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票据追索权的期限过了还能行使吗
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六十六条 持票人应当自收到被拒绝承兑或者被内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之容日起三日内,将被拒绝事由书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内书面通知其再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时向各汇票债务人发出书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因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由没有按照规定期限通知的汇票当事人,承担对该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是所赔偿的金额以汇票金额为限。
B. 关于财产代管人的追索权的期限!
法院在宣告失踪的判决中,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按照有利于管理失踪人的财专产来确定财产代管人属。
财产代管人在涉及到失踪人的诉讼里面是直接作为原告或者被告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失踪人的代理人的身份出现。这里的代管就是暂时的看管,比如若失踪人之前有债务,在债务到期时,代管人必须用失踪人的财产来还债。相反,若有人欠失踪人的钱,代管人也可以以失踪人的名义要求他还款。若失踪人有另外一些费用需要交纳,比如税,代管人还必须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替失踪人支付。
财产代管人追索权的期限:应是追索到失踪人失踪后其朋友代管之时。
诉讼时效:从代管人被指定时起计算2年。
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33条第二款:“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向失踪人的债务人要求偿还债务或者代管财产受到他人侵犯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债务或者赔偿损失。”
(2)《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 银行承兑汇票期限
(一)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期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第八内十七条规定,银行容承兑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即银行承兑汇票票据所记载从“出票日期”起至“汇票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二)银行承兑汇票票据权利期限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票据权利在下列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三)银行承兑汇票追索权期限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追索权超过此期限不行使而消灭。(四)银行承兑汇票再追索权期限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再追索权超过此期限不行使而消灭。(五)银行承兑汇票提示付款期限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必须在承兑人付款前将票据向其提示承兑,根据承兑地域是异地还是同城,分别给予对方充分的提示期间,提示付款期限是汇票到期日前十天。(六)银行承兑汇票拒绝承兑期限银行承兑汇票付款人从收到提示承兑当日起,在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如果拒绝承兑,必须出具拒绝承兑的证明。《票据法》规定,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D. 汇票未按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哪些的追索权
承兑人、背书人、保证人。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汇票未按规定期限提示承版兑的人,持票人丧失权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一般情况下,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的对象有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保证人,由于持票人没有提示承兑,此票债务和承兑人无关,所以,不能向承兑人追索;背书人、保证人都属于在持票人前面签章的,属于持票人的前手,没有在规定的期限提前承兑,也不能向背书人、保证人追索。因此,没有及时提示承兑的汇票,可以追索的对象只有出票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第四十条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提示承兑。
第六十八条
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进行追索的,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被追索人清偿债务后,与持票人享有同一权利。
E. 支票的在追索权期限是多长时间
应在收到拒绝证书后3日内通知前手。追索权最迟不超过遭拒付后的6个月。再追索权不得超3个月。
F. 关于信用证中开证行追索权及其期限的问题
信用证的开证行和其指定的付款行一旦在受益人交单相符的情况下付款,则没有追索权。
只有议付行在受益人相符交单后向受益人做了议付,即先于开证行垫款给了受益人,那么,日后开证行没有对议付行付款,那么,议付行有向受益人的追索权。
议付行对受益人的追索权没有期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