供给制个人生活部分所包括的三项主要内容,即(1)伙食按规定享受小灶、中灶、大灶;(2)发服装、棉被等生活用.品;(3)给极少的普通津贴费。这三项是个人享受供给制的完整概念。凡按当时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同时享受以上三项供给的,方可认定为供给制。(人退函[1⑨82]2号)
薪金制的含义:一九四九年一月至九月参加革.命工作,享受小米、工.资分以及其他实物工.资待遇,属于薪金制范畴。(劳人老函[1⑨85]15号)
所谓“离休”就是人退下来后,依然享受和原职位相同的所有工.资福利待遇,就和上班一样。离休范围包括: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干.部;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干.部;在敌占区从事党的地.下革.命工作的干.部;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1949年9月21日前参加民.主党派,以后—直拥护共.产党、坚持革.命的干.部。
老干.部离休的年龄为:中.央、国.家机.关的部.长、副部.长,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副书.记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长、市长、主.席、副省长、副市长、副主.席和相当职务的干.部,正职年满六十五周岁,副职年满六十周岁;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长、副司局.长,省市自.治区党.委部.长、副部.长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厅局.长、副厅局.长,地委书.记、副书.记和行政公.署专员、副专员及相当职务的干.部,年满六十周岁;其他干.部周.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身.体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提前离休;确因工作需要,身.体又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经任免机.关批准,可适当推迟。(国发[1⑨82]62号)
离休后的待遇是,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离休后工.资照发,并按照参加革.命工作的不同时间,每年增发1~2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作为生活补贴。享受上述待遇的离休干.部,一律不再发给任何形式的奖金。另外,对老干.部离休后的医.疗、住房、用车、生活用.品供应及其他有关生活待遇,都有相应规定。离休干.部所需各项经费,由原工作单位列入预算。行政单位在其他行政经费列支;事业单位在事业费项下的离休退休人员费用项目列支;企业单位在营业外支出列支。
特殊贡献待遇
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干.部;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有特殊贡献的干.部;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和认为对作战、军.队建设有特殊贡献的转业、复.员军人,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其退休费可以酌情高于本办法所定标准的5%-15%,但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国发[1978]104号)
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经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批准,其退休费标准可以酌情提高5%-15%,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国发[1⑨83]141号)
“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一般系指:国.家统.一颁发的各种奖(如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等)获得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人或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劳动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一级授予的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先进工作者或被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一级确认为在生产、科研、文教、卫生、管理等方面做出优异成绩者。上述专.家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幅度(5%-15%),由各省市、各部委具体确定。(劳人科 [1⑨83]153号)
凡建.国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⑨86年已满60周岁,并于1⑨83年9月1日前获得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科学家、老教授、老专.家(含建.国前在国外工作,建.国后回国的),在他们退休后,仍可保留原已获得的称号,他们的退休费按其原工.资额的百分之百发放。对于过去已经办了退休手续,符合上述条件的,也同样对待;领.取原工.资额的百分之百退休费的时间,自1⑨86年2月起计算。(国发[1⑨86]26号)
享受离休待遇的老干.部的条件如下:
(1)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
(2)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也可以享受离休待遇。
(3)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实行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含包干制)的,或既享受过供给制待遇、又享受过薪金制待遇的干.部。
(4)建.国前是解.放区机.关工勤人员和公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享受供给制待遇,以及1948年底以前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工.人,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前提拔为干.部的。
(5)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现在是工.人的,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拔为脱产干.部、享受供给制待遇的,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当干.部(含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必须长于当工.人的时间;不属于因犯错误、受处分而安排当工.人的。
(6)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因工作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派到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干.部(包括军.队转业干.部)。
(7)1948年底以前在根据地、解.放区入.党的农村党.员,建.国前被提拔为享受薪金制待遇的干.部。
(8)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以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包括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民.主党派的成员,一直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工作的。
(9)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解.放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底以前提拔为脱产干.部,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
(10)按中.央组.织部组通字[1⑨86]8号文件规定,将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改为建.国前的半脱产乡干.部。
(11)建.国前来我.国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一直在我.国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符合干.部离休条件的外国籍干.部。
已经退休的干.部,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改为离休。
❻ 1949年建国前入伍的退役军人什么待遇呀
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或享受供给制待遇,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以及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一九四八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现在仍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工作的老工人(含军队无军籍的工人),退休后照发本人原标准工资。
对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及其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后除照发本人原标准工资外,再增加一部分生活补贴。
生活补贴的数额为: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发两个月的本人原标准工资;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到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发一个半月的本人原标准工资;一九四三年一月一日到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发一个月的本人原标准工资。
生活补贴,从批准退休之日起按年按全额发给。
(6)解放前参军年限扩展阅读:
中国针对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设立的一种较优越的社会保障措施,涉及干部政策,建立离休制度。目前世界仅有中国有离休制度。
离休是指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实行离职休养的制度。退休是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符合一定条件后,按规定退出工作岗位,申领养老待遇的制度。
离休对象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副县长及相当职务或行政十八级以上的干部,建国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行政公署副专员及相当职务或行政十四级以上的干部,统称离休干部。
退休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员,含个体、灵活就业人员。
离休干干部只要满足达到离休年龄,且满足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即可。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者缴费年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退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1949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是离休,而在这个时间之后参加工作的是退休。主要是以新中国建立政权为界限,1949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党的革命工作,西藏、海南等晚于49年10月1日解放的,可适当延长到解放之日。
离休人员退下来后,依然享受和原职位相同的所有工资福利待遇。1949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人员退休后按照本地政策领取退休金。除此之外,死亡后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也有区别。
❼ 当兵年限与级别是什么
普通义务兵的服役年限为2年,初级士官最高6年,中级士官最高8年,高级士官可以服现役14年以上。初级士官、中级士官在本级最高服现役年限内,按照岗位编制规定确定服现役时间。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第八条士官实行分级服现役制度。士官分级服现役年限为:初级士官最高6年,中级士官最高8年,高级士官可以服现役14年以上。初级士官、中级士官在本级最高服现役年限内,按照岗位编制规定确定服现役时间。
士官分级服现役的批准权限为:初级士官由团(旅)级单位批准;中级士官由师(旅)级单位批准;高级士官由军级单位批准,批准前应当逐级上报总参谋部兵员工作主管部门审核。
关于士兵晋升的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第十九条士兵军衔的授予、晋升:
(一)兵: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晋升为上等兵。
(二)初级士官:上等兵服现役期满选取为初级士官的,晋升为下士;下士期满3年继续服现役的,晋升为中士。
(三)中级士官:中士服现役期满3年选取为中级士官的,晋升为上士;上士期满4年继续服现役的,晋升为四级军士长。
(四)高级士官:四级军士长服现役期满4年选取为高级士官的,晋升为三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期满4年继续服现役的,晋升为二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期满4年继续服现役的,晋升为一级军士长。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❽ 参军算工龄
参军算工龄,
原劳动人事部保险福利局《关于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合同工应征入伍复员后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规定,城镇居民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当合同工期间应征入伍,复员后参加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可将其在最后一个全民所有制单位当合同工的时间、服兵役时的军龄和复员后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复转军人军龄及有关人员工龄是否作为计算职工经济补偿金年限的答复意见》第一条明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以及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随用人单位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第五条规定,军队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计算为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发,因此,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计发法定的经济补偿金时,退伍、转业军人的军龄应当计算为“本单位工作年限”。
(8)解放前参军年限扩展阅读
工龄内容介绍
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职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❾ 1951年参军的老革命可享受什么待遇
解放前参军,也就是1949年10月1日之前参军的,按照离休待遇!
解放后参军并且参加过战争的,有补助!
至于解放后参军,没有参加过战争的,有没有补助,这个你得咨询一下当地的民政部门!
❿ 解放前入伍的退伍军人工龄计算方法
依据规定1992年以前工龄转换为缴费年限,不管如何时期的军龄(含现在)均为缴费年限,解放前入伍的退伍军人工龄最少也是(1949年18岁,1991年离休)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