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在建工程的问题
(一)在建工程转固条件的确认:
1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预列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以计提的折旧额。
2满足所有转固条件的在建工程,此时出包工程部分已财务结算完毕,“在建工程进度款”帐户余额已;中为零。
决算金额已列示在在建工程其它明细科目中。
(二)正式转固
1解包小组的成立。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往往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分厂(车间)、多个工艺流程、多项资产类别,因此在建工程转固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企业实践中俗称“解包”,即把在建工程所有支出(相当于俗称的“工作包”)转化为固定资产单个实体的过程。对于大的工程项目,企业应成立“解包小组”,由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对固定资产及其分类、存放地点、建筑安装、工程决算、财务结算等与固定资产划分、管理、使用相当熟悉的人员。
2资料收集。财务部门应负责或要求相关部门配台准备完整的在建工程转固资料。
3固定资产实体(不含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担任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但由于企业经营内容、规模不相同。各企业应根据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标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按管理权限批准,并已报送有关各方备案等。作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依据。
4单个固定资产实体价值确认及相关共同费用分配
如何确定单个固定资产的最终价值,应当遵循可辨认性。相关性原则,实际上最终固定资产将划分为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共十大类中的一类。
(1)对应固定资产可辨认的工程支出,直接计入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如“在建工程——设备”明细账对应的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土建(安装)”对应的房屋、建筑物等。
(2)不能对应固定资产的工程支出,根据相关性原则,以最可能对应的固定资产的可辨认支出增加相应固定资产的成本,如自行安装某大型机器设备的土建、安装支出。
(3)不能最终辨认的共同费用(如“其他费用”、“利息支出”、“材料”明细账中的小额易耗材料、部分共同土建安装费用等)根据上述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实体价值。按金额比例分配,或采用其他更合理的分配方法,增加相应固定资产的成本。
5将利息支出作为共同费用分配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6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
新准则没有对工程完工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做出规定,建议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将在建工程账面余额转为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转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保持了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反映了工程实际支出情况,也没有因为转固定资产而消除了原来的减值情况。同时,在记录固定资产及卡片时。根据可辨认性、相关性原则确认单个固定资产或资产维的减值准备。
7无形资产确认(含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转入在建工程,最终分配进入库存商品的成本;其他企业一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B. ifrs 固定资产出售当月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少,当月照提,下月不提。
固定资产增加,当月不提,下月计提。
C. 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准则规范范围的比较 IAS-16规范的范围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准则规范的范围大致相同,即均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固定资产确认的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IAS-16中,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定义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形资产:
(1)企业为了在生产或供应商品或劳务时使用,出租给其他人,或为了管理的目的而持有;
(2)预期能在不只一个的期间内使用。 可以看出,IAS-16中并没有给出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年限和价值标准,只是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应超过一个经营周期或会计期间。我国对于固定资产寿命的描述则是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定义不是很严谨。
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基本一致的:
(1)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ifrs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扩展阅读: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
固定资产采购计价
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D. 请教国际会计准则下在建工程转固问题
(一)在建工程转固条件的确认:
1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预列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以计提的折旧额。
2满足所有转固条件的在建工程,此时出包工程部分已财务结算完毕,“在建工程进度款”帐户余额已;中为零。
决算金额已列示在在建工程其它明细科目中。
(二)正式转固
1解包小组的成立。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往往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分厂(车间)、多个工艺流程、多项资产类别,因此在建工程转固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企业实践中俗称“解包”,即把在建工程所有支出(相当于俗称的“工作包”)转化为固定资产单个实体的过程。对于大的工程项目,企业应成立“解包小组”,由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对固定资产及其分类、存放地点、建筑安装、工程决算、财务结算等与固定资产划分、管理、使用相当熟悉的人员。
2资料收集。财务部门应负责或要求相关部门配台准备完整的在建工程转固资料。
3固定资产实体(不含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担任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但由于企业经营内容、规模不相同。各企业应根据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标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按管理权限批准,并已报送有关各方备案等。作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依据。
4单个固定资产实体价值确认及相关共同费用分配
如何确定单个固定资产的最终价值,应当遵循可辨认性。相关性原则,实际上最终固定资产将划分为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共十大类中的一类。
(1)对应固定资产可辨认的工程支出,直接计入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如“在建工程——设备”明细账对应的机器设备,“在建工程-土建(安装)”对应的房屋、建筑物等。
(2)不能对应固定资产的工程支出,根据相关性原则,以最可能对应的固定资产的可辨认支出增加相应固定资产的成本,如自行安装某大型机器设备的土建、安装支出。
(3)不能最终辨认的共同费用(如“其他费用”、“利息支出”、“材料”明细账中的小额易耗材料、部分共同土建安装费用等)根据上述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实体价值。按金额比例分配,或采用其他更合理的分配方法,增加相应固定资产的成本。
5将利息支出作为共同费用分配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6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
新准则没有对工程完工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做出规定,建议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将在建工程账面余额转为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转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保持了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反映了工程实际支出情况,也没有因为转固定资产而消除了原来的减值情况。同时,在记录固定资产及卡片时。根据可辨认性、相关性原则确认单个固定资产或资产维的减值准备。
7无形资产确认(含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转入在建工程,最终分配进入库存商品的成本;其他企业一般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E. IFRS的折旧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没有硬性规定说当月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当月计提,主要看哪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贴合企业经营方式,只要保证可比较性就可以,如下为相关准则原文:
IFRS depreciation of an asset begins when it is available for use, ie when it is in the location and condition necessary for it to be capable of operating in the manner intended by management. Depreciation of an asset ceases when the asset is derecognised. Depreciation does not cease when the asset becomes idle or is retired from active use unless the asset is fully depreciated. However, under usage methods of depreciation the depreciation charge can be zero while there is no proction.
F. 在国际会计准则下,新增的固定资产,是不是新增的当月就开始计提折旧
新增的固定资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还计提折旧,下月就不在计提折旧
G. 国际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不再计提。
H.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科目
中国会计准则(旧)
中国会计准则(新)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修订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修订后)
非流动有形资产
不动产、场厂和设备
成本模式
成本模式
成本模式、重估价模式
与修订前一致
* 不动产、场厂和设备- 折旧
实际情况选择
组成部分折旧法
与中国旧准则相似
组成部分折旧法
投资性房地产
一般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与修订前大致相同
无形资产
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一般直接做费用
研究费用化、开发资本化
研究费用化、开发资本化
与修订前一致。
*无形资产-摊销
应当摊销
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须摊销
应当摊销
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须摊销
投资
一般要求
短期投资成本计量
长期投资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投资(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与非企业合并形成的投资,会计处理分别有所不同
金融资产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投资、为交易而持有的投资及可供出售的投资
根据修订后的IAS 39,金融资产可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及可供出售的投资
股权投资差额/商誉
按10年摊销
正商誉不摊销,负商誉确认为当期损益
正商誉摊销,负商誉分别处理
正商誉不摊销,负商誉确认为当期损益
负债
可转换债券
- 发行人
将其归类为负债
归类为负债与权益部分
将其归类为负债部份和权益部份
与修订前一致
员工退休福利
没有相关规定
有相关准则
预提员工退休福利准备,在预计员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确认费用。
与修订前一致
收入
* 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
强调在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和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合同价格与公允价格相差加大,以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与中国相同
与修订前一致
短期投资现金股利收入
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成本
于收款权确立时予以确认为收入
于收款权确立时予以确认为收入
与修订前一致
其他损益项目
借款费用
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可资本化
需要长期时间才可完成的资产的借款都可以资本化
基准处理方法:费用化。
备选处理方法:资本化
与修订前一致
* 政府补助
收付实现制,进补贴收入
与国际准则一致
权责发生制,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修订前一致
* 所得税
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与国际准则完全一致
采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与修订前一致
租赁
其他
* 非货币性交易
不区分同类及非同类资产交换
按照商业实质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区分同类资产交换和不同类资产交换
按照商业实质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 债务重组收益
计入资本公积
计入收益表
计入收益表
与修订前一致
基于股权的支付
未涉及,通常作为表外项目披露
作为费用,并有明确规定
要求披露,但对于确认和计量没有规定
作为费用
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
通常按购买法处理
同一控制下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
按不同情况采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
只允许采用购
I. 在IFRS16新租赁准则之下折旧计提的问题
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一租赁"取消了承租人的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分类。要求承租人内对除短期租赁和容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所有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确认折旧和利息使用费。即采用与原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类似的单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