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约确定了承诺期限,为什么 不可撤销
因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交往中,法律也会注重保护交易的顺利发展,而不会阻碍交易的形成;如果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却又撤销了要约,这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践踏,也不利益经济交往的进行;出于这些考虑,法律有此规定。
所以,确定了承诺期限,就等于要约人承诺在承诺期限内不撤销,规定承诺期限是要约人放弃撤销权的表示。
比如,有的要约中这样规定:“ 6 月7 日后价格及其他条件将失效”。要约中的“6月7 日 ”就是承诺期限的最后一天。这种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请按要求在 3 天内将水泥送至工地”、“请在 15 日内答复”、“ 3 个月内款到即发货”等都属于规定了承诺期限。规定了承诺期限就相当于以明示的方式放弃了撤销权。
B. “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老师你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确定了承诺期限,也就是规定了要约的有效期限,即意味着要约人在要约期专限内等待受要约人的答复属。也就是说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就等于要约人承诺在承诺期限内不撤销。规定承诺期限,法律推定要约人默示放弃了撤销权。如“请按要求在三天内将水泥送至工地”、“请在15天内答复”、“三个月内款到即发货”等都属于规定了承诺期限。
C. 要约不得撤销情形之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请问这怎么理解啊。能举个例子吗
“要约”就是指来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自要求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对方的同意的意思表示则称为“承诺”。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的同时,给定了对方发出承诺的时间限制。比如,甲向乙发出要约,且确定承诺期限是10天,那么在乙收到要约起的时日内乙作出的承诺有效,否则无效,合同不能成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D. 为什么规定“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邀约不得撤销”,谢谢了!
我认为订立该条款是根据公平原则定出来的,因为你作为要约人已经确定了承诺期限,作为承若人他这就有权利在承诺期限里作出承诺或拒绝。如果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要约还可以撤销,那么这是对承诺人的一种不公平。
E. 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后,为什么不能撤销要约
因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交往中,法律也会注重保护交易的顺利发展,而不会阻碍交易的形成;如果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却又撤销了要约,这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践踏,也不利益经济交往的进行;出于这些考虑,法律有此规定。
所以,确定了承诺期限,就等于要约人承诺在承诺期限内不撤销,规定承诺期限是要约人放弃撤销权的表示。
比如,有的要约中这样规定:“ 6 月7 日后价格及其他条件将失效”。要约中的“6月7 日 ”就是承诺期限的最后一天。
这种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请按要求在 3 天内将水泥送至工地”、“请在 15 日内答复”、“ 3 个月内款到即发货”等都属于规定了承诺期限。规定了承诺期限就相当于以明示的方式放弃了撤销权。
(5)确定承诺期限的要约扩展阅读:
不可撤销情形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还有一种就是要约人明示不可撤销的要约也不得撤销。
要约的撤回是使一个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的撤销是使一个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去法律效力;要约撤回的通知只要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就发生效力,而要约撤销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不一定发生效力。
在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下,要约是不得撤销的。 在要约撤销的问题上,英美法与大陆法的理论迥异。按照英美合同法“对价”的理论,要约作为诺言在被承诺以前是无对价的,对发出要约的人没有拘束力,因而在要约被承诺以前是可以撤销的,即使是附承诺期限的要约也是如此。
大陆法国家则一般认为,要约一旦生效就不得撤销。如德国民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订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拘束,但预先声明不受拘束者不在此限。德国民法典规定了要约的撤回,但没有规定要约人有权撤销要约。
我国台湾的规定与德国一致。日本规定了有限制的撤销:有承诺期限的要约不得撤销,没有承诺期限的向隔地人发出的要约,在合理的期限内不得撤销。
F. 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但在要约没到达受要约人时做出了撤销的表示,问要约是否有效
要约无效。
你这个是要约撤回。
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时间的不同,内要约的撤回是在要约生容效之前为之,即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而要约的撤销是在要约生效之后承诺作邮之前而为之,即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G. 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为什么不能撤销<br/>
因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交往中,法律也会注重保护交易的顺利发展,而不会阻碍交易的形成;如果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却又撤销了要约,这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践踏,也不利益经济交往的进行;出于这些考虑,法律有此规定。
所以,确定了承诺期限,就等于要约人承诺在承诺期限内不撤销,规定承诺期限是要约人放弃撤销权的表示。
比如,有的要约中这样规定:“
6
月7
日后价格及其他条件将失效”。要约中的“6月7
日
”就是承诺期限的最后一天。这种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请按要求在
3
天内将水泥送至工地”、“请在
15
日内答复”、“
3
个月内款到即发货”等都属于规定了承诺期限。规定了承诺期限就相当于以明示的方式放弃了撤销权。
H. 要约的承诺期限计算
那什复么,你忽略了特别法条制与普通法条之间的关系了。
一般情况要约确实是到达生效,但是24条是特别法条,它是对“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要约”的“到达”作了特别的规定,即这种要约的到达“自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被视为要约达到受要约人之日。
比如,甲写信给乙,信件下面写上了“2012年12月1日为写信时间”和“要约有效期是10天”,然后他12月2日去寄信,信件12月4日才到达受要约人乙。一般情况,乙的承诺期限应从12月5日开始,但是因为有了24条对信件要约的特别规定,所以,乙的承诺期限应从12月2日零点起算,12月11日
24点止。(特别说明:法条内规定“之日起算”无特别说明是指当天的“次日零点”)
那“信件未载明日期”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信件上没有任何表明信件是什么时候写的,但却写了“要约有效期10天。”甲仍然是12月1日写,12月2日寄,信也仍然12月4日到。那么信封上就会有“12月2日”的邮戳,但因为信上未写日期,所以“承诺期限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12月2日)开始计算”也就是12月3日零点起算,12月12日
24点止。
明白了吗?
I. 为何要约不得撤销的情形:要约人确定承诺期限就不能撤销较难理解,能否举个极端例子解释一下
因为确定了承诺期限,也就是规定了要约的有效期限,即意味着回要约人在要约期限内等待答受要约人的答复。也就是说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就等于要约人承诺在承诺期限内不撤销。规定承诺期限,法律推定要约人默示放弃了撤销权。如“请按要求在三天内将水泥送至工地”、“请在15天内答复”、“三个月内款到即发货”等都属于规定了承诺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