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会计学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
确实,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应当在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按照平均年限法计算的折旧额时,改为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额。
举一例说明。
某固定资产初始成本210万元,预计可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10万元,企业选择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则,根据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依次如下(计算公式略):
第1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210.00万元;年折旧额:42.0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20.00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第2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68.00万元;年折旧额:33.6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7.56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第3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34.40万元;年折旧额:26.88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5.55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第4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07.52万元;年折旧额:21.5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3.92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第5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86.02万元;年折旧额:17.2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2.67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第6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68.82万元;年折旧额:13.76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1.76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第7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55.06万元;年折旧额:11.27万元;(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年折旧额:11.01万元,小于平均年限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改按平均年限法法计算折旧)
第8年:
年折旧额:11.27万元
第9年:
年折旧额:11.27万元
第10年:
年折旧额:11.25万元(较上年年折旧额少0.02万元,为尾数调整)
十年累计提取折旧额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27 + 11.27 + 11.27 + 11.27 = 200万元
由此可见,上述改用平均年限法以前的每年,都需要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的年折旧额,又要计算改为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并将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当年应当提取的年折旧额。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较为复杂。
为简化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运用,在我国,对双倍余额递减法采用的是变通的一种方法,即无需每年比较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以确定应当提取的折旧额,而一律在预计可使用年限的最末两年改为采用平均年限法。由此,上述例子在我国则应当如下运用:
第1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210.00万元;年折旧额:42.00万元;
第2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68.00万元;年折旧额:33.60万元;
第3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34.40万元;年折旧额:26.88万元;
第4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07.52万元;年折旧额:21.50万元;
第5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86.02万元;年折旧额:17.20万元;
第6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68.82万元;年折旧额:13.76万元;
第7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55.06万元;年折旧额:11.01万元;
第8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44.05万元;年折旧额:8.81万元;
第9年: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35.24万元;年折旧额:12.62万元
第10年:
年折旧额:12.62万元
十年累计提取折旧额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01 + 8.81 + 12.62 + 12.62 = 200万元
由此可见,按照我国所惯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上述例题中在第9年将出现年折旧额大于上年年折旧额的现象,违背了加速折旧法年折旧额逐年下降或者持平的特征。而只有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才能避免一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前期的年折旧额大于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满足“加速折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使得固定资产提取的年折旧额逐年下降或持平。
但不管怎样,我国所使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由于其计算的相对简便,而成为法定计算方法。
B. 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如何计算
1、平均年限法年折抄旧率=(1-预计净残值袭率)/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价值*月折旧率。
2、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适用于固定资产折旧。
3、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4、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C. 年限平均法第二年怎么算折旧额
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旧额都是一样的,=400000*(1-4%)/5=76800元。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400000*<1-4%>)*(5/15)=128000元
第二年回=(400000*<1-4%>)*(4/15)=102400元
第三答年=(400000*<1-4%>)*(3/15)=76800元
第四年=(400000*<1-4%>)*(2/15)=51200元
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D. 怎么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数总和法算出各年的折旧额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
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回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答旧额均相等。
年数总和法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4)年限平均法计算第五年的折旧额扩展阅读:
年限平均法的条件:
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
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
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
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
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年数总和法
网络——年限平均法
E. (1)根据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司2015年的年折旧额及月折旧额,并写出每月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1)
2015年的年折旧额=(100-10)÷5=18万
2015年的月折旧额=18÷12=1.5万
借:生产成本内 1.5
贷:累计折旧 1.5
(容2)
折旧率=(100-10)÷30=3
第一年折旧额=8×3=24万
借:生产成本 24
贷:累计折旧 24
第二年折旧额=5×3=15万
借:生产成本 15
贷:累计折旧 15
F. 平均年限法几年怎么算固定资产折旧
平均年限法是指抄按固定资袭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平均年限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G. 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如何计算
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版旧额=固定资产价值*月折旧率权。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适用于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7)年限平均法计算第五年的折旧额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便于计算折旧,每月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
扩展文件; 《平均年限法会计资料大全》
H. 怎样用平均年限法的计算计提折旧
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内1-预计净残值容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附注:【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I. 怎样用平均年限法的计算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复法:
一、制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二、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四、 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扩展文件; 《会计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