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行政案件执行期限多长
《行政诉讼法》第抄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㈡ 行政案件审理期限
1、根据行诉解释第二十六条 第二款规定“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审理期限,适用修改前的专行政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由于该案件在2015年5月1日前并未审结,所以应适用的之前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3 个月的起诉期限。
2、行诉解释第二十六条第属一款”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是关于行政相对人起诉期限的解释规定,也即在2015年5月1日之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则适用修改后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第二款”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审理期限,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是关于法院审理案件期限的规定,即在2015年5月1日之前尚未审结的案件,审理期限按照旧行诉法的规定也就是3个月,并且按照旧的行政诉讼法进行的各项程序性事项是为有效,不需要再按照修改后行诉法重新走程序。
㈢ 行政案件的期限是多少
行政案件的查处期限为二年,二年内没有发现的,不能再给予处罚。
内治安容案件的查处期限为六个月。
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㈣ 请问行政执法案件从立案到结案期限是多长时间
行政执法案件从立案到结案期限一般是90日。
法律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五十七条 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
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
《行政强制法》
第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在五日内受理。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裁定下达之后的执行期限法律并无规定,一般是需要执行到裁定上的财产即可执行终结。
拓展资料:
根据《规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期限指导意见》立案、结案以及办案期限的计算
第三条执法部门对巡查、报案、控告、举报等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受理,进行登记,及时审查并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事项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决定立案;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事项,但经过审查发现当事人的行为不构成违法或者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决定不立案;(二)对属于自身部门管理范围的案件,但依照行政执法相对集中权的规定归口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执法权的,应当在登记后的3个工作日内移送;
(三)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登记后3个工作日移送。
第四条执法部门应当自下列情形成就之日起7日内结案:
(一)不予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的;
(二)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执行完毕或者终结执行,其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执法部门收到执行文书、罚款缴纳票据等执行材料的;
(三)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且执法部门收到司法机关案件移送文书的;
(四)其他需要结案情形的。
第五条案件的办理期限从立案之日起计算。
㈤ 《食品卫生法》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 几天
15天。《食品卫生法》已经作废。但该法第五十条规定:《食品专卫生法》第八章第五十条规属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四条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㈥ 如何把握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
一、《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对不须以申请复议为前提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起诉期限的规定。如果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不足三个月的(如十五日、三十日),可按其规定办理。但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起诉期限不足三个月的,因其与行政诉讼法的该条规定相抵触而无效。 如果行政机关规避法律,向当事人告知的起诉期限少于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告知的期限外,相关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仍有权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超过相关法律规定的期限,但在三个月以内起诉的,人民法院仍不能认为其超过了起诉期限。因为当事人可能会因行政机关的告知错误而失去在相关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的机会,所以有必要对其起诉期限予以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三个月的期限。如果行政机关因失误向行政相对人告知的起诉期限长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期限,相对人起诉时即使超过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只要未超过行政机关告知的期限,人民法院也应认为其起诉有效。因为相对人超过了相关法律规定的期限,是行政机关告知错误造成的,其责任不在相对人。 二、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法》第十九条规定,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或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不作答复的,复议申请人可以在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之日起或行政复议期满之日十五日内,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①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先申请复议,应当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不具约束力,当事人可直接起诉;②复议期限为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从及时解决纠纷,提高复议效率角度出发,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复议期少于六十日的,应当认定其有效;如果超过六十日的,因其与复议法第三十一条相冲突,应为无效。 三、《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法解释》)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其期限为三个月或该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时间。但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两年。这里的两年是绝对期限,超过两年起诉的应为无效。 行政机关作出的事实行为和复议决定书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也适用该规定。 四、《行诉法解释》第四十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其起诉期限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不能一概按三个月计算;并且此种情况下不再适用上条有关起诉期限的规定。 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是有关行政案件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定,无论何种理由,当事人超过这个期限起诉的,人民法院不再受理。该条规定不仅适用于《行诉法解释》施行后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且适用于该解释和行政诉讼法施行前的具体行政行为。因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有关利害关系人决定是否提起诉讼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具体行政行为是在该解释或行政诉讼法施行前作出的,但有关当事人在其施行后才得知,其原因在于行政机关未向有关利害关系人履行告知义务。为充分保护有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允许其对该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 五、《行政法解释》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期限内拒不履行、拖延履行或不予答复的,申请人可以在期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法律及规范性文件未规定履行有关职责的期限的,行政机关应当在该条规定的六十日的期限内履行。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应遵从上述期限。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申请人当即就可起诉。 六、《行诉法解释》第四十三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不属于起诉人的原因不仅包括被告的行为,而且还包括自然灾害、战争及其他人的行为。同样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仅指被告实施的,而且还包括其他机关。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三款规定,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所以对原告超过起诉期限的起诉,人民法院也应受理,庭审查证无法定理由的,裁定驳回起诉。
㈦ 一般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时限规定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七条
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
拓展资料
一、行政处罚
狭义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广义的行政处罚除了包含上述狭义的内容外,也包含企事业单位规定的一些行政人事处罚内容。
行政处罚的处罚具体原则有:
1、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
2、公正、公开原则,处罚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行政机关在处罚中对受罚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对待。处罚公开原则就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过程及结果必须公开。行政机关对于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执法人员身份、主要事实根据等与行政处罚有关的情况,除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损害其他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由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向当事人公开。
3、一事不再罚原则。
4、结合教育原则。
5、民事刑事责任适用原则。
6、申诉和赔偿原则,相对方对行政主体给予的行政处罚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相对方因违法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提出赔偿要求。在行政处罚中必须提供充分的救济,才能真正保障相对方的权利。
二、根据《规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期限指导意见》立案、结案以及办案期限的计算
第三条执法部门对巡查、报案、控告、举报等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受理,进行登记,及时审查并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事项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决定立案;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事项,但经过审查发现当事人的行为不构成违法或者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决定不立案;
(二)对属于自身部门管理范围的案件,但依照行政执法相对集中权的规定归口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执法权的,应当在登记后的3个工作日内移送;
(三)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登记后3个工作日移送。
第四条执法部门应当自下列情形成就之日起7日内结案:
(一)不予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的;
(二)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执行完毕或者终结执行,其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执法部门收到执行文书、罚款缴纳票据等执行材料的;
(三)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且执法部门收到司法机关案件移送文书的;
(四)其他需要结案情形的。
第五条案件的办理期限从立案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下列期间不计入案件办理、执行期限:
(一)需要检验、检测、鉴定等技术手段调查取证的期间;
(二)需要其他行政机关认定案件相关事项的期间;
(三)听证的期间;
(四)公告、邮寄送达文书的公告、在途期间;
(五)法定原因、客观原因经批准中止调查或者执行至恢复调查或者执行的期间;
(六)执法部门与当事人达成行政强制执行协议后,协议执行的期间。
第七条需要延长案件办理期限的,执法部门应当在办理期限届满7日以前,办理延长办案期限手续并明确延长办案的期限。需要对行政处罚相对人进行调查询问、核实案情,行政处罚相对人因客观原因不能配合调查取证的,查找、通知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㈧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结期限有多长
《行政诉讼法》第81 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 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第88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 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㈨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决定书应该在立案后多少天发出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没有回对食品药品案件立案答后要多少天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作出明确规定,只是对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规定了时效。但是一般行政执法单位都会对行政执法案件办理规定有查办时限,过了时限还需说明原因并请领导审批,您咨询一下单位法制部门就清楚了。
另查阅《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规范的通知》(食药监稽〔2014〕64号)第四十二条规定“《()审批表》,是涉及行政处罚需要审批有关事项所使用的内部文书。《()审批表》适用于以下事项:办案人员回避审批;***;延长办案期限审批;***等” ,个人认为国家局设置该文书的目的是明确办事应该有时限要求,但下级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合理的办案时限。
仅供参考!